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人生是圓,退後即向前
2022/10/19 08:17:09瀏覽1982|回應0|推薦30

461、我們談六根,眼耳鼻舌身意,不免想起一首布袋和尚寫的詩,「手把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六根清淨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相信很多人都熟悉這首詩,沒聽過的也請聽聽,對清淨自己的身心多少有幫助。

462、說起這位一千多年來被譽為「彌勒轉世」的和尚,歷史真有其人,載入宋朝的《景德傳燈錄》和《高僧傳》。

463、據描寫,布袋和尚的體態「形裁腲脮,蹙頞皤腹」。翻成白話,腲脮音「委餒」,肥大意。書裏講此公身軀肥胖,大腹便便,有事沒事愛皺眉,說些沒人聽得懂的話,卻笑口常開,背一口布袋在市場乞食,隨處寢臥。尤其到了寒冬,往往倒頭睡在雪地上,但全身上下不沾一絲雪花。奇特吧?

464、是這麼一位行蹤飄忽不定的出家人,很像今日台灣的街民。但倘真這麼想就錯得離譜,我們在書上看到的彌勒畫像,在寺廟和道觀看見的彌勒塑像,就是寫真這位布袋和尚的容貌,仿製至今的。

465、那麼,布袋和尚真是民間傳說的彌勒菩薩,倒駕慈航再臨中土?

466、佛陀在《首楞嚴經》開示弟子,說自己圓寂後必有邪師說法,欺騙眾生。相對的,也會出現許多菩薩和羅漢用以摧邪顯正,救度百姓。但他們活著就活著,絕不私洩佛密佛因,不會逢人炫耀自己早是古佛菩薩,一時心血來潮,跑來遊戲人間。

467、什麼時候才可說呢?世尊講了,「唯除命終,陰有遺付」——只有到了往生之際,才可向大家暗示,他是哪尊菩薩來此度化眾生的。

468、法號「釋契此 」的布袋和尚,便是遵照釋迦牟尼佛這一囑咐,在五代十國初期的後梁末帝貞明三年〈公元917年〉三月,向隨侍在側的弟子蔣宗霸口述遺偈,「彌勒真彌勒,化身千百億;時時示時人,時人自不識」。

469、布袋和尚的故事提醒我們,六根中眼睛的能見和所見不盡然符合事實,更何況能見、所見皆屬無常,不是永遠不會改變的真理。我們日常在街頭邂逅的街民,沒準就是文殊菩薩來跟你現身說法,千萬不要以貌取人。

470、於此我們再重讀布袋和尚這首五言絕句,「手把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六根清淨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您會有什麼感覺,只是勸告世人要多謙和多忍讓嗎?

471、此詩首句手把青秧插滿田」,不要以為布袋和尚只勸農夫,實指說各行各業,你是農夫就勤做農事,你是商人就老實經商。你要是最高檢察署的檢察總長,把手伸到宜蘭和新竹去,干預不該干預的司法個案,你就等著惡報來收拾你吧。切莫以為「蔡女皇」,真能保佑你晚年

472、當知菩薩畏因,凡夫未果,手把青秧插滿田」就是在因地上,絕不苟且。

473、什麼是「低頭便見水中天」?前四字講觀照,意即心經的「觀自在」。這一詩句意味著,我們低頭不是只觀照內心的動靜,還要看得懂「水中天」的天是倒影和幻影。

474、農夫和你我都一樣,甫才插過的稻秧已然消逝,如夢相似,仿若水天,醒來俱皆了無所得。

475、說到第三句的「六根清淨方為道」,試問你都做到「低頭便見水中天」了,還能夠不認得自己幾斤幾兩重嗎?六根清淨,就是自性真心現前,就是般若波羅蜜,就是道。

476、至若末後句的「退步原來是向前」,不是一般解釋的「忍讓」,而是中國農村泰半倒著插秧,說是「水稻倒著插,產米比較高」。正因農夫從這一頭逆行,倒著插秧插到另一頭,旁人看來像退步,可對本人卻是前進而不至於踩傷秧苗。

477、「退步原來是向前」的另一內涵,原來進退皆非真實不變。

478、以此讓我們體會人生是圓,圓上的每一點,人生的每一點,每一足跡,既是不來也是不去,既是不常也是不斷,既是不異也是不一,既是不生也是不滅。易言之,你透過六根覺知日常的來去、常斷、一異、生滅都不是固定不變的。

479、如此一首詩,眾生看著是忍辱,重點卻在證悟圓滿人生。這正是布袋和尚要傳達給世人的真心正見 、般若波羅蜜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ganghu999&aid=177303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