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03/03 22:03:29瀏覽4095|回應0|推薦12 | |
北得拉曼神木中,以此棵雷擊神木最出名
外鳥嘴、那結(是)與內鳥嘴等三座中級名山,環伺在新竹尖石的水田林道周圍,成三足鼎立之勢。上回已從馬武督森林樂園,經外鳥嘴大石縱走到那結山,這回輪到的,當然是內鳥嘴了。 內鳥嘴山,標高1749米,有顆編號 6285 的三等三角點基石,其旁另有「頭前溪水源保護區界」、森林三角點柱石及對空標誌各一。此山由龍潭方向看去,略顯高緩而已,完全感受不出鳥嘴的味道,但在山後之尖石地區抬頭仰望,則峭壁拔起、尖岩裸露,感覺大不相同。內鳥嘴山的下方,緊鄰馬告國家公園的北得拉曼神木區,步道建設完整,人潮熱絡,遂使此地漸成大眾化路線。 翻了一下相關資料,知道攀登內鳥嘴,有八五山大橋(煤源)和水田林道支線二個登山口,也可從那結山或李棟山方向縱走過來。其中水田林道支線登山口,正是北得拉曼神木區的入口,風景秀麗,雖開發較晚,但深為一般遊客所喜愛。由此上山,時間不長、路程不難,覺得可邀老婆同行,而老婆也爽快答應了。 從尖石地區仰望內鳥嘴,所看到的刀削峭壁,即是此段 只是,對尖石上游一帶不熟,加上資料上說水田林道支線的路況不佳,不宜四輪車,為避免出槌,於是決定在週六那一天,先騎機車去勘查一下。結果,過水田部落、轉入林道支線後,一路彎彎曲曲地上行了5公里,看不到任何登山條的蹤跡,幾乎要放棄時,終於,遇上了另一段3公里長的碎石泥土路,才恍然大悟,人家所說之路況不佳,指的其實是這一段路。也暗自慶幸,還好有先來勘查,否則明天直接帶老婆來,如此路況,不吐暈了才怪。不過,此段土路看起來,已有推平整理過,開四輪車上來,反比二輪妥當些。此3公里的"碎石"路,對機車來說,打滑與跳動不斷,簡直險象環生,有點聰明反被聰明誤的感覺。(結果,第二天,改帶老婆去爬蓬萊仙島與石牛山,因太累人了,被唸的更慘。半路為躲蜂群還栽了跟頭,被老婆當成了話柄,腳又給螞蝗吻了一口...的確,該來的,總跑不掉…此為題外話)岩稜段長約100米,驚而不險,是景觀最漂亮的一段 從離開竹58,切入水田林道支線起算,共蜿蜒而上約8公里,才到達了北得拉曼的登山口,距離並不算近。此時,已有數部車停於此處了。其實,除寬廣的登山口附近可停車外,從轉入土石路的0 K處開始,陸續就有人找路旁的空位放車了,只是要多走一段林道路而已。心想,既然明天不敢帶老婆來,時候又還早(10:15),且原路往返只需5~6小時(告示牌上的時間),天氣與路況條件都不錯,雖未備妥登山裝備(只帶了一瓶水),既來之,則攻之矣。不過,沒小狗同行,無吆喝與雜念的對象,一路只能單調前行,倒有點不習慣了... 沿途鋪設有堅固的棧道、木橋與木梯,小心通過即可 我腳程算中上,且沿路拍照,而整個行程耗時,也還花不到4小時,顯然告示牌上的預估時間,保守了些:10:20 登山口出發。在好漢坡段,超越三隊人馬(10餘人),在岩稜段前,遇一位新竹來的年輕人,聊了一下天,才知他車正是停在林道0 K處,內鳥嘴已來過十餘次了。他留在岩稜段照相,我則繼續朝山上邁進。聽說天氣好時,此地能看到大霸尖山,但今日煙霧裊裊,只能模糊描繪出李棟山的輪廓而已。稜線旁,即是陡峭的山壁,可由上直接俯瞰整個神木區的山谷,喊之有回音,山景之美,令人驚訝不已,怪不得那位年輕人,會多次前來獵景。於是停下腳步,慢慢欣賞,隨即,被一隊人馬超前了過去。 稜岩段約長100米,巨石連峰、起起伏伏,所幸已鋪設有堅固的棧道、木橋與木梯,驚而不險,小心通過即可。此處山景、奇石、盤樹、峭壁、回音、險道等齊備,真不愧是景觀最漂亮的一段。過岩稜後,超前的那隊人馬,準備在鞍部的休息區埋鍋造飯、泡茶煮麵,我則直接右切往神木區前進。回程才發現,此休息區有水管引山泉水過來,有椅、有水、有路標、有導引說明,又寬敞舒適,的確是紮營放馬的好地方。 見此巨石平台,不由得讓人聯想到了部落傳說 11:30到達神木區,晃一圈,隨便照些相後,繼續上行,過瀑布區後,有一小段急陡坡,手腳並用,即可過關。北得拉曼神木區,約在距登山口2.5K處(有里程導覽之柱牌),只有四棵巨木,與赫威及拉拉山相比,氣勢上是弱了些。不過其一為黑身的雷擊神木,特別突出,名氣倒不小。神木區前有一大石平台,非常顯眼,相傳泰雅族成年禮中的少年們,會被帶往北得拉曼的某一台地測試膽量,不會就是這個石台吧?從休息區下往神木群,再從神木群上攻內鳥嘴基點、再沿稜線返回休息區,是一個小O形路線,順時針或逆時針均可,任君選擇。 特殊的「頭前溪水源保護區界」柱石 12:25抵內鳥嘴三角基石點。基點的前方不遠處,有棵巨木,長像特殊,引人注目,不知其名,看其枝葉光禿狀,與山毛櫸類似,若真是山毛櫸,此2~3人合抱的Size,則大棵矣。在此遇一對情侶,攀談之下,確認就是車停我旁邊、也是騎機車上來的那二位,佩服不已。經相告,才曉林道土石路,已改善許多了,否則以前機車更難通行。請他們幫忙在三角基點照張相後,稍微休息,即下山去也。在內鳥嘴山上,除一般標準基石外,另多了顆「頭前溪水源保護區界」的柱石,比較特殊些。基點旁,有條陡下之路線,沒有標示去處,回來比對地圖後,猜應是往李棟山縱走的路線所在。離基點不遠處,另有一標示清楚「往煤源登山口」的叉路來會,應是通往八五山大橋的方向,聽說此路更為陡險,決定擇日再探了。不過,八五山大橋馬路寬廣無比,停車非常方便,比林道支線好太多了,此為其優點。13:17 折返水源休息區。從基點下到此處,沿途盡是山毛櫸與森氏杜鵑,甚至發現在杜鵑的鬚根地毯上,又鋪上了一層山毛櫸的黃葉,景象特殊。此處的山毛櫸,應是與插天山系一脈相傳,只是數量沒這麼多而已。 內鳥嘴的山毛櫸,與插天山系一脈相傳 14:05 返回登山口。天色尚早,決定往水田林道及八五山大橋一探,為下次的那結O形縱走及李棟山縱走蒐集資料。水田林道鐵門入口在竹58路旁,因山路不寬,並無地方可停車,但其下方有一停車場,停了不少車輛,剛好看見其中有群山友,車門大開,在停車場上煮茶等人中...停車問題,似乎有解了。隨後轉往八五山大橋勘察,沿路仔細搜索,都沒有發現任何登山口的路標,甚至找到了往數碼天空的半山腰上,機車爬幾乎不上去了,方無功而返。最後請教當地的原住民朋友,告知常看見巴士在八五山大橋上接待山友,登山口應該在橋尾附近。回家比對地圖後,才證明往內鳥嘴及李棟山的登山口,確實在此附近沒錯。 內鳥嘴與李棟山附近的稜線段,在日據時代,原住民曾在此寫下了抗日的血淚歷史,更造成日本人損兵折將不計其數,走在此間山路上,自然別有一番思古之情。等天氣稍好些,準備來趟李棟山之懷古縱走行吧! (其它詳細的照片,歡迎參訪個人相簿集...) |
|
( 休閒生活|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