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使命被權力吞噬
2015/04/08 09:09:58瀏覽312|回應0|推薦7

(一)

看到台灣幾位民主前輩老來因為戀棧、鬥權,乃至犯罪而英名盡毀,不禁令我想起,曹操也曾刺董卓、汪精衛也曾暗殺清朝的攝政王,但後來也都專擅弄權。

而馬競選總統時即有宗教界人士以「天命說」來說服我支持,我當然對這種說法嗤之以鼻,馬這六年多來的種種表現和現在身陷的弊案,就是老天送給黎民的福澤嗎?

這種種人格轉變的實例,果然應證了一句話:「權力使人腐化。」所以,不要依賴超人、聖人、救世主,只要是人,都須接受程序正義和法令制度的公開監督,而賢人不但不怕接受監督,反而樂意接受監督以昭清白!

我們要爭取與建立的是一個公義、透明、可受全民監督的法治制度,而不是要一位全民擁戴,絕對聖化的包青天。

 

 

(二)

我常反省一個問題:人之所以需要一個名器位置,是因為他的使命感,還是英雄感?

如果是因為使命感,那麼其實成功不必在我,人並不必然須要一個名器位置。有人會說,我需要一個名器位置才能做事,這便是一個獨裁(英雄)的潛伏思想,因為能做事的是一群人或全體人,而不是你一個人站在一個舞臺或位置發號司令。

使命感摻雜英雄感,最後英雄感必然吞噬使命感,而這也是少年英雄變老來梟雄的原因。

要觀察一個人具備的是使命感還是英雄感,只要端視他要建立的是法令制度還是個人功績;他要激勵大家群策群力共同完成一件事,還是要集中權力供他趨策便可知曉。如果是後者,那種種弊端必然開始因此而生,最後成為另一個被改革的對象。

人非聖賢,很難不摻雜英雄感,但領導人要期許自己能建立千秋萬世的制度與激勵全體的覺醒,而不是讓成為一位宇宙超級超人,否則他的使命感終會被權力所吞噬,或者他可能真的成為一位超人,卻也是一位沒有建立制度的罪人。

( 創作文學賞析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frankjin&aid=20871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