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八年抗戰中,全中國各地包括臺灣,以及海外華僑子弟及各地割據稱雄,不服中央的地方軍閥,亦放棄成見,紛紛投入了這塲偉大的民族保衛戰.使得自肇建以來即內戰不己的中華民國,全體團結在青天白日滿地紅旗之下,以血肉之軀,迎戰侵略者的砲火.
在眾多的抗日武裝中,最特殊的,即為川軍.川軍之所以特殊,在於中國軍隊中,或多或少,都有人向日偽投降.唯獨川軍,抗戰八年,全川沒有一個官兵,投靠日偽.同時,也因川中民風尚武、強悍,因此....軍中官兵幾乎是家族成員!有一說是:爺爺是師長,叔叔、伯伯是旅、團長,父親是連長,兒子是班、排長.指揮起來是如臂使指,上下一心.作戰亦特別英勇、壯烈...
川軍將領中,我們介紹過王銘章、李家鈺、王陵基的故事及事蹟,現在我們來看川軍另一將領-楊森的事蹟及傳奇.
楊森的傳奇與不同在於,他由民國時期的一縣小軍閥,一躍而成封疆大吏.最為人津津樂道的事蹟,便是不忘舊恩,在吳佩孚戰敗失勢後,仗義收留吳子玉,並維持了其開府洛陽時八大處的聲勢,在北洋軍閥中,留下英雄相惜的美名.
楊森,原名淑澤,又名伯堅,字子惠,於光緒十年生於四川廣安縣.幼年在廣安紫荇書院讀私塾,師從張瀾.光緒三十年,進入四川陸軍弁目隊,開始其軍旅生涯,也在此時期,加入了四川哥老會(又名袍哥會).光緒34年進入四川陸軍速成學堂學習,後被派至朱慶瀾的陸軍第十七鎮三十三協六十五標任尉級軍官,也在此時,四川保路風潮爆發,在革命的浪潮及袍哥會的勸說下,加入同盟會.
民國2年,楊森在其師王陵基部擔任營長,王陵基進攻重慶時,與黔軍將領黃毓成爆發衝突.在一塲戰鬥中,楊營遭黔軍擊潰,楊森被俘.但黃毓成見楊森相貌堂堂,料定其日後並非池中之物,心生惜才之意,因此將其留在身邊擔任副官.楊森自此,在滇軍中開始嶄露頭角,不僅被送進雲南講武堂深造,並因成績優秀,升為學生隊隊長.袁世凱稱帝,蔡鍔雲南起義,組護國軍討袁,楊森任護國軍第二梯團參謀、靖國軍第二軍參謀長.
民國5年,在其師王陵基的勸說下,楊森率軍重回四川,與王陵基投入劉湘麾下,但劉湘卻不願加以重用,看在老師王陵基的份上,勉強任為第九混成旅旅長.後慢慢升為第九師師長、第二軍軍長,駐紮萬縣,因與劉湘的嫌隙,開始與劉湘漸行漸遠.獨樹一幟.
民國11年,熊克武奉 國父之命,進行統一四川之戰,與二劉爆發慘烈的戰鬥.楊森等不願四川生靈塗炭,也不願同鄉兄弟手足相殘,因此聯合賴心輝、但懋辛、鄧錫侯等小軍閥,呼籲雙方停戰.劉湘、劉文輝叔侄為自身利益,同意停戰.熊克武卻為想一舉消滅軍閥,完成 國父統一四川的命令,因此假意停戰,暗地派兵突擊楊森的根據地,並截殺談判代表,激怒了楊森等人,全川討伐熊克武,熊克武死守成都,擋住川軍一波波的攻勢,而楊森也因失去根據地,又不願再依附劉湘,因此率殘兵進入宜昌,歸順吳佩孚.
時吳佩孚亦把注意力,望向四川,但對於前來投奔的楊森,卻不放在眼裡,他只認為楊森是投奔而來的「食客」,因此對他是不聞不問.但一次的賽馬,卻讓吳子玉對楊森,刮目相看.吳子玉知道,以四川民風的強悍,要統一四川,必要有個四川將領當馬前先鋒.而最佳的人選,恐就是楊森了.而以四川人的個性,吳子玉更深信「我以誠待之,彼即以誠待我」.因此,吳任命楊森為陸軍第十六師師長,並撥兵兩團,助楊森殺回四川.在直軍的幫助下,楊森勢如破竹,收編其它勢力,攻抵成都時,總兵力已達十萬,熊克武負隅頑抗.楊森久攻不下,再向吳佩孚求援,吳再派砲兵一營,熊克武再也擋不住楊森的攻勢,退出成都,楊森一路追擊,熊克武退守瀘州,再也無力反擊...
民國13年5月,在吳佩孚的支持下,楊森被北洋政府任命為四川軍務督辦,楊因此對吳佩孚感激涕零,誓死效忠,同時楊森開始在其領地,推行"新川政",修馬路,建公共體育場,成立通俗教育館等。次年5月,楊被段祺瑞免去四川軍務督辦職務,調往北京署理總參謀長,以劉湘取代之。楊森不就,劉楊關係交惡,7月,劉湘聯合袁祖銘討伐楊森,楊森部屬王纘緒歸順劉湘,使楊森一敗塗地,楊森隻身逃到漢口,再向吳佩孚求援,吳佩孚委任其為討賊聯軍川軍第一路總司令,糾集舊部,殺回四川。劉湘與楊森求和,雙方在武漢簽定「丙寅公約」,歸還原來楊森所屬的兵權,駐川東萬縣。同時楊劉湘再度聯合,共同驅逐袁祖銘黔軍。
民國15年,經袍哥會朱德的運作下,楊森接受廣東國民政府任命的國民革命軍第二十軍軍長兼川鄂邊防總司令之職;響應北伐,但另一面楊又擔任吳佩孚任命的「討賊聯軍第一路總司令」、四川省長之職.對國民政府虛以委蛇,對吳佩孚卻忠心耿耿.民國16年4月寧漢分裂,蔣介石電請楊森出兵鄂西,攻打武漢國民政府。楊森於5月5日以「奉命出兵,討伐武漢」為名,帶兵自萬縣東下,抵達宜昌。5月21日,在湖北仙桃鎮遭唐生智截擊,敗回川東。
同年,國民政府對吳佩孚發動攻勢,楊森拒不出兵,同時派兵一旅,協防武昌.8月,汀泗橋血戰,吳佩孚敗北,吳率兵撤至河南,但又與奉軍不和,同年吳佩孚率殘兵退到四川,楊森列隊歡迎,執弟子之禮,將其迎入領地.
北伐成功後,楊森拒絕國府交出吳佩孚之命令,且不惜一戰.而 蔣介石一方面尊重吳佩孚,不忍致其死地,另一方面藉此懷柔楊森,令其永遠歸順國民政府.因此,非但不再追究,並在日後二劉之戰中助其攻下成都....至此,吳佩孚在楊森的保護下,重回兩湖巡閱使的風光.而後吳佩孚離開重慶,移居北平,楊不僅派兵隨行保護,更負擔其一切開支,直至.....吳佩孚死於日人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