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07/13 21:54:11瀏覽2077|回應1|推薦1 | |
浮標之空心尾與實心尾,外觀相同、排水一樣,所以說水給它們的"浮力"會一樣...這點,並沒有錯,但如因此推論二者對釣組之"殘存"影響會相同,則問題大矣。因為,要同樣把二者"完全壓力"水中,所施用的外力(鉛重)絕對是不一樣的,就像二塊同外觀的木板與保麗龍板一樣,要將它們完全壓入水中,所需的施力,會相同嗎?原因何在?也就是說,"相同外觀下"條件下,一目的空心尾與實心尾,當"吃鉛一樣"時,入水的體積並不會一樣(比重輕者入水體積較小),既然入水體積不同了,水對二者支出的"浮力"會一樣嗎?如果明白此點,自然知道實釣中,為何空心尾與實心尾的魚訊差距這麼大了…換句話說,論述空心與實心尾的異同時,如單以二者的"排水量"來思考,而將吃鉛大小不同的前提給忽略了,所得出的結果,當然會與現實脫離了。很多人認定空心尾與實心尾:「體積一樣 = 浮力一樣 = 靈敏度一樣」,所以反應出來的"魚訊"必定會一樣?這實犯了"邏輯思考不全"及"實釣觀察又不正確"的二大致命傷,還能據此寫出長篇大論來駁斥前人之不是,如不予澄清,只怕亂源又起矣。
「殘存」或「剩餘」一詞,是釣界的術語、溝通的媒介,不是物理學的專有名詞,抽象的意義大於可量化的力矩,個人倒覺得釣魚人之間看懂即可,不必在意。否則360行、行行擁有的專用術語,皆須經物理公式驗證方可使用,啟不難以啟齒、寸步難行?何況釣界現在對於「剩餘或殘存」的定義,已傾向「整體釣組」的概念了,不再局部於「標尾目數」而已,或可參考。 「離魚而釣」的解剖釣技理論,或許是建構垂釣理論所必須的過程,但釣魚一定要掛餌(路亞與Flying除外),所以完整的理論,仍應逐一將「人、竿、魚、天、水」等加進來思考才行…在尚未全部加入前,都是一種推論而已,難言對錯。但,推論之結果,也不能誇張到與實釣情況完全脫節,讓人啼笑皆非。 |
|
( 休閒生活|雜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