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健康新知(10)戒煙篇
2009/06/10 15:57:48瀏覽7430|回應50|推薦11

 

 

前期文章:健康新知(九)抗流感

 

 

《 專家教你戒煙 》

很多吸煙的人都想戒煙。許多煙民都有類似的體會,明明知道有害,是不良習慣,但習慣成自然,要戒煙比登天還難。往往是決心很大,屢戒不止,收效甚微。其實戒煙不僅是靠個人的毅力,因為煙草依賴是一種疾病,屬於精神神經疾病。這已經被世界衛生組織確認。既然是病,也就有防治的問題,有一些正確治療的方法,現在我們就請專家來指導幫助您戒煙。

第一步:弄清自己是哪種煙癮

目前的戒煙方法多達數十種,大量臨床試驗證實,有效的戒煙方法有藥物療法、針灸療法、催眠療法、厭惡療法、五日戒煙法和綜合戒煙法等。

首先抽煙的人要弄清自己是哪種煙癮。如果是心理成癮,只要你有毅力,會很快成功戒煙。如果是軀體成癮,則需循序漸進,既要有堅強的毅力,也要有替代品,最好在醫生的指導下幫助你成功戒煙。

研究發現,因為社會因素,也就是社交需要、讓煙,或受吸煙人群影響而導致戒煙失敗者占62%;由戒煙者自身因素,比如煙癮難以控制等導致戒煙失敗者僅占38%。在現在吸煙者中,有11.8%的人是曾經戒過煙,後來又復吸了。戒煙者中有九成的人不能成功。

第二步:扔掉煙具回避吸煙環境

社交、正性情緒、負性情緒,還有獨處和飯後都是最愛抽煙的時候。因此,應從以下幾個方面控制好環境:

(1)扔掉吸煙用具,如打火機、煙灰缸、香煙等,減小吸煙者的“條件反射”以及回避使自己易吸煙的環境,爭取得到家人、朋友和同事的支持幫助。戒煙期間盡量不去那些經常吸煙的場所。

(2)戒煙過程中可能會出現“戒斷綜合征”,如渾身難受、頭暈、惡心和精神萎靡不振等多種症狀。屆時應轉移注意力,可以找人談話、深思、慢慢地吸氣和呼氣,或用口香糖、瓜子、水果、飲水和戒煙貼劑等代替香煙。口嚼葡萄糖片也可緩解“戒斷綜合征”。

(3)進行適當的體育活動,散步、下棋、做操、打太極拳等。運動有助於戒煙,有調查顯示:堅持長跑鍛煉可使87%的人戒掉煙癮,且療效鞏固。

(4)家人要幫助吸煙病人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戒煙限酒,勞逸結合,心境豁達,飲食適宜。

值得一提的是,戒煙一般都同時伴有體重的增加。

第三步:每天吸煙10支以上,需藥物幫助

單純的自行戒煙失敗率約為90%至95%,而有效的藥物措施可使成功率增加2到3倍。因此,對於每天吸煙10支或更多者,醫生會給予尼古丁制劑或安非拉酮戒煙。

戒煙藥物一般分為兩類:首選藥物包括安非拉酮緩釋劑、尼古丁口香糖、吸入劑、鼻噴劑和貼劑;如果無效還可用可樂定和去甲替林。但這些藥物要在醫生的指導下應用,尤其是高血壓或是低血壓患者。尼古丁制劑對妊娠、心血管疾病患者基本上是安全的。

當然現在還有電子香煙:是通過電子模擬煙霧,以解決煙癮。

 

《 中醫中藥治療 》

祖國醫學對戒煙有許多成功的經驗,如戒煙湯、戒煙藥茶、戒煙藥糖、戒煙嗅藥等。同時亦可采用傳統中醫針灸輔助治療。

戒煙湯

炙紫菀、炙款凍花各15克,破鼓紙、清半夏、枇杷葉、前胡、茯苓、橘紅、桔梗各12克,川貝、射干各10克,干姜9克,肉桂6克,細辛3克,每日1劑,2至4周即能使有10年以上煙齡或煙癮較大者基本上將煙戒掉。

戒煙茶

主要有魚腥草等泡茶喝,亦能幫助戒煙。

 (北京煤炭總醫院呼吸科主任腫瘤微創治療中心王洪武教授)

【2006-05-31 北京晚報】

 

 

《 戒煙新策略:戒煙前先減煙 》

戒煙有助健康,是不爭的事實。是以不少煙民都曾經戒煙,可是失敗作結的也不在少數。想戒煙成功,需要決心與策略俱備。戒煙過來人以「千萬別再碰第一支」來警惕自己;而戒煙前先「減煙」,亦是醫學界推廣的新戒煙策略。

現已成功戒煙的梁坤,以前煙癮頗深,愛抽烈性煙,每天最低「消費」一包。吸煙三十多年,從未試過大病,但03年突然心臟病發,半隻腳踏進鬼門關。「那晚吃豬骨煲,突然心口好痛,原來急性心肌梗塞要做『通心手術』,現在裏面還留下3個血管支架呢!那次之後,我真正相信吸煙會直接影響健康。」

心臟病發 決心戒煙

當年在鬼門關前,他立下決心遠離煙害。「以前覺得自己是超人,不會有事,那次才發現自己原來也怕死。我現在57歲,還很年輕啊。」接受心臟手術後,他留醫十多天期間,接受北區醫院「無煙新天地」的戒煙輔導服務,因決心甚大,甚至毋須使用尼古丁補充療法,已能成功過渡戒煙初期煙癮難擋的階段。

買煙太易 到處引誘

梁先生說,決心只是戒煙成功的第一步。「我有同事戒煙4年仍是再抽,另一個更是戒掉11年,最後變了抽雪茄!」這些例子警惕他成功戒煙後,要繼續「不立危牆下」,遠離香煙引誘。尤其生活上到處都是誘惑,如何持之以恆才是最大挑戰。「香港買煙太容易,間中都有心癢難熬,尤其在空閒時,但這些念頭剎那便過,而且每當想到心臟病可以來得那麼恐怖,便會克服煙癮。」

現在他不時參與醫院的戒煙小組,太太不時陪伴在側,給予他最大的精神支持。「以前覺得要依賴吸煙來集中精神。現在我仍要工作、看文件,但沒香煙也行﹐早知就早點戒啦!」

「香菸不比生命重要」

北區醫院無煙新天地註冊護士曾麗明,這數年一直跟進梁先生的戒煙狀況。她指出,從事保險業的梁先生,因工作性質與生活習慣,本來有很大機會戒煙失敗,但他能一直堅持至今,最大原因是他權衡輕重,有「一支香煙不比生命重要」的想法。

根據醫學文獻數字,成功戒煙一年的比例,美國約25%,香港約30至40%,不少到戒煙診所求助的個案,不少都已有3至4次戒煙失敗的經驗,有的最後變為「少抽煙當戒煙」。曾護士指,想戒煙成功,單憑個人意志有時並不足夠。「如每日吸煙超過10支,在尼古丁依賴測試中,反映其煙癮嚴重的話,可使用尼古丁補充療法輔助,捱過戒煙首兩周常見的退癮徵狀。」

「5D」策略抗心癮

戒煙期間,最怕煙癮突襲。北區醫院資深護士胡敏英指,煙癮發作雖然頻密,但一般只維時2至3分鐘,戒煙者可以「5D」策略,對抗想食煙的心癮與手癮:

1) Drink water (喝水)

2) Deep breath (深呼吸)

3) Do exercise (運動)

4) Distraction (分散注意力)

5) Delay (延遲需要)

第一步先減吸煙量

不少煙民都想過戒煙,但心理上又未到坐言起行的階段,不妨嘗試由「減煙」開始。

香港大學醫學院社會醫學系及護理學系,一年前展開減煙研究,為一些不打算在4星期內開始戒煙的煙民,提供減煙輔導計劃。港大護理學系系主任陳肇始指出,香港約有80萬煙民,當中約有60%未有短期內戒煙的計劃,但遞減煙量相對上容易接受,所以希望透過「減煙」概念,吸引更多煙民踏出戒煙第一步。

尼古丁療法輔助

她指,研究中輔導員會透過身體檢查(如一氧化碳呼出量等),以及了解求助者的吸煙量、煙齡、吸煙習慣,評估其煙癮程度,然後按個別情況,訂定為期約6個月的減煙進程,遞減量由數支到50%煙量不等,有需要者會提供尼古丁補充療法輔助。而輔導員會於減煙後首周、首月及半年後跟進,鼓勵減煙者嘗試戒煙。

「其實很多煙民都嘗試『少抽煙』,但最後未必能夠戒掉。目前醫學研究,未有證實減少吸煙量,可避免吸煙引致的各種疾病。所以在我們的『減煙』輔導過程,最終目的仍是幫助煙民多踏前一步,減煙之後還能戒煙。」她補充,相比自行戒煙,參與戒煙輔導的煙民,因有全盤戒煙策略,成功率與持續性均較高。

【2007年1月1日 明報新聞網】

 

 

《「尼古丁補充療法 - 先減煙、再戒除」增兩倍成功率 》

吸煙危害健康,香港每年有七千人死於吸煙相關疾病。隨著立法會審議通過《2005年吸煙(公眾衛生)(修訂)條例草案》,將法定禁煙區擴大至食肆、室內工作場所及卡拉OK等公眾地方,煙民戒煙更具迫切性。有調查發現,近八成煙民單靠意志力戒煙,兩成失敗次數高達五次! 專家指「尼古丁補充療法 - 先減煙、再戒除」增兩倍成功率,籲不想繼續吸煙,卻未有足夠意志力及決心即時戒煙的人士採用,逐步減少對尼古丁的依賴性,更易戒煙成功。

香港醫院藥劑師學會藥物教育資源中心特別委託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於二零零六年九月下旬進行一項名為「香港煙民戒煙阻力意見調查」,成功訪問五百名曾嘗試戒煙的人士;調查顯示煙民戒煙阻力重重:

近八成受訪者(77%),其中包括每日吸煙逾十六根的高吸煙量人士,表示只靠意志力戒煙。

近六成(58%)透過逐步減少吸煙數量來戒煙、近四成(36%)食香口膠,兩成食零食(21%)及一成(10%)採用戒煙貼 / 戒煙香口膠戒煙。

近兩成(19%)曾有五次或以上戒煙失敗經驗。

分別各逾六成表示,早餐或用膳後(68%)、工作期間、或完成重要事情後(63%)會很想吸煙。

於戒煙期間會出現焦慮(24%)、不快樂(22%)或抑鬱等徵狀(17%)分別各佔兩成上下。

負責發表該調查報告的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統籌彭嘉麗小姐表示,受訪者大多意識到吸煙對健康的負面影響,而逾半吸煙者為健康著想亦曾嘗試戒煙,當中亦有超過五成因為政府立法禁煙而加強戒煙決心;但是戒煙過程卻是阻力重重,顯示戒煙人士極需要協助。

用意志力即時戒煙 九成失敗

香港醫院藥劑師學會藥物教育資源中心教育總監崔俊明藥劑師認同政府進一步禁煙,是為煙民提供戒煙的推動力,但有外國臨床研究顯示,煙民單憑意志力很難戒煙成功,六成會於兩星期內重新再吸煙,九成更會於一年內再次染上煙癮。他說:「別以為改吸尼古丁含量較低的『醇煙』會較安全,其實『醇煙』的有害物質更危害健康。」

資深輔導心理學家袁家慧博士亦指出,所謂「煙癮」,除了是身體對尼古丁產生的依賴外,亦是一種心理上的渴求。她表示: 「吸煙者最初嘗試吸煙,大多希望藉此放鬆心情或減壓,又或者希望獲得朋輩認同。不少男士吸煙為消除不安和焦慮,女士們則視吸煙為個性表現,又或誤以為吸煙有助減輕體重,不知不覺間,煙癮卻愈來愈深,以致增加戒煙的阻力。」

世衛建議「尼古丁補充療法-先減煙、再戒除」增戒煙成功率兩倍

研究顯示,如能減煙多於五成,成功戒煙機會亦大大提高。世界衛生組織最新建議採用「尼古丁補充療法-先減煙、再戒除」,針對想戒煙但欠缺決心即時戒除的吸煙者,踏出成功的第一步;透過採用尼古丁替代品如戒煙香口膠,從減少吸煙數量開始,逐漸建立信心,直至完全擺脫煙癮。

一項由四百一十一名戒煙人士參與的「尼古丁補充療法-先減煙、再戒除」研究結果顯示,「尼古丁補充療法-先減煙、再戒除」組別,於十二個月內成功戒除煙癮的成功率,較採用安慰劑組別增加兩倍。另一項共六百一十六名戒煙人士參與研究結果顯示,「尼古丁補充療法-先減煙、再戒除」令四成戒煙意欲低的吸煙人士成功戒煙。崔俊明先生呼籲戒煙意欲低之人士應及早向藥劑師或戒煙組織尋求協助,以制定切合個人需要的戒煙方案,並採用合適的尼古丁替代品,及早達成戒煙目標。

 

 

《「尼古丁補充療法-先減煙、再戒除」戒煙方案 》

開始期(首六星期)  

* 訂立每日減煙數量及目標達成日期
* 採用尼古丁替代品(戒煙香口膠),以減少吸煙的渴望 

維持期(第六星期起至最多六個月)

* 持續減少吸煙數量,繼續使用尼古丁替代品
* 以六個月內完全戒煙為目標

戒煙期 (開始療程後九個月內)

* 完全停止吸煙
* 如有需要,可繼續使用尼古丁替代品三個月,以紓緩吸煙渴望 

回復期 (開始療程後十二個月內)  

* 停止使用尼古丁替代品

 

收集、整理、配圖:✽ 貓 ✽

(圖片與資料來源:網路)

 

 

◎ 相關新聞 ◎

 

《 吸菸影響男性雄風 》

【記者唐聲揚基隆報導】長年吸菸,不僅有害肺部健康,還會引發心血管疾病,影響「男性雄風」,讓人「欲振乏力」。泌尿科醫師發現,有人才廿幾歲就性功能障礙,衛生局表示,全市有四十六家醫療院所開設戒菸門診,衛生署提供醫療補助,想戒菸者可多利用,衛生局專線二四二二四五六七。

因吸菸「抬不起頭」的男性患者其實不在少數,泌尿科醫師大多檢查半天,患者既不是其他慢性病造成,性器官功能也正常,心理因素更不是問題,問到最後,才知道與長期吸菸有關。

醫師指出,長期吸菸容易造成血管收縮、阻塞,對男性而言,會影響陰莖充血、勃起困難、無法持久,甚至干擾睪丸正常生精過程,因此,如果有前述症狀卻檢查不出其他病因,只有戒菸一途。

為鼓勵戒菸,基隆市多家醫療院所開設戒菸門診,衛生署還提供就診補助,民眾不必付診察費,藥品部分,政府每週補助二百五十元,可連續八週(一個療程),一年二個療程,相當於每年補助四千元藥品費,掛號費自付。

據統計,每年參加戒菸門診者都超過千人,求診後半年未再吸菸的比例將近四成,效果還不錯。

【2008/04/15 自由時報】

 

《 我不抽菸 壽險保費降38趴 》

【謝錦芳台北報導】抽不抽菸,買保險差別很大。國內第一張「優體壽險」由南山人壽推出,昨日經金管會核准,未來非吸菸族男性買定期壽險保費最多便宜三八%,非吸菸族女性最多便宜三二%,其中,年輕男性非吸菸族降幅最大,國內非吸菸族多了一項實惠的新選擇。

根據一項針對十八歲以上民眾吸菸習慣的調查,二○○六年國內男性吸菸比率為三九.五六%,男性平均不到三人即有一人為吸菸,女性吸菸族比率為四.一二%。南山人壽這張「優體壽險」保單主要針對非吸菸族群,提供低於一般壽險保單的費率。其中,非吸菸族男性的保費降幅在十八至三十八%之間,女性保費降幅在十二至三十二%之間。

金管會副主委張秀蓮指出,「優體保單」在歐美已有數十年歷史,鄰近的日韓及香港壽險業亦在十年前就推出這類商品,鑑於我國目前仍處於低利率環境,優體保單的推出,可提供消費者更多的選擇。目前由南山人壽率先推出首張優體保單,保誠、新光和三商美邦人壽也都送件審查中。

【2008/04/18 中時電子報】

 

《 暴露二手菸環境 少女經痛風險加劇 》

【黃天如/台北報導】長期暴露在二手菸環境中,可能導致青少女經痛加重!中國醫藥大學日前針對一群高職女生進行研究,證實暴露二手菸者經痛的風險是未暴露者的一倍;家中有三人以上吸菸者,嚴重經痛的比率更是家中無人吸菸者的一.五倍。

家中有孕婦或小朋友,儘量避免抽菸的道理多數人都懂;其實,正值青春期的「大孩子」,也要小心二手菸的危害。

中國醫藥大學環境醫學研究所教授郭憲文表示,為瞭解二手菸與青少女經痛的關聯,去年中旬至今年六、七月間,他隨機選取南部某高職二二一名十六到十八歲,無重大內科、婦科疾病史及吸菸習慣的女學生為對象,進行為期半年的追蹤記錄與研究。

郭憲文說,為求更「客觀」地瞭解這群女學生的經痛情況與二手菸暴露是否存在正相關性,研究期間每個月他都會要求個案定期填答國外學者設計的MMDQ(Menstrual distress Questionnaire)經痛量表,並逐一記錄每一個人的分數變化。

同一時間,他也定期透過問卷調查,分別瞭解女學生有無與吸菸習慣者同住?若有為幾人?以及居家環境中看不看得到菸蒂?數量大概為多少?最後再利用generalized estimatingequations(GEE)模式控制其他變項後,分析暴露二手菸與MMDQ分數的關係。

郭憲文說,研究證實,青少女在家庭中暴露二手菸的發生率約為五○%,而GEE分析發現暴露二手菸者發生經痛的風險是未暴露二手菸者的一.○六倍;換言之,至少六%的經痛可能跟暴露於二手菸中有關。

由MMDQ分數來看,暴露二手菸者出現較嚴重經痛情況者(MMDQ高於四分者)是未暴露二手菸者的一.一六倍;家中有三人以上吸菸者,其落在MMDQ高分組的機率更是家中無人吸菸者的一.五倍。郭憲文強調,哈佛大學於兩千年也曾在中國作過類似的研究,跟他們的研究結果一致,證實青少女暴露二手菸與經痛加重有明顯的相關性。因此,家中有青少女者,大人們吸菸須更小心。

【2007/12/27 中時電子報】

 

菸戒不掉 問題在習慣

【記者林宜靜/台北報導】菸戒不掉,除了菸癮戒斷難耐,調查發現,7成菸癮者是因抽菸習慣性改不了而失敗;國健局統計,平均一根菸吸15口,一天抽25到27根菸者,若菸癮20年,就有300萬次吸菸的習慣性動作。

高雄榮總家醫部門診戒菸醫師薛光傑表示,戒菸通常需2到3個月時間,很多人以為是無法忍受初期戒斷症狀,其實抽菸習慣性反複動作更難克服,這類戒菸者適合使用外觀類似菸的尼古丁吸入劑替代,想抽菸的時候可以緩解手和嘴巴對菸的需求感。

菸齡30年的高先生從17歲開始抽菸,有30年菸齡,戒菸期間最不習慣手上沒有拿菸、嘴巴沒菸叼的感覺,讓他手足無措,每次都因為這樣而失敗。後來聽醫生建議使用吸入劑,想抽菸的時候就拿出來吸幾口,不到兩個月就把菸戒掉了。

薛光傑表示,想想看如果一天刷牙兩次,20年才不過刷1萬4,600次,20年的老菸槍相同的抽菸動作累積達有300多萬次,一下子要戒掉不容易。在安寧病房有奄奄一息的患者照抽不誤,薛光傑問他,到底要抽到什麼時候?病人回答,「抽到死為止。」顯見菸癮者對菸的依賴、欲望與習慣性,往往超過一般人想像。

除了各種尼古丁替代藥物,醫師也會設法從行為治療誘導菸癮者遠離菸害。例如到鄉下辦社區戒菸班,開班前會配合當地風俗民情,先帶學員到廟裡向神明發誓。他曾在田寮鄉辦戒菸班,30位學員戒菸前有17位學員向五府千歲發誓、13位向媽祖發誓,那個班戒菸成功率超過九成,成效卓著。

【2009/06/02 聯合報】

 

戒菸戒不掉 關鍵在抽菸動作

戒菸戒不掉,除了菸癮難耐受不了戒斷症狀的煎熬外,最新一項調查發現,想戒菸的癮君子中有71.9%會因為抽菸習慣改不了而失敗。醫師建議,菸癮及抽菸行為,可同時透過吸入劑藥物緩解戒菸的不適症狀,逐步替代手慾口慾的行為,幫助提高戒菸成功率。

調查發現,高達73.3%的癮君子都曾嘗試過戒菸,其中有71.9%表示因為抽菸習慣改不了而屢次失敗。高雄榮總薛光傑醫師表示,戒菸過程通常需要二至三個月的時間,很多人以為戒菸難,是在初期的戒斷症狀,但調查發現,戒菸失敗另一項關鍵是長期累積的抽菸習慣所導致。因此,要成功戒菸需要同時克服戒斷症狀及慣性動作。

醫師建議可使用尼古丁吸入劑,使用方式跟吸菸很像,能幫助戒菸者滿足手拿菸及口叼菸的慾望,並有效緩解不適症狀,克服菸癮,進而逐步減少吸菸習慣。

【自由時報 2009/06/02】

 

 

《 附錄 》

 

馬來西亞反吸菸短片

http://www.youtube.com/v/tAW_sSygOOU&hl=zh_TW&fs=1&" width="425" height="344"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

✽ 貓 ✽ 評:

看了之後﹐真的很感動﹐淚水都在眼眶裡打轉… 

真的希望那些還沒有想要戒菸的朋友可以被打動而決定戒菸﹐因為我身邊也有一些吸菸的人﹐我也一直勸他們戒菸﹐可惜不是所有人都願意那麼做。 

而在看了這部短片後﹐真的很替片中的主角惋惜﹐心中也覺得很遺憾﹐因為發生在他們身上的事﹐是真實的﹐並且是每天都真實的發生在世界各個角落不同的人身上﹐讓世間已經夠多的遺憾又平添許多﹐真是令人不勝唏噓。

而讓這樣的遺憾發生的﹐就是「不見棺材不掉淚」這樣的想法和態度。
但俗話都說「預防勝於治療」﹐所以千萬不要等到無法挽回時才想挽回。

戒菸﹐是對自己、對他人、對地球都好的一件事。
所以﹐真的希望有越來越多的人可以加入戒菸的行列。

 

外國戒菸短片 - Don't smoke !!!

http://www.macromedia.com/go/getflashplayer" src="http://www.metacafe.com/fplayer/1159497/dont_smoke.swf" width="415" height="345"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scriptaccess="always" allowfullscreen="true" wmode="transparent" />

✽ 貓 ✽ 評:

決定戒菸﹐就已經是成功的第一步了。 

而每天、每個禮拜、每個月一點一點的擺脫和戒除菸癮﹐就更是一點一滴的在累積你們的成功。至於那些疲倦感或不適感﹐就正是你們一點一滴擺脫菸癮的證明。 

所以我雖然不吸菸﹐但我很佩服那些決定戒菸並身體力行而且到最後成功戒菸的人﹐因為這樣的人知道甚麼是對的然後決定去做﹐並且用行動來表明他們的決心﹐最後成功的克服和戒除菸癮。這樣的人﹐是有自制力、有能力決定自己人生方向並加以執行的勝利者。 

所以﹐戒菸者真的很了不起﹐一定要繼續加油哦! ^^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fyjen&aid=3030081
 引用者清單(2)  
2014/10/02 22:37 【udn】 比價後更省錢!噴劑 貓咪 心情 安德生比價
2009/09/12 16:09 【貓 言 貓 語】 健康新知(11)

 回應文章 頁/共 5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 貓 ✽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男人想避癌保命 要戒香檳酒
2011/04/15 12:34

癌症對國人健康威脅如影隨形!衛生署最新統計,九十七年近八萬人罹癌,平均每六分卅五秒就有一人陷入癌症魔掌,其中又以多年蟬聯十大癌症之首的乳癌,是近年增加速度最快的癌症。而男性若要保命,就要戒除和癌症發生有密切關係的「香檳酒」(香菸、檳榔、酒)!

國民健康局長邱淑媞表示,九十七年罹癌患者較九十六年增加四千多人,十大癌症排序中,只有第九名子宮內膜癌及第十名皮膚癌排名對調,其餘不變。

十大癌症只有胃癌及子宮頸癌發生率較前一年下降,其餘均攀升,其中又以子宮內膜癌成長近兩成最高。台灣婦癌醫學會理事、三軍總醫院副院長余慕賢說,子宮內膜癌的增加與飲食西化、肥胖、三高有關,加上目前沒有良好的篩檢工具,所以較難早期發現。

就發生人數來看,大腸直腸癌仍是國人最恐怖的夢魘,僅九十七年就有逾一萬一千人罹患,其次依序是肝癌、肺癌、乳癌及口腔癌,這五種癌症患者人數就占所有癌症的五十六%。

依性別來看,男性癌症發生率平均是女性的一.三倍,以食道癌及口腔癌「重男輕女」的現象最嚴重,男性發生率分別是女性的十四倍與十二.七倍。

值得重視的是,男性食道癌與口腔癌的發生率高且明顯年輕化。據統計,數罹患食道癌男性小於五十二歲,口腔癌患者半數小於五十七歲,相較男性整體罹癌年齡六十五歲足足年輕十三歲、八歲。

邱淑媞說,研究證實,口腔癌、食道癌的發生與「香檳酒」(香菸、檳榔、過量飲酒)有關,「男性若要保命,就要戒除香檳酒」。

她強調,幾乎所有癌症都直接或間接與抽菸有關,相關研究顯示,每天抽一包半菸,接受的輻射量約相當每天照一張X光片,要遠離癌症就一定要戒菸。

【中國時報 2011/04/14】


✽ 貓 ✽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1/04/14 17:31
   
✽ 貓 ✽(fyjen) 於 2011-04-14 17:34 回覆:

二手煙增加先天畸形發生風險

最新一期美國小兒科學雜誌(Pediatrics)7日發表一份分析報告指出,婦女於懷孕期間吸進二手煙,發生死胎或先天畸形胎的機率將會升高。

這項報告說,與煙槍一同生活或工作的孕婦,發生死胎的機率比一般孕婦高出23%,出現先天畸形胎的機率也比常人多13%。

這項分析報告共同作者之一的英格蘭諾丁罕大學(University of Nottingham)教授雷歐納迪-畢(Jo Leonardi-Bee)表示,婦女在受孕前和懷孕期間必須避免吸進二手煙。

雷歐納迪-畢和她的同事結合了來自19項研究的資料,分析二手煙與流產、新生兒死亡、先天畸形胎之間的關連。在流產與新生兒死亡部分,孕婦無論是否吸進二手煙,機率相差不多;只有先天畸形胎的發生風險會因為二手煙而增加。

根據這項分析報告,孕婦所吸到的二手煙,主要來自於孩子的父親。

【中央廣播電台 2011/03/08】

 

孕婦吸二手煙 增高死胎及缺憾嬰機率

根據美國一項醫學研究指出,孕婦常吸二手煙,比較容易發生「死胎」或生下有缺憾的嬰兒。

這項研究是針對19個有關二手煙對孕婦影響的研究做出進一步分析,結果發現在吸二手煙的孕婦組別中,出現「死胎」的機率比一般孕婦高出了23%。而生下有缺憾嬰兒的機會則也高出13%。

負責這項研究的人員表示,這研究結果說明了,婦女在懷孕前和懷孕期間,應該盡量避免吸到二手煙,以免對胎兒造成影響。

【中廣新聞 2011/03/08】


✽ 貓 ✽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1/04/14 17:27
  
✽ 貓 ✽(fyjen) 於 2011-04-14 17:29 回覆:

肺癌死亡率高 初期多被誤認為感冒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統計,最近二十年來全世界的癌症死亡率正快速上升,其中以肺癌的死亡率增加最快,台灣也是如此。衛生署98年度統計,肺癌高居癌症死亡率的為第1名。

肺癌初期幾乎無明顯症狀,多為偶發、乾咳等,也可能會有少量痰,或痰中會帶血的情況。有些人則會出現胸部悶痛,持續性壓迫感等。直到較後期才會出現類似氣喘的聲音。

新光醫院胸腔內科主任高尚志表示,因為肺癌一開始時,不會壓迫氣管與神經,大多數人無法分變肺癌或是單純的上呼吸道感染,導致就醫時間延誤,等到肋膜積水發現時,都是第四期,治療效果差,更無法開刀切除。通常這類患者必須做化療,但化療會產生噁心、嘔吐、掉髮、疲倦、胃口不好、白血球數下降、免疫力變差、抵抗力下降等副作用。

高尚志表示,70歲以上老人家在化療後,體能狀況並不理想。以體能狀況分0到4分為例,0分與正常人相同;但1分只要做激烈運動就會喘;2分則稍微動一下就會喘,例如上下樓梯等;至於3分只能躺在床上,只要一動就喘;可是4分者,就連躺在床上不動都會喘,讓生活品質大打折扣。

肺癌患者可選擇口服或針劑等標靶藥物,透過阻斷細胞分裂的表皮生長因子EGFR受體,在肺癌細胞開始分裂前就先阻斷;或利用血管生成因子VEGF機制,避免癌細胞血管生成,使得腫瘤無法獲得養分而萎縮。

少數患者使用標靶藥物後,會產生流鼻血、腸胃道出血、腦出血、嘔吐等副作用,但是高尚志表示,通常化療後,有高達80%的人會出現副作用,但標靶僅10%的人有副作用。

高尚志強調,若患者體能狀況不錯,年齡在70歲以下,建議先化療,若副作用嚴重,做了3、4個療程效果都不好時,再考慮使用標靶藥物。基本上,化療後,每三個月必須回診追蹤,一旦情況變壞,只要罹患肺腺癌,醫師檢附據臨床影像資料,即可向健保局提出標靶藥物申請。

肺癌標靶藥物包括得舒緩、艾瑞莎等,健保都有給付,但患者可能出現皮膚紅疹、指甲甲溝炎、睫毛倒插、拉肚子、肝功能指數上升、喘、肺部纖維增生等副作用。

肺癌有時候會藏在心臟、肝臟或大血管旁邊,一般胸部X光檢查不見得可以發現。高尚志建議,50歲以上、有肺癌家族史、老菸腔民眾,除胸部X光檢查外,最好定期做低劑量胸部電腦斷層掃描(LDCT)。

高尚志說明,除化療外,若經濟許可,標靶藥物也是治療肺癌另一選擇。但他強調,心情不好,任何藥物都沒效,呼籲患者應隨時保持輕鬆愉悅心情,營養也得均衡,讓大便暢通,家人也須適時扶持並給予精神上支持。

一旦病情嚴重、體能不佳,建議不要太積極治療,只要給予安寧等止痛、退燒、防止過喘等藥物治療,患者才能擁有較好的生活品質與尊嚴。

【中國時報 2011/03/09】

 

檢測腳趾甲尼古丁 可診斷肺癌先兆

美國一項研究指出,檢測腳趾甲中尼古丁含量,可以成為診斷肺癌的先兆。

英國廣播公司報導,加州聖地牙哥大學的一個研究小組,透過研究腳趾甲中尼古丁的含量發現,高尼古丁含量的人比低含量的人得肺癌的風險要高出三倍。

而讓人震驚的是,接受試驗的人中,有些人從沒有吸煙的經歷,但腳趾甲中尼古丁含量卻很高。專家說,這顯示吸二手煙對人體的重大危害性。

人的腳趾甲每年只會增長一公分,增長速度比手指甲要慢很多,因此從腳趾甲中更能判斷出是否受過尼古丁侵害。

研究小組曾花費12年時間追蹤記錄850個受研究對象健康狀況,他們還發現,腳趾甲中的尼古丁含量過高,也會增加心臟病的發病機率。

【中廣新聞 2011/03/09】


✽ 貓 ✽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預防肺癌五招
2011/04/10 19:47

根據肺癌的發病成因,提出以下幾點肺癌預防方法:根據肺癌的發病成因,提出以下幾點肺癌預防方法:

1.控制大氣汙染做好環境保護工作,有效地控制大氣汙染,從而達到預防肺癌的目的。

2.禁止和控制吸煙:禁止和控制吸煙,首先要著眼於減少吸煙者在人群中的比例,需要制訂一定的法律或條例限制人們,特別是限制青少年吸煙。禁止和控制吸煙,首先要著眼於減少吸煙者在人群中的比例,需要製訂一定的法律或條例限制人們,特別是限制青少年吸煙。

3.職業防護對開採放射性礦石的礦區,應採取有效的防護措施,盡量減少工作人員受輻射的量。對暴露於致癌化合物的工人,必須採取各種切實有效的勞動防護措施,避免或減少與致癌因子的接觸。

4.早期發現、早期診斷與早期治療對早期肺癌的篩檢手段至今仍不令人滿意,在人群中普查肺癌的費用非常昂貴,而對降低肺癌死亡率的可能性很小。

5.防治氣管炎慢性支氣管炎由於慢性支氣管炎患者的肺癌發病率高於無慢性支氣管炎者,所以積極防治慢性支氣管炎對預防肺癌有一定的意義。特別是要勸導患慢性支氣管炎的吸煙者戒菸,因為患慢性支氣管炎又吸煙人群的肺癌發病率更高。

✽ 貓 ✽(fyjen) 於 2011-04-11 16:13 回覆:

番茄有助降低肺癌發生

番茄紅素能降低吸煙者和非吸煙者發生肺癌的危險,但其它一些類胡蘿蔔素對非吸煙者的有相反的作用。

研究人員報導,飲食中高水平的番茄紅素似乎能降低吸煙者和非吸煙者發生肺癌的危險。然而其它一些类胡萝卜素对非吸烟者的作用是相反的,即它们对吸烟者或曾吸烟者只有很少的或没有保护作用。

受调查者报告了他们在过去的一年中摄入指定份量的各种食物的平均频率。研究結果發表在10月份的美國臨床營養學雜誌上。

1984-1996年间,女性中共有519例肺癌新病例。1986-1996年間,男性中共有275例肺癌新病例。

在非吸烟者中,α胡萝卜素摄入量占前20%的人同后20%的人相比,发生肺癌的危险低63%。β-胡萝卜素、黄体素和β隐黄素也有类似的不明显的降低癌症危险的趋势。在排除饮食评价时间与随访时间相差4-8年的因素后,发现两者间仍有很强的关联。因此作者認為類葫蘿蔔素與發生肺癌危險間的確有一段相當長的潛伏期。

类似食物中存在的其它植物性化学物质要比类胡萝卜素在减少致癌作用方面更重要。因此,在水果蔬菜豐富的飲食中補充類胡蘿蔔素是不明智的建議。

这一发现支持了他们研究小组的建议,即水果和蔬菜构成了农业食品金字塔的基底。其主要原理就是增加了預防慢性病所消耗的植物性化學物質的數量。

 

預防肺癌可用番茄紅素

波士頓的研究人員報導,飲食中高水平的番茄紅素似乎能降低吸煙者和非吸煙者發生肺癌的危險。 然而其它一些类胡萝卜素对非吸烟者的作用是相反的,即它们对吸烟者或曾吸烟者只有很少的或没有保护作用。

研究人員報導在排除吸煙因素的影響後,類胡蘿蔔素與肺癌之間的關聯明顯減弱。但當他們得出了類胡蘿蔔素的生物利用度調整評分後,番茄紅素與肺癌危險在吸煙者和非吸煙者中都有很強的負相關。

番茄红素能降低吸烟者和非吸烟者发生肺癌的危险,但其它一些类胡萝卜素对非吸烟者的有相反的作用。

哈佛公共衛生學院的Dominique S. Michaud博士及其同事在護士健康研究和醫療衛生專業人員隨訪研究中收集了有關資料(男性為46,924人,女性為77,283人),對他們進行多項的問卷調查。受調查者報告了他們在過去的一年中攝入指定份量的各種食物的平均頻率。 研究结果发表在10月份的美国临床营养学雜誌上。

在非吸烟者中,α胡萝卜素摄入量占前20%的人同后20%的人相比,发生肺癌的危险低63%。β-胡蘿蔔素、黃體素和β隱黃素也有類似的不明顯的降低癌症危險的趨勢。 在排除饮食评价时间与随访时间相差4-8年的因素后,发现两者间仍有很强的关联。因此作者認為類葫蘿蔔素與發生肺癌危險間的確有一段相當長的潛伏期。

Michaud博士小组认为类似食物中存在的其它植物性化学物质要比类胡萝卜素在减少致癌作用方面更重要。因此,他們總結道:“在水果蔬菜豐富的飲食中補充類胡蘿蔔素是不明智的建議。”

洛汕矶加州大学的David Heber博士在相关评论中说,这一发现支持了他们研究小组的建议,即水果和蔬菜构成了美国农业食品金字塔的基底。其主要原理就是增加了預防慢性病所消耗的植物性化學物質的數量。

 

綜合維他命可以降低吸菸者罹患肺癌的可能性

一份美國新的研究指出,綜合維他命,葉酸還有綠色葉菜類可以降低曾經吸菸和正在吸菸者肺癌的發展。

一份在癌症研究期刊(Cancer Research)線上發表的一篇文章指出,攝取較高的特定微量元素可以降低影響基因信號生成的甲基化(methylation )。許多基因在細胞作用(例:細胞分裂)上扮演著重要的角色,進而在肺腫瘤裡甲基化,顯示出微量元素降低罹癌機率的潛力。微量營養素對吸煙者的角色研究是具爭議性的; 最值得注意的是 Alpha-生育酚(Alpha-Tocopherol)對Beta胡蘿蔔素癌症預防 (ATBC) 試驗,結果顯示beta胡蘿蔔素營養補充品有可能會增加罹患肺癌的機率。

一項由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NCI)所贊助的研究指出,減少基因甲基化並攝取富含植物化學物質的綜合維他命營養補給品,包括維他命C,胡蘿蔔素,葉黃素,葉酸,維他命A還有K。這類的微量元素可以在綠色葉菜類裡可以找到。

每月至少攝取12份綠葉蔬菜的人降低了17%甲基化的危險性 ; 每日攝取至少750毫克的葉酸則有16%。研究者並指出,綜合維他命使用者降低了43%基因甲基化的機率,即使使用綜合維他命的時間並沒有與甲基話之間有關聯性。

註:最好還是攝取天然的蔬果而非人造的維他命。

【資料來源:Cancer Research】

✽ 貓 ✽(fyjen) 於 2011-04-12 15:56 回覆:

服胡蘿蔔素過量易患肺癌

過多攝入胡蘿蔔素會增加吸煙者患肺癌的危險。另外,过多摄入维生素A容易导致新生儿疾病,过多摄入维生素E则会导致一些出血性疾病。一些維生素與某些藥物同時服用還會產生危險的副作用。

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組織的健康專家委員會認為,過多攝入胡蘿蔔素會增加吸煙者患肺癌的危險。

许多人认为,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对健康至关重要,因此,摄入量越多越好。但專家指出,實際情況並非如此。

美国国家医药研究所的迈克尔·麦金尼斯博士主持了专家委员会的讨论。他说:“大约一半美国成年人服用含有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保健类补剂。没有研究能够充分证明,人们可以通过服用含有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保健类补剂促进自身健康。我们不敢肯定他们能否从中受益。事实上,我们非常担心那些过量摄入某种营养物质的人的健康受损。”

专家提示,过多摄入胡萝卜素会增加吸烟者患肺癌的危险。另外,过多摄入维生素A容易导致新生儿疾病,过多摄入维生素E则会导致一些出血性疾病。一些维生素与某些药物同时服用还会产生危险的副作用。

【資料來源:Cancer Research】

 

β-胡蘿蔔素會增加吸煙者患肺癌機率

20世紀80年代的研究表明,每日攝入β—胡蘿蔔素和維他命A可以減少癌症的發生,尤其是對肺癌。

β—胡萝卜素和维他命A都是抗氧化剂,能够保护人体细胞免受致癌物质的影响。長期使用β-胡蘿蔔素增補劑會增補劑啊吸煙者患肺癌的風險。研究還發現,使用視黃醇和葉黃素增補劑四年或四年以上,將使患肺癌的風險分別上升53%和102%。

這並不是第一次關於β—胡蘿蔔素增補劑對吸煙者的影響的研究。為了驗證這些營養素的效果,美國和芬蘭進行了兩個大型的雙盲臨床試驗。研究中吸煙人群被隨機分成兩組,每日服用β—胡蘿蔔素和維他命A或安慰劑。1994年,芬兰的研究人员宣布,在6年的跟踪研究中,实验组的肺癌发病率要比对照组高出16%,其他原因的致死率也要高8%。美國的研究人員也有相近的發現,因此他們中止了研究。

以上的兩項研究結束後,研究人員繼續了解這些營養素的長期致肺癌率以及死亡率。在繼續觀察了8年後,2003年芬蘭的研究人員宣布,停止服用β—胡蘿蔔素後患肺癌的危險性很快減小,但消失需要更長的時間。美国的研究人员在6年继续跟踪观察后认为,实验组肺癌发生率要比对照组高12%,死亡率高8%。

目前有研究认为β—胡萝卜素会引起的细胞改变,导致肺癌发病率的持续提高,即使血中浓度已经回到正常。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的Albanes博士指出,β—胡萝卜素对于不吸烟者或健康人没有特别影响。另外,食用富含β—胡萝卜素和其他类胡萝卜素的新鲜水果蔬菜没有危害,相反这类饮食对健康有益。

Satia和同事們使用調查表對77000名年齡在50到76歲的美國人做了膳食增補劑使用的調查研究,包括多種維生素和單個的營養物質。調查包括521名肺癌患者案例。調查顯示特定的人群,特別是吸煙者使用某些營養物質時,患肺癌的機率高於普通的人群。

此外,調查還表明,吸煙者患肺癌的風險隨著使用β—胡蘿蔔素、葉黃素和視黃醇的時間延長而增加。使用增补剂的总时间比加大剂量产生的影响更明显。以适当的剂量长期使用也能增加患肺癌的风险,对吸烟者更是如此,而对不吸烟着的效果并不明显。

【資料來源:Cancer Research】

 

誤區:β胡蘿蔔素使吸煙者遠離肺癌

據說,在吸煙者的血液中,β胡蘿蔔素含量極少,而這似乎對健康很不妙。要知道,β胡蘿蔔素不僅是一種重要的食品色素(E 160b)以及維生素A的前身,而且新近也光榮地擠進“抗氧化劑”、“原子基捕獲者”隊伍之列。这是一支什么样的队伍呢?

為了讓醫學的門外漢們理解這支隊伍的任務,專家們是這樣解釋的:就好像是在一部警匪片裡,原子基是行凶作惡者,而抗氧化劑就是懲惡揚善者。只要我们从药房里买来足够的维生素片,它们就可以作为强化“警力”补充到体内,然后体内的“坏小子们”便被转化成不会侵犯我们健康的“良民”。所有饱受紧张压力和环境污染的人,尤其是烟民,应当能从这个对策中受益。消息一传开来,维生素生产商的钱匣子就开始哗啦啦地响个不停,就好像天天都在过圣诞节。

專家們竭力證明,使用抗氧化劑確實能帶來美妙的療效。但是很遺憾,實驗研究的結果只能使他們從期望變成失望。有一个名为“芬兰项目(Finnland Studie)”的实验,共涉及3万名吸烟者,研究过程持续了8年。在实验期间,受测者分别服用了β胡萝卜素、维生素E以及安慰剂(实无药效,只起心理作用)。结果是:服用β胡萝卜素的病人,他们中死于肺癌的人数居然要比其他两组高出18%。顺便提一下,死亡率最低的是服用安慰剂的那组实验参与者,就是那些没有服用维生素片剂但是以为自己服用了的吸烟者。

抗氧化剂怎么反而成了令人深恶痛绝的反面典型?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这只能说明:“多多益善”的准则并非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小剂量的抗氧化剂的确可以转化某些原子基使其对人体无害,但是如果剂量大了,它们就起了反作用,从抗氧化剂变成了亲氧化剂。这意味着,它们就要开始“犯下”原本应该由它们来阻止的“罪行”:拆散生命体有机分子的化合键。

此外,凭经验人们还得知:抗氧化剂只在有氧或铁元素的环境中截获原子基。在人体的呼吸器官——肺部,不仅含有吸入的大量氧气,而且还有参与氧气与二氧化碳交换的血液循环,而血液中富含铁,这使得肺成为一个理想之所,大量有机分子的化合键在此被拆散,又重新与游离原子基键合,从而使抗氧化剂变成亲氧化剂的“堕落”行为“得逞”。因此从生化角度来理解,就不会对服用维生素后肺癌反而有所增加的结局感到不可思议了。

现在我们来谈谈吸烟者血液中含量减少的β胡萝卜素。吸煙者的肺部遭受著特別嚴重的污染,主要是吸煙產生的聚合物,它被認為是誘發肺癌的關鍵因素。這個說法為人熟知,然而大多数人却不知道,这种诱发癌症的聚合物其实还是一种迄今所知最为强效的天然抗氧化剂。而人體會本能地作出反應,使自己從嚴重的抗氧化劑污染中解脫出來,從而自行調節減少了另一類抗氧化劑——β胡蘿蔔素的含量。可以說,吸煙者體內的維生素含量確實較少,但是並非對健康不利,恰恰相反,自身免疫啟動了保護性反應,正是為了保護自己。

只有食品廠商們還在憂心忡忡,因為多年來,他們一直依賴添加維生素C、E以及β胡蘿蔔素來延長食品保質期或者維持食物新鮮的色澤。今後該怎麼辦?

【資料來源:Cancer Research】


✽ 貓 ✽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怕日本輻射 學者:菸害更傷
2011/04/10 19:21

國內北海岸種植的山茼蒿,測出微量碘一三一,學者表示,目前測得劑量,對健康無礙;抽菸與電腦斷層檢查的輻射暴露量,反而高於輻汙威脅。

台灣食品科學技術學會昨天針對日本輻汙事件,舉行食品風險研討會。中國醫藥大學健康風險管理系教授謝顯堂指出,一般人一年可承受的自然輻射劑量約二至三毫西弗,就算成人吃進每公斤一千貝克的汙染食物,「一年連續吃五百五十公斤,身上的輻射量還不到一毫西弗」。

國家衛生研究院研究員溫啟邦說,他以老菸槍為例,一天吸卅支菸,一年就吸進十三毫西弗輻射量,民眾與其怕被日本輻射掃到,不如先遠離菸害。

【聯合報 2011/04/09】


✽ 貓 ✽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熬夜又抽菸 工程師心肌梗塞險死
2011/04/09 16:09

過勞死頻傳,一名年近五十歲的工程師日前突然劇烈胸悶、臉色蒼白及全身出冷汗,趕緊掛急診,原來是急性心肌梗塞。醫師研判,工程師沒有病史,但工作時間長,常熬夜、日夜顛倒,十五年來每天抽兩包菸,應為心肌梗塞的最大元兇。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一般內科主治醫師蕭卜源指出,病患到院後,經心電圖及心肌酵素檢查,研判為急性心肌梗塞,立即給予阿斯匹靈、抗凝血劑及嗎啡等藥物治療,緩解胸痛,隨即安排緊急心導管手術。

不過,病患突然失去意識,呈現癲癇狀態,量不到血壓,心電圖監測器顯示心室心律不整,經搶救隨後進行心導管手術,於氣球擴張冠狀動脈置放支架,挽回病患的生命。

蕭卜源解釋,急性心肌梗塞為重大急症,併發症及致死率都很高,主要因供應心臟養分血管受阻,造成心肌細胞缺血壞死,最常見原因為動脈粥狀硬化,通常好發於年紀大、抽菸、高血壓、糖尿病或高血脂症的病人。

蕭卜源提醒,胸悶、胸痛是主要症狀,病患可能主訴有如胸口壓著大石,有時難以形容,疼痛可能轉移至脖子、下巴、背脊甚至手臂,相關症狀包括:呼吸困難、冒冷汗、噁心、嘔吐、頭暈、心悸;建議病患要控制血壓、血脂及血糖,改掉抽菸習慣。

【自由時報 2011/04/08】


✽ 貓 ✽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1/04/06 10:21
 
✽ 貓 ✽(fyjen) 於 2011-04-06 10:27 回覆:

抽菸奪命 美國年死逾50萬人

最新一期「流行病學」期刊(Epidemiology)報導,在2002年至2006年間,美國每年與抽菸有關的死亡人數達51萬9000人,其中男性29萬人,女性22萬9000人。

調查顯示, 65歲到74歲是與抽菸有關而死亡的最高風險年齡群。一旦有其他因素計入,例如體重過重或喝酒,該年齡群每天抽1至2包香菸的人,比不抽菸的人,死亡風險高出3倍。

不過調查報告也指出,近年美國菸槍人數顯著下降。1965年時每天抽20根香菸以上的人數,佔全國成年人口的23%;到2007年時已下降到7%。

【中央社 2011/04/01】

 

預防猝死要訣 減重戒菸戒酒控制血壓

30幾歲健康男性猝死,這對於親友來說,宛如晴天闢靂。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心臟內科主治醫師林中行指出,抽菸及肥胖都會增加猝死機率;控制高血壓、糖尿病、高膽固醇,並避免抽菸,才能有效減少心肌梗塞發生。

日前新竹縣東元醫院一名34歲男護士於開車途中身體不適猝死駕駛座。儘管身旁的女友立刻打119,並為男友做CPR,送往醫院急救,最後仍救不回一條年輕生命。

法醫相驗遺體後,確認死亡原因可能與死者身材較肥胖、心室顫動有關。林中行指出,去年至今發生多起職場過勞死事件,這些意外都可能是「心因性猝死」。

林中行解釋,「心因性猝死」是指在沒有其他明顯原因下,因心臟血管系統問題,突然意識喪失,並在一小時內非預期性的死亡。其中八成是因冠狀動脈心臟病所引起,2條以上的心臟冠狀動脈阻塞,造成心肌梗塞。

一般來說,冠狀動脈心臟病的危險因子主要包括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症、抽煙、老化、男性、遺傳等。例如,家族中有冠心症病史者,會增加62%風險,第二型糖尿病會增加75%風險。

至於年輕人猝死,可能原因還包括心肌病變、心肌炎、瓣膜性心臟病、竇房節或房室傳導障礙,胸部外傷、電解質不平衡等。林中行提醒,容易喘氣、半夜需端坐呼吸、疲倦、雙腳沉重、胸痛、胸悶、心悸、水腫等症狀,就應小心是否為心臟問題。

如何預防猝死?林中行表示,應該針對危險因子加以控制,例如妥善控制血壓、糖尿病、高血脂、戒菸、增加活動量、攝取少量酒精、減肥等。家族成員中有猝死或不明原因昏倒病史者,更應積極定期檢查。

【中國時報 2011/04/01】

 

遠離可怕雙癌 首重定期篩檢

文/蘇裕傑(作者為大林慈濟醫院腫瘤中心主任)

44歲的林先生30多年來一直有抽菸和嚼檳榔習慣,日前因出現喉嚨痛、吞嚥困難、氣喘,甚至感覺呼吸困難,前來求診時,下巴已整個腫起來,檢查後發現為下咽癌第四期。

原本以為在手術後,可改善症狀,沒想到他還是吃不下食物,於是進一步檢查,赫然發現在他的食道處又有癌症,且癌細胞轉移到淋巴腺。

一般頭頸部癌都只是局部復發,較少會遠處轉移,此病患同時罹患雙癌,其實是相當罕見。經過標靶治療加上電療,先治療他的食道癌,接著再針對下咽癌做術後的電療及化療,目前總算病情控制得相當不錯。

中南部地區吸菸、喝酒、嚼檳榔的民眾很多,以前治療的病患只是下咽喉癌、口腔癌,或是在追蹤期間,發現第二個原位癌症,但最近連續發現病人同時在食道發現癌症,在咽喉又發現癌症的雙癌情況愈來多。

下咽癌的病人發生食道癌的統計高達10%,不管是同時發現,或是在治療好之後,癌症又跑到第二個地方,由於兩個危險因子一樣,往往上面的癌處理好了,下面又開始長,增加治療困難。

依據癌症登記資料顯示,其中口腔癌、大腸癌、乳癌與子宮頸癌等4種罹癌人數約佔所有癌症的3成多,且乳癌、大腸癌、口腔癌等3種癌症,近10年來,均呈現快速上升的趨勢,大腸癌增加了4成、乳癌7成,男性口腔癌更高,達到8成,已成為30到40歲的青壯年男性最常罹患的癌症。

其實口腔癌屬於表層癌症,透過篩檢,非常容易被發現,只要早期發現,早期治療,都可以及時挽救寶貴的生命。

提醒長期有菸、酒、檳榔習慣者最好定期做口腔篩檢,國民健康局於2010年開始,在各醫療院所實施口腔癌篩檢。凡是30歲以上有抽菸、嚼檳榔經歷的民眾,皆可免費接受口腔黏膜檢查,早期診斷、早期治療,以免延誤治療的最佳時機。

【自由時報 2011/04/03】

 

孩童呼吸速率快 二手菸吸更多

醫師今天表示,新生兒每分鐘呼吸速率比成人高,若在瀰漫二手菸環境,相對會吸入更多菸,再加上孩子免疫系統尚未發展完全,二手菸易導致孩子肺功能差,或罹患呼吸道等疾病。

行政院衛生署資料顯示,美國發表的「吸菸如何導致疾病」報告指出,菸品中有超過7000種化學物質,其中數百種成分有毒性,約70種成分會致癌,且菸品的暴露沒有安全劑量,會造成DNA損壞、發炎,造成癌症、心血管疾病等。

尤其二手菸可能威脅孩子健康,衛生署表示,成人每分鐘約呼吸14到18次,新生兒約每分鐘呼吸60次,5歲左右的孩子每分鐘約呼吸20到60次。

小兒科醫師陳國華受訪表示,孩子的呼吸速率較快,所以,要是在瀰漫二手菸環境,相對會吸入更多二手菸,尤其孩子的免疫系統尚未發展完全,二手菸會對孩子健康產生許多影響,例如肺功能較差、罹患呼吸道疾病、氣喘。

陳國華說,氣喘孩子處在有吸菸者的居家環境中,會讓孩子的氣喘更易突然發作,甚至被送往急診。

另外,根據衛生署民國99年調查顯示,成人吸菸率19.8%,男性人口有35%吸菸、女性則為4.1%;國中學生的吸菸率為8%,而父母不吸菸的國中生吸菸率為4.4%,父親或母親有吸菸的國中生,吸菸率則為11.1%,是父母不吸菸學生的2.5倍。

父母親吸菸不只影響孩子未來行為,二手菸更威脅孩子健康,衛生署表示,為幫助吸菸者戒菸,各縣市已有1800多家醫療院所提供門診戒菸服務,吸菸者可接受醫師的諮詢及戒治菸癮的藥物,政府也補助每人每週新台幣250元的費用,呼籲吸菸者及早戒菸,確保自己及家人身體健康。

【中央社 2011/04/03】


✽ 貓 ✽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1/03/01 18:41
 
✽ 貓 ✽(fyjen) 於 2011-03-01 18:51 回覆:

罕見腎臟中風 醫師:吸煙過量

抽煙會傷害肺臟,還可能引發腎臟中風,彰化一名37歲男子,因為腸胃不適到醫院求診,竟然是罹患罕見的腎臟中風,由於男子沒有心血管疾病,但有長期煙癮,醫生研判是抽煙過多所造成的。

醫師輕拍王先生的腰部,檢查復原情形,罹患罕見的腎臟中風,從斷層掃描看到,王先生右邊腎臟原本應該出現的血管,卻是一片黑,王先生說,先前出現噁心嘔吐、腰痛,原以為是小毛病,買成藥來用就好,卻越來越不舒服,最後到醫院掛急診,才知道腎臟中風。

王先生37歲,正值壯年,血液檢查結果又都正常,怎麼會突然腎臟中風,醫師問診,發現王先生有長期煙癮,研判是抽煙所引發的。

醫師提醒民眾,抽煙會造成心血管負擔,王先生這次算有些幸運,是腎臟中風,如果中風部位在腦部,後果難以想像,奉勸有抽煙的民眾趕快戒煙。

【民視新聞 2011/02/23】

 

37歲腎臟中風 他是老菸槍

有腦中風、腎藏也會!卅七歲打工族王姓男子,腰痛、腹痛、噁心,以為是舊傷引起,自行到藥局買成藥吃又貼膏藥,但都無效,直到彰化基督教醫院掛急診檢查,證實是罕見「腎臟中風」搞的鬼。

彰基泌尿外科主任張進寶表示,「腎臟中風」很少聽過,且是沒有外力、沒有外傷、自然造成的腎臟血管阻塞症狀。

現在很多車禍病患的腎臟會損傷,損傷之後就會出血,出血之後就會栓塞;王姓病患的案例是完全沒有任何外力造成,很特殊。

王先生有廿多年菸齡,有喝酒及曾有吃檳榔的習慣,張進寶認為,抽菸是導致腎臟血管阻塞的重要原因,要他一定要戒菸,否則「還會進醫院」。

【中國時報 2011/02/23】

 

腎臟中風病例 抽菸喝酒高危險

腦中風在天冷時常見,但是彰化基督教醫院最近收治一起極罕見的「腎臟中風」病例,這名壯年患者還誤以為腰部扭傷,自行買止痛劑、貼藥膏,因病情惡化才前往彰化基督教醫院求診,經緊急手術治療,才沒有導致腎臟衰竭危及生命。

今年冬季特別冷,導致腦中風病變增加﹔至於「腎臟中風」,不僅很少聽過,連醫療學界都歸類成罕見病例之一,彰化基督教醫院近期就受理一起極為罕見的「腎臟中風」病例,這名正值壯年的男患者,從事勞力工作,本身並沒有糖尿病、高血壓或心血管方面的疾病,不料在一次出遊時,突然發覺腰腹部激烈疼痛、噁心、嘔吐,以為是腰部舊傷引起,自行前往藥局買成藥、貼藥膏治療,直到深夜才無法忍受疼痛緊急前往彰化基督醫院掛急診,經彙整後是一起極罕見沒有外力、外傷撞擊,而是自然造成的腎臟血管阻塞所引發的「腎臟中風」,經泌尿科主任張進寶醫師緊急手術治療後,才沒導致腎臟衰竭而危急生命。

張進寶主任表示,所謂腎臟中風,是因腎臟血管阻塞,導致腎臟組織缺氧發黑﹔如栓塞在腦部,就叫做「腦中風」;而這名患者有長期抽菸、喝酒習慣,因香菸的尼古丁與代謝物,容易危害血管內皮細胞,而成為引發「腎臟中風」最主要潛藏的危險因子。建議民眾戒酒、戒菸是防範「腎臟中風」最佳的選擇。

【中廣新聞 2011/02/23】

 

1天哈1包菸 "腎"防中風

你有聽過腎臟會中風嗎?彰化一名37歲男子,三個月前就常常感覺腹部和腰部疼痛,以為是腸胃炎,但檢查後發現,是罹患罕見的腎臟中風,醫生說,男子菸齡超過20年,一天要抽上一包半的菸,香菸裡頭的尼古丁導致血管狹窄,才會引發腎臟血管阻塞,也就是腎臟中風,差點要了他的命。

躺在病床上的,就是腎臟中風的王先生,手上還吊著點滴,身體非常虛弱,他說剛開始常常感覺右邊腰很酸,腹部一壓就會痛,以為是腸胃炎,吃藥都沒效,檢查後才發現是腎臟中風。醫生說,透過血管攝影清楚看到男子右邊腎臟一部分血管不見了,這就是腎臟血管分支阻塞,血液根本流不過去,就是腎臟中風。

但奇怪的是男子沒有心血管疾病和高血壓、糖尿病病史,會突然中風,醫生懷疑是因為抽煙引起的,因為男子從高中開始抽菸,菸抽了20年,一天至少抽一包半,香菸裡含的物質尼古丁,會傷害血管內皮組織,血管越來越狹窄,導致中風,要立刻戒煙,才能保住性命。

【華視新聞 2011/03/01】

 

菸酒檳榔不離口 罹癌風險高

有喝酒、嚼檳榔和吸菸的民眾可要注意了!根據統計,有這三種習慣的人罹患口腔癌的機率是平常人的一百廿三倍,每年約有五千四百人罹患口腔癌,每年死亡人數更高達二千三百人。

基隆長庚醫院癌症中心主任王正旭表示,檳榔中的刺激性物質是造成口腔癌最大的原因,香菸中的焦油和酒精性飲料同樣會對口腔造成很大的負擔。王正旭並指出,很多病患拖到口腔癌第四期才到醫院治療,腫瘤都已經移轉到頸部淋巴腺,只剩二至三成的治癒率。王正旭也說,如果是舌癌更麻煩,即使割除腫瘤後會影響吞嚥、味覺和說話音準。

基隆長庚醫院耳鼻喉科主任楊士維表示,口腔癌癌前病變會出現紅、白斑等徵狀,不過一般人很難察覺,要經過醫師診斷才能確定。楊士維建議如果有嚼檳榔、吸菸和喝酒習慣的人最好定期到醫院做檢察,如果在口腔癌早期發現並治療後,有九成機會在五年內不會復發。

【自由時報 2011/02/12】

 

吸菸 心血管殺手

衛生署統計發現,過去15年來,國內心肌梗塞發生率激增為兩倍,男性風險是女性的兩倍,居高不下的吸菸率,是重要危險因子。

國民健康局引用研究數據指出,戒菸一年後,罹患冠狀動脈心臟病機率可大幅減半;戒菸5年後,中風機率可降至與不吸菸者相當,呼籲吸菸者立刻戒菸,解除心血管地雷。

近日發生客運司機駕駛途中心肌梗塞死亡事件震驚社會,根據健保住院資料分析,國人急性心肌梗塞發生率在85年到98年間增為兩倍,從每10萬人39.2人,到每10萬人79.8人,即便排除人口老化因素的干擾,大幅上升趨勢依舊存在,而男性心肌梗塞發生率更是女性的兩倍,吸菸更是重要危險因子,諸多研究也證實,戒菸可顯著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

研究顯示,吸菸者在停止吸菸20分鐘後,血壓便開始降低、心跳減慢至正常頻率;停止吸菸8小時後,血中尼古丁和一氧化碳濃度減半,氧氣濃度回歸正常值。

就長期而言,戒菸更是好處多多。研究發現,戒菸2週至3個月後,肺功能便開始改善,罹患心臟病的危險也逐步下降;戒菸一年後,罹患冠狀動脈心臟病風險減半,5年後,中風機率可降至與不吸菸者相當。

此外,超時工作已成現代社會常態,也可能引爆心血管地雷。

台大醫院環境職業醫學部主任郭育良指出,根據醫學研究,一個人在一個月內,每天多加班兩小時,心肌梗塞風險增為逾兩倍。

若原本就有心血管疾病危險因子,超時工作更易觸發心肌梗塞與中風,吸菸是重要的因素,除勿超時外,推動無菸職場,減少吸菸與二手菸也很重要。

國健局指出,全國各縣市有近2000家合約醫療診所提供戒菸門診服務,政府也補助每人每週250元費用,吸菸者可獲得專業醫師的戒菸諮詢與戒菸藥物。

若民眾出現下列疑似心肌梗塞症狀,包括胸悶、左前胸或上腹部有壓迫感、胸痛、呼吸困難、感覺消化不良、心悸、冒冷汗,合併暈眩、疲倦無力、噁心、嘔吐等症狀,應儘速就醫。

【自由時報 2011/02/19】

 

防駕駛猝死  業者禁菸酒

受到近來頻頻發生大客車駕駛在開車途中發生中風、猝死等事件影響,公路總局特別加強派員對客運場站進行部定期檢查,也由於對客運業者的稽查項目愈來愈多項,交通部官員私底下表示,現在已經搞得稽查人員哇哇叫,而客運業者則表示,現在幾乎所有客運業者都怕公司駕駛再發生類似事件,大家都很緊張,現在不只是禁止駕駛喝酒,還禁止抽菸。

去年以來就有多名駕駛在開車途中出現中風等身體不適狀況,上周統聯客運一名蔡姓駕駛在國道上發生心肌梗塞,雖然硬撐保住三十一位乘客性命,自己卻在送醫之後回天乏術,令人扼腕。對於發生這起事件,外界又開始重視大客駕駛的身體健康問題,甚至勞委會也關注駕駛有無超時工作等問題,讓主管大客車的主管機關公路總局頻頻發出新聞稿強調會加強抽查臨檢業者有無做好駕駛的健康管理工作。

交通部官員表示,上周統聯客運駕駛的案例,從媒體的相關報導來看,以其說是疲勞駕駛,不如說是心肌梗塞,因為通常不只是駕駛,即使是一般人也會有類似的狀況發生。官員強調,有一些可以預防的工作,當然是要加強預防,只是主管機關也不是神,不管對駕駛員如何做好管理的功課,難免還是會有一些疏失,或是出現突發性的狀況,不適合因為一個個案就弄得大家很緊張。

阿羅哈客運經理阮福生指出,現在大家都很緊張,所有客運駕駛出車之前,一定是要量血壓,也要注意三高有沒有正常,還要照X光抽血檢查,該做的都已經照做,卻突然發生這種是大家也沒有辦法。對於有學者提及,經常長途開車又抽菸,猝死的危險性更大,阮福生指出,就他了解,現在一般客運駕駛,公司都已經規定要禁煙,所以駕駛抽菸的機率已經降低,就以阿羅哈來說,不只是車上禁菸,停車場也禁菸,因此駕駛乾脆就不抽菸。他提及,阿羅哈的駕駛不只要量血壓,同時也要酒測。

此外,統聯客運總經理白德存在事發之後表示,公司本來就相當重視駕駛健康問題,但沒有想到還是發生令人難過的事情。猶記得白德存在農曆春節前曾經向記者提及,統聯公司所有車子出去之前,駕駛一定要量血壓,也一定有酒測器在場,還有八鏡頭的監視器在監視,司機只要用餐完,出車前,一定是要當者所有乘客吹酒測,酒測值一定是0,而且這套程序還要經過錄影機監看;中午、晚餐,一樣要完成這一套動作。

【台灣新生報 2011/02/20】

 

蟲蟲危機 運動紓壓 遠離菸酒

針對科技人精蟲問題頻率高一事,賴宗炫指出,追根究柢,是睪丸在製造精蟲的過程當中,出了問題,其可能原因包括溫度過高,許多男性喜歡穿緊身的內褲,使得蛋蛋一直處於高溫的情況下。

飲食均衡 補充維他命

再者是壓力,這是竹科人難以逃避的現實,許多人又藉由菸酒來排遣,甚至為了工作,熬夜、睡不好,休息不夠,作息不正常,殊不知這些竟然全都是精蟲品質不佳的因子,對於許多竹科人來說,這些因子簡直成為一種生活的循環。

運動量不足,是許多竹科人身心的一大問題,也直接影響精蟲活動力,賴宗炫建議,科技人應多透過運動來舒緩壓力,遠離菸酒與熬夜,簡而言之,就是讓生活「簡單化」,而且要持之以恆。

在食物攝取方面,建議多補充維他命B12、C、E與葉酸、鋅等,因為這些養分都對造精能力有很大的幫助,當然食物均衡與多休息、運動,絕對是搶救精蟲大作戰的致勝之道。

【自由時報 2011/02/21】

✽ 貓 ✽(fyjen) 於 2011-03-06 14:24 回覆:

每天1包菸 冠狀動脈阻塞

一名43歲婦女20年來每天都要抽1包菸,去年出現容易喘跟頭暈症狀,經診斷確定是冠狀動脈阻塞,連續做2次氣球擴張及支架置入術,才緩解症狀,醫師要她戒菸,並改善生活作息。

衛生署新竹醫院心臟內科醫師吳彥雯說,「狹心症」的典型症狀為胸悶、胸痛、呼吸困難、流冷汗。女性狹心症發作時的可能症狀還包括噁心、嘔吐、倦怠、頭暈、昏倒、焦慮、手臂疼痛等,不少女性誤以為是更年期症狀,甚至有40%的婦女無明顯症狀。

近年研究顯示,婦女在心肌梗塞時,超過一半的人呈現喘不過氣或虛弱症狀,近半數有不尋常的疲倦或暈眩,也就是超過2/3的女性都以非典型的症狀來表現。

吳彥雯表示,很多人常誤以為心血管疾病是男性的專利,其實長久以來,心臟病及中風是台灣女性第2及第4號殺手,每年死亡的人數是婦癌(乳癌及子宮頸癌)的4到5倍。

研究顯示,女性發生心血管疾病的年齡、風險因子、症狀、診斷及治療上都與男性略有差異,可能造成診斷困難,延誤就醫。

過去認為,女性的心血管疾病較男性晚8至10年發生,多在停經後;三高(高血壓,高血脂及高血糖)是重要的風險因子。

值得注意的是,女性一旦得到心臟病,病情往往比男性還要嚴重,死亡率較高;接受血管支架或繞道手術的好處不如男性,再發第二次心臟病和中風的機率也比男性高。

【自由時報 2011/02/25】

✽ 貓 ✽(fyjen) 於 2011-03-25 15:14 回覆:

青少年抽菸 大腦功能恐受損

文/柯俊銘(作者為公職臨床心理師)

每當走在街上,常可碰到青少年吞雲吐霧,見他們一派輕鬆、毫不在乎的模樣,實在為這些孩子感到難過。畢竟當下看似神氣,但卻是在燃燒自己的生命。不僅易罹患呼吸道、心血管等疾病,連大腦功能都可能受損。

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精神醫學教授Edythe London博士和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學者合作,針對50位年齡介於15至21歲的男女進行實驗,目的在探討吸菸對於青少年的大腦與認知功能造成的影響為何。

起初,研究人員依有無吸菸習慣將個案分為兩組,每組都是25人,吸菸組還被要求填寫尼古丁依賴量表,參考其日常的吸菸量了解成癮程度。所有人都接受「信號停止作業」的測試。

這項作業主要是用來評估個體抑制衝動的能力,受試者若看到指示燈亮起,就要馬上按鈕,當伴隨有「響音」出現時,就不能按,否則會被扣分。

另外,每個人在測試過程中,也安排功能性核磁共振的頭部掃描,焦點則擺在腦部掌管計畫執行與決策等功能的前額葉皮質區上。

結果顯示,相較於不吸菸組,吸菸組個案的前額葉皮質區活動程度明顯遜色許多。有吸菸習慣者的菸癮越大時,腦部該皮質區的活動狀況似乎就越差。有趣的是,兩組的作業成績差異並不大。

研究者表示,青春期正值大腦前額葉皮質成長的重要階段,過早接觸香菸將會導致相關功能無法正常發展,進而使當事者在面對攸關個人福祉的事務時,容易做出不智的選擇。

雖然兩組人的作業成績最後相仿,但應是腦部其他區域發揮彌補的作用所致,如此正可說明若能在青少年剛開始吸菸時,便積極介入輔導,將可減少傷害。

【自由時報 2011/03/20】

✽ 貓 ✽ 註:吸二手菸對健康也有同樣影響。


✽ 貓 ✽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0/12/05 16:45

✽ 貓 ✽(fyjen) 於 2011-01-06 14:14 回覆:

菸草中放射核種 易導致細胞癌變?!

吸菸已被公認為肺癌的最重要致癌因素,菸草中含有天然放射性核種釙-210(210Po半衰期為138.4天),過量累積達0.03微居里,容易導致細胞突變,形成肺癌。

菸草點燃後產生的煙霧中,含有3000多種有毒化學物質,其中最重要的有尼古丁、一氧化碳、氰化物、焦油、放射性同位素,以及重金屬元素等。而致癌物質則有苯並芘、亞硝胺、β-萘胺、鎘、放射性釙等,另外還有促癌物質「酚化合物」等。

釙-210被吸進肺部後,劑量會累積在肺部組織中,達到某種程度時,其放射強度足以破壞細胞複製過程而產生癌變。若再伴隨其他致癌物質的作用,將使情況更為惡劣。

彰化基督教醫院胸腔科何明霖醫師指出,因肺癌死亡的患者有80%抽菸,且沒有研究證據顯示,吸淡菸(低焦油)會減少罹患肺癌的危險性,顯然焦油並不是肺癌的主要成因。他說,肺癌患者在治療中持續吸菸,很有可能降低化學治療或標靶治療的療效。

釙-210是鈾-238衰變後的產物,釙-210放射的阿伐粒子,其能量為5.3百萬電子伏,具有很高的放射毒性,在體內極易傷害生物組織細胞。依據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公佈的資料顯示,釙-210在人體中的最大積存量限值為0.03微居里。

釙-210進入人體後,多累積於脾臟、淋巴結、骨髓組織、肝、腎臟內,極易傷害組織細胞。估計人體攝入50奈克(約200微居里)或吸入10奈克(約40微居里)的釙-210,大約會造成4西弗的高輻射劑量,可能致人於死。在老鼠實驗中,施予8.7奈克/公斤的釙-210劑量,30天內老鼠就會死亡。

原能會輻射偵測中心主任黃景鐘表示,人體內皆含有天然的釙-210,但因非常微量而無安全顧慮,但抽菸吸入過量的釙-210則可能導致肺癌,提醒癮君子遠離菸害。

輻射偵測中心曾進行國產及進口香菸中的釙-210含量調查,經分析每吸食一支菸約攝入0.0022貝克的釙-210。假設每天吸一包香菸,評估在支氣管膜上皮組織中,每年將造成0.48亳西弗的劑量,約占台灣每人背景輻射劑量的20%。

原能會規定的民眾輻射防護安全標準為每年1亳西弗,抽菸雖不在游離輻射防護法的限制項目之內,但造成的輻射曝露,仍值得抽菸民眾當心注意。

【今日新聞 2010/12/24】

✽ 貓 ✽(fyjen) 於 2011-01-20 13:33 回覆:

二手菸、家族史、油煙等 都是肺腺癌元凶

為什麼名人得的都是肺腺癌?醫師表示,除了抽菸,肺癌的危險因子還有二手菸、家族史、油煙、石化工業汙染等,其中又以二手菸最「毒」。名人即使自己不抽菸,也常須「水裡來、火裡去」四處趴趴走,應是其易罹患肺腺癌的原因。

肺癌是國人十大癌症死因首位,每年約有近八千人死於肺癌,平均每天就有廿二人死亡,要說它是國人「健康殺手」,絕不為過。

台灣臨床腫瘤醫學會理事長、台北榮總胸腔部胸腔腫瘤科醫師陳育民表示,肺癌依其癌細胞的組織形態,又可分為小細胞癌及非小細胞癌,肺腺癌屬於非小細胞癌的一種,約占所有肺癌五成五左右,國內外比例差不多。

陳育民說,除了肺腺癌之外,高達八成五的肺癌還是與抽菸脫不了關係!另相關研究指出,二手菸因燃燒不完全,其釋放的致癌物質濃度,較直接吸菸猶有過之,所以,「配偶吸菸者罹患肺癌的機率,是配偶不吸菸者的三到四倍。」

除了二手菸,基因、家族史、油煙及石化工業汙染等,都有可能導致肺癌尤其是肺腺癌,其中不吸菸罹患肺癌者,更有八成五到九成罹患的是肺腺癌。名人罹患肺腺癌的消息不斷,讓民眾不禁對高階健檢的品質有所質疑。陳育民說,就是因為高華柱等名人相較一般基層民眾,更有能力定期接受每次動輒三到五千元不等的高階檢查,才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台大醫院癌症研究中心主任楊志新說,理論上只要定期接受高階的影像檢查,及早發現癌症的機率確實會提高。但電腦斷層等檢查本身的幅射量也可能致癌,此外,放射科醫師的判讀能力也會影響檢查的準確性,很難保證百分之百診斷。

陳育民強調,早期肺癌沒有症狀,等到出現咳嗽、胸悶、氣喘等症狀,多半已是晚期,治療預後及存活率差很多。所以,定期健康檢查非常重要,尤其是四十歲以上,有吸菸史及家族史者,建議前三年應每年做一次低劑量六十四切電腦斷層檢查,若都沒問題,之後可每隔二到三年做一次。

【中國時報 2011/01/16】

✽ 貓 ✽(fyjen) 於 2010-12-05 16:47 回覆:

香煙會產生4千多種化學物質 侵害全身

香煙應該是最具爭議的一種東西,很多人排斥抵制他,卻又有很多人卻愛不釋手。到底香煙的為害性有多大?據最近「亞太煙草和健康會議」上發佈的一項研究指出,香煙從被點燃到燃盡為止,至少能產生4千多種化學物質,其中已被確認有69種是致癌物。

據指出,這些釋放出來的物質,包括尼古丁等生物鹼、胺類、醇類、烷烴、氮氧化物、多環芳烴、重金屬元素、有機農藥等。它們每一個都能輕鬆侵入人體各個器官,對正常活動產生干擾和破壞。

專家說,當用打火機點煙時,首先面臨的就丁烷的考驗,它有麻醉和弱刺激的作用。燃燒中它會進行各種氧化反應,產生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甲烷等化合物,以及鎘、砒等有毒物質。隨著燃燒的繼續進行,還會放出甲醇、甲苯、尼古丁、氨水、焦油等物質。

專家說,在世界前八大死因當中,香煙是其中六個死因的危險因子,包括缺血性心臟病、腦血管病、下呼吸道感染、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結核、氣管支氣管肺部癌症。此外,經常吸菸的人還非常容易罹患喉、腎、膀胱、胃、結腸、口腔和食道等部位的腫瘤。

此外,它的破壞力還會影響到頭髮、眼睛、口腔、大腦、皮膚、骨骼、生殖等產生相關病變。

【中廣新聞 2010/12/03】

 

吸菸 嚼檳榔 口腔癌最大元兇

【記者王昶閔/台北報導】口腔癌是我國十大癌症中成長最快的癌症,死亡率非常高,即便倖存,患者往往也需以「破碎的臉孔」度過餘生。根據最新研究,吸菸對口腔癌發生的「貢獻度」,和檳榔相比,其實不遑多讓,打破了一般人心中,口腔癌只與嚼檳榔有關的迷思。

衛生署國民健康局指出,根據國家衛生研究院溫啟邦教授一項尚未發表的研究顯示,國人口腔癌發生個案中,可歸因於嚼檳榔的百分比為38%、歸因於吸菸的比例,卻也高達31%。

根據衛生署統計,近20年來,口腔癌發生率暴增為4倍,死亡率則倍增,每年有5000多人被診斷罹患口腔癌,並有2200多人死於口腔癌。

可怕的是,男性口腔癌的發生和死亡的中位年齡只有52歲和55歲,代表多數患者在發病後,短短幾年間就會死亡,且超過半數死亡年齡不到55歲,比其他常見癌症至少早10到20年。

雖然嚼食檳榔比例高的縣市,口腔癌的發生率與死亡率也較高,但並非絕對。以彰化縣為例,該縣成年檳榔嚼食率15.8%,雖然只有台東縣30.6%的一半,但口腔癌發生率卻是全國第一位,每年每10萬人口中,有56.8人罹患口腔癌,死亡率也高居第三。

我國成年吸菸率男性35.4%、女性4.2%,國中生吸菸率男性10.3%、女性4.9%,高中男生吸菸率19.6%、女生9.1%;成年男性嚼檳榔率為14.6%,國中生為1.8%,高中職生為3.9%。

根據國健局統計,口腔癌死亡率高居全國前7名的縣市為台東縣、雲林縣、彰化縣、屏東縣、南投縣、高雄縣和嘉義縣;發生率前7名則是彰化縣、花蓮縣、雲林縣、高雄縣、南投縣、台東縣和嘉義市。

上述縣市往往也是嚼檳榔率較高的縣市,縣市別嚼檳率最高的5個縣市依序為台東縣、南投縣、花蓮縣、嘉義縣及屏東縣。

過去研究顯示,嚼檳榔若加上有吸菸和飲酒習慣者,罹患口腔癌的機會暴增為一般人的123倍,因此衛生署將12月3日訂為檳榔防制日,提醒民眾重視檳榔與菸、酒的危害。

【自由時報 2010/12/04】

✽ 貓 ✽(fyjen) 於 2011-01-03 16:24 回覆:

老菸槍罹肺病 戒菸好轉

「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病,第一步就是戒菸。」61歲的陳姓老菸槍,罹患慢性阻塞性肺病,每年都要住院治療,經醫師苦口婆心勸他戒菸,病情果然大有起色。

署立嘉義醫院胸腔內科醫師林冠群今天表示,這名菸齡超過40年的老菸槍,只戒菸3個月,走路就不再喘了,而且每年冬天都要住院治療的他,今年連續幾波寒流來襲,也沒有發生呼吸不順的問題。

林冠群指出,這名老菸槍是典型的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這種慢性肺病,過去只存在少數特殊職業的工人身上,工人因長期吸入粉塵而罹病,但台灣有許多老菸槍,是因抽菸而導致。

由於老先生每年都要住院治療,苦不堪言,而且患者只靠藥物治療,成效有限,經醫護人員苦口婆心勸他戒菸,並且表示如果不戒菸,病情只會一再發作,尤其到了冬天更嚴重,老先生才下定決心戒菸。

林冠群表示,老先生因長期抽菸,造成肺部功能逐漸惡化,過去走沒幾步就會喘,在透過藥物治療及肺復健運動,以及患者自行戒菸後,病情已經好轉,生活品質也跟著改善。

他說,一般人的動脈血氧濃度都在97%、98%左右,如果得了慢性阻塞性肺病,血氧濃度經常低於90%,身體長期處於缺氧的情況下,容易造成心臟受損,四肢肌肉消瘦,活動力、體力變差,食慾不振,體重減輕,走路容易喘,四肢逐漸無力,最後就臥床不起,僅能靠呼吸器存活。

林冠群指出,根據全球慢性阻塞性肺病診療指引,慢性阻塞性肺病治療的第一步就是戒菸,再依據阻塞程度,給予藥物治療(如長效型支氣管擴張劑)、肺復健及使用氧氣等,通常效果都不錯。老先生只戒菸3個月,病情就大有起色,可見戒菸有益身體健康。

【中央社 2010/12/28】

✽ 貓 ✽(fyjen) 於 2011-01-04 16:26 回覆:

吸菸與膀胱癌

膀胱癌與工作環境及吸菸等嗜好有關,避免危險因子及暴露在危險環境中,戒菸是最主要方法,長期接觸油漆、染料環境,應定期健檢。

另外,每天多喝水,減低致癌物在膀胱的濃度,時常排尿,也可降低致癌風險。

✽ 貓 ✽(fyjen) 於 2011-01-18 17:37 回覆:

口腔癌發生主因  菸、酒、檳榔是罪魁禍首!

近年來的研究報告指出,口腔癌及咽喉癌居世界最常發生之癌症排名第三位。本國衛生署也公布,台灣地區十大常見癌症排名中,

口腔癌從過去排名在十以外,大幅進升為十大癌症中的第四名,是發生率和死亡率增加最快的癌症,五年內各增加30%及25%。近年

來口腔癌的年齡層逐漸下降,已經成為二十五至四十四歲男性青壯年排名第一名的癌症,而且平均死亡年齡才五十五歲,遠較其它

癌症年輕十歲以上!其中,菸、酒、檳榔就是罪魁禍首!

天主教若瑟醫院耳鼻喉科蘇金泉醫師表示:長期慢性刺激是口腔癌發生的主要成因,其中以嚼食檳榔為主,臨床上約九成的台灣口

腔癌患者都有嚼檳榔的習慣。過去民眾有個錯誤的觀念,認為檳榔的添加物,包含荖花、石灰、紅灰才會造成口腔癌。的確,如此

加成作用的致癌性最強,但是即使單純檳榔內之成分—檳榔鹼和粗大的檳榔纖維都具有強烈導致突變性的潛力,而造成口腔黏膜硬

化,甚至口腔癌。蘇醫師表示:有很多嚼檳榔的朋友們,同時也都有吸菸、喝酒的習慣,如果這三種習慣皆有的話,罹患口腔癌之

機率更為一般人的一百二十三倍之多!如此驚人的數據,可見這些不良嗜好有多麼危險!蘇金泉醫師也提醒:民眾若能在口腔黏膜

初期病變,還未進展為口腔癌之前,便提早檢查診斷出來,還能及時處置預防,阻止進一步轉變為口腔癌的悲劇。

若瑟醫院耳鼻喉科蘇金泉醫師表示:醫院通常是在辦理體檢或免費口腔黏膜篩檢時,檢查出受檢民眾口腔內長有白斑、紅斑等,甚

至有超過兩個星期沒有癒合的口腔黏膜潰瘍,這些都是有可能進展為癌症癌前病變的危險因子,因此,會請民眾再前往耳鼻喉科接

受免費篩檢,如有異常,醫師將施行黏膜組織切片檢查。一旦確立診斷,醫師即可切除喉部病兆,例如:舌扁桃腺腫大或會厭囊腫

..等。蘇醫師也呼籲近期國健局積極推動“免費口腔黏膜篩檢”。

【台灣新生報 2011/01/13】

 

心肌梗塞患者 絕對要戒菸

文/王令新(作者為衛生署桃園醫院內科加護病房護理師)

45歲男子吸菸30年,膽固醇偏高,有心肌梗塞家族病史、胃潰瘍多年。

2個月前,出現反覆性上腹部疼痛,他原以為是胃病發作,沒想到後來竟演變成胸口疼痛,擴及雙手關節及牙齦疼痛,接受緊急心

導管手術救命。

不料他在住院中,忍不住吸半根菸後,再度引起胸口疼痛、冒冷汗,再次接受緊急心導管手術,放置支架,卻出現栓塞,得再次進

行冠狀動脈擴張術。

術後他很疑惑地說:「怎麼吸半根菸就胸痛?要人命?但有人菸齡比我久都沒事?」

吸菸是引發心臟疾病誘因之一,香菸中的尼古丁會使全身血管收縮、心跳加速、血中高密度脂蛋白(好的膽固醇)濃度較低,膽固

醇沉積血管壁,引起致命性心肌梗塞。尤其是接受冠狀動脈置放支架治療病人,更應該絕對戒菸 。

由於急性心肌梗塞有逐漸年輕化趨勢,接受冠動脈置放支架治療病人,應絕對戒菸,避免造成支架容易栓塞或再狹窄的危險。

◎治療後出院,應注意的注意事項:
●定期健康檢查;高血壓、糖尿病患者及早治療,絕對必須戒菸。
●低鹽、低油、低膽固醇。
●洗澡時,避免水溫過冷或過熱。
●睡眠充足、保持愉快心情。
●避免用力大便。
●運動前、後,需暖身5到10分鐘,隨身攜帶硝化甘油含片,若有心絞痛馬上服用。
●與醫師討論性生活開始時間,例如合適室溫、熟悉及輕鬆環境,避免飯後、酒後或疲累時「行房」。

【自由時報 2011/01/13】

 

父母抽菸 孩子高血壓比例較高

德國一項研究發現,家中父母親抽菸者,容易造成兒童的血壓比一般無菸家庭長大的孩子為高,研究人員也表示,高血壓也是心臟

病主因,美國癌症協會資料更指出,每年有超過4萬美國人死於二手菸的毒害。

德國海德堡大學首次研究發現,4到5歲的兒童一旦暴露在有尼古丁的環境中,將提高兒童本身的血壓,研究人員觀察4236位兒童,

並分析其中4185位家長的問卷,發現母親吸菸比率為20.7%,父親則為28.5%,2者皆吸菸的比例為11.9%,而研究人員發現,家

中有家長抽菸的4~5歲孩子,舒張壓與收縮壓都較其他人為高。

研究人員西蒙納提表示,「抽菸行為本身會導致高血壓的風險,而且孩童時期血壓高,成年後也會持續下去,」因此,他建議德國

政府應該設法禁止家中吸菸,以保障孩子與成人的健康。

這次研究也發現,父母吸菸造成孩子血壓落在前15%高比例族群的機率,較完全不抽菸家庭孩子的機率增加21%,其中母親懷孕時

抽菸,孩子的收縮壓也較一般人高。

研究人員也指出,高血壓也是心臟病主因,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心臟科教授佛納羅表示,「二手菸的後果的確可怕,不僅會破壞肺

部與血管健康,也會造成高血壓等現象。」

根據美國癌症協會指出,每年有近4萬6千名美國民眾死於二手菸的毒害。

【台灣醒報 2011/01/13】

✽ 貓 ✽(fyjen) 於 2011-01-17 10:30 回覆:
研究:吸菸等同致癌物注進血管

美國科學家今天在最新研究中指出,光是抽幾口菸,就會在數分鐘之內對基因造成傷害並治癌。

事實上,研究員說,這種效應「之迅速,簡直可說是直接把(致癌)物質注射進血管裡」。這項研究被視為對吸菸者的「嚴重警告」。

這是針對菸草物質對基因會造成何種傷害的首次人體研究,刊登在美國化學學會(American ChemicalSociety)出版的「毒物學化學研究」(ChemicalResearch in Toxicology)期刊。

科學家透過12名吸菸的志願者,追蹤1種叫做多環芳香烴化合物(PAH)的污染物質。這種物質在香菸、燃煤工廠及燒焦的燒烤食物中都會出現。

研究人員特別研究菲(phenanthrene)進入血液的情況,了解它如何形成有毒物質「污染DNA,造成會致癌的突變」。

研究指出:「吸菸者製造的有毒物質很快達到最高值,就在他們抽完菸的15到30分鐘內,連研究員都嚇一大跳。」

這項結果相當重要,因為「PAH二醇環氧化物(diol epoxide)很容易跟DNA起反應,包括產生突變,被視為抽菸時最容易致癌的物質」。

率領這項研究的赫克特(Stephen Hecht)說,這項研究獨特之處,在於直接檢視吸入香菸會造成的效果,沒有其他干擾因素(例如污染或飲食不良)。

赫克特說:「這項研究結果對那些想開始想要抽菸的人而言,是很嚴重的警告。」

全世界每天約有3000人死於肺癌,其中90%是抽菸所致。

這項研究由國家癌症研究所(National CancerInstitute)贊助。

【法新社 2011/01/16】
✽ 貓 ✽(fyjen) 於 2011-02-17 17:19 回覆:

酗酒抽菸 當心胰臟炎致命

大林慈濟醫院一般外科醫師張群明今天表示,1名30多歲男子,平日酗酒又抽菸,結果引發壞死性的胰臟炎,差點致命,緊急手術後,挽回一命。醫師勸戒,病患不敢再碰菸酒。

張群明指出,病患平時打零工,沒工作時就待在家裡幫忙農務,空閒時菸、酒不忌,當時已有慢性胰臟炎的他,有多次肚子痛住院紀錄,只是病患沒有記取教訓改變生活習慣。日前肚子痛加劇送醫,嚴重威脅生命。

張群明表示,病患在其他醫院治療時,多日高燒不退、開始神智不清,且因腎衰竭而開始洗腎;轉送大林慈濟醫院後,已出現敗血性休克現象,馬上手術進行清瘡,整個腹腔都是化膿的黑色液體,正常的組織都出現爛掉情況。

張群明說,由於肚子內太髒且發炎嚴重,考量1次無法完全清除潰爛組織,且腹腔內器官腫脹到無法將肚子縫合,開刀後先以透明人工腹膜覆蓋送進加護病房,第3次清瘡時,病患腫脹與發炎獲得改善,第4次清瘡後,終於將肚子縫合。

他指出,引發急性胰臟炎的原因包括膽結石、血脂肪太高,而引發慢性胰臟炎主要原因是喝酒。

他表示,看診時,有許多年輕人都因為喝酒、抽菸而造成慢性胰臟炎,在胰臟的血液循環變差下,容易再因急性發作而危及生命。奉勸酗酒的癮君子,別拿自己生命開玩笑。

【中央社 2011/02/14】

 

菸酒不離身 胰臟炎險要命

嘉義縣一名30歲男子每天喝一瓶高粱酒,再加上抽好幾包菸,竟引發壞死性的胰臟炎,不僅肝、腎功能大受影響,還造成敗血性休克,經大林慈濟醫院進行4次清創手術,才控制病情,嚇得他不敢再喝酒。

男子平時打零工,偶爾幫忙農務,空閒時,菸、酒不忌,有慢性胰臟炎,好幾次病況發作肚子痛住院。

大林慈濟醫院一般外科醫師張群明說,男子日前肚子痛到受不了,到別家醫院就診,經抗生素治療,仍發燒、神智不清,甚至腎衰竭開始洗腎,經轉送大林慈濟醫院時,已出現敗血性休克。

張群明說,胰臟炎清創手術致死率高達6至8成,醫護人員手術進行清瘡,開刀下去發現整個腹腔都是化膿的黑色液體,像是水溝裡的黑水般,正常組織甚至液化爛掉。

男子肚子太髒且發炎嚴重,一次無法完全清除潰爛組織,腹腔內器官更腫脹到無法縫合,開刀後醫護人員先以透明人工腹膜覆蓋後送進加護病房,經清瘡第2、3次,男子腫脹與發炎症狀終獲改善,再經第4次清瘡,終於把肚子縫合。

張群明指出,胰臟發炎的酵素被釋放後因破壞腹腔的腹膜,讓水分在體內四處亂竄,當積水變大時,腹內壓力上升,進而壓迫到腎臟血液循環造成腎功能不全。手術後,男子的肝、胃、胰臟與大腸、骨盆腔等處放了多達10條引流管,每條管線因為水分髒的程度而各有不同的顏色。

張群明說,慢性胰臟炎主要是因為喝酒引發,許多年輕人因喝酒、抽菸造成慢性胰臟炎,在胰臟的血液循環變差下,很容易危及生命,民眾需注意。

【自由時報 2011/02/15】


✽ 貓 ✽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0/07/08 13:13
 
✽ 貓 ✽(fyjen) 於 2010-07-08 13:16 回覆:

吳憲林醫師的「菸癮」解套術

文:陳舒榆

菸,在吞吐之際,如墮煙霧,顯露出台灣社會,那隱隱不安的文化底蘊。它有著反抗、對立的姿態語言,也象徵著逃避、放縱的隱喻行為。一旦過度依賴,要從生活中戒斷這要命癮頭的纏綁,實在大不易!

儘管「抽菸有害健康,易引發肺癌及心血管疾病」,早已成了現代人的基本常識,但根據國民健康局公布的2009年調查顯示,台灣成人男性仍有35%的抽菸率,女性抽菸率則約有4%。到底是什麼原因,讓人漠視自身健康,怎樣都要來上一根過足癮?從「飯後一根菸,快樂似神仙」這句話,或許就不難想像它帶來的「暫時」滿足感,會讓多少人甘願向尼古丁繳械。

尼古丁的依賴與成癮歷程

如果一根菸就能讓人快樂似神仙,那沒了它,日子要怎麼過?我想,最能體會這箇中滋味,應該就屬帶領戒菸班十餘年經驗的吳憲林醫生。本身不抽菸、沒有戒菸經驗的他,講述戒菸者的困境時,偶爾會皺起眉,彷彿那般無法脫離尼古丁依賴的身心煎熬,他也能感同身受。

「一般人開始抽菸,可能因為個人心理或社會文化因素,像是心情不好、別人請菸等,而一再接觸尼古丁這化學物質。」在抽菸之後,腦部會逐漸對尼古丁敏感化,這個過程來自於腦部尼古丁的接受器會因為抽菸而增加到原來的3至4倍,而這現象在長期戒菸之後仍然存在。

腦部對尼古丁敏感化之後,會出現兩種現象,一是抽菸後會感覺好很多,不管抽菸前是緊張、不安、容易憤怒、疲憊、挫敗等情緒,在抽菸後都有明顯改善——這使人會習慣用抽菸改善心情。另一個現象是不抽菸時會很難過,這時需要抽菸才會變好。這兩種現象會導致抽菸行為一直持續,也就出現身體對尼古丁的依賴。身體的回饋逐漸導致心理認知出現,日後只要出現跟抽菸類似的心理狀態,像是遇到心情慌亂時,就會靠抽菸來處理,這是心理上對尼古丁的依賴。

「我以前遇到一個戒菸個案,他一天必須抽三、四包菸,菸癮大到半夜不能好好睡覺,睡到一半就要起床抽根菸,不抽就睡不著。」吳憲林舉出一個令他印象尤其深刻的例子。「原本這位病患菸癮已經這麼大,也沒有打算戒菸。但半夢半醒躺在床上抽菸的習慣,經常讓菸蒂燒壞床單、棉被,甚至引發兩起火警。鄰居知道起火原因是他抽菸引起的,就一狀告上法院,讓他因公共危險罪被關了三天。這病患說,自己不是壞人,向來奉公守法,怎會因為抽菸而被抓去關?受不了內心的煎熬,所以決定戒菸。」

由上述例子就不難想見,一旦習慣抽菸之後,菸量必須不斷增加,才能達到原先抽菸帶給心理上的滿足效果,從每周幾根,到每天十根、二十根、三十根、四十根、六十根……,長期下來就成了重度尼古丁依賴者。「即使戒菸好幾年後,一旦情緒再度陷入慌亂,心理上對尼古丁的依賴就會讓人想要以抽菸來解決現況。這時只要抽一根菸,甚至一口菸,就又再陷入不抽菸就會很難過的情境裡。這時要再戒斷,又是一段辛苦過程。」

吳憲林醫師進而解釋,人們多半會以每日抽菸量來評估成癮度,但事實上,菸量並不總是反映身體的依賴度。評估身體對尼古丁成癮度最準的指標,是早晨起床後多久抽第一根菸。這意味著當血液中尼古丁濃度變低時,你能忍受這狀態多久,一旦尼古丁依賴度愈高,就愈難忍受這種狀態,每天起床後就會愈早抽菸來尋求改善。

身體內在獎懲,導致不斷增加自我給藥

「由於尼古丁是造成抽菸成癮的主要成分,它會直接作用在大腦,產生一種所謂『好』的感覺,像是疲倦又情緒慌亂時,尼古丁會讓所有不安焦躁感消失,變得能夠專注、提神做事;陷入憂鬱時,尼古丁又能讓心情好過一些;感到憤怒不滿時,尼古丁也會讓人覺得事情沒那麼嚴重。」吳憲林娓娓闡述多數人無法成功戒菸的重要原因,就是深陷內在獎懲的循環中,沒辦法割捨、戒除。

那,什麼是「內在獎懲」?簡單說,尼古丁會使抽菸者產生短暫的愉悅感。當血液中尼古丁濃度下降使心情變差時,抽根菸馬上心情就變好,這是所謂的內在獎賞;相反地,太久沒抽菸就會難過,彷彿是種懲罰,這時即使知道抽菸對身體不好,最後還是靠抽菸來解決。

這種獎懲機制,導致「自我給藥」的行為。有菸癮的人,會固定每隔幾小時就抽根菸,以維持血液中尼古丁濃度在一個理想值。如果濃度太低,就會有不安、易怒、疲憊、無法專心、看每件事都不順眼等負面情緒出現,但這些情緒並非源自環境或外界的干擾,而是來自對身體內尼古丁濃度降低到理想值以下的結果。吳憲林表示,「這濃度理想值會逐漸增加,唯有靠著不斷遞增的抽菸量,才能維持內在的感覺良好。但一個人每天能抽的劑量是有上限,大概三、四包菸就會讓血液中氧氣飽和度剩下88%,若是血氧量低於85%,就會要人命了!」

其實,如果已是重度尼古丁依賴者,就算整天菸不離手地猛抽,也無法達到原本那種讓內心滿足、感到愉悅的狀態;但不抽,又會令人覺得異常痛苦。吳憲林強調,「如果有破除內在獎懲的決心,戒菸就會容易許多。」所以最有效的戒菸治療,需要醫療及諮商同時進行,以徹底破除尼古丁對人的身心控制。通常,戒菸的難過會在第二或第三天達到巔峰,一星期後就會好很多,而在一個月後,身體對尼古丁的依賴感就會不見!

一段艱苦又漫長的奮鬥過程

「很少人能真正看清尼古丁依賴這『內在獎懲』的本質,多半只看到外在因素促使人們改變抽菸的習慣,像是身體生病了,一抽菸就開始喘、開始咳嗽,才知道不得不戒菸;或交了男女朋友,開始被要求戒菸等。」多數成癮者只知道抽菸能改善心情,喜歡抽菸後帶來那種「好」的感覺,卻沒有注意到不抽菸時,所陷入的煎熬苦楚,其實是處於一種相當無助的狀態裡。那心中的難過,在身邊沒人可以提供協助之下,就會不自覺地掉進菸癮的獎懲循環中。

曾有位患有憂鬱症的戒菸者向吳憲林表示,自己幾乎做什麼事都需要抽根菸,要不然連起床的力氣都沒有。病患注意到的是,他要抽菸才有做事的勇氣,但卻沒想到,抽菸導致憂鬱症;憂鬱症導致抽菸,憂鬱症和抽菸是互為因果。抽菸讓他改善心情,不抽菸卻又導致他陷入憂鬱,這是個永無止盡的循環。

對成癮者來說,戒菸真是一段艱苦又漫長的奮鬥過程,必須面臨到身心的獎懲、外在回饋條件間的掙扎。吳憲林也發現,戒菸過程中容易與家人或男女朋友爭吵,一旦對方無法諒解戒菸時會出現短暫的挫折感,雙方就容易發生不可挽回的衝突。所以當想戒菸的動機形成,旁人給予的支持與鼓勵就顯得特別重要,如果能陪伴戒菸者度過難熬關卡,即使只是說一句「不簡單,一天不抽菸了」,就能鼓舞戒菸者更堅持戒菸的決心。

除了親友的期盼外,吳憲林協助過的戒菸病患中還有個特別的例子,「就是有一群騎單車的同好,原本總是吊車尾的車友,戒菸後竟然騎到最前面,於是產生其他車友的比較心態,為了不輸人,也同樣來求診,並把菸戒了。」要成功戒菸,不僅心中要有堅強的自我節制,原來外在獎賞也很有效;隨著成癮度的降低,明顯改善血液循環、增強肺功能,就能讓整個體能大幅提升。

解壓,先從不被菸制約開始

吳憲林以多年經驗解釋著,「身體的癮好戒,要修正大腦對尼古丁的依賴、緩解尼古丁濃度低時的不適感等,大約只要一個月就能獲得改善。但心理上的依賴就會持續相當久的時間,除了心中想戒菸的決心外,只能藉由保持對菸的警戒——絕不抽一口菸,來避免日後菸癮復發。」

由於長時間被抽菸行為所制約,當想抽菸時,就必須採取反制約,用其他新習慣來取代舊的行為,像是深呼吸、喝水、嚼口香糖、咬胡蘿蔔或小黃瓜等,都有轉移注意力的效果。「我並不建議戒菸者從事太過激烈或需要思考型的運動,像是參加籃球比賽,因為賽後只要一放鬆,就可能有想抽菸的念頭,這就好像減肥一樣,激烈運動後的疲憊,容易讓人有想犒賞自己的心態,結果反而吃得更多。」他建議,若要緩解想抽菸的焦慮,其實只要走路,就能有效轉移不安的情緒。

曾有一名六十多歲的女士求助吳憲林,她想戒菸的理由是不想被人歧視為二等公民。只是她不僅菸癮大,戒菸後還出現憂鬱症,即使戒菸半年,內心煎熬的痛楚依舊纏綁著她。直到有天,她看到戒菸海報上的標語「不抽菸,大自由」,這才發現戒菸真的對自己比較好,於是決定發自內心戒斷菸癮,當下也才同時消除她內心憂鬱的狀態。

吳憲林相信,每個人多少都會遭遇困境。遇到困境時,會尋求解脫是人的本性。「戒菸,本身隱含的內在獎懲,讓一般人無法下定決心度過關卡,尤其這內部獎懲伴隨著極高的風險,長期下來對身體造成莫大損害,所以我並不鼓勵抽菸的人繼續再抽下去。尋求專業協助,至少努力跟它拚拚看,闖過那道難受的制約關卡,就能體會到新生的力量有多強大。」

「別讓抽菸成了唯一紓發心情的管道。」吳憲林以他多年來協助無數人成功戒菸的經驗,誠心提醒著。

(《吳憲林小檔案》現任臺安醫院胸腔內科主治醫師、臺安醫院戒菸班講師及戒菸特別門診醫師,曾任國健局戒菸種子師資培訓講師。專長在氣喘、慢性咳嗽、戒菸諮詢輔導,帶領戒菸班十餘年,已協助上千人成功戒菸。)

✽ 貓 ✽(fyjen) 於 2010-10-05 12:32 回覆:

親友一起戒菸  成功率高6成

哈佛大學醫學院研究指出:枕邊人戒菸的話,另一半也跟著不抽菸比例為67%;周邊朋友戒菸時,自己持續抽菸的比例減少36%,同事和兄弟姊妹的影響力也類似。研究者說,「團體中有一個人有了戒菸動力,就開始在團體中引起漣漪效應的影響力。」

【今日新聞 2008/05/22】

林光常點評:

有一個詞叫做「夫妻病」,就是指夫妻一起罹患同一種疾病。現代夫妻最容易同時罹患上哪些病呢?失眠、胃潰瘍、糖尿病、高血壓、肺癌、腸癌、胃癌……幸好「習慣」可以傳染,「改變習慣」也是,趕緊培養好的習慣,把它傳染給你的親朋好友吧!

✽ 貓 ✽(fyjen) 於 2010-10-05 16:17 回覆:

350萬兒童吸二手菸 如慢性自殺

最新調查指出,高達9成5兒童曾被迫吸二手菸,以全台灣400多萬兒童計算,受害兒童高達350萬以上。台灣兒童主要菸害來源是父母、家人、鄰居,高達7成兒童每週至少吸1次二手菸,比例之高,遠超過其他地區5成的平均值。專家警告,台灣兒童正在「慢性自殺」。

【中國時報 2008/02/05】

林光常點評:

兒童年紀雖小,卻非父母的資產,也應擁有維繫自我健康的權利。讓孩子飽受菸害之苦,說是「慢性自殺」,倒不如說是遭「慢性謀殺」來得更貼切。

✽ 貓 ✽(fyjen) 於 2010-11-23 16:33 回覆:

研究:二手菸會導致聽力喪失

【記者蔡沛琪綜合報導】根據美國一項新研究顯示,抽菸不僅會導致聽力喪失,人暴露在二手菸的環境下,也會增加聽力喪失的機率。這份發表於菸害控制(Tobacco Control)期刊的最新研究,調查超過三千位美國成人,結論顯示二手菸會造成聽力損害。

專家認為菸草煙霧可能會干擾耳朵內小血管的血液流動,這導致肺老化,製造有毒廢物,讓人體受害,與噪音或年老導致的聽力傷害不同。

來自邁阿密大學與佛羅里達大學的研究人員,調查3307位不抽菸的自願者,有些人過去曾吸菸,有些人從未吸菸,測驗評估他們在低、中、高頻的聽力狀況。

研究結果顯示,比起一般人,暴露在二手菸下的人聽力比較差,二手菸增加1/3聽力喪失的風險。

研究團隊的大衛‧費比瑞醫生(David Fabry)表示,雖然並不清楚要多少二手菸才會讓人聽力喪失,但我們知道門檻非常低。」所以,「最安全的方法,就是不要暴露在二手菸下。」

全國皇家聽障基金會的羅夫‧荷姆(Ralph Holme)醫生說,過去研究顯示,規律吸菸是導致聽力喪失的重要因素,這份新研究突顯二手菸也會對聽力造成損害。

他表示,聽力喪失令人沮喪,假使沒有快速治療,很可能會導致社交孤立。下次當你要抽菸前請仔細考慮,吸菸不只會影響你長期聽力,還會影響你的親朋好友。

【台灣醒報 2010/11/17】

頁/共 5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