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再現昨天的雲2-5
2014/04/17 22:36:29瀏覽215|回應0|推薦0

 

 

「歷史」二字在中國昔稱「史」、「書」、「志」「紀」等用語,在清朝光緒年間為了因應學制的改革,則是從日本移入這樣的名詞,於是約定俗成沿用至今。因此可知,歷史的源流何其複雜多變,相互融合交流又是多麼頻繁如常。要在浩瀚的歷史大海裏展現抽絲剝繭、化繁校訂的功夫,常會讓歷史學家有「中有苦心不能顯,內有調劑難知己」的感嘆。傳統歷史的研究,多是採用民初國學大王國維先生所提倡的方法,就是以「古書記載」及「考古發現」的二重證據法來驗證。而現代學者更是應用天文學、氣候學、語言學、遺傳學、人類學及基因圖譜等技術,藉以解決許多過去在傳統考證時所遭遇的歷史難題。而探索歷史的源頭,是否可能化約如英國博物學家兼探險家達爾文人類的起源物競天擇呢?

自一八五六年始的一百五十年間,古人類考古學家在尼安德塔人出土後,又陸續發現許多古代的人類化石。而目前被大部份學者承認為最早發現的猿人化石,則是二○○二年在東非查德沙漠中的杜馬伊化石片斷,距今已達七百萬年。因此推測,古代直立猿人在一百八十萬年前逐漸走出東非,而且到達歐亞大陸,分別傳承及繁衍,並演化成現代人類。然而,現代學者卻認為直立猿人在五十萬年前,已發展出一種早期智人,而在約六萬年前的東非,則出現一種跳躍式進化的現代智人。原本的人類族群,禁不起大自然嚴酷的考驗而滅絕,最終被這種智力高、創新力強的現代智人所取代。例如在四萬年前,突然出現的克羅馬儂人,使得原本在歐洲南部及中亞地區生活的尼安德塔人,在二萬八千年前走向滅絕,而今日地中海直布羅陀海峽北岸的岩洞可能就是尼安德塔人最後的遺跡了。世界各地有一部份的人類,在約一萬三千年前,也就是在上一次的冰河期結束後,便一同進入新石器時代。而部份地區如埃及、美索不達米亞、印度及黃河,都在距今約四千至五千年前,分別逐漸發展出所謂的「四大文明」,也因此被認為這些現象就是現代智人大躍進的證據。

在殷墟遺址中,發現當時許多龜甲和獸骨上刻有甲骨文。而在殷商及周朝時期,以青銅製造作為祭祀用禮器的鐘、鼎及劍上,也印刻著金文或稱鐘鼎文的字形,這是被留存的許多種文字中最初出現的遺跡。另又從出土的草原青銅文化遺址發現,原本以農業為生的聚落,竟不約而同地逐漸消失,轉而半農半牧,終於成為游牧為主的生活型態。這是因為北方的氣候,在距今四千二百年前,發生了又乾又冷的變遷,且延續達一千年之久。因此農耕生活無以為繼,以致造成匈奴、鮮卑及羌等游牧部族的興起及四處遷徙。

尚書詩經山海經史記竹書紀年及各地傳說的記述推論,在遠古的中國,有仰韶、大汶口及河姆渡三大主流文化,分別代表華夏、東夷及苗蠻族,而又各自以黃帝、炎帝及蚩尤為領袖。黃帝打敗炎帝又驅逐蚩尤,因此中國人自比是華夏炎黃子孫,這種只願承認祖先是成功而非失敗者的選擇性說法,全世界各民族皆然。二十世紀英國的歷史學家古立弗先生,研究游牧民族的族譜發現,過去的事實因而可被選擇性的遺忘,或者竄改成統一的版本,其實這就是一種所謂的結構性失憶。又如歷史上的記述,常會因為氣候變化、部族遷徙、地盤爭戰、聯姻同盟、預言徵兆、策謀畫計及輾轉走避等,以致逐漸遺失、毀棄而傳說紛紜。因此,人類族群有時為了爭取更高的生存地位,以至於許多史書記載的歷史事實,可能只是一種歷史的記憶,將其加諸於家譜世系上,藉以攀附主流世冑,以便提高自己的家世地位,並得到其他國家的認同罷了。因此,本國人民所高唱歌頌的豐功偉業,便常是要由另一個國家的人民付出代價。而若要跳脫各自國家之狹隘民族意識的束縛,就要具有如英國世界史綱的作者、科幻小說之父喬治威爾斯所說者,即是「要對於過去的事物,採取一種通觀全局的看法」,且隨作者的記述娓娓道來。

中國的山海經史記都曾提及箕子朝鮮的歷史,係由於殷商末年紂王無道,而殺害賢臣,乃將箕子關入牢獄。周武王推翻紂王後,釋放箕子,並讓箕子到偏遠的朝鮮,建立箕子王朝,之後歷經將近千年。戰國時代燕國的大將秦開,也曾入侵朝鮮二千里。直到漢朝呂后專政,逼使燕王盧綰投奔匈奴,其部將衛滿則投靠箕子朝鮮的準王,最後竟驅逐準王取而代之,建立了衛氏朝鮮王朝。

而日本的歷史,最早則有中國東周初期的神武天皇,乃至闕史八代的記載。直至中國戰國末期,相傳也可能是從朝鮮或中國的住民移入日本南端的九州,才開始所謂的彌生時代。隨後在秦二世時期,又有徐福的出海到日本,渠也可能藉著當地土著的支持,而在此處建立了新的勢力。

漢武帝好大喜功又窮兵黷武,曾兵分陸水兩路夾攻朝鮮,朝鮮大臣見情勢緊急,竟共同謀殺其國王投降漢軍,衛氏朝鮮於是滅亡。漢朝則將朝鮮劃分為四個郡縣,此後四百年盛衰更替,幾經改朝換代,朝鮮陸續出現高句麗、新羅及百濟等三個部落國。王莽篡漢後,因傲慢與無知引發匈奴叛變,乃強徵朝鮮北方的高句麗人,並誘殺其領袖侯騶,招致高句麗人及其鄰國扶餘也都相繼叛變。東漢光武中興後,對於高句麗及扶餘的外交,則採取懷柔聯姻的政策,日本也受賜倭國金印。然而,其間還傳說,日本神功皇后跨海征伐朝鮮的記載。

曹丕篡漢,高句麗東川王為除去大敵及向曹魏示好之意,便派兵協助司馬懿滅掉遼東王公孫淵。大敵既去,東川王開始挑釁曹魏勢力,於是毋丘儉征伐高句麗,東川王兵敗逃亡。司馬懿政變奪權,又及司馬炎篡魏,乃建立西晉。隨後八王之亂起,又有匈奴劉淵稱帝,開始五胡十六國之局。趁此動亂之際,高句麗的美川王則將西晉在其地所設置的郡縣,逐一消滅。劉曜後來也攻陷長安,西晉於是滅亡。而日本則開始了大和時代。

之後,前燕慕容皝攻陷高句麗的丸都城,前秦苻堅擊滅了前燕。百濟又攻殺高句麗的故國原王,北魏則擊破後燕。到了東晉,孫恩之亂起,中國無暇東顧,朝鮮的百濟則與倭國聯盟,對抗高句麗與新羅的聯盟陣營。楊堅則篡北周建立隋朝,又滅陳統一中國後,隋文帝曾派兵攻伐高句麗,隋煬帝再度親征,但皆遭受敗仗而還。在此其間,日本的蘇我家族擊滅了物部家族,推古天皇則開始了飛鳥時代。

時至唐朝,日本的蘇我家族被中大兄皇子殺滅之後,開始「大化革新」。朝鮮則發生泉蓋蘇文殺害高句麗王的事件,而唐太宗則征伐高句麗,並與新羅共同擊滅百濟,又在朝鮮白村江之戰大敗日本,再與新羅共同攻滅高句麗,中國於是在朝鮮設置安東都護府,其後則由新羅統一朝鮮。另外,唐朝又擊滅東突厥,而以文成公主和親吐蕃王松贊干布,後來卻在青海被吐蕃擊敗,也在中亞怛羅斯敗於黑衣大食。唐朝安史之亂時,朝鮮新羅也有九十六角干之亂,日本則結束奈良時代,遷都平安京開始平安時代,而藤原家族則於此期間受命為攝政關白,簡稱「攝關」,其位階相當於中國的宰相。

黃巢之亂後,後梁朱溫篡唐開始五代時期,終於趙匡胤陳橋兵變建立北宋。北宋便分別與遼、西夏等簽訂盟約,宋神宗則以王安石積極變法,但是遭到太后及司馬光等廢黜新政,後來徽、欽二帝被金兵擄走,北宋滅亡。在此期間,日本也歷經了前九年之役、後三年之役、四家骨肉相爭的保元之亂,以及平清盛殺害源氏的平治之亂,其後源氏又殺害平氏,於是開始了鎌倉時代。

蒙古鐵木真因驍勇善戰受推為「成吉思汗」,分別擊破金兵、殺滅西遼國。其後蒙古又打敗朝鮮,與南宋聯合滅金,並經三次西征在新疆建立窩闊台汗國,終於由忽必烈滅了南宋成為元世祖。忽必烈還派兵二次渡海征伐日本,但都遭遇颱風而覆敗。日本卻因討幕運動而造成北條執權滅亡,並於湊川之戰後,開始其南北朝時期。

朱元璋稱帝建立明朝,將蒙古人趕回大漠,而女真人努爾哈赤卻在建立後金國後,在薩爾滸之戰時大敗明軍,皇太極繼位則攻滅蒙古林丹汗改國號為清。同時,足利義滿將軍統一全國,而在應仁之亂後,開始了日本的戰國時代。而韓國的李成桂則篡位建立李氏朝鮮,還滅掉對馬島的倭寇。日本在織田信長死後,由豐臣秀吉就任關白,並統一日本,且二度揮軍渡海攻打朝鮮,但均被朝鮮水師將領李舜臣及明朝援軍所擊敗,而在關原之戰後,則由德川家康開創江戶幕府時代。在此時期,英國設立了東印度公司,荷蘭則建立巴達維亞殖民地。臺灣的澎湖也有荷蘭兵抵達,顏思齊鄭芝龍則登陸臺灣的北港,建立海上商業王國,而荷蘭人也登陸安平,西班牙人則佔據臺灣北部。

李自成攻破北京後,明朝於焉滅亡。清兵入關而康熙即位,鄭芝龍於是投降清朝,但其子鄭成功則堅決反清,並於臺南鹿耳門登陸臺灣而駐屯,後來被清朝福建水師提督施琅所平定。清朝另為平定內亂,又進軍西藏及新疆。中英鴉片戰爭後,太平天國之亂起,華人也開始紛紛向外發展,包括赴美展開掏金熱。日本則因發生黑船事件,引發美國艦隊駛入浦賀港。英法聯軍則攻打北京,英國還在印度派駐總督予以統治,美國則發生南北戰爭。

慈禧、慈安開始垂簾聽政,然而,繼太平天國滅亡後,卻又發生回教民變及捻亂。臺灣則發生牡丹社事件,日軍因而攻陷牡丹社。韓國的大院君,則因廢除書院及實施鎖國政策後,陸續發生法國及美國艦隊入侵韓國的事件。日本明治維新開始,派員赴歐美各地考察,並積極向外擴張,而於一八七五年佔領琉球。美國在此期間,卻通過排華法案。中法戰爭後,中國則放棄越南宗主權,但是卻在臺灣建省,並由劉銘傳擔任首任巡撫。

中日甲午戰爭後,孫文開始鼓吹革命。清廷則於一八九四年簽訂馬關條約割讓臺灣,而由日本的兒玉源太郎擔任總督,實際行政則由後藤新平主持。日本同時還在朝鮮進行改革,甚至殺害朝鮮的閔妃,而在一八九七年成立大韓帝國。清朝試圖振作,雖曾百日維新卻告失敗,於是德國佔領了膠州灣,英國則強租威海衛,而俄國更強租了旅順及大連。終於義和團亂起,引發八國聯軍攻陷北京,英軍也入侵了西藏。

日俄戰爭後,日本併吞韓國並設立總督府,在臺灣則完成縱貫鐵路全線通車。清朝因武昌起義被推翻,中國改制開始建立民國。而蒙古則在俄國協助下獨立。歐戰爆發,日本對德宣戰,卻在中國的山東登陸。俄國的白俄和赤俄,則發生內戰。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百業蕭條,全球各地共產黨紛紛成立。德國希特勒掌權後,歐戰再次爆發。日本則在各殖民地推動「皇民化」運動,並且偷襲美國的珍珠港,引發美國在長崎及廣島投擲原子彈,因此結束第二次世界大戰。韓國則在美、蘇扶植下分治南、北,而於韓戰結束後,簽訂板門店協議,各自成為南、北韓。臺灣回歸中國後,因國共內戰加劇,國民政府終於播遷來臺。回顧歷史過程,各國間的曲折糾纏及紛紛擾擾,令人不禁感嘆治亂竟是如此交錯複雜。

 

寶玉自恨晴雯生前沒再去看她,死後又無法到靈前一祭,正自難過,忽見園裏芙蓉盛開。想到,何不就在芙蓉花前一祭?於是回到房裏,杜撰出一篇長文,名叫「芙蓉女兒」誄祭她。裡面寶玉是這樣評價了晴雯:“生之昔,其為質則金玉不足喻其貴,其為性則冰雪不足喻其潔,其為神則星日不足喻其精,其為貌則花月不足喻其色。”也描述了他與晴雯間,有情無緣的結局,文章中寫著:「自謂紅綃帳裏,公子情深;始信黃土隴中,女兒薄命!」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ftj0072008&aid=125894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