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08/07/14 13:08:03瀏覽4423|回應0|推薦1 | |
研究釣魚理論主要目的,是要將釣魚時各種「存在的事實與現象」予以合理解釋和邏輯化,以方便學習與促進技術改進。例如"調標理論"的興起,讓釣者明白了標有好壞之分,不是隨便買一支就可以釣好魚的。於是,間接創造出了大陸浮標市場的無限商機,連各知名大師都急於自創品牌來搶市場,是繼傳統熱銷之釣竿、魚餌後,另一個靠釣具生財的新興重點所在。不過這影響,實非當初埋首打字時,所能預知的...
今日,空心尾浮標除了老人家眼睛花,尚會購買粗尾型以方便觀察外,實心尾浮標早成為市場主力了,連新型之空心軟細尾標,也不見暢銷,這正是一種「現存的事實」。基此,如果還堅持認為「空心尾與實心尾」的垂釣效果應該是一樣的話,那為何二者在市場上的佔有率會有天壤之別呢?很簡單,因為從實釣中可以發現,二者所表現出來的魚訊完全不同、好壞立現,沒人會拿自己的時間與魚獲來開玩笑的。 一樣「調4釣2」,浮標一樣出水二目,為何空心尾與實心尾的魚訊會有差別?如前揭「空心標尾與實心標尾之不同」一文所述,問題關鍵出在:「把二目下壓入水的過程中,所需的力道不同」所致,而「入水後所受浮力一樣」並非關鍵所在。這個會把浮標下壓入水的外力是什麼?個人習慣稱之為「魚嘴拉力值」,也就是魚吸餌時願意付出的力量也。這股力道,因魚、因時、因地、因天候、因調釣方式、因餌料吸引力等因素而捉摸不定,非一成不變,且因魚兒對各變數的細微變化都能明顯感受出來,因此常會「差之毫釐、失之千里」。 有人不禁會問,魚真有這麼精嗎?沒錯,我們稱呼這種魚叫"回鍋魚"或"滑魚",在野塘逐漸消失、人工休閒池愈來愈多的今天,垂釣回鍋滑魚已是家常便飯,如還認為單用傳統垂釣野塘的心態即可搞定"滑魚",可能會大失所望了。所以,同樣二目要壓入水,魚就是有辦法分辨出它們不一樣的地方,未必會買單的。一顆要"用力吸"才能入口的餌團,與一個輕吸即可入口的餌料,兩相比較下,如是滑魚,會選那一顆餌?如是垂釣之人,會選那一種標?不過,答案也全非一面倒,在魚多魚搶食的場合裡,空心尾的浮標反有過濾假訊號的作用,適當運用之,保證有奇效。早一輩台灣的釣鯽名人,如中壢的范姜大師等,就喜歡用軟尾空心標釣鯽,或許以前台灣的土鯽滿水溝都是、量多又食性自然,與今日反覆釣放的人工滑魚相比,不可同日語? |
|
( 休閒生活|雜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