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健康新知(7)乳癌篇
2009/04/09 15:46:23瀏覽16820|回應17|推薦25

 

 

前期文章:健康新知(六)睡眠篇

 

歌手阿桑 乳癌病逝

【陳于嬙/台北報導】因一首〈葉子〉走紅歌壇的阿桑(本名黃嬿璘),6日早上8點30分因乳癌末期病逝新店慈濟醫院,得年34歲。她生前對病況隻字未提,未向友人傾訴病中苦痛,過世消息令友人震驚難過,她原計畫今年要嫁給華裔美籍男友並移民美國,心願已無法達成。

去年10月,她在大陸商演時身體不適,回台健檢後發現乳癌末期,她曾在自己的部落格中為自己打氣,開朗說「一切都會過」,但從沒提及病況。經治療,癌細胞仍移轉至肺與肝,在媽媽、兄姊陪伴下,度過人生最後一段路,最後走得平靜。

個性活潑、開朗的阿桑,嗓音獨特,她因《葉子》這首歌爆紅,但第2張專輯《寂寞在唱歌》銷售不如預期,星途不順,94年與華研唱片約滿後,轉赴大陸發展,並在友人介紹下,認識美籍男友,去年3月,她對JS、張智成說與男友戀愛的兩年,是她這輩子最快樂的時光,也打算嫁到美國。

【中時電子報 2009/04/07】

 

年輕乳癌惡性度較高 及早檢出有利存活

因「葉子」一曲成名的歌手「阿桑」,昨天上午因為乳癌病逝、得年34歲,令人不勝欷噓,醫師提醒,研究發現,年輕乳癌有部份惡性度較高,容易復發,呼籲年輕女性,千萬不要輕忽自我檢查與健檢重要性,及早發現及早診治,乳癌存活率相當高。(徐韻翔報導)

據統計,東方人種,包括台灣、新加坡、香港等國,乳癌發病年齡高峰比起歐美年輕十歲,臨床上經常可見年輕婦女罹患乳癌的案例,此外,一些調查也發現,年輕婦女自認為不可能年紀輕輕就罹患乳癌,或是比較保守,於是輕忽檢查,導致檢出時,乳癌可能已經較晚期。

台大醫院外科教授、乳癌防治基金會董事長張金堅表示,女性除了自我檢查之外,定期就醫檢查也相當重要,尤其一些研究發現,部份年輕乳癌患者,如果荷爾蒙接受體是陰性,表皮生長因子是沒有表現或是過度表現,惡性度會較高、病程演化較快速或轉移、復發,如果能夠及早揪出,有助提昇存活率,「比較年輕時,可以透過乳房超音波檢查把關,年紀大一點,五十歲後,可接受乳房攝影,可以找出早期比較觸摸不到的乳癌細胞。」

張金堅強調,乳癌如果早期治療,在許多癌症中屬於預後相當良好的癌症,像是臨床上,便有一些是十幾歲、二十多歲罹患乳癌的女性,因為早期發現,配合治療,罹患乳癌後,還結婚生子,家庭圓滿的案例,呼籲婦女千萬不要輕忽篩減重要性,特別是有家族史的女性,更要提高警覺。

【中廣新聞網 2009/04/07】

 

乳癌自我篩檢 從有月經就開始

婦女每月定期自我檢查乳房,以便早期發現乳癌的預防方法,最好從初經來潮就開始!

台中醫院婦女保健中心主任吳嘉隆昨天指出,乳癌雖好發於45歲至55歲婦人,衛生署也給付45歲至69歲婦女每2年可免費做一次乳房X光攝影檢查,但年輕女性得乳癌早已不是特例。

最近就有一名年僅26歲的上班族,無意間摸到左側乳房有一個硬塊,因為辦公室同事才剛有人發現罹患乳癌接受治療,她嚇得馬上就醫,因此得以早發現、早治療,否則她的年紀很難會讓人想到是罹患乳癌。

吳嘉隆表示,這名女性的乳房腫瘤僅約1.5公分且外表規則,不太像乳癌,但因腫瘤持續變大,為了安全起見,建議她接受切片檢查,病理報告竟然是惡性的黏液性癌。

幸好黏液性癌的惡性度比較低,且細胞分化良好,為一期的乳癌,可以只做保留乳房的手術,並不需完全切除乳房,術後再輔以電療及荷爾蒙治療,5年的存活率高達95%以上,是可治癒的疾病,讓這名女性和男友暫時鬆了一口氣。

吳嘉隆指出,乳癌已躍居台灣婦女癌症發生率的第一名,小於35歲年輕女性乳癌在近年內更是快速增加。

他在6年前,就曾診治過一名20歲罹患乳癌第3期的女大學生,這名女大學生其實從18歲開始,乳頭就分泌血狀物,等她到台中醫院就醫檢查,確定診斷時已是乳癌第3期。

他建議女性從有月經開始,每月自我定期檢查的乳房,這樣才能早發現、早治療。

【自由時報 2011/02/19】

 

乳 房 自 我 檢 查

絕 大 多 數 乳 房 腫 瘤 , 都 是 自 己 發 現 而 獲 得 及 時 治 療 的 。 所 以 只 要 你 記 得 每 月 檢 查 一 次 ; 對 自 己 的 健 康 就 多 了 一 份 保 障 。

檢 查 時 機 :

一 般 婦 女 : 生 理 期 後 一 週 內 實 施 。

(乳房檢查的最佳時機﹐是在月經結束後一個星期內﹐因為月經來時乳房可能會腫脹﹐會影響檢查﹐之後作檢查較易查出異狀。)

停 經 或 更 年 期 婦 女 : 每 月 固 定 一 天 實 施 。

檢 查 方 法 :

1.洗 澡 時 檢 查 :

沐 浴 時 , 胸 部 先 上 好 肥 皂 , 便 於 滑 動 檢 查 , 檢 查 時 , 一 手 放 在 腦 後 , 一 手 手 指 伸 直 併 攏 , 用 指 腹 以 螺 旋 進 行 方 式 , 仔 細 按 壓 乳 房 每 一 部 份 , 看 看 是 否 有 硬 塊 , 以 此 法 左 右 互 換 檢 查 。

2.鏡 前 檢 查 :

站 在 鏡 前 , 雙 手 垂 下 , 看 看 乳 房 外 觀 是 否 正 常 ? 乳 頭 有 無 凹 陷 、 皮 膚 有 無 皺 縮 、 隆 腫 . . . . 等 現 象 ? 輕 捏 乳 頭 有 無 分 泌 物 ? 再 檢 查 腋 下 , 有 無 淋 巴 腺 腫 , 最 後 , 再 將 雙 手 高 舉 過 頭 反 覆 再 做 一 次 !

3.平 躺 檢 查 :

仰 臥 床 上 , 乳 房 豐 滿 者 可 放 置 一 個 小 枕 頭 或 摺 疊 之 毛 巾 於 左 肩 下 , 將 左 手 枕 於 腦 後 , 將 右 手 的 手 指 併 攏 伸 直 , 輕 壓 左 邊 乳 房 作 小 圈 狀 按 摩 , 此 時 , 可 將 乳 房 假 想 成 一 個 鐘 面 , 自 1 2 點 的 位 置 , 順 時 鐘 方 向 檢 查 至 原 點 , ( 至 少 按 摩 3 圈 ) 。 依 照 上 列 方 法 , 改 用 左 手 檢 查 右 側 乳 房 。

檢 查 要 領 :

1.指 法 : 指 頭 觸 摸 , 同 時 要 手 指 併 攏 。
2.範 圍 : 兩 側 皆 包 括 鎖 骨 下 方 , 胸 骨 中 線 , 肋 骨 下 線 及 腋 下 。
3.最 後 , 用 姆 指 與 食 指 , 輕 捏 乳 頭 , 檢 查 有 無 分 泌 物 。

如 果 自 我 檢 查 後 , 發 現 有 異 狀 或 是 疑 似 硬 塊 , 請 速 就 醫 , 再 做 進 一 步 檢 查 , 切 勿 拖 延 , 耽 誤 病 情 。

 

揪出乳癌,你需要做哪種檢查?—— 乳房攝影、乳房超音波、磁振造影?

文/張靜慧

乳癌高居台灣女性癌症發生率第一位、死亡率第四位,如何讓躲在雙峰裡的病變早點現形?婆婆媽媽、姊姊妹妹都關心。

篩檢乳癌的方式包括乳房攝影(X光)和乳房超音波,近年磁振造影(MRI,或稱核磁共振)也開始被應用在乳癌檢測上,乳房攝影和乳房超音波發揮互補的功效,磁振造影則可做特殊病例的輔助檢查。

台大醫院影像醫學部心肺影像診斷科主任張允中指出,乳房磁振造影的優點包括:

1.無放射線(X光)暴露。

2.可作為乳房攝影及乳房超音波的輔助性檢查。

乳房攝影的長處是可以偵測到小於0.5公厘的微鈣化,這通常是早期乳癌的表現。但缺點是,東方女性的乳房組織緻密、脂肪含量少,乳房攝影的影像呈現白茫茫的一片,較不能區分出正常組織與腫塊,相對不易判讀,「也就是說,腫瘤可能已經在那裡,可是我們看不到,」張允中說。

乳房超音波正好相反,它適用於緻密型乳房,但對於脂肪含量高的乳房,若腫瘤與脂肪均為相同回音性質就較困難了。

磁振造影可以和乳房攝影和超音波彼此互補。磁振造影雖不擅長偵測鈣化,但在抓出乳房軟組織的病灶方面敏感度最高。

張允中解釋,因為做磁振造影需要注射顯影劑,可把有問題的組織與正常組織區分開來,對比明顯,不像乳房攝影和超音波會受組織是否緻密、脂肪含量多少的影響。

3.易找到具侵襲性的原位癌。

2007年,德國波昂大學影像醫學醫師庫爾(Christiane Kuhl)等人發表在《刺胳針(Lancet)》的研究顯示,磁振造影在偵測原位性乳管癌(簡稱DCIS)的效率比乳房攝影好:磁振造影可以找到92%的腫瘤,乳房攝影僅56%。

原位性乳管癌屬於零期癌,但有些可能會變成生長速度快的侵襲性乳癌。張允中說,用磁振造影做檢查,在顯影劑的對比功能下,可以看到腫瘤的血管新生情形,而腫瘤的生長速度通常與血管新生有關,能幫助醫師及早找到這種侵犯性強的乳管癌,及早治療。

4.可偵測多發性乳癌。

有些腫瘤不只發生在一處,可能同側乳房的其他部位或對側乳房也有,稱為多發性乳癌,這種情形並不少見。

2007年,美國醫師雷曼(Constance Lehman)等人發表在《新英格蘭醫學期刊(NEJM)》的研究發現,磁振造影可以發現乳房攝影及臨床檢查忽略的對側性乳癌。

「在偵側多發性乳癌方面,磁振造影的效果比其他篩檢方式好很多,」張允中說。

5.適合曾隆乳的女性。

張允中指出,過去坊間小針美容隆乳是注射矽膠或石蠟,它可能存在乳房的組織腺體,也可能跑到皮下、腋下或胸大肌,病患常可觸診到許多腫塊,且讓乳房攝影和超音波看不清乳房結構,造成判讀困擾。而磁振造影的影像因為可利用組織不同共振頻率特性與顯影技術,可以不受小針美容注入的異物干擾,對比效果優異,能清楚區別腫塊的性質是小針美容造成的硬塊或腫瘤。

用較新的方式隆乳(如放水袋,或水袋加矽膠)的女性,也適合做磁振造影,除了篩檢乳癌,可順便評估植入物是否完整。

6.幫助放療精準定位。

國泰醫院放射線科主任陳啟仁說,磁振造影的特性是可以提供明顯的器官及病灶影像對比,在磁振造影的導引下精確找到腫瘤的位置,再做放療,可避免傷及健康組織。

磁振造影也可用於追蹤腫瘤的位置、大小與形狀的改變,幫助醫師了解治療效果,或調整化療、放療治療劑量或藥物。2006年一篇發表在《刺胳針腫瘤學(Lancet Oncology)》的研究發現,這樣的做法可以加強控制腫瘤,協助降低放療後的副作用。

沒有完美的單一檢查

不過,沒有一種檢查是百分之百完美的,需要彼此互補。

張允中醫師指出,磁振造影有優點,但並不表示可以取代乳房攝影,它還是有限制。

例如,磁振造影偵測不到鈣化,而且它非常敏感,會呈現一些其實不是癌症的病灶,反而增加判讀困擾和病人恐慌,還是要對照

乳房攝影和超音波、配合病理切片才能確定是否為腫瘤。

此外,乳房磁振造影費用較貴,一次就要1萬5千元,檢查時間長,且並非所有醫院都有設備及技術,因此通常不建議一般女性用於第一線篩檢,但如果是高危險群(如母親、姊妹有乳癌、有乳癌基因BRCA1、BRCA2者等),就可考慮做此篩檢。美國癌症學會2007年公布的乳癌篩檢指引就建議,高危險群女性每年除乳房攝影外,應接受磁振造影檢查。

3種乳癌篩檢方式各有優缺點,彼此互補

乳房攝影

優點

1.可偵測到微鈣化(常是早期乳癌的表現)。
2.可偵測到侵襲性乳癌及零期乳癌。
3.使用歷史較長,大型研究證實定期。

限制

1.檢查可降低女性因乳癌死亡的風險 1.放射線(X光)暴露。
2.東方女性乳房組織緻密,影像不易判讀,較難發現存在的病變 。

建議使用對象

1.40歲以上、沒有症狀(疼痛、腫塊、分泌物等)的女性,建議每兩年內交替做乳房攝影或超音波。
2.目前健保局推廣50~69歲以上女性每兩年一次免費檢查。

乳房超音波

優點

1.無放射線(X光) 暴露。
2.容易偵測到緻密型乳房內的腫瘤,彌補乳房攝影的不足。
3.研究發現,乳房攝影和超音波都做,可提高正確診斷率。

限制

1.較難偵測出微鈣化,需要與乳房攝影互補。
2.較難檢出多脂肪型乳房中的腫瘤。
3.較倚賴操作人員的經驗。

建議使用對象

1.一些專家建議,30歲以上女性除每月自我檢查外,每年做一次超音波。

乳房磁振造影

優點

1.無放射線(X光)暴露。
2.偵測到腫瘤的敏感度最高,且緻密型或多脂肪型乳房都適用。
3.可偵測到侵襲性及零期乳癌。
4.可幫忙偵測多發性乳癌。
5.適合曾做隆乳手術的女性。

限制

1.偵測不到鈣化。
2.必須注射顯影劑。
3.過於敏感,有時不是腫瘤的病灶也會顯影加強。
4.收費昂貴。
5.體內有金屬植入物者不適合,如人工電子內耳、心律調節器等。
6.使用歷史相對較短,能否提升存活率還需更多大規模研究。

建議使用對象

1.沒有症狀、但屬於高危險群,例如有家族病史、乳癌基因篩檢有BRCA1、BRCA2者。
2.乳癌患者可藉磁振造影檢查同側或對側乳房有無腫瘤。
3.用乳房攝影或超音波發現疑似腫瘤時,經專業醫師評估後,若有需要可用磁振造影進一步檢查。

 

磁振造影檢查乳癌 不會壓破鹽水袋

34歲吳姓婦人接受隆乳手術後發現左乳有明顯硬塊,但因傳統的乳房X光攝影檢查需擠壓乳房,可能造成鹽水袋破裂,因此她改到童綜合醫院接受乳房專用的磁振造影掃描,確定罹患乳癌。

童綜合醫院醫師黃柏榮表示,吳姓病患在隆乳前就曾發現左乳有硬塊,但因她本身很瘦,所以不以為意,仍在其他診所接受隆乳手術。不料隆乳後硬塊更明顯,她才想起母親也是乳癌患者,趕緊到醫院接受乳房超音波檢查,不過影像不夠清晰,醫師建議接受乳房X光攝影進一步檢查。

但吳姓病患擔心乳房X光攝影檢查會擠壓乳房,造成鹽水袋破裂,經整形外科醫師建議才到童綜合醫院,接受乳房專用磁振造影掃描。

黃柏榮表示,吳姓病患經檢查發現,左乳出現癌症般的血管增生,切片檢查確定九成為原位癌,一成為侵犯性乳癌,為免擴散,採全部切除治療,日後再進行乳房重建。

黃柏榮表示,乳房原位癌又稱「乳管內乳癌」,為零期乳癌,九成可治癒,若延誤治療則有四成會轉變成侵犯性乳癌。

【自由時報 2011/03/24】

 

摸到已是2公分大 定期乳房X光篩檢很重要

乳癌發生率隨著年齡增加而上升,尤其在45歲到54歲之間達到高峰,新北市衛生局推動乳房攝影篩檢活動,去年度共有9萬3282人接受乳房攝影,篩檢比率14.79%,其中有9166人是陽性個案,最後確診為乳癌的有471人;今年度到目前共篩檢兩萬多人,已經發現將近60位乳癌個案。

衛生署從98年11月起,放寬檢查對象為45歲到69歲婦女,以及40歲到45歲、二親等以內血親,曾患有乳癌的婦女,可以每兩年免費進行一次乳房X光攝影檢查。

新北市衛生局指出,早期的乳房惡性腫瘤通常沒有症狀,而且觸摸不到,通常腫瘤要長到2公分以上才能被摸到,但是透過乳房攝影,可以發現0.1公分到1公分大小的腫瘤。

衛生局表示,目前醫療發達,乳房早期原位癌的治癒率高達95%,只要定期接受乳房X光攝影檢查,就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新北市現在有7臺「乳房X光攝影篩檢車」,巡迴新北市29區提供社區篩檢服務,符合檢查年齡的新北市婦女,兩年內沒有作過乳房X光攝影檢查,都可向居住所在地的衛生所預約,或直接到合約醫療院所接受檢查,民眾也可以先向衛生所預約接駁巴士,新北市衛生局每週一到週六免費載婦女朋友到醫院檢查。

【教育廣播電台 2011/05/20】

 

檢查乳癌 趴著更有效

乳癌檢查趴著比躺著更有效。高雄榮總巧思設計特殊的山型趴墊,讓女性趴著接受正子斷層攝影,可檢出0.5公分以下的腫瘤。但檢查須自費約4萬元。

高雄榮總乳房外科醫師兼急診室主任張宏泰說,正子斷層掃瞄攝影是目前乳癌較精準的檢查技術,過去採平躺檢查,影像呈現的乳房為扁平狀,乳腺及周圍軟組織區分不易,若有細微乳癌病灶,很難清楚查覺。

高榮核子醫學科主任彭南靖帶領的團隊設計出山型墊子,讓女性俯臥在檢查台上,乳房自然下垂,進行掃瞄時乳房構造一覽無遺。高榮取名為「高榮蓮峰一號」。

高雄榮總乳房外科97年度有250名乳癌患者接受手術治療,去年激增到345人。其中有位64歲董事長夫人,罹患腎臟腫瘤接受手術後,進行正子攝影掃瞄追蹤,即經由這個趴墊發現了不到0.5公分的乳房原位癌,及時接受治療。

張宏泰說,目前乳癌影像學檢查還有乳房超音波、乳房X光攝影、核磁共振及正子電腦斷層掃瞄等,各有優缺點。其中以正子電腦斷層攝影最精確,能早期發現0.5公分的病灶,且非侵入性,可做全身掃瞄,但健保大多不給付。

聯合報 2010/03/17

 

美容師 乳癌篩檢好手

高雄醫界最近發現,多名熟女找上乳癌門診做檢查的誘因,不是自己或老公幫忙找到乳房硬塊,是SPA店美容師巧手按摩時發現的。

高雄阮綜合醫院乳房外科醫師湯雅涵昨天表示,最近突然出現好幾名女性,意外發現乳房硬塊,擔心「壞東西」上身,吃不下、睡不著而掛號求診。

湯雅涵說,她們共同特色,都是懂得享受生活的單身女子或上班族媽媽,閒暇抽空去做SPA按摩,在美容師巧手按摩時,找出乳房硬塊。

湯雅涵再追問,難道平常都沒讓先生檢查、或是自我檢查?對方都同樣突然滿臉通紅,小聲回答「不好意思向老公或男友開口要求幫忙」。

湯雅涵表示,無論男女發現乳房腫塊不用過度擔心,因為八成以上的乳房腫塊不是乳癌,最常見的是纖維囊腫,常見於卅、四十歲熟女。

她說,纖維囊腫特徵是兩側都有,會有悶痛、壓痛及脹痛感,在月經來前症狀會更加嚴重,腫塊也變大,摸起來感覺輪廓清楚;但在月經真的來時,硬塊又會自動消失。

她說,其次是常發生在青春期或廿到廿五歲年輕女性的纖維腺瘤,大小從豆子大到橘子樣大小不等,有時會不止出現一個,觸摸時有圓形、平滑、堅實的特性,類似大理石的質感且會移動,但絕大部分無壓痛感。

她說,纖維腺瘤是乳房常見良性腫瘤,都是單側單發性,少數是兩側多發性,最常被發現在乳房外側上方的位置,生長很緩慢,直徑五公分以下,青春期後會自然消失。

此外,還有俗稱「囊泡」或「水泡」的乳房囊腫,屬多發性,大部分觸摸起來有疼痛的感覺,觸摸感覺上類似海綿;其餘良性乳房硬塊,包括有因乳頭感染而形成的乳房膿瘍、脂肪瘤、外傷所導致的血腫。

她表示,定期的乳房自我觸摸檢查很重要。婦女應多愛自己,乳房自我檢查學不會、或開不了口請老公幫忙,就多愛自己一些,請按摩師從旁協助也可行。

【台灣新生報 2011/03/23】

 

預防乳癌的飲食

與歐美國家相較,台灣地區婦女的乳癌發生年齡層偏低,平均年齡層為47歲,較歐美國家約年輕8到10歲。同時台灣乳癌到被診斷發現時,多屬較晚期。乳癌必然經過一個很長的過程、複雜的致癌機轉,可能與環境有關,故應當是可以降低乳癌的發生,其中飲食可能佔35%。研究指出很多飲食問題如過多的熱量、過多的脂質、酒精與乳癌發生有關,可從一些食物如抗氧化物維他命E、纖維、鈣、異黃酮得以降低乳癌的發生。

預防乳癌飲食基本原則,少吃飽和脂肪酸食物特別是肉類,多吃不飽和脂肪酸食物特別是魚類,多吃大豆食品例如豆腐、扁豆、豌豆、亞麻子仁,每天至少攝取5~10份蔬菜。多吃高纖維質食物,例如蔬菜、全殼類、小麥麩、柑橘類,多吃益生菌食品,例如優格、優酪乳,多喝綠茶和紅茶以攝取足量茶鹼,多攝取維生素B群食物,例如小麥胚芽、瘦肉、魚肉、牛奶、蛋。儘量少喝酒,停經前後注意體重控制。

預防乳癌的飲食原則有:

(1)避免高脂肪飲食:肥胖本身就是腫瘤的危險因子,特別是乳癌和子宮頸癌,所以每日飲食應該攝取較低脂肪。

(2)增加攝取纖維:研究指出,攝取較高的纖維,有較低的乳癌發生。建議攝取較少的脂肪、較多的蔬菜、水果;對身體有很多的好處,除攝取較多的纖維外,還能吃入其他植物化學素的成份。

(3)增加黃豆食物:黃豆富含異黃酮對乳癌細胞有抗增殖的效果,並有預防乳癌的效果。

降低乳癌風險的方法包括有:

(1)採用低脂、高纖的飲食方法。

(2)規則運動。

(3)避免抽煙及過度飲用酒精。

(4)避免太晚生育,儘量親自哺乳。

(5)儘量勿長期服用避孕藥或女性荷爾蒙。

✽ 貓 ✽ 註:但弔詭的是﹐如以下重要資訊所提醒的﹐如果已經患上乳癌和乳房腫瘤﹐那就要避免豆類(包括黃豆)和高蛋白(包括奶類、優酪乳)的飲食和相關製品。 

 

  重要資訊!!!

除了要遠離高脂肪(例如油膩、煎炸類的食物含有對身體有害的致癌成份和飽和脂肪等)、高蛋白(例如肉類﹐而且肉類多含有生長激素﹐會促使腫瘤的長大)、刺激性的辛辣食物(使人易生痰)等不健康的食品之外﹐乳房或身體其他部位有腫瘤的人也要忌吃或少吃以下一些健康食品和避免接觸一些物品:

(1)含有前花青素的一切棗類(包括紅棗、黑棗、蜜棗等)和莓果類產品(包括葡萄、葡萄籽、蔓越莓和枸杞等)﹐因為前花青素雖然對身體有益﹐能抗癌和抗氧化﹐但卻會使腫瘤變大。

2)山藥和山藥泥等食品﹐因為山藥含有一種會使腫瘤變大的元素。

(3)含有發酵成份的一切食品﹐比如包子和麵包﹐因為含有發酵成份的產品也會使腫瘤變大。

(4)一切的豆類和豆類製品﹐如黃豆、豆奶、豆腐等﹐因為豆類和豆類製品當中含有會使腫瘤變大的大豆異黃酮成份。

(5)一切含有雌激素的食品、藥品、保健品和化妝品(尤其是速效型﹐含有大豆異黃酮、膠原蛋白等﹐標榜能豐胸、美肤、美白、抗老等的保健品和化妝品)﹔像一些反季節的水果﹐雖然到處可見﹐但大都是用了催熟剂或激素类化学药剂种植的﹔经常服用雪蛤等食品,也會使雌激素水平增高,容易诱发乳腺癌、子宫内膜癌等﹔還有精油也會導致女性體內的雌激素升高。

總的來說﹐只要是一切含有「生長激素」和「雌激素」的都要避免﹐也要避免補充「女性荷爾蒙」。就如木瓜和鳳梨等水果雖然是對健康有益的水果﹐但因為它含有植物性雌激素﹐所以雖然對健康有益並且能減緩更年期的症狀﹐但對於腫瘤患者來說﹐卻會使腫瘤變大﹐因此要避免食用。

吃肉餵養壞菌和癌細胞﹐吃蔬果餵養益菌和正常細胞﹔乳癌的元凶:脂肪、荷爾蒙、雌激素。

 

✽ 貓 ✽ 的感想和評論:

對於乳癌的兩大錯誤觀念 ——

(1)以為年輕就不會得乳癌﹔

(2)以為胸部小就不會得乳癌。

另外﹐根據統計和研究﹐有吃泡麵習慣的國家和地區﹐乳癌的發生率和復發率是比少吃或不吃泡麵的國家和地區高很多的。

因此有吃泡麵習慣的國家如台灣、馬來西亞、新加坡、香港等國家乳癌發生率和復發率(包括和乳房有關的一些病變)比不吃泡麵的歐美國家高很多﹐因為泡麵的麵體本身就含有大量導致乳癌發生的元素。

別看泡麵的麵體乾乾的﹐在製作過程當中﹐其實已經使泡麵的麵體包含了許多的油性物質和化學物質。

我有個朋友在泡麵公司上班﹐他在製作部的同事就曾作過一個實驗給他看﹐讓他知道泡麵當中其實含有許多的油性物質﹐份量整整有一個馬克杯那麼多!(當然﹐根據不同的廠牌﹐這個油性物質的多寡會有所不同﹐但也不會差多少。)而這些油性物質和許多的化學物﹐就正是導致乳房病變和乳癌發生的最大原因!

所以﹐從今天起﹐最好戒吃泡麵和一些含有防腐劑等化學物的食品。

 

◎ 延伸閱讀:

(1) 防癌新知

(2) 健康新知(六)睡眠篇

(3) 效果令人驚嘆的排毒餐 ——

☆ 高血壓 3 週恢復正常

☆ 癌細胞在 3 個月後消失

☆ 一個月減 3 ~ 5 公斤

☆ 惡性淋巴瘤不見了

☆ 末期肝硬化病人康復

☆ 白血球過多症被治癒

☆ 乳癌、糖尿病被治癒

☆ 腎臟及心肺功能加強

☆ 嚴重便祕者每天排便 2 ~ 3 次

☆ 子宮積血被完全清除

☆ 21 天排除一身的毒  

【分享】健康排毒餐(一)

【分享】健康排毒餐(二)

【分享】健康排毒餐(三)

【分享】健康排毒餐(四)

【分享】健康排毒餐(五)

【分享】健康排毒餐(六)

註:以上可自製、天然又健康的排毒餐﹐對於增強身體的免疫力、調整體質、排除體內毒素等有非常顯著的效果。

我本身有試過一段時間﹐對身體非常的好﹐有健康問題的人可以試試(根據一些患者的見證﹐這個排毒餐對抗乳癌的效果會更顯著﹐因為乳癌的發生通常是和油膩的飲食有關)。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fyjen&aid=2832903
 引用者清單(1)  
2009/05/08 13:30 【貓言貓語】 健康新知(八)核桃篇

 回應文章 頁/共 2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 貓 ✽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1/07/15 11:53
           
✽ 貓 ✽(fyjen) 於 2011-07-15 11:53 回覆:

北市十大死因 惡性腫瘤居榜首

臺北市衛生局公布99年臺北市民十大主要死因,惡性腫瘤仍居榜首,平均每1小時53分鐘就有一位市民因為癌症死亡;值得注意的是,骨骼肌肉系統及結締組織的疾病首度擠入第10名,事故傷害則退出11名以外。

臺北市衛生局統計,99年臺北市民死亡人數為1萬5千零47人,比98年增加1.2%,不過就標準化死亡率來看,每十萬人口,338.8人,在全國22縣市中,僅高於金門縣和連江縣,為死亡率第三低的縣市。而臺北市平均死亡年齡為73.7歲,也高於全國平均值70.3歲,顯示臺北市豐沛的醫療資源。 

十大死因中,惡性腫瘤仍位居第一,其他依序為心臟疾病,腦血管疾病、肺炎、糖尿病、腎炎和腎病症候群及腎病變;值得注意的是骨骼肌肉系統及結締組織的疾病擠進第10名,事故傷害則退到11名以外。衛生局統計室主任周怡芳表示,骨骼肌肉系統及結締組織的疾病包括感染性關節病變、關節炎、脊椎病變、紅斑性狼瘡等,98年死亡人數為每十萬人有340人,99年則增加到380人,增加幅度一成以上。

除了骨骼肌肉系統方面的疾病增加6.1%,如果單就惡性腫瘤來看,減幅最多的是胰臟癌、胃癌;增幅最大的則是非何杰氏淋巴瘤和女性乳癌。至於青年和壯年死亡的前三名排序雖然不同,不過都是事故傷害、惡性腫瘤及自殺。衛生局也辦理了肝癌、直腸癌、乳癌、口腔癌及子宮頸癌等5項好發癌症及三高篩檢,希望市民關注自身健康,降低疾病死亡率。

教育廣播電台 2011/07/04

 

北市十大死因:惡性腫瘤 癌症死因榜首:肺癌

台北市衛生局調查台北市民的十大死因,發現台北市99年的十大死因,「惡性腫瘤」是北市十大死因的榜首,其中「肺癌」依舊是癌症死因的榜首。這份調查也發現,台北市民從青年、壯年、中年、到老年,惡性腫瘤都位居不同年齡層的十大主要死因前三位,另外骨骼肌肉系統及「類風濕性關節炎」等「結締組織」疾病,死亡比例增加6.1%較多,也值得衛生相關單位注意。

台北市衛生局統計室主任周怡芳說,台北市99年的十大主要死因,還是以惡性腫瘤佔第一位,其中骨骼肌肉系統及結締組織疾病例如類風濕性關節炎、紅斑性狼瘡、僵直性關節炎等疾病,擠進十大死因之列,相較於全國的十大死因,肝硬化及事故傷害則是退出北市前十大,不過敗血病及骨 骼肌肉系統及結締組織疾病雙雙進榜。

如果再以年齡層分析,發現台北市從15-24歲青年、壯年、到中年、老年的十大死因當中,惡性腫瘤都居前三名,尤其45-64歲的中年市民,十大死因第一位就是惡性腫瘤,占了46.7%,占所有死因的一半左右。

而調查台北市99年的十大死因,衛生局也發現紅斑性狼瘡、僵直性關節炎等骨骼肌肉系統結締組織疾病,增加6.1%較多,另外高血壓疾病也增加3.8%,值得衛生相關單位注意。

衛生局統計室表示,台北市的十大死因,如果與前一年相比較,死亡比例增加的有四項,包括骨骼肌肉系統及結締組織疾病、高血壓、腎病變、及肺炎;十大癌症死因增幅較多的則為非何杰金氏淋巴瘤、及女性乳癌。

中廣新聞 2011/07/04


✽ 貓 ✽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定期攝影檢查 乳癌致死降3成
2011/07/14 12:26

乳房攝影對女性到底有無幫助?瑞典一項長達廿九年的研究顯示,定期接受乳房攝影檢查(mammogram)能及早發現病變,降低三成的乳癌致死率。隨著這項研究的觀察時間延長,因定期篩檢而保住一命的人數也增多。專家呼籲婦女,乳房攝影利多於弊。

這項研究報告刊登在最新一期的《放射學》(Radiology)雜誌。瑞典這項長達廿九年的研究,是目前歷時最久的乳房攝影研究。研究人員追蹤瑞典兩個地區的十三萬名婦女,分成兩組,一組定期接受篩檢,另一組則否。結果發現,乳房攝影能降低三成乳癌死亡率。

但因這項技術依舊可能發生醫師誤判與誤診,因此近來飽受爭議。美國政府衛生單位在二○○九年建議,四十歲以上婦女無須定期做乳房攝影,年滿五十歲以上婦女每兩年做一次即可。

但瑞典這項研究結果等於和美國的建議相左,讓支持乳房攝影的專家們頗為振奮,力主婦女應定期接受乳房攝影篩檢,若有家族病史,更應提早接受檢查。

研究計畫主持人倫敦大學瑪麗皇后學院教授杜菲(Stephen Duffy)建議,四十至五十四歲婦女應每一年半篩檢一次,五十五歲以上婦女應每兩年做一次。

中國時報 2011/06/30


✽ 貓 ✽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荷爾蒙輔助治療 乳癌存活率高
2011/07/14 12:25

乳癌在台灣每年每十萬名女性中就有52位新增的乳癌患者,是目前台灣女性癌症發生率最高的疾病,在亞洲僅次於新加坡位居第二名,近年來政府普遍推廣乳癌篩檢,因此乳癌是所有癌症中早期發現比例最高的癌症,陽明大學附設醫院外科羅世薰副院長表示,乳癌除了手術、放射線治療外,化療藥物及荷爾蒙藥物對於延長患者生存期是很重要的一環。

羅醫師說明,在乳癌腫瘤切除後尚須持續使用輔助性藥物來根除可能存在的微小轉移腫瘤細胞,或抑制新的腫瘤細胞產生,乳癌的輔助性治療包含全身性化療、荷爾蒙以及標靶等三種藥物,約七成患者的腫瘤具有荷爾蒙受體陽性(ER+),因此給予患者四至五個月化療後,會接續使用荷爾蒙藥物來維持疾病不復發。傳統型的荷爾蒙藥物「泰莫西芬」是使用率最高的藥物,除了抑制腫瘤復發外,具有延緩骨質疏鬆效用,但近年來發現泰莫西芬使用超過五年,其抑制腫瘤效果反而降低,因此醫師目前合併使用其他新芳香環抑制劑(AI)來維持治療效果。

醫師解釋,新芳香環抑制劑(AI)藥物亦為荷爾蒙藥物的一種,主要有類固醇及非類固醇二大類,兩者皆已大幅改善泰莫西芬的缺點,差異在於前者可延續泰莫西芬對乳癌婦女在骨質疏鬆症的保護,而後者缺乏。最新研究也證實使用2至3年的泰莫西芬後,若已進入停經時期轉換使用諾曼癌素(Aromasin)這種新類固醇類的AI藥物,對於腫瘤的抑制效果更好,可降低18%的復發機率,醫師叮嚀,乳癌荷爾蒙治療需持續用藥超過五年以上,患者要耐心配合用藥治療才有效果。

羅副院長語重心長的表示,現代醫療資訊流通快且癌症治療設備與醫師訓練十分健全,幾乎沒有城鄉差距,患者除手術外,後續治療時間長,因此呼籲蘭陽地區民眾可放心就近治療,減少舟車勞頓。

台灣新生報 2011/06/30


✽ 貓 ✽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手臂腫脹不消 竟是乳癌造成
2011/06/20 15:51

上臂腫脹不消,最後確診竟是罹患乳癌第3期。

國泰醫院乳癌中心主任杜世興表示,患者因為右側腋下腫瘤壓迫到淋巴,使淋巴組織回流受阻,才造成上臂腫脹,這也是他行醫近20年以來,第一次遇到「原發性乳癌」病例的表現症狀是上臂腫脹。

61歲的楊媽媽是糖尿病患,去年1月上臂感到腫脹,在例行糖尿病檢查時告知家醫科醫師,醫師懷疑她是風濕疾病引起不適症狀,建議她去看風濕免疫科。楊媽媽先後就診2次,並照手臂X光,但並未發現異狀,於是醫師開抗發炎藥給她服用,但仍然無效,之後楊媽媽也嘗試貼膏布治療,但手臂仍持續腫脹。

直到楊媽媽有一次與美髮小姐聊天,髮姐提到有人因大腿腫脹,進一步檢查竟發現罹患子宮頸癌。楊媽媽才驚覺她的病症應不單純,仔細觸摸身體後,在脖子的右側鎖骨附近及腋下摸到塊狀物,她在第3次回診風濕科時,被轉到血液腫瘤科診治。

乳房外觀沒有異狀

接受電腦斷層掃描檢查,在她的腋下及鎖骨附近,發現有明顯淋巴腫塊,且懷疑肺部轉移,須追蹤治療。

楊媽媽說:「我平日生活作息正常,常吃青菜、少吃肉,也很少吃油炸物,也沒有家族病史,沒想到竟然會罹患癌症。」後來醫師轉介她到國泰醫院接受乳房超音波及粗針切片檢查,最後證實罹患乳癌,腫瘤有1.57×3.57公分,讓她相當吃驚。

杜世興指出,楊媽媽先經標靶藥物合併紫杉醇化療後,腫塊愈來愈小,術前脖子鎖骨附近已摸不到腫塊,今年5月為楊媽媽進行右側乳房切除手術,術後恢復狀況良好。

杜世興強調,女性即使乳房外觀沒有異狀,但如果有上臂腫脹或乳房、鎖骨附近及腋下有不正常腫塊、兩邊乳房大小不一、乳房皮膚潰瘍或橘皮狀、乳頭下陷或出血、其他分泌物等症狀,必須立刻就醫診查。

杜世興指出,並非每位乳癌患者都有罹癌危險因子,即便是沒有家族史、平常作息正常者,也需定期接受乳癌篩檢,40歲以上女性應每1、2年做一次乳房攝影,30到40歲以下婦女則以乳房超音波檢查為主。

自由時報 2011/06/18

✽ 貓 ✽(fyjen) 於 2011-06-20 15:53 回覆:

婦手臂腫脹不消 竟是罹患乳癌

如果您發現長時間手臂腫脹不消,又醫治不好,可能就要注意了!因為最近就有一個罕見案例,一名婦人原以為是風濕病,結果診斷出來後,竟然是乳癌所造成。

61歲的楊媽媽,右手臂又腫又硬,甚至腫成左手臂的2倍大,本來以為可能是風濕病,治療一年後,服藥、貼藥布都不見成效,拖到後來才發現,已經是乳癌第三期,連有20年經驗的醫師也認為這樣的案例的確很少見。

原來是因為右側腋下腫瘤壓迫到淋巴,導致淋巴組織回流受阻,才會造成上臂腫脹,一開始卻很容易被誤診,醫生特別提醒民眾,發現上臂腫脹、鎖骨跟腋下有腫塊、乳房皮膚潰傷,或者是兩邊乳房有大小不一等情況就要當心,不論有沒有家族病史,民眾最好都定期接受乳癌篩檢。

民視新聞 2011/06/18

 

上臂腫如麵龜 竟是罹乳癌

右上臂長期腫脹不消,像「麵龜」一樣,竟然是罹患乳癌的徵兆!

一名六十一歲婦女,一年前因上臂腫脹不消,在南部某醫院求診,剛開始誤診為風濕病,吃了一年的消炎藥,手臂卻愈來愈腫,輾轉就醫一年,才發現竟是乳癌。

台北國泰乳癌中心主任杜世興表示,一般乳癌患者手術後,常因手淋巴過度清除、放射線治療後淋巴結受傷或乳癌復發,導致上臂腫脹,但術前就以上臂腫脹為表現的乳癌,真的相當罕見,他行醫廿年也是第一次遇見,提醒民眾平時勤篩檢,以免錯過治療黃金期。

杜世興表示,不是所有乳癌患者都有罹癌危險因子,無家族史、也都應該要進行乳房超音波或攝影篩檢,尤其台灣乳癌發生率比國外年輕十歲,四十五歲後就步入罹癌高峰,進行超音波和攝影才能揪出○.五公分的微小癌變,早期治療。

中國時報 2011/06/18

✽ 貓 ✽(fyjen) 於 2011-06-23 16:35 回覆:

右臂腫脹疑風濕 原來是乳癌

61歲的楊媽媽去年右臂腫脹,先後在家醫科、風濕免疫科看診,消炎藥、口服藥用了都沒效,直到和髮姐聊八卦,才聯想到腋下硬塊可能是癌細胞,最後確認是罕見的手臂長乳癌病例。

國泰醫院乳癌中心主任杜世興指出,一般來說,乳癌長到腋下、手臂,絕大多數是轉移或復發,往往發生在開刀後的病患身上。但楊媽媽從來沒做過乳癌篩檢,更沒動過手術,首次發現乳癌卻是長在右腋下,影響淋巴回流而造成手臂腫脹,是他行醫20年來首見。

楊媽媽說,她某次上髮廊與髮姐聊天,髮姐談到某人大腿腫脹,卻是罹患子宮頸癌,才驚覺自己病症不單純,仔細觸摸身體後,在脖子右側鎖骨附近及腋下摸到塊狀物,轉到國泰醫院看診。

去年1月楊媽媽例行糖尿病回診檢查,告知家醫科醫師手臂異常腫脹,醫師懷疑是風濕疾病,轉介到風濕免疫科,先後就診兩次,手臂X光未有異狀,抗發炎藥服用後沒有改善,之後也嚐試貼膏藥布治療,手臂愈來愈腫,沒想到髮姐的無心之語,指點迷津。

由於楊媽媽平日生活作息正常,常吃青菜、少肉食與吃油炸物,也無家族病史,乳房外觀沒有大小不一、皮膚潰瘍及橘皮等異常症狀,竟檢驗出罹患乳癌第3期,她驚訝不已。

杜世興安排楊媽媽做乳房超音波與粗針切片檢查,證實罹患乳癌,再轉至血液腫瘤科團隊進行標靶藥物合併紫杉醇化療,每次化療後,楊媽媽腫塊愈來愈小,脖子鎖骨附近摸不到腫塊,今年5月楊媽媽接受右側乳癌手術,術後恢復良好。

杜世興提醒婦女性朋友,乳房、鎖骨和腋下附近出現不正常腫塊,最好立即就醫檢查,以免錯過黃金治療時間。

中央社 2011/06/17

 

上臂腫脹不消 驗出乳癌第三期

女性朋友要注意了,國泰醫院今天公布一起罕見病例,一位楊媽媽上臂腫脹不消,原本以為是風濕病,在1年後發現腋下及鎖骨有淋巴腫塊,就醫檢查後才驗出原來是乳癌第3期。

61歲的楊媽媽是糖尿病患者,今天她現身說法表示,去年1月發生上臂腫脹,原本在南部就診時,醫師懷疑是風濕病,先後二度就診不見起色,後來又看中醫師貼膏布治療,反而愈來愈腫。

楊媽媽直到在脖子右側鎖骨出現約乒乓球大小、腋下出現像雞蛋般大小的塊狀物,才轉到血液腫瘤科,經電腦斷層檢查,發現有明顯的淋巴腫塊,並在今年1月北上接受治療,此時已經過了1年的時間。

國泰綜合醫院乳癌中心首先進行標靶藥物合併紫杉醇化療,直到腫瘤縮小到摸不到腫塊,於5月進行右側乳癌手術,目前術後恢復情形良好。

該中心主任杜世興解釋,腋下淋巴結因為迴流被腫瘤阻塞後,所以逐漸惡化侵犯到淋巴結,導致楊媽媽手臂腫脹情形,已經造成到日常生活不便,而這是他20年的行醫經驗的首例,可說是非常罕見。

「早期乳癌要提早發現,0期乳癌往往沒有臨床症狀,適當治療後可以幾乎痊癒。」杜世興呼籲,40歲以上女性,應該每1、2年做一次乳房攝影,至於台灣30~40歲的年輕女性,也應做超音波檢查,也希望未來能納入健檢項目。

「只要發現乳腺有不尋常的變化,即使沒有症狀,也要立即就醫檢查。」杜世興提醒,乳房攝影驗出率為85%~90%,即使還沒到定期檢查時間,女性朋友只要覺得有異常就要立即就醫,以免錯過治療黃金期。

台灣每年乳癌新生病例約9千例,佔女性癌症第1名,也是死亡比例第4名;尤其乳癌好發期在45歲後步入高峰,國外則是55歲,國內有年輕化的趨勢。

台灣醒報 2011/06/17


✽ 貓 ✽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抑制腫瘤細胞 芹菜素助抗乳癌
2011/06/19 10:30

美國密蘇里大學研究5月9日指出,在香菜及其他多種植物中,1種名為芹菜素(Apigenin)的化合物能抑制乳癌腫瘤細胞繁殖與生長。

據行政院衛生署2010年資料,台灣每年約有7500人罹患乳癌,更有1600人因乳癌而死。換言之,每天約20位婦女被診斷罹患乳癌、有4位婦女因乳癌失去寶貴性命。

腫瘤血管新生與生物醫學科學教授薩曼.海德爾(Salman Hyder)將罹患乳腺癌的老鼠分成2組,發現施打芹菜素的老鼠,體內腫瘤數目明顯減少,腫瘤也生長速度也較緩慢。

海德爾認為,或許能將此實驗結果用於接受激素替代療法而罹患乳癌的婦女身上。激素替代療法(Hormone Replacement Therapy,HRT)普遍用於減緩停經後婦女的更年期症狀,並延緩衰老。但日前諸多研究已證實,激素替代療法中的人造合成荷爾蒙與加速乳腺腫瘤的生長有關,甚至增加乳癌罹患率。

海德爾表示,實驗過程中,以HRT療法使用類似黃體激素的人造荷爾蒙(medroxyprogesterone acetate,MPA)的老鼠也出現腫瘤生長加快的狀況。「MPA接觸到乳房中的癌細胞後會促進腫瘤內新血管的生成,然而血管會提供腫瘤生長、繁殖所需的養分。」

海德爾發現,芹菜素會阻礙新血管形成,進而延緩或制止腫瘤生長。此外,芹菜素也會全面減少腫瘤數量。然而,就目前的研究結果看來,芹菜素仍無法阻止腫瘤最初形成。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外科醫師許文憲表示,其實國內外過去就有不少研究顯示芹菜素能抗癌。2004年還有研究指出能抑制肝癌,不過目前都仍處於動物實驗階段。

芹菜素在香菜、芹菜中的含量最高,但在橘子、蘋果和堅果中也有。不過血液吸收芹菜素的效率並不高,因此還不確定達到成效的攝取量。

海德爾說明,目前對於人體治療,並不確定要使用多少劑量的芹菜素,但實驗結果卻顯示,極少的芹菜素似乎可延緩乳癌腫瘤的生長,「每天攝取一點香菜和一些水果來確保攝取到芹菜素或許是個不錯的主意。」

義守大學醫學營養系教授洪哲穎表示,一般蔬果都具有抗癌成分,芹菜還有清熱、利水、化痰、解毒的效果,多吃蔬果的確有益健康。不過洪哲穎也特別提醒,「依營養學的角度,還是要均衡飲食,適量最好。」

Your News 2011/06/10


✽ 貓 ✽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研究:抗雌激素降低乳癌風險
2011/06/06 12:54

根據今天公布的一項研究發現,抗雌激素藥「諾曼癌素糖衣錠」(Aromasin)「非常有希望」大幅降低停經後婦女乳癌風險達到65%。

領導這項研究的哈佛大學醫學院葛羅斯(PaulGross)說,這項研究發現可能對形成乳癌有日益升高風險的婦女是一項突破。目前全世界每年有大約130萬人得到乳癌,30萬人死亡。

葛羅斯在芝加哥舉行的美國臨床腫瘤學會(ASCO)年度會議公布的這項研究結果說:「這項發現對潛在公共健康有重大的影響。」

由加拿大試驗團體NCIC CTG所領導的隨機第3階段試驗結果顯示,服用這種抗雌激素藥的停經後婦女,相較於只服用安慰劑的婦女,乳癌風險降低65%。

葛羅斯說:「雖然我們平均追蹤的案例迄今只有3年,但我們的研究結果顯示它不僅可以大幅減少乳癌風險,而且j副作用也降低。」

美國食品暨藥物管理局(FDA)已經核准讓早期的乳癌病人服用這種抗雌激素。

【法新社 2011/06/05】


✽ 貓 ✽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女性癌症死因 乳癌高居第2位
2011/05/29 16:59

衛生署公佈98年度新北市女性十大癌症死因中,乳癌死亡率躍升為第2位,因此積極推動乳房攝影篩檢,衛生局說,早期的乳房惡性腫瘤通常沒有症狀,而且觸摸不到,通常腫瘤要長到2公分以上才能被摸到,但透過乳房攝影則可發現1公厘到1公分大小的腫瘤,而且早期發現早期治療,請符合資格的婦女朋友務必前往檢查。

新北市衛生局表示,乳癌發生率隨著年齡增加而增加,其中47歲達到高峰,因此衛生署自98年11月17號起,就放寬檢查對象為45歲到69歲婦女,以及40歲以上到未滿45歲且其二親等以內血親曾患有乳癌的婦女,可免費每兩年一次的乳房X光攝影檢查。

新北市衛生局也積極推動乳房攝影篩檢活動,衛生局說,99年度全市45~69歲婦女接受乳房攝影的比率為14.79%,其中陽性個案比率9.83%,確診為乳癌的個案有471人,而今年到5月3號為止,共篩檢2萬1,783 人,發現57位乳癌個案,可見篩檢有其必要性。

衛生局也說,乳房早期原位癌的治癒率高達95%,只要定期接受乳房X光攝影檢查,就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新北市現在有7台「乳房X光攝影篩檢車」巡迴新北市29區提供社區篩檢服務,並且衛生局每週一到週六提供免費接駁巴士,載送婦女到醫療機構進行乳房攝影檢查,凡符合資格的婦女朋友,而且兩年內沒有作過乳房X光攝影檢查者,都可向居住所在地的衛生所進行預約免費檢查。

【中廣新聞 2011/05/18】


✽ 貓 ✽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行走不便 原來是乳癌壓迫神經
2011/05/29 16:56

現代社會許多子女外出工作打拚,過年過節才返鄉看父母,卻可能造成難以挽回的悲劇。大林慈濟醫院最近發現兩名中年婦女罹患乳癌,母親節時子女返鄉發現母親已無法行走,趕緊送到醫院才發現病情嚴重。醫師呼籲,子女要多關心長輩身體,最好每年帶母親進行一次乳房攝影檢查。

每年應做乳房攝影檢查

大林慈濟醫院腫瘤中心主任蘇裕傑表示,許多中年婦女觀念保守,對於乳房病痛難以啟齒,張姓、黃姓兩位中年婦女其實知道自己乳房腫脹、變硬,卻置之不理達三年之久,導致癌細胞侵犯骨頭造成全身酸痛。

兩位婦女的子女都離鄉背井外出工作,僅年節時返鄉看媽媽。母親節時他們回家慶祝,卻發現母親雙腳難以行走,母親堅持看骨科治療酸痛,但子女認為不對勁,轉到大林慈濟醫院腫瘤科檢查,才發現兩人乳房都有十幾公分大的惡性腫瘤,已壓迫骨髓及神經。

母親節聽到噩耗,子女們難以接受,更相當自責,直說:「如果早點回來看媽媽就好了!」蘇裕傑說,兩名婦人在住院後服藥並做電療與化學治療,目前一位經過治療後單腳已能逐漸活動,乳房腫瘤也有消減。

蘇裕傑指出,許多癌症轉移會有長期骨頭酸痛症狀,他提醒為人子女,若母親抱怨酸痛,不要以為只是筋骨問題,最好每年帶媽媽做一次乳房攝影檢查。

蘇裕傑指出,乳癌是四十歲以上女性常見癌症,政府每年補助免費乳癌篩檢,甚至還沒有症狀時就可檢查出原位癌。根據該院八年統計,第一期的乳癌患者存活率有九成以上,他呼籲偶爾才回家探視的子女們,別輕忽媽媽的身體健康,要是母親身體有異狀,最好做進一步檢查。

【自由時報 2011/05/17】


✽ 貓 ✽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骨頭痠痛走路難 原是乳癌轉移
2011/05/29 16:53

大林慈濟醫院腫瘤中心主任蘇裕傑今天表示,2名50餘歲獨居婦人,因雙腳無法行走,家人送醫發現罹患乳癌且已轉移到骨頭;建議每年到醫院進行乳房攝影檢查,及早發現、治療。

蘇裕傑指出,雲嘉地區的婦人觀念保守,即使身體病痛,大都選擇隱忍下來,2名婦人明知乳房有硬塊,寧可置之不理,最後癌細胞已轉移到骨頭而造成全身痠痛,甚至乳房腫脹、變硬,卻還選擇看骨科,而不願意做乳房檢查。

後來2名婦人的子女返鄉,發現母親已行動不方便,才協助就醫,2名患者轉到腫瘤科進一步檢查,患者乳房均長有1顆10幾公分、如棒球大的惡性腫瘤。

蘇裕傑表示,2名婦人罹患乳癌可以長時間忍受病痛,甚至病症已壓迫骨髓及神經,造成雙腳行動不方便,還堅持看骨科醫治骨頭痠痛問題,其子女除自責外,更無法接受母親罹患乳癌末期的事實。

蘇裕傑說,2名患者立即安排住院,進行藥物、電療與化學治療後,症狀已逐漸減緩。許多癌症的轉移,大部分都有長期骨頭痠痛的症狀,且看遍各大骨科卻未獲得改善。

蘇裕傑指出,建議為人子女,若母親抱怨骨頭痠痛時,千萬不要以為只是筋骨問題,或是單純骨頭痠痛、退化性關節炎等,最好能夠每年帶母親到醫院做1次乳房攝影檢查。

【中央社 2011/05/16】


✽ 貓 ✽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漏網癌細胞 小心復發
2011/05/29 16:52

乳癌在台灣居女性好發癌症的第一名,但因為乳房位於體表,可經由觸摸硬塊而早期發現,一旦經病理切片及醫師診斷罹患乳癌,除了接受外科手術切除病灶外,台大醫院乳房醫學中心郭文宏醫師表示,為了徹底根除癌細胞,針對荷爾蒙受體陽性患者,仍建議搭配使用荷爾蒙或標靶藥物等輔助性治療,才能有效消滅或控制身體的癌細胞。

郭文宏醫師說明,手術及放射線都屬於局部治療,有些癌細胞或組織非常小,無法使用儀器偵察到,甚至可能發生遠端轉移,以至於漏網癌細胞潛藏在身體,造成未來癌症復發的可能。因此,為了徹底根除癌細胞,在不同治療階段,除了全身性化學治療外,針對荷爾蒙受體陽性或其他條件患者,建議搭配使用荷爾蒙或標靶藥物等輔助性治療。

郭文宏說,目前最新的荷爾蒙治療研究發現,以傳統泰莫西芬治療2至3年後,轉換使用新型芳香環轉化�抑制劑(Aromataseinhibitors,簡稱AI),除可降低因單獨使用泰莫西芬而產生抗藥性導致癌症復發的情形外,更避免子宮內膜增生、體重增加及血管血栓等副作用發生。臨床研究上,諾曼癌素(ex-emestane)等AI類藥物,已證實可減少死亡率、延長無復發存活期、降低側乳癌及遠端轉移的發生率,但患者仍需注意轉換AI類藥物後出現的骨鬆、關節疼痛等副作用。

醫師也提到,新型荷爾蒙治療在健保給付規定上,AI類的諾曼癌素藥物已自去年6月開始納入健保給付,須符合具有雌激素受體陽性的停經婦女,使用泰莫西芬至少兩年,但目前健保局因經費考量,只針對腋下淋巴結有轉移的高危險早期侵犯性乳癌之輔助治療作給付,期望新的給付標準,可提高患者積極治療意願,幫助乳癌病患重拾生命光彩。

【台灣新生報 2011/05/17】

頁/共 2 頁  回應文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