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6/04/04 20:37:22瀏覽584|回應4|推薦0 | |
一、前言 世界衛生組織研究世界前三大疾病顯示,二零一零年順位次序為癌症、愛滋病及憂鬱症,又依趨勢分析則預言二零二零年則是心血管疾病、憂鬱症及愛滋病,可見憂鬱症已如影隨形而且逐漸擅場了。高曼在Emotional Intelligence一書中也強調,從二十世紀開始,全球每個新世代的生存風險,已高於其父母輩,而在人生的過程裡,總會罹患某種嚴重的憂鬱症,同時出現悲傷、麻木、消沉、自憐、徹底絕望的感受,初次發作的平均年齡也逐漸降低為十四點五歲,因嚴重憂鬱症造成的學習障礙竟可達百分之四十五,即使財富增加三倍,仍有超過六成的人們感覺不快樂,這真是一個焦慮與憂鬱的年代呀。法蘭可在意義的追尋裡宣稱,許多現代學生覺得,自己是活在陷入「心靈空虛、失去自我」的所謂「存在的真空」裡,而這種狀態確是當代普遍的現象。 「如是 深戲」這本書的作者,金樹人先生是美國伊利諾大學博士,專長為諮商心理學、生涯諮商與輔導,曾獲我國家科學委員會優等研究獎,教育部大學教學特優教師獎,以及美國心理學會諮商心理學分會頒贈的「優秀國際學者表揚狀」,可說是享譽諮商心理學界的泰斗,而其畢生悠然穿梭其間,所淬鍊出字字珠璣、篇篇顯露性靈之光的鉅作,果然內容蘊涵觀、諮商與美學於一爐的精湛見解。 金先生向以掌握「心法為體,技法為用」的精神著稱,本質上的東西,只有用心才能看見,用肉眼是看不見的;所謂莫道煙花不堪剪,且上青天攬明月,不靠技法,要用心法。而在金剛經裡也提到,弟子問:「如何善護念?」釋迦牟尼答:「因無所住而生其心。」令人拍案驚嘆,原來不攀附執著就能照顧好念頭,映照金先生所揭櫫的話語,人間遊戲便是在別人訂好的規則中遊戲,而遊戲人間呢?卻是穿透人間的遊戲規則,回歸本性且能深深入戲。於是,回想起進入公職的生活與工作,多如神秀大師所教喻的戰戰兢兢,譬如自許身如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莫使惹塵埃。是否能因不攀附執著,或是若能穿透了規則,就能領悟「本來無一物」的禪偈呢。 二、探源 金樹人先生以「苦集滅道」與「開示悟人」架構生涯諮商的歷程,其中的「集」是指確知痛苦的來源;而生命的實相,猶如水中月,空中花,只有在風平浪靜碧波一鏡如洗,才能如實影映出春花秋月。因此,必須心思放空,靜如止水,才能探求根源。 依據調查,美國青少年自殺死亡的人數逐年攀升,现在已位居青少年十大死因的第三位;青少年熱線執行長卡森 (Michelle Carlson) 曾說:「年輕人喜歡與有共通語言的人溝通,他們了解彼此經歷過的難題,這就是為什麼我們要讓同齡人接熱線的原因。」現代青少年想要的東西立刻就要,失去時也會立刻發洩,而且網絡的霸凌事件頻傳不歇,結果常常是傷人又害己。讓人覺得時下青少年有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不能靜心下來處理事情,無法離開電腦螢幕說出自己的想法。要讓青少年真正體認到,在臉書貼文和與別人坐下來溝通是不一樣的。我們可以從他們的故事中學習,與他們相連,幫助他們走過掙扎。 團體治療的方式,可以消除疏離感,參與者也因此可獲得對自己所經驗事物的新意義。只要能放心地去說,只要有懂的人在聽,說過去的苦,說過去的痛,在敘事中發現意義,因意義的發現而啟動心靈的流轉;而意義的發顯,則使參與者在飄浮不定間,安住原點;這當中沒有批判和評價,卻是整個靈魂的活水,也是面對痛苦源頭的法門。 要打開困在我執的死結,就需要「自他換」的修為,不僅在於將心比心的感同身受,更要穿透成為確確實實充分理解的他;處在他的位置,才能觀看到自身的荒漠,從而發現其中某一角落有綠洲般的甘甜,也因此內在自我才能找到更臻完整的靈魂,這是一種跳脫的功夫,但並不是逃避,只有打破我執才能抽絲剝繭洞察問題。 三、賦形 創作是人類的天性,而藝術的傑作,就是把隱微的語言、觀念或情感等內在的心理現象,透過百變的造型、豐富的色彩與繁複的材質,縱然逝者如斯,也可賦予流形,並且精確的表現出來。 譬如我能不能用一種動物來代表自己?我要如何形容這種動物?想想看,和這種特質相反的動物是什麼?除此之外,還有哪種動物有類似的特質?那麼這種動物正在做什麼?可以看到自己的臉嗎?看得到星空嗎?一個人不會孤單害怕嗎?當物我合一、彼此消融時,就好比心經所述:「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於是,心靈作品經過如此的賦形,也會還給心理意象另一種新的生命底蘊,這就是賦形的神奇力量。 所有重要的事物,包括政治理念、文藝作品和創造發明的過程,都是微小而緩慢的,有的要面壁十年,有的要沉思一世。存在的精髓,就隱藏在緩慢與沉澱之中,藉此能創造一個靜深不動的空間,讓砂土自沉,清水現前,眼清澈了,心更單純了,然後重要的事物就會出現。故楞嚴經有云:「如澄濁水,貯於靜器,靜深不動,沙土自沉,清水現前。」 當我們面臨重大的困境時,需要極大的智慧進行抉擇,這種思考模式常運用理性的思考,然而理性的分析卻常陷入某種極限,這些思索經驗,為什麼在有為之處不得其解,卻在無為之際豁然開朗?似乎「相信」這個語言符號,擁有特殊的意涵,能吸引我們,往隱而不顯處去探幽訪勝,經過一番行到水窮處或是坐看雲起時,偶然之間或有所悟。 四、護念 我們要護好自己的身體,也要護好自己的念頭,若能保護好自己,也就保護了身邊的人。放在手掌心的葡萄乾,可以觀視覺、觀嗅覺、觀觸覺,放入口中,則可以觀味覺的葡萄乾練習,就是讓身體與意識都是在做同一件事情,而這樣的一致,即使單純的葡萄乾也能帶出豐富的覺受,讓簡樸的吃,也可以是一場盛宴。 放下我執,純然靜觀他人對我的功與恩,陰暗之處的功與恩,一旦被照亮,那些生氣憤怒或難過等等籠罩心頭的陰霾,突然之間就煙消雲散風清月明了。「無以名之」是一種狀態,可來去自由;而名字會讓這種狀態有了重量,有了可以不斷蓄積能量與價值的身分,為了進入名實相符的行為模式,這個狀態就必須生活在一定的窠臼裏,因而失去了自由。從治療的角度看,自古巫師為可怕的東西命名,就是讓人有力量去克服畏懼的方法。這些苦痛有了自己的名字,成了我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於是苦痛成了可以觀察的對象,只要有了觀看的空間,可疏可離,我們就有了自由。 生活就像陀螺一樣轉動不停,各種合力來自四面八方,使得生命也時時刻刻必須掌握重心,藉以維持難度極高的動態平衡。所以只要找到重心,即使壓力事件仍像陀螺一樣在打轉,人的狀態卻因此就維持平穩,進而能以最省力的方式面對壓力,這就是護念的功夫。 五、中庸 把理性歸諸於腦,讓腦想清楚;而感性屬於柔軟的心,讓心說明白。腦、心各自表述且持續對話,舊的觀點慢慢產生質變,既不屬於「腦」也不屬於「心」的中庸之道,終於歡天喜地的騰跳出來。 絕對的中心,彷彿是不動的,只要中心穩住,四面八方都穩得住。蘇菲迴旋舞看似單調素樸的迴旋動作,卻具有回歸中心、自我淨化的作用。舞動時,身體好似有一條直立的中軸線,放下與放鬆是自在迴旋的先決條件,所有執著與害怕漸漸模糊,心情慢慢平靜,翩然順暢時,就會達到純淨而忘我的境界。 因為壓力,會造成腎上腺荷爾蒙(即可體松)的長期過量分泌,讓交感神經系統經常處於超負荷的狀態。或是腦神經傳導物質(即血清素)低落,造成自律神經系統的失衡。這些負面想法與悲觀情緒,會使過去零零碎碎的罪惡感、自責感、愧疚感等,紛紛凝聚、糾纏、擴大,導致記憶偏差及喪失判斷力。處理憂鬱現象,在消極想法浮現時,稍稍移動位置,只認真地觀看,保持中庸之道容許這些想法與情緒的存在,也就是接納這些擾人的微塵,坦然邀入寒舍作客,這是中庸的微妙作用。 六、轉念 若你相信一面,就必須相信另一面。做的都是自己不喜歡的事,怎麼會快樂?你看得到的我看不到,我看得到的你也看不到。臨在的狀態是一種深入而透徹的陪伴;透過傾聽與理解,讓雙方進入一種心靈的深度流動;前一刻寂靜無聲,後一時豁然開朗,一如雨挹輕塵。 善護念,關鍵在於起心動念;如果心誠念正,我自造我的善果,而念力的當下因果,不可思,不可議,卻不僅能影響現在與未來,也可以影響過去。許多人的困擾,來自過去悲慘或悲痛的經驗,不僅不堪回首也無法回頭,卻不時會竄出來影響著現在。轉念讓故事得以重寫,因此有了新的詮釋,讓內心充滿了力量。生命的質地,正如沙特所言:「我們的決定,決定了我們。」生涯選擇不只是選擇了一項工作,也是選擇一種生活和存在的方式。 當我們不再執著一件事物或一種習慣,它就失去了指揮擺布我們的能力。如果出離了所有的執著,那麼我們就會變得非常自由,沒有任何事情可以激怒或傷害我們。我們都可能只站在一個單一觀點思考,把自己困在對自己不利,和對別人無益的困境。當心裡容納多元觀點時,我們也會重拾心中的樂園。虛空與空虛是不同的,真正的虛空,不是一無所有,而是百分之百的「此在」。那一刻,只專注在當下,沒有過去,沒有未來,那一霎那的虛空,是真實的空,是所謂的「真空妙有」;而真空之中,才能翻滾出超越的境界。 隨著年紀的增長,好像大家多少都有一種說不出,控制不住的恐慌。但是生命若只留有甜美,該就像掏空心的鳳梨,人的味道就失去了一半的真實。若能將問題外化,是將已內化的問題推出去,問題是問題,我是我,將問題與人分開,就能拉開觀看的角度及距離,就像是鬆開了腳鐐和手銬,人就會有力量與智慧,為自己找到脫困的方法。看清楚在細節中「問題」的獨特之處,並不是讓問題因此消失;而是藉由個性化問題的面貌如實呈現後,人與問題的關係就會開始修正;人掌控問題的能力一旦提升,生活的品質也會產生變化。 愈是盼,愈是遙遙無期,在生命的邊緣,要學著慢慢地放手。面臨艱難的生命處境,載浮載沉於如潮水般的打擊,如何喘息?如何在絕處尋得逢生之道?在苦痛中學到了什麼?最重要的,就是能學會不假裝快樂,也不假裝不快樂;遭遇的事情或許令人悲傷,但也不必就因為自己的快樂,而感到有一種罪惡感吧。而假裝快樂,若會讓悲傷不能安於悲傷,卻勉強戴上微笑的面具,心裡應該更加苦澀吧,日子也不見得更好過呀。如期所是,還是如其所是?渴望自由的靈魂,怎能棲身在身不由己的身軀裡?寧可勇敢地說,如果喜歡快樂時的我,請不要害怕悲傷時的我。 一缽一水,映照出千百種心心念念;起一個心,動一個念,在心的腸中,累積了多少宿便呀?偶然,有時並不全然是偶然;巧合,也不完全是巧合;內在的主觀世界與外在的客觀世界此收彼放,意識與潛意識的此開彼合,經緯交錯之際,產生了有意義的連結。生涯的眾多轉折,經過蜿蜒激湍,終究要流入開闊的汪洋大海。 七、美學 許多模式具有重複與週期兩個基本特徵,循環構成的模式,有其自成一格的美感。混沌理論探討的是自然現象的亂中有序,其基本概念就是碎形模式。例如以雪花為例,基本的碎形是三角形,經不斷疊代,終於呈現雪花般獨一無二的模樣。 創意與美感,自由與率性,是生命故事中不斷出現的碎形,這些碎形常會週期而重複地出現,也是個人本質中不可分離的一部分,因此雕琢成亮麗的冰晶雪花。又如曼陀羅是人類古老的象徵圖騰,是類似於生命的意象;唐卡的曼陀羅,從中心點放射出來的每一個織錦,很像我們所處的大千世界,充滿絢麗典雅的色彩。 最近一段時間,工作上或生活上,有哪些非常開心的經驗?所謂開心,不是別人的掌聲,而是一種忘我的經驗,一種午夜夢迴,想起來都會讓自己覺得生命沒白活的經驗。所有的特性都屬著相,生涯發展的面向,一旦著了相,就同時產生二元的對立,有歡樂就有痛苦,有開心就難免煩惱。我們的天性通常是悅納開心的陽光,拒絕煩惱的陰影,然而陰影不會因拒絕而消失,若累積多了,就會出現生命的危機。 所以我們要學會自我暗示的放鬆練習,就是要依次注意四個層面,也就是注意身體的平衡、感覺心跳、輕輕地吸進來慢慢地吐出去、讓我的手心溫暖起來;最後,不要特別注意哪一方面,而是把注意力隨意地分散在所有的層面。於是,七竅和惱人的雜念,都會安息,我們也就能進入中央無所住的混沌狀態。當煩惱與病痛出現時,本能的反應是盡快除之,藉以恢復內在的和諧,但愈掙扎對抗,反而就愈驚恐,束縛就愈緊迫。若看著煩惱與病痛,與它同在,「痛苦的我」位移成了「觀看的我」,靜靜關照著對面的痛苦,這是對自己的一種慈悲。 如其所示的真正容顏,隱藏在如期所示的人格面具之後,哪一個面貌才能讓自己從容展顏?也許,只有自己與內在的容顏合而為一,才是生命中最美麗的時刻。一束馨香,萬般祈請,何事繞指,何苦纏心?困難多半來自抉擇,雖說兩利相衡取其重,兩害相權擇其輕,然而,選項兩端各自交纏著利與害,面臨極端境遇的抉擇,其中難以割捨的本質,一種絕對至痛的兩難,落在一個絕對壓縮的時空,有時連智慧都派不上用場。 生命中的美和醜是無法分割的,有了全部才是完整的生命。那是一種性靈的深戲,可以廢寢忘食,也可以欲罷不能。正念,就是透過當下有意識的專注,不帶評價而如實地,觀察自己的起心動念。覺而察之,且不判不斷,回歸純然的當下。找到空間的中心點,不瞻前也不顧後,行而不達,過程其實就是目的。找到時間的中心點,不在過去,也不在未來,當下自然安心。我也回,回到了你;你也回,回到了他;他也回,回到了我。來來回回之際,就在非我、非你、非他之間,推開了一片寬闊的空靈之境,其間充滿無限大度的包容與智慧。唯有因此看見平常的看不見,才能體驗生命的韌性與豐美。 八、總結 人何以受苦,何以離苦?苦的處境大多是艱澀的,或有人苦中掙扎,而與苦相搏,或有人與苦同在,而與苦相忘。或有人苦中尋甘,而藉苦昇華。在「如是 深戲」這本書裡,提供了許多的借鏡和精闢的見解。 我們看到舒伯特臨終前五天,特別囑咐要細聽Op131升C小調第十四號弦樂四重奏,這首曲子是貝多芬所完成的最後幾首完整作品之一,華格納認為這首曲子是其所知最悲傷的音樂。當時57歲的貝多芬,已經開了四次的刀,這樣的病體已經無法再承受太多的不幸。貝多芬的音樂成就那麼偉大,但他的一生卻沒有過什麼好日子,在長期精神壓抑和疾病纏身之下,使得他的脾氣更為暴躁,而且更難與人相處。這是他一生的寫照,而七個樂章是他的七情,六種調性是他的六慾,這首曲子該是一種生命的反思和昇華吧。 書中又總括身體癌細胞擴散的因素為:「無肉不歡、經常熬夜、力求完美、疏於運動。」而防治癌症的大翻轉要訣,則是改變生活習慣,去做過去不曾做過的事。 我們循著悠然開闊的軌跡,漫步於觀、諮商與美學的步調,從探求生命痛苦的來源,經由賦形的神奇力量,小心護念的自由與放下,透過中庸的自在與沉穩,專注當下轉念的超越與完整,以至於碎形模式週期而重複的創意與美感,讓我們真正體驗到生命的多元與豐盛。 六祖壇經說道:「若有人問汝義,問有將無對,問無將有對,問凡以聖對,問聖以凡對,二道相因,生中道義。」保羅.德曼也說:「洞見之深處,即是盲點之極致。」所謂「一葉障目,不見泰山。」也許虛壹而靜,才是大清明。人間凡夫俗子如我輩,平日裡必然少不了「時時勤拂拭」的認真與努力,然而難免遭逢矛盾和困乏之際,不妨猶如蓮華不著水,瀟灑笑問「何處惹塵埃」,才是不枉深戲一遭的大智慧和真包容吧。 |
|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