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儒家為什麼要講「內聖外王」?
2017/04/06 09:06:02瀏覽2664|回應0|推薦7

上篇文章提到,儒家講的是內聖外王之道,「內聖」者,個人需修身養德,續而在國內施行仁政,使社會和諧、國家安康;「外王」者,國家安康後,並不對外用兵,而是因為與我貿易、結盟有好處,所以四方主動來儀,形成一個「中心-衛星」聯邦、邦聯或大同盟。

德國大哲黑格爾就曾嘲笑孔子的思想簡直就跟一個老農夫一樣,非唯如此,自詡儒教國家傳人的漢代子孫,也在竊笑這是烏托邦。原因無他,因為儒家思想在漢代以後,已經被扭曲成統治與愚忠的工具,已經沒有多少人理解它的真意,取而代之的是專制與帝國思想。
但如果深究孔孟思想會發現,儒家講的是,以人性修為為出發的政治理論,一點都不含糊。東周是一個列強混戰的時代,比現在還嚴重,當時有人因而厭倦避世或崇尚自然主義(如道家),有人提出類似宗教的反戰思想(如墨家),有人提出富國強兵之策(如法家、兵家),有人提出利用國際局勢維持恐怖平衡之計(如縱橫家)……,但我認為這些都治標不治本,因為問題的根結兩個,一個是政治專制,一個是人性,這兩個問題沒解決,和平都是短暫的,尤其是人性。所以,儒家的內聖外王思想,不是橫空出世的,它是賢仁們洞悉時代戰亂後的徹底感悟,包括對人性的整治。
對於人性,儒家沒有佛教眾生皆我親人那麼遙遠,也沒有基督教愛你的敵人那麼直接,孔子認為「以直報怨」,該怎麼辦就怎麼辦,公平正直,不放縱也不妄加之罪,最主要是,回歸到忠恕,「以直報怨」是為了維持法度,回歸到忠恕便是忘了仇恨,回到仁。
人學會放下仇恨,甚麼都好談,萬事可成;不能放下仇恨,不管是現在的、過去的、歷史的,都不能放下,世界就繼續亂,拜再多佛也沒用(拜佛息災不是更烏托邦?還更趨近於妄想)。
但老實講,我不曾對人性失望,因為從歷史來看,人性是在進步的,以現在的局勢而言,人類再大戰幾次,親身經歷子孫因為自己的憎恨好戰而死亡流離,他的覺悟就會更深了。當然,我很不希望這天來臨,那人民就應該起來反對政府軍備擴張,走「內聖外王」之道,而不是反而鼓吹政府擴戰!

( 創作文學賞析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frankjin&aid=999325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