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3/07/18 22:37:54瀏覽1240|回應6|推薦49 | |
提起陶淵明,大家馬上會聯想到他的《歸去來辭》、《桃花源記》,也許有人不知道他嗜酒如命,有一次剛下朝回家,來不及換下朝服酒癮便犯了,於是隨手脫下烏紗帽當成濾酒器,黃湯下肚真過癮!總之,他寫了不少《飲酒詩》,以下這首耳熟能詳: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依照字面上的意義,既然結廬在人境,想當然爾必將受到干擾,怎麼反無車馬喧呢?後面詩句則透露了秘訣:「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多年前我將自己在udn的部落格定名為《結廬在人境》,並以自我生命體會詮釋詩人之意:「心遠」是心不受外物所影響的境界,是心境與修為不斷學習的結果,也就是「自在」、「接受」與「活在當下」;心遠了,心自在了,思緒專注,自然不受車馬喧鬧干擾,聽得見鳥語、看得見花美、遇見了幸福。於是能體會到採菊樂趣,欣賞飛鳥歸巢、山氣日夕的變化,達到返璞歸真的意境。
我的詮釋或許沒錯,只是生命考驗一關又一關,「心遠」比想像中艱難!
回顧多事之秋的SARS年,與大家同樣一起面對病毒威脅,雪上加霜的是我個人家庭又面臨種種變化,其一是父親生病住院,我初次感受到"老去"與"無常"的威脅,其二是當時四歲二兒子剛從爺爺奶奶家回到父母身邊,可能少了父母全心的愛與照顧,他的「老二情結」與失序行為曾經讓我很傷腦筋 ……
此外,原本服務於私人企業一直深獲老闆們賞識和器重的先生,因與總經理的經營理念差距甚遠而掛冠求去!共歷時一年九個月才重回職場。自那次起十年間他的工作很不穩定,多因公司經營不善、跳票或撤資等非操之在己的因素而非自願性離職,每家公司常僅待一年甚至未滿,每一次轉換跑道平均都有3、4個月空窗期。
好似從雲端上掉下來的男主人縱能坦然面對積極尋職,也會幫忙家事接送幼兒上下學,但就業市場的無法掌握、三個孩子嗷嗷待哺,對責任心重的中年男人而言「待業」是相當沉重的壓力。曾有類似生命考驗的人想必很能理解:缺乏經濟挹注是困擾,但不穩定工作所導致的心理情感因素更令人煩憂......想要維持家庭和諧平靜真不簡單,要讓自己的心不隨外物所影響而達到「心遠」的境界,著實不容易!
話說陶淵明出生時已家道中落,時而出仕、時而辭官,後因不滿官場的腐敗黑暗,41歲時不為五斗米折腰而辭去彭澤縣令歸隱田園,此後20餘年他一面讀書為文一面躬耕維生,依賴田園收成以養活一大家子人,其妻與他安貧守節「夫耕於前,妻鋤於後」,若朋友來訪,只要家中有酒,他必與之同飲。夫婦倆育有五子(另至少一女兒),惟俱不好學不太成材(陶潛責子詩),無一出任仕途,因此若遇天災收成不好,每每入不敷出!陶淵明詩文作品豐富多彩,但死後數十年皆未受到肯定與認同,隋唐時期才備受重視與推崇,成為中國文學史上對後世影響深遠的文人。
不免遐想,如果陶淵明生於現代將會如何呢?
身處競爭激烈的工商社會,能擁有一片供養八口以上之家的田園,完全隱居山林自給自足,這種機會似乎渺茫。那麼陶淵明可能有兩種選擇: 一、「為五斗米折腰」,投入朝九晚五的上班族行列,每日和多數人一樣,擠火(公)車、搭捷運,按時打卡上下班,甚至加班到夜晚!如此日復一日,夢想、抱負、氣節....恐怕早已消磨殆盡,歷史上便少了一個深具影響力的大文學家。
二、「女主外,男主內」,化身家庭主夫,一面讀書為文,一面料理家務撫育幼子,安之若素。又假設他是八爪章魚,不僅沒有焦頭爛額尚能堅持自我夢想,但隨著孩子逐漸成長,不會對他們有所期許嗎?自己又身為知識份子,深感社會競爭激烈生存壓力沉重,反觀兒子們不好學習,能不焦慮不擔心嗎?.....倘若他能深刻自我覺察,又需要多少轉念功夫才能讓自己處於「心遠」境界,然後以平常心呵護孩子健康成長?萬一他並無自我覺察能力及強大轉念功夫,因焦慮不安所發出的言詞與行為,便將直接衝擊孩子與家人,那麼很多心靈就要跟著大大受苦了!
慶幸啊慶幸,陶淵明並非生於現代社會,我們才能領略到那些恬然自適的山水田園詩,以及令人嚮往的田園隱逸生活。他在《桃花源記》最後曾感嘆,這世上不是沒有桃花源,而是世人並不相信有桃花源的存在!…..我卻相信,桃花源存於你我的方寸之間,只要不斷努力追尋,終會「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落英繽紛。」
【延伸閱讀】生命低谷,找到心方向
|
|
( 創作|散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