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9/30 14:16:03瀏覽1111|回應1|推薦11 | |
巴菲特是否会告诉你美国人为何捐赠?
巴菲特和比尔盖茨要来中国鼓励富豪们做捐助活动,这件事引发了国内很多议论。我个人最近的纽约之行,让我见识到美国人的捐助习惯,也似乎感悟到美国人的捐赠行为中所包含的某种内涵。而这种内涵,即便是跟巴菲特和比尔盖茨同桌吃饭,他们也未必能够传达给我们。 先说说我们这一天在纽约街头的经历。 这一天,我和老婆商量好,要去中央公园去看杂志、喝咖啡,或者干脆发呆。总之,我们就是要享受一下New Yorker的慢活人生。 走在中央公园的林间步道上,不知从哪里传来一阵美妙的爵士音乐。继续往前走,在一个三岔路口看到四个人组成的一个爵士乐队正在表演。路边的长椅上坐者零零星星几个人,听得很入迷。我和老婆也开心地坐下来,享受着阳光灿烂的午后。老婆取出来预先准备好的八卦杂志。我则习惯性打开了从不离身的电脑。 这四个人演奏的音乐真是太美了!不过接下来发生的事情更让我目不暇接、浮想联翩。 刚刚在长椅上坐下来,就发现每个长椅上都有一个金属标牌。原来这些长椅都是大家捐赠的,而非政府公款预算购置。金属标牌上面写的内容五花八门,但都是在说明捐赠者的缘由。我对这些捐赠的缘由十分好奇,特意拍了几张照片。这让我想到,原来捐赠并不一定是出于慈善,而可以是因为自己开心。通过捐赠来分享、加强和保存这份开心。 接着,我的注意力转向乐队。这些乐手前面放着一个敞开着的旧皮箱,里面是一堆大多数都是面值一两美元的钞票,也有一些面值较低的硬币。我开始留意这些听音乐的人,究竟有多少人会放钱在皮箱里面。 大多数人都是听一小会儿,就会拿着一两元纸钞走上前,轻轻地放在那个皮箱里面。也有人只是匆匆走过,脚步都没有停下来,随手就丢一点钱在那里。当然有人坐下来听了很久,并没有放钱。这种人不多,但也不看不出他们有任何压力和自责。捐赠与否,捐赠多少,完全看个人心情和意愿,不会受到任何压力。所以,不管是否放钱在那个皮箱里,每个人的心情都很轻松愉悦。即使不放钱在那里,乐手们同样也因为有这些听众而开心。 在这个场景中,我觉得音乐是一种催化剂,人们的愉悦心情才是核心,钱只是整个场景的一种精彩点缀。我本来是坐在路对面一边听音乐,一边观察着周围的人事物,一边也被这种美妙的所感染,也掏出钞票,走上前去放进那个皮箱,乐手们开心地点头表示谢意,音乐则继续流淌着,不会因为我的行动而受到任何干扰。放完钱,我干脆坐在距离他们最近的长椅上,近距离聆听起来。 伴着这么美妙的音乐,我情不自禁想把这么美好的心情记录下来。我的手指敲打在电脑键盘上,就像是敲击在乐器的键盘上一样。而我的人竟然像喝醉了一样,因为我高高地抬起头,伴随着音乐的摇摆,摇头晃脑地打字,几乎没低头看键盘,就打成了这篇短文的最初草稿。 因为美妙的音乐,因为每个人都在捐助,都在分享,构成了这幅美妙的画面。这幅画面让我不禁要问——世界为什么能够美好?捐赠,为自己开心的事情而捐赠,这是最美妙的心情了!这跟慈善没什么太大关系,更不是为了沽名钓誉,而是为了表达和分享自己的美好感受。 听够了免费的爵士乐,我们继续沿着中央公园向北走,不远就是纽约游客必然造访的大都会博物馆。我们并非艺术收藏的内行,完全是为了到此一游。其实是因为大都会博物馆里面的咖啡馆可以面对中央公园,我们要去那里看杂志、上网、发呆。进了大都会博物馆,就像是进了迷宫,我只好问里面的工作人员:“咖啡馆怎么走?是不是必须买票才能进去?”另一个艺术殿堂MOMA(现代艺术博物馆)就是这样,想去喝咖啡,也必须有门票才行,而且一杯咖啡的价钱可不便宜。工作人员对我们说,“是的,你必须有门票。不过,你不知道吗?这个门票是一种捐赠,你不需要付每人20美元。只要你愿意,你可以只付一分钱,就可以得到两个人的门票。”一边说着,这位热心的工作人员就带着我们走到买票(捐赠)的地方,还陪着我们一起排队,直到我们做了“捐赠”,拿到两张门票(其实就是一个红色的金属纽扣,可以夹在衣服上),然后他又向我详细解释通往咖啡馆的路径。他说,“不过你们恐怕不能去喝咖啡了,因为他们就快要打烊了。”原来,我们在公园里听爵士乐用掉了太多的时间。 这一天是我们在纽约非常悠闲的“捐赠之旅”,从公园的长椅,到美妙的爵士乐,再到著名的大都会博物馆。 回到北京,我跟好多朋友对分享了这段经历,以及对美国人捐赠行为的想法。而我公司的同事也告诉我他在北京的一次捐赠经历。有一天,他说一家国际知名的快餐连锁店,买了一份炸鸡。付钱的时候,店员小姐问我的同事:“请问您愿意为灾区捐献一元钱吗?”我的同事想到后面排着好多人,在众目睽睽之下,“不”字实在说不出口,就只好认捐啦!她注意到后面的一位顾客在被店员小姐问道同样的问题时,回答说:“我可以为灾区捐款,但我为什么一定要通过你这里捐!”从这位顾客开始,店员小姐再也没有问后面的顾客这个问题。 我同事说,这个问题问的太好了,我怎么就没有想到!我也说:“这个问题问的好!你餐厅要募捐,就应该用你的美味和优质服务来感动顾客,才能让顾客愿意通过你来捐款。不然,灾区跟你有什么关系!” 我想,如果是我在中央公园看到的那个爵士乐队在为灾区募捐,包括我在内的很多人,都会慷慨解囊。受灾,贫穷,急难,这些事情应该得到救助,而募捐的人或者机构是否做出了令人信服、感动的行为,这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们看到许多赈灾义演活动,效果都是很好的。而有些商家,自己并没有做出什么特别的行动,就以灾区的名义募捐,实在是值得商榷。 由此,我想到,捐赠的理由基本上来自两个方面:一是需要,例如受灾、贫穷、急难;二是令人感动,例如受灾者、贫穷者和受难者自立自强的精神,或者募捐者精彩的表演。中国人的捐赠,似乎比较关注前者;美国人的捐赠,似乎比较关注后者。而我个人也慢慢觉得,比较关注后者,其实是更有利于我们的心情愉快和社会的积极发展。 如果我比较关注后者,也就是因为接收者的积极、精彩表现而捐赠,例如我看到爵士乐队的表演、公园美景相得益彰的长椅,我的心情就是愉快的,更不会担心我所捐出的钱财是否得到善用。因为至少我自己因为捐赠行为而获得的心灵感受是美好的。 再说接受捐赠的一方,如果相信自己得到捐赠的主要原因不是自己的境遇,而是自己的作为值得欣赏或者感动了别人,这样所获得的捐赠就会让他觉得,自己是值得被捐赠的,而不是任何形式的施舍。我的表现足够好,你是因为喜欢我的表现,而不是因为可怜我而捐赠给我。我们在人格上是平等的。 如果我是因为自己开心而捐赠,我对接受捐赠的人就不会有任何别的要求,因为他们以自己的行动、作为感动我在前,我捐赠在后。捐赠,是我还上了欠他们的债,而不是他们欠我任何东西。 在巴菲特 和比尔盖子与中国富豪们的宴会上,他们会说这些吗?其实他们说什么跟我们也没多少关系。捐赠,只要自己开心,我们平常人随时随地都可以做。 |
|
( 時事評論|人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