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有子論孝道,司馬遷火大
2011/04/05 11:02:36瀏覽4525|回應23|推薦47

上一回,我們講到孔子往生後,以子夏為首的「外貌協會」,只因有若貌似孔子,就主張以師禮侍之,獨曾子力排眾議,堅決弗為也。言下之意,有子只是形似孔老夫子,論學問和德行,其實是一點也比不上的。

關於這一點,歷來有所爭議,比如清代劉寶楠、劉恭冕父子所撰的《論語正義》就主張──

「曾子不可強,非不服有子也。特以尊異孔子,不敢以事師之禮用之他人。觀曾子但言孔子德不可尚,而以有子無微辭,則非不服有子可知。」

為了討論方便,我們再把《孟子‧滕文公上》的這段話,再重抄一遍,彼此對照,或許可知曾子對這位師兄的態度了。

「他日,子夏、子張、子游以有若似聖人,欲以所事孔子事之,彊曾子。曾子曰,不可,江漢以濯之,秋陽以暴之,皓皓乎不可尚矣。」

由此可知,曾子雖未在當時貶抑有若,但聽其口氣可知,這位大他三歲的學長,哪裡可以比得上孔老師於萬一?內心之不屑,其實是溢於言表的。

那麼,這位外貌長得像孔子的有若,學問、人品就真的如此不堪嗎?寫《史記‧仲尼弟子列傳》的司馬遷顯然是站在曾子這一邊,還為此舉了兩樁例子,證明此公學問真的大有可疑。

「他日,弟子進問曰,昔夫子當行,使弟子持雨具,已而果雨。弟子問曰:夫子何以知之?有子曰:《詩》不云乎?──月離于畢,俾滂沱矣。昨暮月不宿畢乎?他日,月宿畢,竟不雨。」

這近乎是有若的強作解人了,事實上,「子不語怪力亂神」,怎麼可能會拿《詩經小雅‧漸漸之石》中的這段詩句,來預測隔日的天氣?難怪有子才剛吹完牛不久,立刻在同樣的天象上踢到鐵板,摃龜摃得很難看。

可光是這麼一次難堪的際遇,有若仍舊不知記取教訓,依然大擺老師的架子,於是就有了第二回的自取其辱。

「商瞿年長無子〈也是孔子弟子,小孔子 29 歲〉,其母為取室。孔子使之齊,瞿母請之。孔子曰,無憂,瞿年四十後當有五丈夫子。已而,果然。問夫子何以知此?有若默然無以應。弟子起曰:有子避之,此非子之座也!」

好笑吧,當時這幫學生居然拿老夫子生前還會看面相的事,來考較有若的學問了,搞得他尷尬以對,不知答好,還是不答好,其神色之倉皇盡在不言中。

需要注意的是,太史公在書寫這一段史實時,先稱其為「有子」,到得二次推牆撞壁,筆鋒陡然一轉,就逕稱之為「有若」了,而後來弟子的趕他下台,那「有子」之稱,反倒盡是冷嘲和不屑了。

春秋之筆,竟如是嚴於斧鉞。可饒是如此,司馬遷還是沒打算饒過有若,索性在結論時,再砍上一刀──

「學者多稱七十子之徒,譽者或過其實,毀者或損其真。」

這簡直就是罵人不帶髒字眼啦。

然則何以司馬遷會如此鄙夷有若的人品和學問,我個人看法,關鍵就出在《論語‧學而》之二篇的這一段文字。

「有子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 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

時至今日的民主年代,諸位想想,有若這段話像不像在大拍統治者的馬屁?難怪到了漢代皇帝時乃有「孝悌田」之推廣,甚至東漢明帝還為此下詔,讓有若配祀於孔聖人之殿,從此享盡歷代香火。

雖然這固屬後話,但以太史公之耿介率直,生平最討厭的就是如此巧言媚上者,自然對他不會有什麼好話了。

更何況,若論孝道精神之發揚,孔子在世時最推崇的,其實不是有若此人,而是他的師弟曾子。司馬遷寫到他時,就如是言──

「孔子以為能通孝道,故授之業。作孝經。死於魯。」

足見要講孝弟之主張,最有資格的根本是曾子,哪裡輪得到有若此人?即便以《孝經》而言,凡 18 章,共 1800 餘字,光是〈開宗明義章第一〉引述兩句孔老夫子親口所言的:

──「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至始也。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 以顯父母,孝之終也。

── 「夫孝,始於事親,中於事君,終於立身。」

在在證明夫子談孝論弟,基本不涉政治上犯上作亂之引申,而有若此言難免陷自己的老師於不義了。孔子的忠恕之道,哪裡會只在意這些?孔子的力倡文武周公之道,其境界又何僅止於此?

此所以曾子之獨不願以其為師,說來是不無原因的,良有以也。〈論語講古 13 〉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ganghu999&aid=5053373
 引用者清單(1)  
2011/04/05 19:48 【不平則鳴】 文人相輕

 回應文章 頁/共 3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璇子姑娘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柏楊的資治通鑑實在是令人看不下去
2011/04/05 12:55
剛剛銀老大您所提到柏陽版的資治通鑑,我以前也有看過,但是只看幾頁之後,就看不下去了,因為我總覺他所編寫的資治通鑑跟司馬光的資治通鑑差太多了
銀正雄(ganghu999) 於 2011-04-05 13:08 回覆:
那當然,哈哈。

沒有我這個人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都中文字怎會看不懂
2011/04/05 12:47
字典詞書編一堆沒人要讀
倒反過來說看不懂古書
古書翻譯其實走不通
因為古文並非“別國”文字
何況許多翻譯都有大問題
尤其柏楊版的資治通鑑很多學者在批評

銀正雄(ganghu999) 於 2011-04-05 12:50 回覆:
您這話,我認同。柏楊譯的資治通鑑,以今非古,猶在其次,他最大的問題是在刻意曲解歷史。

frank060606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我特別感謝柏楊,他是中華民族偉大人物~~
2011/04/05 12:26

古書中,除了學校學的論語,孟子有人讀過外

只有司馬光的資治通鑑經由柏楊的翻譯,才讓人有機會去接觸

我特別感謝柏楊,他是中華民族偉大人物

政府應該指定部門,或高薪請民間,翻譯史記,左傳,呂氏千秋,...etc,等大作

則國家甚幸,民族甚幸

否則過不久,這些重要資產將失傳(因沒人看得懂)

PS, 李敖是人才,這巨大工程應由他主導,可惜他一天到晚543,錯失留名千古時機


銀正雄(ganghu999) 於 2011-04-05 12:36 回覆:
 對柏楊,譽之過甚也。李敖者,為反對而反對之人才,還差不多。
頁/共 3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