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蒙特婁遊記
2021/03/15 00:48:53瀏覽3477|回應3|推薦48
蒙特婁(Montreal)得名自古法語的皇家山(Mont Royal),為魁北克省最大城市,也是世界上第三大法語城市,僅次於剛果的金夏沙及法國巴黎。1611年法國探險家山繆.德.尚普蘭(Samuel de Champlain)在蒙特婁島建立毛皮交易站(亦見註解1),1642年法國將此地擴建成殖民地,之後一百年蒙特婁成為「新法蘭西」的一部分,直到七年戰爭(1756-1763年)後,法國把包括蒙特婁在內的魁北克殖民地被割讓給英國(法國心有不甘,於1776年幫助東部十三州從英國獨立成為美國),之後蒙特婁就是英屬加拿大省最大城市,在1976年還於此地舉辦過奧運,後來其人口漸被多倫多超越而屈居加拿大第二大城。

蒙特婁位於安大略省首府多倫多與魁北克省首府魁北克市之間,控扼五大湖至大西洋的海上咽喉,蒙特婁港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內陸港。由於豐富的水氣,蒙特婁冬季的降雪量甚至還多於莫斯科,每年政府要花一億六千萬加幣清掃積雪,也使得這次夏天來看到各地修補路面的情景(鏟雪車豈有不刮傷路面的可能?),也使得交通更惡化。令一方面,向下發展的地下城(Underground City)也應運而生,使得冬天的城市活力得以維持不墜。

我們這次在蒙特婁參訪了舊港區(Old Port)、地下城、聖母大教堂、蒙特婁植物園、和皇家山聖約瑟聖堂等地,開始一一介紹如下:

聖母大教堂(Notre-Dame-Dame Basilica/Basilique Notre-Dame de Montréal)
聖母大教堂為加拿大第一座哥特復興式的天主教堂,建成於1829年,她也是席琳狄翁(Celine Dion)結婚所在。歌德復興式為其建築形式,其試圖復興中世紀的建築形式。

聖母大教堂。
聖母大教堂對面廣場的Paul de Chomedey像,他於1614年受聖母大教堂僱傭與印地安人作戰,之後成為Montreal首任總督。
教堂內部地圖。
聖母大教堂收費8加元參觀,美金也收,但是也要8美元,而不是按照匯率收6美元。內部的藍光極美,晚上內部還有燈光秀,也是收費參觀,商業氣息頗重。但是這天長途跋涉,就沒有餘力看晚上內部的燈光秀。
不同距離的視角會影響所攝,內容就大不相同。
中央是耶穌,聖母瑪利亞及聖約翰(聖母瑪利亞的丈夫)站立在兩旁。正面下方的木雕(紅圈處)是李奧納多.達芬奇《最後的晚餐》的木雕版。
教堂的側翼。
側翼的布道壇雕刻栩栩如生,十分傳神。主要是描繪《舊約聖經》成為基督信仰核心的由來。
教堂耶穌像的對面,管風琴十分顯眼。
蠟燭光明燈。
教堂側翼與後方。
教堂頂部。
夜晚聖母大教堂外的夜景也是不俗。
再加一張直幅。


舊港區(Old Port/Vieux-Port de Montréal)
蒙特利爾舊港區位於蒙特利爾老城區,沿聖勞倫斯河延伸超過2公里。它最早在1611年被當時法國皮草商人將其用作貿易站。這塊區域於1990年代在建築師AurèleCardinal和Peter Rose的指導下重新開發成一個休閒和歷史區。
蒙特婁市政廳新址。這個位於蒙特利爾老城中心的建築是市政廳的新家。
Lucien-Saulnier building (155 Rue Notre-Dame Est, Montréal, QC H2Y 1B5)
蒙特婁市政廳(Hôtel de ville de Montréal)舊址。地處雅克卡地亞廣場(Place Jacques-Cartier)旁。
275, Rue Notre-Dame Est Montréal, QC H2Y 1C6.
喬治.艾迪安.卡地亞爵士故居(Sir George-Étienne Cartier National Historic Site. 458 Notre-Dame St. East, Montreal, QC H2Y 1C8, Canada)。喬治.艾迪安.卡地亞(1814-1873)出生於魁北克,他是加拿大著名政治家,也是加拿大邦聯之父(Father of Confederation)。
市政廳不遠的雅克卡地亞廣場(Place Jacques-Cartier)有座納爾遜紀念碑,建於公元1809年,這是全世界第二老的納爾遜紀念碑(最老的在英國的Glasgow),也是加拿大最老的戰爭紀念碑,在法語區的蒙特婁顯得格外刺眼,要知道納爾遜曾以寡擊眾,在特拉法加海戰(Battle of Trafalgar)中戰勝了法國拿破崙與西班牙的聯合艦隊,不過也在此役負傷而亡,臨終言「感謝主,我完成任務了(Thank God, I have done my duty.)」。
克卡地亞廣場地圖。
克卡地亞廣場(Place Jacques-Cartier)。
廣場兩邊的餐飲店比比皆是。
好幫手市場(Marche Bonsecours/Bonsecours Market)落成於1847年,已經有170多年的歷史。
市場內賣的多是裝飾品,而非食物。
楓樹是蒙特婁最常見的樹,楓糖則是理所當然的特產。
太陽馬戲團(Cirque du Soleil)的大本營就在蒙特婁此地。
摩天輪是此處的地標之一。
兩個金字塔造型的大帳篷。
由金字塔遠望好幫手市場及善助聖母教堂。
善助聖母教堂(Notre-Dame-de-Bob-Secours Chapel)在好幫手市場北邊,建於1771年,歷史悠久,在19世紀就成為蒙特婁老港中水手們的朝聖地,他們主要祈求海上航行平安,故本教堂又被稱為水手教堂(Sailors’ Church)。說是此地的媽祖廟也不為過。尖塔上的展翅天使為特色之一。從圖中左方的路走上去再向右就可以到教堂的正面。
善助聖母教堂的正面,平淡的灰色調中閃耀著金光,海上諸多凶險裡的平安亦復如是。
正面聖像的特寫。
地下市(Ville souterraine)延伸範圍極廣,儼然就是蒙特婁冬季的代稱。
這是地下市最底層挑高大廳的噴水池,時有擎天一柱的神來之筆。
藝術廣場(Place des Arts)在晚間吸引著無數年輕的人潮。
蒙特婁的中國城牌坊。中國城與舊港區僅隔一條地鐵。
中國城裡面盡是磚道,比一般的中國城顯得乾淨,給我極佳的印象。
看見家鄉的駐外單位,倍感親切。


蒙特婁的植物園(Jardin botanique de Montréal)
蒙特婁的植物園與其說是植物園不如說是以東方中日庭院為主要賣點。日本庭園建於1988年。中國庭園建於1991年,由樂衛忠設計,50名上海工匠協助興建。
環繞園區有逆時針方向繞行的連結車載客,不太準時,常常因客滿而過站不停,而且站牌的設置很陽春(如果不是「隨便」的話)。入口有兩處,一處就在奧林匹克體育場旁。

植物園地圖。
花園。
水生沼澤。
「夢湖園」為中國館之名,湖光園景超凡,若夢可也。此為園中之沁誼堂。
1985年,上海和蒙特婁結為姐妹市,六年後的1991年,蒙特婁植物園在上海能工巧匠的協助下建成了「夢湖園」。
夢者音近「蒙」,湖者音近「滬(上海)」,良有以也。
沁誼堂另一景。
綠蔭亭。
中式花園的船坊 - 亦舫。
波牆曲徑。
波牆特寫。
曲徑特寫。
凝霞閣。左右成聯 - 江山澄氣象,雲霞成伴侶。
假山、小瀑布、與凝霞閣。落霞若能留跡,豈不快哉!
飛簷亭 - 意綿亭。天長地久有時盡,「情意」綿綿無絕期。。。
日本庭園。
與中式庭園的華麗不同,日式庭園有小家碧玉的風格。
在室內透過玻璃看見的後院。
日式庭園頗顯幽靜內斂。
裡面則是很傳統的日式室內裝潢。
京都龍安寺之石庭亦在此重現之?
植物園可以看見奧林匹克公園的建築。


皇家山聖約瑟聖堂(Saint Joseph Oratory of Mount Royal)
皇家山聖約瑟聖堂主要供奉聖瑪麗亞的丈夫(耶穌的養父),它是加拿大最大的教堂,也是蒙特婁最高的建築物,高為150米,分上下兩層,共有4000多個座位。需乘坐電梯到達教堂的頂層。落成於1967年,入內免費參觀。這座聖堂圓頂的規模是世界第三大,僅次於象牙海岸首都亞穆蘇克羅的和平之後大殿(Basilique de Notre Dame de la Paix de Yamoussoukro)和羅馬的聖伯多祿大殿(Basilica di San Pietro in Vaticano)。

聖弟兄安德烈(Saint Brother Andre,Andre Bessette,1845-1937)原在聖十字修會 (Congregation of the Holy Cross) 門下,雖不識字,但熱衷教會活動,工作再低下亦無所辭,他常以聖約瑟聖像前的蠟油輔以真誠的禱告而治愈了許多病人。然而他希望聖約瑟夫(Saint Joseph)受到更多人推崇,想要蓋一座教堂供奉聖約瑟,聖十字修會就在皇家山買了一塊地﹐但無餘力湊足興建的費用。安德列修士遂於1904年發起了建立聖約瑟教堂的募捐,不久貝塞特小教堂(Bessettes chapel,就是大聖約瑟聖堂旁邊的小教堂)興建完成。1924年,在貝塞特小教堂附近的山邊開始修建名為聖約瑟夫聖堂的大教堂。這個大教堂直到安德烈蒙詔之前都還沒完成。

大教堂的樓層簡介,禮拜堂在最頂樓。
其內部十分簡素莊雅。
走近再照一張。
耶穌與十字架主題的壁刻非常生動。
這是後方照。遠處的大門外再往下走若干階梯,就可到達橢圓形的大平台。
後方管風琴的特寫。
兩旁的聖經故事也在彩色玻璃下栩栩如生。
電梯旁的壁畫莊嚴神聖。
聖約瑟聖堂外面的正前方有一個橢圓形的大平台。
由大平台俯望教堂的前方庭院。
聖約瑟聖堂居高臨下,可綜觀蒙特婁市景。
綠色的圓頂(頭盔?)因攝影角度低而被擋住了。
從大平台旁的階梯走下去拍攝大教堂才能一窺全貌,綠色圓頂現形,氣勢磅礡不在話下。
正面也來一張。
這一間「奉獻小教堂」(Votive Chapel)在聖約瑟聖堂裡,是專門點光明燈的,其莊嚴肅穆令人景仰。「聖兄弟安德魯」的棺槨就在此堂邊。
裡面的電燈照明略為不足,應該是要突顯信徒的光明燈。
「奉獻小教堂」旁邊僅隔一道門就可到這間「地穴小教堂」(Crypt Church)。中間供奉著「聖弟兄安德魯」(Saint Brother Andre 1845-1937,本教堂創建者,於2010年被天主教封聖),「聖兄弟安德魯」的棺槨在1937年到1949年間曾停放在此。這裡還有一個傳統:許多虔誠的朝拜者用膝蓋爬上100個木階來此致敬。該教堂由多個拱形拱起了朝拜空間,之所以被稱為地穴小教堂是因為地處大教堂下方。
聖約瑟聖堂旁邊的這間小教堂可是原始本尊貝塞特小教堂(Bessettes chapel),建於1904年,最初僅佔地4.5*5.5(=24.75平方公尺)。於1906年冬天,由Abundius弟兄雕刻祭壇(altar)。並在1908年八月和十一月,1910年和1912年進行了四次擴建。1951年2月,小教堂因大火而損毀,又按照原設計藍圖進行了修復。由於太小,所以當初它被稱為“小講堂(oratory)”,oratory通常被認為是路邊的小神社。小教堂上方是安德烈弟兄(Brother André)被任命為小講堂看守人時所居住的房間,這個房間基本上保持了他在世時居住的樣子。
「聖弟兄安德魯」像在小教堂外。他直到蒙主寵召時皇家山聖約瑟聖堂都還沒建好。
室內雖不大但是瀰漫著莊嚴祥和的氣氛。


附錄:
1, 河貍戰爭

2, 河狸如何修建水壩?200年前差點滅絕,後來被發現是拯救地球的工程師

3, 蒙特婁聖母大教堂的室內設計

4, 蒙特婁皇家山聖約瑟聖堂

5, 蒙特婁植物園的日本庭園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fushengpoet&aid=157635508

 回應文章

善良有才華的smileangel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21/03/20 09:50
好久不見,最近好嗎?
加拿大的疫情,有比較減緩了嗎?
蒙特婁,有摩天輪、植物園,中式和日式庭園,很漂亮!
華麗的大教堂!
台灣,很難得一見下雪、、、
在加拿大,常常會下雪!
每個國家,各自有不同的風景特色!
加拿大,有機會一定要去走走!
謝謝您的分享!

微笑天使,傳遞滿滿的愛和祝福給您!
我寫了一篇新文章,誠懇邀請您來賞文,謝謝!
(有實用的資訊喔!)
願上帝賜福您!
fushengpoet(fushengpoet) 於 2021-03-21 01:12 回覆:
歡迎光臨!加拿大的人文風景是夏季的饗宴。加東魁北克介紹完後,我會一系列介紹加西的國家公園。至於下雪,住美東的我反而視為麻煩,在寒風中在家門前清道鏟雪可不是浪漫的事。

看完了您的新作,與我心有戚戚焉,人成長到一定的程度,常會反思社會環境強調的名利是否是唯一的追求?心靈上的平安快樂往往來自知足與利他。謝謝您的分享!

Sir Norton 魯賓遜,救命!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21/03/15 12:18
您的大手豪舉,彩照連幀將Montreal的故事有趣説訴,歐洲風情輾轉傳承,菁華美妙绵綿不盡。👀👁👣👨‍🎓
我最好奇,該市的主要語言是法文,這對華人的融入其多元文化的影響,是什麼呢?
fushengpoet(fushengpoet) 於 2021-03-16 02:12 回覆:
我的遊記現在都把相片當成日記去捕捉回憶的片段,相片好不好看反而是次要的選擇了。。。至於文化衝擊,我未在當地長住,可能說的不準,但是住在當地要多學一個法語是必然的(好像是廢話,哈哈。將來去法國或非洲會用到喲),華人在加拿大不到百分之五,影響是保存自身文化的同時要費點心思適應當地的法式文化吧。不過,如果只是在當地旅遊就無妨,我這次去魁北克區玩遇到的人用英語溝通都沒問題。

歡迎光臨!

旭日初昇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21/03/15 12:16

因兒子的關係,我前後去了兩趟蒙特婁,合計住了6個多月。

非常喜歡該城市,每年5月-10月幾乎每日的各種藝文、體育、--活動,

令人目不暇給而忘返。兒子已搬至多倫多,去該城市的機會,應會減少許多,

謝謝分享!

fushengpoet(fushengpoet) 於 2021-03-16 02:24 回覆:
原來您住過蒙特婁,真巧!藝文活動多也是我對當地的印象,我也對蒙特婁留下了美好的回憶!不過多倫多也很好至少冬天不會那麼冷,歡迎光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