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3/03/17 23:24:46瀏覽866|回應0|推薦12 | |
2013.5.2大紀元時報 轉載
要求,可以換個態度 可是話再講回來,雖然大人有教育孩子的責任,也總是恨鐵不成鋼,彼此之間因而有磨合的過程,但這個過程一定要陷於緊張,或養成責備、懷疑、否定口吻說話的習性嗎?大人不見得需要這樣講話:「功課寫好了嗎?不要老是拖拖拖!」「我不在時,你是不是一直偷玩電腦?」「我對你不抱期待了,你為何不想想我為你付出多少?」 為什麼大人要在事情還沒釐清前就主觀的認為孩子功課會還沒寫好?會在你不在時偷玩電腦?會把事情做得很糟糕?然後就先說出責備的話,傷害彼此的感情?有些大人會說:「我太了解他了,他總是做不好!」如果真的是這樣,那大人可能要檢討,為什麼把孩子教成這個樣子?現在要怎麼補救?責備、冷嘲、熱諷、甚至打罵就能解決問題嗎?還是在發洩情緒? 有一次,兔小妹剛考完段考,希望可以放鬆,於是便「立志」要好好玩一整天的電腦。當我看到她玩了很久的電腦還欲罷不能時,基於習慣,本想提醒她該去念書了,但想想,她剛考完,讓她略做調劑也無妨。到了晚上九點,兔小妹還在上網,於是我跟她約定玩到十點就好。到了十點,我走過去時,剛好兔小妹的電腦正在關機狀態中。 「這麼巧啊?」我說,「我走過來就剛好在關機,妳是聽到我的腳步聲才趕緊關機的吧?」沒想到兔小妹卻很激烈的反應:「你為什麼總是懷疑別人?」然後很不高興地走開。 當下,我原本可以立即教訓她一頓,告誡她注意自己的態度;或者,我也可以用家長的威權指責她惡人先告狀;我也可以惱羞成怒用各種理由責罵她,甚至翻出陳年老帳給她一點顏色……。但我卻先選擇沉默,我腦海中閃過第一個反應:或許我真的誤會她了?而且我最近正在思考一個問題,為何小孩長大後跟朋友討論事情的時間越多,逃避跟父母說話的時間也越多?幾個小孩討論出來的結果可能弄巧成拙,可是他們又不願與父母討論,為什麼?只是因為已經進入「同儕期」嗎?還是因為孩子已經覺得大人只會責備他,有問題避之唯恐不及,怎還會「自投羅網」?所以,大人應主動放棄威權的態度,重新跟小孩親近,不然孩子只會越離越遠! 如果大人覺得「小孩不懂事」,那大人就應該認知:既然小孩不懂事,那「關係破冰」、「感情升溫」的責任就在大人,而非小孩,因為小孩不懂事,你懂,你怎能奢望一個不懂事的小孩先幡然悔悟,先反過頭來跟你修重舊好?而且,教育不是你的責任嗎? 感受對方的感受 有一次,兔小妹給我放了一封抗議信,首頁上寫著大大的「固執」兩個字,各位不要因而認為我是一個開明的父親,因為如果是,兔小妹就不會抗議了,而且她放的時候還是噙著淚水,為什麼我知道?因為她放的時候剛好被我撞見,為什麼會被我撞見?可能是父女連心吧。 起因是,我要她自己找一家全民英檢補習班從暑假開始上課,後來她跟我說她尋找的結果,我覺得她只是貪近,而且上課還要三個月後,暑假根本已經過了,所以我主觀的在心裡先認定,兔小妹在便宜行事!因此在跟她討論的過程中,我嗓門越來越大,我覺得她可以更積極一點,而且為了證明我是對的,我決定並保證幫她找到另一家更好的補習班提早上課,很顯然的,我們不歡而散。 兔小妹應該是聲淚俱下地寫下抗議書,她認為我要她自己找,可是又不信任她做的結果,並先入為主的認為她根本就是想「混」,在討論的過程中我每次(每次?天啊,是這樣嗎?)越來越大聲,好像在責罵她;如果我硬要她換另一間補習班,她也沒辦法,因為誰叫我長輩?但她會覺得一切努力都白費,而且被誤會了。 收到信後,我先沉默了幾分鐘,或許,我當時確實講話很大聲、很嚴厲,但我在跟別人講話時,會這麼大聲嗎?或許我確實覺得兔小妹可以再積極一點,因為那是我的期待,可是她可能有她的規劃;或許,我的想法比較成熟,但我沒有讓兔小妹說完她的整個想法。最後,我應該強迫她接受我安排嗎?我的安排在她眼中,是否根本就是被強制壓迫的,當她心生不滿,這樣的學習績效會好嗎? 我把兔小妹的抗議信收好,正面朝上的放在抽屜裡,每次打開,大大的「固執」兩字便映入我的眼簾,這也是對我的提醒:親子之間的談話固然不需設防,但卻仍須體會對方的感受,以免讓「愛」變成「礙」。而過幾年後,我也會把信拿回給兔小妹看,或許那時她也會有一番新的體悟吧! |
|
( 創作|文學賞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