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文人貢高我慢,對天地無感
2012/06/25 10:35:21瀏覽3544|回應25|推薦50

──〈我讀老子之23

 

「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是以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

 

這一章,是延續之前六章的「天地不仁」、「天地之間其猶橐籥乎」、「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的一連串對道體運作的比喻而來。

 

之前,老子談的是道之空間概念,此章則專涉道之時間的意涵。

 

談時間,問題很大。就現代物理學家認定的來講,我們這個宇宙已有137億年的歷史,即便是地球的年齡,大約也只在454000萬年左右。但如此時間的伊始,卻是從宇宙奇異點大爆炸的那一瞬間算起。

 

易言之,就科學的角度而言,沒有空間的創始,自無時間的測度。但空間伸展、擴張到某個程度,由於重力所限,照理應該往內塌縮。但本世紀之初卻發現,我們的宇宙竟是仍然在加速擴張,所有的星系、星體都在離我們遠去。

 

這一觀念,迫使科學家提出「暗能量」的理論,並且透過「量子力學‧弦論」的電腦數學演算,得到令人驚詫的答案;此即在極小極小尺度,宛若弦般的空間波狀顫動形態之中,暗能量值是在小數點之後再加上120個零。然則倘欲符合我們這個宇宙生成、存在的條件和規模,比如像我們現在賴以生存的地球,就必須得有10500次方個宇宙始有可能。

 

以此,當代這些西方既大膽又先進的弦論學者,赫然發現當初愛因斯坦在《廣義相對論》中的加進「宇宙常數」,非但不是他自稱的「最大錯誤」,反而是劃時代的洞見;因為唯有不只三度的多維空間,唯有多重或者平行宇宙的存在,始足以滿足暗能量運作的條件。

 

由此可知,天地、宇宙的龐大,遠非我們動用人工的手所能計算,遠遠超出我們目前人腦所能想像的範圍。

 

你要講時間,就必須先談空間。

 

這在佛家的說法,謂之「無始」,而在老子的《道德經》的先前六章,也是先講道體運作的空間,再進而在本章述及時間的長久。

 

談到這裡,不免讓人橫生感慨,我們每天清晨眼一睜開,往上看到的是天,俯首所見者是地,但能有幾個人對天、地是有感的?

 

不客氣的講,一萬個人中有一萬個都是無感。果然有人爭辯「有啊,我有感」,那也只是耍嘴皮而已。實在講,大家都普遍對天地、大自然的存在無感。

 

但什麼時候有感呢?

 

颱風來的時候,有感;地震來的時候,有感。

 

而這種有感,往往也是用來痛批馬英九的藉口,如同經濟明明復甦了,媒體非要強調「人民無感」一樣。但事實卻是,並非民眾無感,而是所有的媒體人和綠營政客,為了自身利益所造作出來的天大謊言。明白講一句吧,他們只對「鬥爭、破壞、迫害」異己者有感。除此之外,凡是馬總統為台灣人民所做的,通通都無感。

 

但這種出諸政治立場的無感,若論其本心,哪裡是真的無感?他們真能不知道馬英九的苦心孤詣嗎?真不知道歐債風暴帶給全世界的破壞力嗎?他們知道的,但卻都故意視而不見,非對此無感不可,否則就失去了批鬥馬政府的立基點。

 

如此麻木不仁,當然會對天地的存在無感,不會覺得天地有多長久。在他們眼中,民主是為政黨輪替而顯現,選票是用之為下一次鬥爭準備的進場門票,台灣這幫文人的貢高我慢,永遠最高最大,倘若缺乏他們的指導,台灣必然毀滅。

 

可這種充滿貪婪、嗔恨、愚癡的心態,如今在台灣真可謂無日無之的俯拾皆是,卻恰恰和老子在這章所講的,完全背道而馳。

 

然則今天這種狀況,和2500多年前春秋末期的社會狀況,都沒什麼不同,這也是為什麼老子要如此感慨的說出這第七章內容的主要原因。

 

「相較於人的壽命而言,有誰可以知道讓我們存活於其中的天地這個道,究竟存在了多久?我們只能勉強用相對的概念來稱之『天長地久』。然則天地之所以能夠比我們更長更久,箇中的道理正在於宇宙大自然這個道的不自生,不強調自我的生存與存在。天地無言,只默默提供萬事萬物生育、成長、成就的條件與因緣。正因有如此的無我精神,天地始得又長又久。」

 

「相同的道理,一個能超脫於物外,能體察、遵行天長地久之理的人,論其言行不但以服務大眾為先,把個人的私事擺在後面,更完全不把自我的利益放在心上。這種先為公眾的事務設想,以人民的利益來設想,能不是符合天地無私無我的精神嗎?此所以我們所尊敬的聖人,倘若非講其有私心不可,正來自於他們的無私而成就。」

 

相對之下,當今台灣知識分子的見識,能有老子這般開闊的心胸和視野嗎?可不要忘了他是活在2500多年前的春秋晚期歲月,思之能不讓人浩嘆?

 

一句話,台灣這幫文人普遍存在的貢高我慢心態,正是當今社會的亂源。民主的監督,只不過是他們追求個人利益的藉口罷了。至於台灣的未來,皆非所計,否則他們對天地的存在絕不會無感。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ganghu999&aid=6572807

 回應文章 頁/共 3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阿強七號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相片傳不上
2012/06/25 12:15

尷尬

銀正雄(ganghu999) 於 2012-06-25 13:16 回覆:
沒關係的。

shouri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醫學的問題應該不是政府的錯
2012/06/25 11:49
http://udn.com/NEWS/OPINION/X1/7181444.shtml

主要是因為醫療糾紛頻傳, 醫師被告到怕了, 所以都選擇不會有醫療糾紛, 不必負法律責任的科別去, 例如整型外科, 精神科. 他們的訴求是"醫療糾紛全面去法律責任化", 否則4大皆空就是必然的結果.
消滅台灣的納粹黨-民進黨!
通過族群平等法,強制解散民進黨!
銀正雄(ganghu999) 於 2012-06-25 11:59 回覆:
這話有理。

阿強七號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書到了
2012/06/25 11:20
銀正雄(ganghu999) 於 2012-06-25 11:24 回覆:
恭喜,多虧阿強老師辛苦,學生有福了。

喜歡電影的人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颱風結束了,再換一套新劇本罵,就是這樣.....
2012/06/25 11:20

政論節目今晚應該就是講這個,然後就是要罵馬政府,都是馬總統的錯就對了,不然這些「醫界大老」怎麼以前阿扁執政時後不出來罵,你當總統才出來罵? 當然是你馬政府罪大惡極嘛! 是你馬英九把健保搞跨的嘛!

----------------------------------------------------------------

林芳郁轟:醫療體制不改 10年內垮掉

中國時報【張睿纖╱台北報導】  2012年6月25日 上午5:30

醫界大老對國內醫療制度的不滿已達極限,批判力道不斷加大。前衛生署署長、台北榮民總醫院院長林芳郁昨天抨擊,台灣醫療制度與整體環境面臨極大困難,醫療人員如廉價外勞,年輕醫護人員因「看不到未來」都想跑,再不改革,現行制度將在五至十年內垮掉

台大醫院院長陳明豐日前批評現行健保包山包海,為平衡健保財務,醫院各項醫療單項給付被壓縮,不利整體醫療環境發展。昨天中華醫學會舉行學術研討會,林芳郁跟進批評國內醫療制度,且用詞犀利。

林芳郁說,台灣GDP(國內生產毛額)投資醫療健康產業不到六%,醫護人被當成便宜外勞,工作起來很沒勁。

年輕醫師看不到未來,不會有人想留下來,預估五年至十年內,醫療體制將整個垮掉,對社會造成重大影響。

中央健保局為解決內、外、婦、兒與急診「五大皆空」問題,陸續加碼健保給付與相關費用。林芳郁批評指出,健保總額固定,健保局加碼五大科,勢必削減其他科經費,就像是揩別人的油補洞,「這是便宜行事,根本沒有真正解決問題。」

「健保絕對不能包山包海。」他指出,社會福利與社會保險應定義清楚,例如罕見疾病與車禍求償應由社會福利或商業保險支付。

中央健保局局長戴桂英回應,加碼五大科不會排擠別科費用,明年二代健保上路後,每年依年度醫療支出估計隔年健保費用,可望改善經費不足問題。

另外,林口長庚醫院急診部長陳日昌昨天在急診醫學會發表執行衛生署「急診責任醫院分級評定業務試辦計畫」報告時指出,國人急診喜歡往大醫院跑,兩成以上病人等床時間超過六小時,地區醫院急診室卻紛紛關門。

衛生署醫事處處長石崇良形容,國內醫療制度現在就像「鐵達尼號」,載太多人超過健保服務量,冰山已在眼前,須想辦法轉舵。

http://tw.news.yahoo.com/%E6%9E%97%E8%8A%B3%E9%83%81%E8%BD%9F-%E9%86%AB%E7%99%82%E9%AB%94%E5%88%B6%E4%B8%8D%E6%94%B9-10%E5%B9%B4%E5%85%A7%E5%9E%AE%E6%8E%89-213000870.html

銀正雄(ganghu999) 於 2012-06-25 11:36 回覆:
台灣好多大老,現在連醫界都有大老了。大老個屁,一個個都是老妖怪!

重殼蝸牛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私心生 放不下 媒體批評出一張嘴
2012/06/25 11:04

舉例來說 什麼醫生被健保害倒了  恐嚇說兒婦內外 四大皆空

醫學系多收學生  開放波蘭醫生考試

想當醫生的人多的是  真的要搞公費綁約也可以 

我就不相信 人會不夠

說穿了還是私心 想獨佔

銀正雄(ganghu999) 於 2012-06-25 11:11 回覆:
當然是私心作祟。
頁/共 3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