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母親俞蕙萱女士──孫運璿背後的無名英雄(上)(轉貼)
2012/05/31 21:22:19瀏覽545|回應1|推薦17

孫一鴻/文

  母親與父親近一甲子的婚姻中,最辛苦的 莫過於起頭十幾年,由一個被侍候的上海姑娘轉身成為要學著用煤球燒飯的大嫂,甚至從不會用蹲式馬桶也得開始練習如何如廁,同時還要侍候一大家子。她無時無 刻以身作則的身教,清楚地告訴我們她一生的處事哲學「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

     去年年底,93歲的母親安然的解脫了這個對她而言已不再有生活意義的茫然世界,並與在天上的父親重逢。為了我們子女,她勉強地在父親往生 後留下來陪我們,為的是幫助我們走過那段痛苦的路。她無言的忍受子女們為她插鼻胃管灌食的折磨,容許我們以孝順之名掩飾我們的無助,並原諒我們沒有勇氣面 對她無奈眼神中懇切表達的願望。在母親往生後的這些日子裡,過去與母親生活的細節一幕一幕不假思索的浮現,停不下來,看似很近,但是聞不到也摸不著。我也 只有靠這些唯美的記憶打斷我心中持續的內疚與懊悔。

     自小我們家的教育都是父母分區負責,父親只管學校月考成 績,母親則負責家庭教育,因此我們成長的過程中,感情自然與母親比較親,尤其我和二姊,我們出生後,父親的工作責任逐漸加重,能花在家裡的時間也相對的減 少,母親自然成了「家」的代名詞。父親要求我們好好念書的理由,是非常傳統的期待孩子們未來能有出息,他時時刻刻以子女的未來為出發點不斷鼓勵、要求我們 著實地用心向學。而母親要求我們好好唸書的出發點卻是:「你們必須要有好成績,才不會丟父親的臉。」

     三、四十年後自己也已為人父的今日,回想起小時候母親的要求,一來對自己當初認同母親這種理由感到好笑,更加佩服的是成長背景如此不同的兩個人能在婚後成為相輔相成的最佳合作夥伴。

     一見鍾情 牽手六十載

     父母親的姻緣其實是二舅舅(俞恩瀛)牽的線,家父和二舅是民國31年國民政府派至美國TVA受訓的三一同事。基於同儕間欣賞,回國後二舅 就請父親到上海家裡作客並為父親介紹女友。沒想到父親對二舅原本想介紹那位全身皮衣裝扮的摩登女友沒興趣,反而對身旁作陪,氣質清新脫俗的母親一見鍾情。

     外公住在上海市郊的一個小城「新市」,經營紡織廠,是一位成功的企業家,育有二子一女,母親是外公唯一的寶貝么女,她從小理所當然地是被 外公捧在手心的掌上明珠。那個年代,女性大都十七、八歲就出閣了,母親念的「胡群女中」是上海教會成立的全校女生的住宿學校,認識異性朋友的機會本來就 少,她高的身材在中國南方也不容易找到外貌相配的對象,再加上外公「願意主動」為他寶貝么女相親的意願並不高,所以母親到二十八歲時連個男朋友都沒有。當 時她已打定主意終身不嫁,要陪外公一輩子,但是她的計畫在認識父親兩個星期後出現了重大戲劇性的轉折。

     按照世俗「門當戶對」的習俗來看,父、母親兩家的社經背景確實是南轅北轍,外祖父是殷商,祖父則是窮法官。父親是哈爾濱工業大學的傑出畢 業生,母親則是放棄去南開大學求學,一心一意想要陪在外公身旁一輩子被寵壞的么女。父親會說山東腔的國語和英、俄語,母親卻只能說上海話且完全聽不懂國 語,但是兩人卻一見鍾情。母親當年的確深藏吸引異性的神韻,但是父親告訴我們,當時他清楚感受到母親事親至孝的態度之外,並知道母親的衣服都是自己親手縫 製的,內外兼修的氣質和當時上海大多數摩登女性差異極大。我們並不清楚當時父親如何藉比手畫腳和眉目傳情之間透視出母親堅毅、韌性的外表下深藏一顆善良、 溫柔的心。但是父、母親在兩星期的交往和一場通霄舞會後於南京訂婚,並牽連往後六十年無怨無悔的情緣,在我們子女的眼中看來,彷彿他們在前世「夫妻石」中 早已深刻預定今生的「知己、夥伴、牽手」的多重關係。

     民國34年父親奉派來台參加電力接收工作,翌年父親接祖母及姑姑來台居住。民國36年母親婚後亦來台,隨著國共內戰加劇,親友們來台找父親依親的人數日增。民國38年,台海風雲變色,兩岸再度隔絕。

     理性務實 家務一肩扛

     母親與父親近一甲子的婚姻中,最辛苦的莫過於起頭十幾年,當時不僅有實際生活上的壓力,更是一位來自上海大家閨秀逐步適應山東人大家庭生 活的衝突,必須時刻體會、學習如何在婆婆、先生與眾姑間的生存之道。由一個被侍候的上海姑娘轉身成為要學著用煤球燒飯的大嫂,甚至從不會用蹲式馬桶也得開 始練習如何如廁,同時還要侍候一大家子,母親的生活苦不堪言實在不難想像。當我們問她是如何走過來時,她心情好時會開玩笑地說「當時沒三通,不然早跑 了!」,但背後隱藏的精神是她無時無刻以身作則的身教,清楚地告訴我們她一生的處事哲學「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

     大概因為母親從小耳濡目染外公從商的環境,母親處世的態度始終秉持「事事求是、凡事務實」的原則。即使在談戀愛這種「羅曼蒂克」事上也是 理性重於感性。相反的,父親在男女關係上則是主動創造浪漫關係。民國34年父親先來台灣進行電力事業的接收工作,當時母親仍在上海,可由兩人分隔兩地來往 的情書中窺見一般,父親給母親的情書中隨處充滿思念情愫與渴望相聚的期待,母親的回信則是理性地單刀直入希望父親對未來兩人的財務經營和生活規劃有正確清 楚的說明。

     母親雖然是外公的掌上明珠,但是外公給她的家庭教育是極成功的,在她二十九歲出嫁以後展現無遺。外公大概看出父親日後絕對會是個有出息的 年輕人,所以並沒有阻止這門婚事,但是他也看得出來,在上海繁華世界長大的寶貝女兒要嫁給一位窮工程師並將遠走台灣後,生活上極有可能遭遇到實質困難,他 盡了一位身為父親最大的力量,在母親上船即將啟航前往台灣前,塞給母親許多珍貴的陪嫁品,以防萬一。嫁到台灣沒多久後大陸失據,母親從此也和娘家的關係完 全失聯。剛嫁給父親時,父親的一份公務員薪水要養一大家子二十多口人,「杯水車薪」的生活,不得不讓母親這些陪嫁品,常常出現在當時的委託行寄賣,為了保 住父親的面子,跑委託行的事母親都是請朋友唐堅伯父代辦。母親典賣嫁妝的事,一直持續到父親受聘於世界銀行,去奈及利亞後才有了改善。

     無怨無悔 堅持守夫志

     剛從非洲奈及利亞回來時,父母親手上終於存了三萬美金。善於理財的母親建議父親應該買間房子住,她看好美軍撤離台灣後留下陽明山低價的美 軍洋房眷舍。沒想到隨後父親接任交通部長,父親在母親買房子這件事上的回答竟是:「公務人員不可以求田問舍」,因此不允許母親去購置陽明山的房產,母親默 默的接受了她先生的要求,還是回到濟南路的台電日式宿舍。父親的理由若以現在的標準來看真是無理至極,但是母親尊重父親,沒有抱怨。

     父親往生後我們請母親搬離重慶南路官邸,在母親意識尚清楚時,我們又再次半開玩笑談到這個問題,她當時依然嚴正的力挺她的先生,並說多年 來居住的宿舍也不錯啊!完全不記得在老舊宿舍時成天與老鼠、蟑螂和跳蚤抗爭的日子。她也常「自我安慰」地說就算四十年前在陽明山買了房子,現在也不見得划 算。子女們不忍心告訴她市場行情,及她的兩位女兒為了能在半年內必須遷出官舍成天看報紙在台北市一間一間找房子的經過。做子女的我們支持母親當年的決定就 像她無條件支持她先生一樣,毫無悔意,因為她近乎盲目的堅持感動了我們,更教育了我們。我相信在天上的父親也一定清楚看到世人將他與「清廉」代名詞畫上等 號的背後,有一輩子無怨無悔力挺他的牽手。(上)

http://news.chinatimes.com/reading/11051301/112012052900501.html

  • 2012-05-29 01:28
  • 中國時報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fudi63&aid=6504926

 回應文章

蒂兒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偶像
2013/10/27 14:13

院長夫人一直都是我學習的對象,<退一步海闊天空,忍一時風平浪靜>,這是她的座右銘,而她極低的物質欲及廉潔的操守,都是我做人的最高準繩。

前第一家庭扁家想將自己跟與孫院長一家相提並論,真是毫無羞恥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