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勞工不是不想工作,只是不知為何而戰
2016/12/20 13:24:45瀏覽395|回應0|推薦6

最近勞工是否該放七天假的問題引來很多論戰,而「現代人不能吃苦」「勞工嬌生慣養所以台灣沒競爭力」的論調也一一浮現。但事實上,2016.10.6中央社引據勞動部的報告指出,台灣工時在全球排名第四;2016年11月28中時電子報:「去年GDP分配給勞工 史上第三低」,其中寫道:「依主計總處甫完成的104年GDP分配面數據,分配至『受僱人員報酬』的比率降至43.97%,為歷年第三低,而分配至營業盈餘(股東權益)比率則升至35.08%,創下近11年新高,顯示所得分配不均仍未見改善。」

可見,台灣勞工不能吃苦這樣的指責是個謊言,所以,這是慣老闆,還是慣員工的問題?而我認為,問題的根本在於,台灣還一直停留在代工產業血汗工廠思維,沒進化到創新產業思維,包括教育與文化都是,所以才會有這種「人應該當機器操不能有怨尤,不能有思想」的50年代思維。

我最近在編一本企業文摘,裡面的文章就都是傳產式的負面指責用語,然後再勉勵摸頭一番,我想員工拿到這樣的書,大概也會想著:又來訓話嘮叨了,出這本企業書是要來洗腦嗎?而我在想的是,員工不能樂在工作、對公司沒有向心力,是員工的道德有問題,還是老闆的管理思維有問題?愛公司、愛工作,是單向道德喊話出來的,還是應該由勞資雙方共同創造出來?20年來台灣GDP每年平均成長率有2%(所以20年來有40%),而員工薪資成長率是0,問題出在哪?答案很明顯了!

這不禁使我想起25年前剛出社會時,台灣的管理心態與生態就是如此,但其實,現在也沒改變多少。所以,大多數的公司員工心裡都在想:如果我能搞到幾千萬就不幹了,到處遊山玩水去了!而許多傳銷公司也抓住這樣的心態打出「苦幹幾年,提早退休,做自己」的宣傳,來吸引年輕人和不得志的上班族。

其實,不工作,只玩樂,人生會有意義嗎?人,大多是需要活動的,要動才能活;而且人大多是有夢的,不管是晚上的睡夢還是白天的白日夢,都說明人有很多潛意識的想法。但人為什麼變得討厭工作?那是因為在社會化的過程中,人受到階層體制的編整,只能奉命行事,縱使他覺得,這麼做根本就是無效率的、錯誤的,還是必須被迫去完成,否則跟上頭無法交代,而如果叛逆久了,也會變成黑名單被淘汰,所以,他是心不甘情不願的去做,因此,大多數的人,並非討厭工作,而是討厭被迫做無意義的工作、不知為何而戰,最後只能消極的把工作當成換取生活資源的手段。而此時,那些社會化的箴言「要甘於做一顆螺絲釘」「團體不要有個人主義」「不要變成團體前進的阻礙」等,就會產生暫時安頓人心的效用,久之,人就完全被社會化,然後真的成為體制機器的一部分,然後我們的國家和社會就真的變成一部機器,一直僵化的運轉著,直到環境改變到它無法再以這種方式存在時,再引來巨大的變革和變動浪潮。

所以,新一代的主管應該去理解員工的想法,員工站在執行面,他的想法有時是很切實際的;而上班族也不用畏懼改變,與其在機器裡不知為何而戰,不如奮身為自己的夢想而戰--但是別忘了,當你成功時,自己不要成了壓迫別人的機器。

( 創作文學賞析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frankjin&aid=83005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