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巴塞隆納遊記
2020/08/07 09:23:13瀏覽1497|回應2|推薦55
這次在巴塞隆納停留四天,參訪了安東尼·高第設計的建築包括奎爾宮(Palau Guell)、奎爾公園(Parc Guell)、聖家堂(Sagrada Familia)、米拉之家(Casa Mila)、巴特奧住宅(Casa Batllo)等,以上高第設計的建築都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可以保守地說高第佔了一半以上的巴塞隆納旅遊內容。此外,還參觀了蘭布拉大道(La Rambla)、波格利亞市場(Mercat de la Boqueria)、巴塞隆納大教堂(Catedral Barcelona)等地。

在巴塞隆納入住了兩家飯店,艾美飯店Le Meridien Barcelona以及Renaissance Barcelona Hotel。前者就在蘭布拉大道,步行可達奎爾宮(Palau Guell)、哥倫布紀念碑、巴塞隆納大教堂(Catedral Barcelona)、畢卡索博物館(Museu Picasso,這次沒入內參觀)、波格利亞市場(Mercat de la Boqueria)等地。後者距離聖家堂(Sagrada Familia)較近,步行可達米拉之家(Casa Mila)、巴特奧住宅(Casa Batllo)等地。由於同行共四人,所以在巴塞隆納市區內除了步行之外,直接招計程車成了最方便理想的交通方式。還有之前一直擔憂加泰隆尼亞(Catalonia)獨立示威會影響到這次的旅遊,還好示威活動並未在旅遊這幾天發生。

高第(Antoni Gaudi,1852-1926)
高第出生於加泰隆尼亞(Catalonia)的雷烏斯(Reus),家族世代是做渦爐的鐵匠,由於他從小患風濕病,不能隨意到處玩耍,就有很多時間觀察自然,並有高超的空間結構能力。在父親的鼓勵下他進入巴塞隆納大學主修建築,因為作品太過大膽前衛,所以只能以及格邊緣畢業,建築學院院長曾預言他「不是天才,就是瘋子。」高第從自然界觀察中發現並不存在直線,他說「直線屬於人類,曲線屬於上帝。」我們在參觀他設計的建築中一再發現這個特點。1878年高第認識了他此生重要的伯樂,歐塞比.奎爾(Eusebi Güell),奎爾先生賞識高第獨一無二的才華,委託他全權設計一系列的建築,也讓他累積了豐富的經驗。

值得一提的是,始於1880年代,在1890年至1910年達到頂峰的新藝術運動(Art Nouveau)應該大大地影響到高第的建築風格。新藝術運動的名字源於薩穆爾.賓(Samuel Siegfried Bing, 1838-1905)在巴黎開設「新藝術之家」(Maison de lArt nouveau)的商店,其出售商品風格受日本進口的浮世繪、木刻畫畫風影響,因此其曲線、圖案外觀有空間上的強烈對比(我在參訪高第的一系列建築時,碰到不少日本人,不知是否與此有關)。新藝術運動主張運用高度程序化的自然元素(海藻、草、昆蟲等)作為創作靈感和擴充「自然」元素的資源。

奎爾宮Palau Guell(Guell Palace)
奎爾宮是歐塞比.奎爾(Eusebi Güell)委託高第設計的自住豪宅,奎爾先生在1906年搬到奎爾公園(Parc Güell)居住之前一直住在此地。奎爾宮算是高第較早期的建築設計,建於1886年,落成於1888年,是高第作品中維護較完整的一個。1888年在巴塞隆納舉行萬國博覽會(Universal Exposition),也是西班牙第一次舉辦萬國博覽會(1929年又在巴塞隆納舉行第二次萬國博覽會),許多名流在當年就拜訪奎爾宮,包括西班牙皇后(María Cristina)、義大利國王(Humberto I)、美國克利夫蘭總統(Grover Cleveland)等。由於我們寄住的艾美飯店(Le Meridien Barcelona)對奎爾宮有贊助關係,所以房客可以免費入內參觀,但是要先到購票口用優待卷換票。

購票口在大門不遠處。
正面有兩個拋物線形的入口拱門,被兩個巨大的鍛鐵門關閉。兩個大拱門,一進一出,客人乘馬車可通過正面拱門進出。窗戶的外側欄杆和加泰羅尼亞的徽章上也使用了鍛鐵,並以戴有鳳凰帽的頭盔加冕。正面完全由Garraf石灰石建造,分為三層,在右側中斷以與隔壁房屋融合。 在頭兩層用鋸子將石材切割和拋光,而在第三層則用沖頭(punch)對其進行切割和拋光。在第二層,主樓層的凸窗凸出街道。
奎爾宮的建築模型。
接待室(Visitors room)是訪客進入中央大廳之前等待的地方。值得一提的是天花板乃採用精美的木材製成,並配有鍛鐵和金箔細節。帶有莎士比亞人物的彩色玻璃窗也很引人注目。連接接待室的是化妝間(Powder room),女賓客在奎爾一家舉行的晚宴和音樂會上使用該房間。當時奎爾(Güell)一家人住在宮殿裡,接待室和女士化妝室的牆壁被錦緞覆蓋,裡面擺滿了家具,繪畫和藝術品。
中央大廳(Central Hall)。這個大廳的頂部是一個拋物線形的圓頂,圓頂通過一系列小開口和一個大中央圓孔採光照亮了整個空間。從原先的智能解決方案起,中央大廳成為建築空間配置的骨幹,同時又是一個與上面的樓層垂直關係(音樂和視覺)的區域。 因此,在這裡舉行音樂會時,遊客們會坐在大廳聆聽風琴鍵盤; 樂團在上面的樓層; 除此之外,還有歌手,以及在他們上方的風琴管。 這意味著音樂無處不在,完全是Wagnerian的概念。在奎爾宮也能主持宗教儀式。中央大廳的小禮堂是一間小房間,被兩扇大門封閉,打開時露出了祭壇。大廳裡還藏有四幅阿萊克斯.克拉佩斯(Alex Clapes)的油畫。
中央大廳的大金門特寫。
中央大廳的前上方特寫,自然採光效果出奇地好。
中央大廳的頂上特寫。
伊莎貝爾.洛佩茲(Isabel Lopez)的臥室柱子上配有鍛鐵蔓藤花紋和金色裝飾。它有一個更衣室和一個隱藏的對內陽台(loggia),可俯瞰中央大廳。高第設計了一種奢華的貴妃椅,上面鋪著瑞士牛皮。他把它放在母親的臥室裡。 它目前屬於奎爾(Güell)家族的後代。 https://www.palauguell.cat/en/isabel-lopez-bedroom
歐塞比.奎爾(Eusebi.Güell)的房間還設有更衣室和可俯瞰中央大廳的對內陽台(loggia)。兩間臥室均設有高第設計的白色壁爐。
屋頂是奎爾宮(Palau Güell)神奇的地方,以其二十個煙囪和15米高的中央尖塔而著稱。 在奎爾宮(Palau Güell)的屋頂上,高第(Gaudí)將傳統的煙囪變成了真正的雕塑,其底座,煙囪和頂蓋的形狀別出心裁,總共有二十個煙囪。在它們中間是15米高的尖塔,它位於中央大廳的穹頂之上,並覆蓋有當初的可回收石材。
感覺奎爾宮的屋頂像是簡化版的米拉之家的屋頂,還有,米拉之家的屋頂煙囪造型還多了類似外星人的造型。


巴特奧之家Casa Batllo
巴特奧之家是高第於1904至1906年間與荷西.瑪利亞.琥后(Josep.Maria.Jujol)合作裝修改造的一棟建築。這棟建築也是我們唯一到門前而沒有入內參觀的地方,主要是考量到這棟建築只是經高第改造,而非從頭到尾的完整設計。

巴特奧之家。
巴特奧之家的模型,攝自米拉之家的閣樓。
要拍到屋頂只有向後退,但是卻有一大堆雜物障眼,實在是進退兩難。
巴特奧之家的屋頂特寫。
巴特奧之家的窗戶及陽台特寫。陽台的欄杆是化裝舞會的面具造型,別出心裁又不落俗套,在百年前已經超越當時的保守,即使放在今日,也堪稱前衛。
巴特奧之家,此為側寫,外觀仍然有濃厚的高第風格。
這是親戚以前送的拼圖盒子封面。看出來與上面幾張圖的關係了嗎?
米拉之家Casa Mila(Mila House)/La Pedrera(The Stone)
米拉之家是高第設計的最後一個私人住宅,建築物的重量完全由柱子來承受,內、外牆本身並無承重作用,因此可以任意修改隔間。以功能而言,米拉之家其實是米拉公寓,除了富豪房東米拉之外,其他的樓層單位還有其他房客。一樓是出租店舖,二樓是米拉夫婦居住的「主樓」(Piso Principal),屋頂有挑高,三、四、五、六樓則是出租的住家,頂樓上還有許多造型奇特的煙囪與通風塔。

米拉之家的外觀。
米拉之家波浪外牆的特寫,以金屬的花飾作為陽台的欄杆,極富巧思。
這是最大的天井,呈現橢圓形。天井的作用,自然是以採光有關,是故無論是不是邊間,都有著同等充足的光透進來。
這是次大的圓形天井。
閣樓是洗衣服及掛衣服的地方,現在用來放置高第的建築模型、家具及其他展示品。
高第的建築多師法自然界,鸚鵡螺、脊椎骨、樹幹等等,他又喜歡作模型來模擬承重程度,在沒有電腦輔助設計建築的時代,這是相當實用的辦法。
米拉之家的建築模型。
米拉之家的俯視圖。
奇特的煙囪共有30個。
這四座煙囪像極了四個武士,看過聖家堂(Sagrada Familia)的受難立面(Passion facade)有位騎馬的百夫長浪琴(The centurion Longinus on a horse)後,我發出會心的一笑,真想給他按讚!
頂樓是用來調節溫度,曬衣服用的。
頂樓的俯視圖。
高第不只設計建築物,還設計過家具。
餐廳,其實並不大。
四樓的客廳與餐廳是相連的,中間的隔間處左右有道拉門,必要時可以將門左右拉出合起來作隔間。
米拉(Pere Milà)先生的畫像,左邊是他取得的一些證照。怎麼看起來有點像孫中山?
奎爾公園Parc Guell
奎爾公園建於1900年到1914年,是高第受奎爾委託設計作為房地產投資的高級住宅區開發案,也是一個在商業上並不成功的案例,選擇在這座植被稀疏的佩拉達山(Muntanya Pelada)上建築,但是最終只建成兩棟房子,高第受奎爾慫恿而買下其中的一棟,成為奎爾這個頭號客戶兼朋友的鄰居,高第於1906年到1926年在此居住(1925年後則常住聖家堂)。

奎爾公園入口處。
奎爾公園地圖。
地圖的相應說明。
3D圖的右上方即為高第故居。
旋龍梯(Dragon Stairway)是上天臺的捷徑,中間依序會經過靈蛇吐水,巨蜥迎賓等點。這巨蜥應該是像科莫多龍(Komodo Dragon)一樣的動物,而不是普通的蜥蜴(Lizard),才符合Dragon Stairway的主角。奇怪的是,這個巨蜥背脊上的Z字起伏反而是東方龍才有的特徵(西方的的龍則有翅膀),高第究竟是不是要表達東方龍?不得而知。
靈蛇吐水。
巨蜥迎賓。
三蛇獻瑞。這裡顯然是三條蛇尾(或龍尾)的交會,如果把前面的蛇頭或龍頭向上延伸與尾巴連起來看就讓人有豁然開朗的感覺,只不過三條尾巴應該與三個頭配對,如此一來應該還要有一個頭,我推測應該在最底下兩邊樓梯分叉處的花圃中,不知有沒有?
天臺下方是由86根仿希臘石柱支撐著。
天臺下方天花板的章魚特寫,可能是怕鳥類在上面築巢破壞,特意加裝了鐵絲網。
天臺外觀的側面仍然有細節,幾個獅子頭應該負責著排水重任。
天臺上方稱為自然廣場(Teatre Grec/Nature Square),當時用來舉辦一系列的社交活動,包括加泰隆尼亞的國家認同(Catalan national affirmation)的遊行。
自然廣場周圍的波浪型長石椅是高第夥伴荷西.瑪利亞.琥后(Josep.Maria.Jujol)的設計,完成於1910至1914年間。
由波浪椅前遠眺,右方的接待閣(Pavello de Recepcio)及左方的工人房(Casa del Guarda)盡收眼底。
接待閣(Pavello de Recepcio)原為看房、買房者的等候處,現作為一間紀念品店。屋頂上的十字架特別顯眼。
接待閣除了有自己的出入口外,還有外圍牆及圍牆的門。
工人房(Casa del Guarda)顧名思義,為工人臨時居住處,現在作為高第的迷你展示館,需排隊入內。為何加泰隆尼亞文有警衛之家的意思?我想原來此房應該是設計為看管社區大門的警衛住所,建案完成前就權當工人的臨時住所吧。
工人房需排隊入內參觀。這是外牆窗戶周圍的馬賽克特寫。
工人房上樓的階梯通道原本應該是陰暗的,高第在階梯一端的牆壁上開了一扇窗,使得採光大為改善。
工人房的每一間都很狹小,但都有不錯的採光和視野。
工人房不錯的視野。
從山坡伸出的柱廊通道,拱頂形成擋土牆,該擋土牆彎曲以支撐道路,並將荷載傳遞到傾斜的立柱上。
柱廊通道外觀。
柱廊通道的轉折處。
蜿蜒的石柱排中了一位洗衣女(Washerwoman),看出來了嗎?
聖家堂Sagrada Familia
話說在1872年,一位書商兼聖荷西奉獻者同心協會(Associació Espiritual de Devots de Sant Josep,聖荷西是聖母瑪麗亞的丈夫)創始人波卡貝雅(Josep.Maria.Bocabella i Verdaguer)訪問義大利洛雷托(Loreto)時,被當地聖殿聖所(Sanctuary of the Holy House)深深吸引,決定要在巴塞隆納複製一座,於是維亞(Francisco de Paula del Villar y Lozano,1828-1901)免費擔任聖家堂建築師,維亞之後說服波卡貝雅將這座教堂的建築風格改成當時流行的的新歌德式(neo-Gothic)。

1883年,波卡貝雅同他的首席建築顧問馬多雷(Joan Martorell,1833-1906)二人與維亞起了爭執,維亞堅持地下殿(crypt)要用堅固的石柱使水平結合處(Horizontal Joints)間的區塊(Section)能夠一體成形,波卡貝雅與馬多雷則認為這樣耗資甚鉅而反對。於是維亞辭職不幹,波卡貝雅轉而求助馬多雷,馬多雷又以年事已高婉拒(也許50歲在當時算年老),並推薦當時還未成名的助手高第接手(高第之前與維亞及馬多雷都共事過),31歲的高第從維亞(Villar)手上接棒後43年的心血都花在這個教堂的設計與建造,他將原先設計的新哥德式教堂改為加泰隆尼亞現代主義風格,在生命中最後十二年拒絕再接其他的建築案子,過世前一年甚至搬到教堂去住。當高第於1926年去世時,大教堂完成了約15%至25%。2015年施工完成了70%,並進入最後階段。其中將來代表耶穌基督的高塔為170米(完成後會使聖家堂成為世界第一高的教堂),比巴塞隆納市的蒙特惠奇山(Montjuïc)略低,因為高第認為自己的創造力不應超過上帝。另外,代表聖經四福音書的作者的圖騰在教堂內反覆出現,包括有翼的公牛(路加)、天使(馬太)、鷹(約翰)和有翼的獅子(馬可)。聖家堂是還未完成的建築物,也是世界上唯一一例未完成前就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的建築物,預計教堂的結構將於2026年完成(高第逝世一百周年)。

聖家堂。
另一個視角的聖家堂。
聖家堂的3D圖。
由米拉之家樓頂遠眺聖家堂,感覺這張有點像模型。
聖家堂模型,攝於米拉之家。
聖家堂入口處在誕生立面,出口處在受難立面。
教堂內主要支柱群是模仿自然界的大樹幹,而且依其承重能力而採用不同的石材。
聖家堂原來只是贖罪教堂(Templo Expiatorio),教宗本篤16世於2010年訪問聖家堂時冊封此教堂為「宗座聖殿」(Basilica,地位不如「主教座堂」[Catedral]),是故耶穌十字架上方才有資格架設華蓋。
聖經四福音書的作者的圖騰。天使象徵馬太(Mateu)。
有翼的公牛象徵聖經四福音書作者之一的路加(Lluc)。
獅子象徵聖經四福音書作者之一的馬可(Marc)。
鷹象徵聖經四福音書作者之一的約翰(Joan)。
這是預計的聖家堂外觀完成圖,共十八塔(目前僅完成八塔),依神格高低而有高低不同。十八塔依高度順序為耶穌、瑪麗(聖母)、四福音書作者(馬太、馬可、路加、約翰)、十二使徒。
在早上聖家堂的東面石柱上可以等到紅橘色的彩光,若是耐心等到下午則在西面石柱上可以等到藍綠色的彩光。
從彩色窗戶下方的座位上看樹柱,柱亦添光彩。
極大的五彩採光使得聖家堂與其他天主教堂的陰暗有著明顯的區隔。
彩色玻璃的特寫。
天花板特寫。
樹下的兩塊矩形空間剛好是兩扇透光窗,集自然美學與實用採光為一體,老實說我喜歡這種簡約的風格更勝於精雕細琢的傳統天主教堂。
門上有各種不同語言寫出的感恩辭。看見門上屢屢出現的中文嗎?
高第在74歲被電車撞死時衣衫襤褸,甚至沒有人認出他,永遠長眠於聖家堂的地下室。地下室一天之內只有固定時間開放。
聖家堂外觀有東南西三個立面,東為誕生立面(Nativity facade,建於1892-1930),南為榮耀立面(Glory facade,興建中),西為受難立面(Passion facade,建於1954-1977)。 此為受難立面。
受難立面的解說。
位於受難立面的數字方陣,任何方向的總和皆為33,也是耶穌受難時的年紀。對數字方陣有興趣的人可以參考我之前的文章,《河圖洛書與數學》。
受難立面特寫。受難立面的雕塑是由荷西.瑪利亞.蘇比拉赫斯(Josep.Maria.Subirachs,1927-2014)完成。他的作品好像稜角較多,與圓滑的高第風格有所出入。
受難立面之最後的晚餐。
其中受難立面(Passion facade)有位騎馬的百夫長浪琴(The centurion Longinus on a horse),如果你看過米拉之家樓頂的煙囪四武士,一定會發現荷西.瑪利亞.蘇比拉赫斯(受難立面完成者)的幽默。
誕生立面。
誕生立面特寫。
誕生立面理所當然可以看到耶穌的誕生。
因耶穌誕生而貢獻黃金、乳香、藥品的東方三博士。有沒有覺得很像藏傳佛教的資深修行者尋找轉世靈童的感覺?
水果塔尖為高第風格的一大特色。
平心而論,相較於聖家堂的外觀,我更喜歡聖家堂獨「樹」一幟的內在美。
蘭布拉大道周遭與波格利亞蘭市場(Mercat de La Boqueria)
蘭布拉大道周遭走路可及的景點不少,波格利亞蘭市場是布拉大道上的傳統市場,歷史悠久,1217年就存在了。我們在這個傳統市場吃了好幾餐,餐後再配上其新鮮果汁(一歐元到兩歐元不等)。裡面憑市場消費的收據可以免費上廁所,否則要收0.5歐元。

波格利亞蘭市場的3D地圖,其位於蘭布拉大道(La Rambla)。
波格利亞蘭市場這家中央酒吧很有名,西班牙燉飯晚上八點後就不再販賣。在此用餐時,朋友把皮包放在後背與座椅間,立刻被夥計提醒要放在腹部前以防扒手。我把手機放在桌上時也被夥計提醒這樣容易被扒走,於是立刻把手機放在防盜相機包裡。
波格利亞蘭市場的眾多果汁攤之一。
皇家廣場(Plaza Real)
皇家廣場內的這個街燈是高第設計的,廣場周圍有一些餐廳。嗯,對我而言,這個廣場因「高第街燈」而有名,否則在西班牙這類的廣場很多,我應該也不會貼這張。
蘭布拉大道(La Rambla。爛芭樂?)。
蘭布拉大道附近地圖。綠色線路為知名景點,由飯店人員熱心提供,走路可到。
蘭布拉大道上的兩百年巧克力店,看到牆上的1820年嗎?
紅唇巧克力是其招牌之一。
蘭布拉大道上的街頭藝人。
蘭布拉大道向南走到底就是哥倫布紀念碑。哥倫布發現新大陸時是在西班牙南部出海,而回程在巴塞隆納登陸。
哥倫布紀念碑旁就是港口了。
這張是在飛機降落巴塞隆納機場時照的,不是在這個港口,郵輪停靠說明了此地的受歡迎度。
港口旁的摩天輪。
波浪造型的橋。
在波浪橋上行走,彷彿看到了天使之翼(上方兩側)。
鐵門上的繪畫,攝自de la Merce這條小巷。
出口成章(樂章)。
路過Montcada巷內的畢卡索博物館而不入,我竟沒有太多遺憾,這幾天真的被高第的建築傑作寵壞了。


巴塞隆納大教堂(Catedral de Santa Eulalia de Barcelona)
巴塞隆納大教堂是以十三歲殉教的聖女 Eulalia命名的「主教座堂」(Catedral ),興建於13到15世紀,在天主教中的地位勝於聖家堂的「宗座聖殿」(Basilica),只不過聖家堂在高第的加持下,在建築上的成就超越了巴塞隆納大教堂。公元2世紀,古羅馬帝國為對基督徒進行迫害,十三歲的養鵝女埃烏拉利婭是位虔誠的基督徒,她不願違背信仰而找大市官長辯論,之後遭遇極大的酷刑而殉教,因此之後輾轉變成「巴塞隆納保護女神」。1339年的時候,教會決定把守護神的遺骸搬到大教堂里去。巴塞隆納大教堂還養著的13隻白鵝,紀念這位十三歲殉道的養鵝聖女。

巴塞隆納大教堂。
巴塞隆納大教堂,橫幅。
大教堂的背面亦極具特色,我們也在此碰見幾個唱歌的街頭藝人(詳見視頻)。
大教堂附近的小巷,注意上方兩棟建築中的路橋。
P.S. 這次十二天的西班牙旅行中在巴塞隆納待四天為最久,但是感覺上還是漏掉不少地方,如聖保羅醫院、畢卡索博物館等。其實在整個西班牙旅行都有走馬看花的感覺,甚至很多天主教堂都沒有企圖心想進去看,追根究底,只能怪西班牙的文化遺產太豐富,多到人「見貴不貴」了。

https://web.archive.org/web/20070702205603/http://www.sola-sole.com/bgaudi.pdf 奎爾宮Palau Guell的中央大廳(Central Hall)

聖家堂莊嚴悠揚的聖歌

巴塞隆納大教堂旁高歌的街頭藝人,處處是高手啊

加泰隆尼亞與西班牙(亞拉岡=阿拉貢,看到7分57秒處就可以停了)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fushengpoet&aid=147730467

 回應文章

ynn600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20/08/07 20:15

你拍得非常仔細, 而且取鏡很美, 雖然也去看過這些, 有些還是在你這裡才注意到.^-^

謝謝美麗的分享.

ynn

fushengpoet(fushengpoet) 於 2020-08-14 09:56 回覆:
謝謝ynn!我在西班牙每天忙著取景、背著重裝備走路,但是卻忘了辛苦。很多文化性的說明都是事後補上的。參觀的印象是"要整體有整體,要細節有細節",只能挑著看了。歡迎光臨!

終南山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20/08/07 11:40

               謝謝分享

  讚啦

fushengpoet(fushengpoet) 於 2020-08-14 09:50 回覆:
謝謝。歡迎光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