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3/07/03 10:10:05瀏覽8252|回應12|推薦62 | |
──〈金剛經閒話之10〉 1 如果我說,昨天凌晨往生的李國修是一位乘願再來,歡喜布施的菩薩,我相信很多人一定會大為搖頭,嗤之以鼻,認為這個老銀捧人也捧得太過了吧?好,你不信,沒關係,請大家聽聽王月夫人轉述的,李國修臨終前一個月對家人所講的遺言: 「如果菩薩要接我走的時機到了,我不要急救,就讓我走,我已經準備好了。」 請試想,這需要多大的信心,才能走得如此瀟灑?這在佛法的觀念,可是非常標準的「預知時至」──李國修知道自己什麼時候要往生了。 即便如此,在這個信仰墮落、資訊鼎盛的時代,我知道還是會有很多人,就算在媒體上看到這段報導,也一樣可能「無感」。那麼,我們又何妨聽聽李國修 「感謝所有的朋友與戲迷,對我與家人以及屏風表演班的支持,在我的人生舞台上,這是我最後一次的謝幕,我留下了廿七個劇本,請你們細細品味我的戲劇人生。天德教師尊無形古佛,將帶領我走向另外一個舞台,在那裡我會認真虔心修行我的編導演,繼續堅持我的最愛:開門、上台、演戲。」 短短不到130字的遺言,有李國修的感恩,有李國修的回饋與酬謝,但更重要的是,李國修不僅顯現了自己的豁達人生,更為我們展示,身為修行人的慈悲與智慧。 現在,倘若不是李國修往生前親口承認,臺灣只怕只有極少數的人才知道‧他是「天德教師尊無形古佛」的信徒。 這在釋迦牟尼佛當年的說法,謂之「秘行」。凡菩薩的「秘行」,意味著一輩子時時刻刻,都在把人生當成一種修行,此人的修行是沒有「時間感」的。所以除非自己願意示現,絕對不會有人發現。 這種屬於諸佛菩薩的秘行,換個說法,稱之為「遊戲三昧」。這在《維摩詰,方便品》,如是記載: 「爾時毘耶離大城中,有長者名維摩詰,已曾供養無量諸佛,深植善本,得無生忍,辯才無礙,遊戲神通〈下略〉,欲度人故,以善方便〈下略〉。雖處居家,不著三界。示有妻子,常修梵行〈下略〉。遊諸四衢,饒益眾生。」 請注意,我可沒講李國修就是維摩詰居士東渡臺灣的化身,然則縱觀李國修58年的精彩人生,不是有足足三十多年的歲月,先帶給臺灣觀眾無數的笑聲,又把他戲劇的喜樂本質散播給大陸更廣大的群眾? 這是一種透過舞台所示現,慈悲喜捨的布施精神。 2 李國修信仰的天德教,其實是近代中國發展開來的,屬於佛教的一個宗派,主張「佛教中國化」。因此論其教義,則把儒家、道家、基督教、天主教和回教的學說融於一爐,但以佛法為其精髓,兼收「不了義」與「了義」。 從修行的層次,這個教派跟隨佛陀的腳步,強調因果,但不昧因果。在這標準下,只要有利於眾生的,都是他們方便傳法的法門。教派名稱不重要,重要的是學習佛陀的覺悟功課。 因此所謂的「遊戲三昧,得無生法忍,甚深禪定」,用淺白的話來講,某位菩薩來了人間一趟,這裡走走,那裡玩玩,遇到什麼人可以度化的,他就現什麼身為之說法。 但有一條是永遠不變的法則,到了他們要告別這個世界時,永遠會預知時至,告訴你,就連死亡也是一種「方死方生」的喜慶──有人來接我,我要回家了,來日再見,我會再來玩的。 李國修的遺言就是如此交代的:你們不要恐懼,不要悲傷,如果要來參加我的喪禮,或者以後來看我,請帶著一張戲票,就可以了。 人生若夢,人生如戲。 知道夢醒是「智慧」,看透戲劇的緣起緣落,鼓掌,是「慈悲」能力的展現。 回過頭來觀察李國修參與戲劇三十年,所完成的二十七個劇本,固不止於當代臺灣作家無出其右者,從《那一夜,我們說相聲》關懷國家與人世的處境,到後來記念其父,分別獻給妻子王月和子女的《京戲啟示錄、女兒紅、鬆緊地帶、六義幫》的回歸家庭,李國修所說其法的,正好是人生的一個圓,一個循環往復不已的輪迴。 他的戲告訴你,只有消除人類腦海中的「時間感」,你才能不昧因果,超越輪迴,才可以從人生的此岸,歡歡喜喜的渡到無限光明的彼岸去。 而這一點,正是《金剛般若波羅蜜》這本佛經經題的奧義和密義。所有的佛經,都是一以貫之而相通的。 真正的布施,並不僅止於一般佛教法師照本宣科,講的「財布施、法布施、無畏布施」。真正的布施,是要從自身出發,把腦海中的「時間感」,全部還給天地的布施淨盡。 一旦你的「時間感」空掉了,自然見得到空性的存在。你既在臺灣當下的這一點,又在宇宙發生大爆炸時的起點,所有的空間都為你展現,所有的「未來」,都是每個「當下」。 至此,佛經所講的「變異生死」和「分段生死」,都成為定於一的無來也無去。這也正是《金剛經》上,須菩提回答佛陀所問的:「不也,世尊,如來無所說法。」 這時,倘若你的色身容或緣盡了,你也會像李國修這樣告訴眾人,菩薩要來接我,我已經準備好了。 讓我們感謝李國修先生,同時向夫人王月女士和他的子女,致上最誠摯的敬意,謝謝你們,謝謝李國修老師。
|
|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