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缺乏靈魂便從經典變從眾~黑塔
2018/03/02 00:19:03瀏覽722|回應0|推薦8

消費者結構就像一個金字塔,越底部消費者越多,越頂端消費者越少,一些創作者便認為,創作出符合大多數消費者口味的作品便能大賣,這個想法在這個時代不但已經失效了,而且小心變成從眾、媚俗,甚至低俗,電影版《黑塔》(The Dark Tower)就是一個改編經典原著失敗的例子,因為它把深邃的地方都過刪掉了。

為什麼「消費金字塔模型」會失效?其一,媚俗、低俗作品在網路上到處都是,犯不著花錢去購買;其二,能提供優質通俗的廠商太多了,它們品質一流,同時也相當好看;其三,教育普及、經濟發達後,消費者品味也提升了,越來越多的消費者變得崇尚名牌,不然至少也是A貨,使用劣級品讓他們感到可恥。

當然《黑塔》沒那麼糟,它只是變得跟一般奇幻商業片沒甚麼兩樣,但因此卻把史蒂芬金(Stephen Edwin King)的大師招牌搞砸了。史蒂芬金被尊為恐怖文學大師,同時也擅長科幻和奇幻,其中最重要的便是八本《黑塔》系列小說,第一本相距第八本的時間剛好是三十年。(另外《魔鬼阿諾》(The Running Man)可能連阿婆都聽過。)

能寫三十年的系列小說而成為世界名牌,自有其獨特、堅實而又完整的「創作理念、思想厚度,乃至於世界觀與人生觀」,而不只是能集合各種流行元素來說一個好看的故事而已。之前我常幫一些年輕寫手看作品,我的感覺便是:很好看啊(夠懸疑、夠驚悚、夠感人),很能掌握到流行元素(有黑洞、有妖獸、有魔法、有電光劍),但是呢,我必須說,能寫出這樣程度的作品必然有一定的寫作技巧,而能寫出這種水平的人才雖然不多,但終究也不算少,如果要在這些人才裡脫穎而出,那麼,獨特、堅實而又完整的「創作理念、思想厚度,乃至於世界觀與人生觀」在哪裡?如果精采的故事是美麗的外貌,那上述那些元素便是靈魂,只有美貌沒有靈魂,很難受到廣大、持久的眷愛。

在這個充滿不確定性與對真相未知的後現代,解構和虛無已經成為部分哲學和純文學的主流,但人類終究是有心性的動物,不是飄蕩在荒野的孤魂,因此重新再結構(雖然用的是無限的想像力)、找回人性的溫暖與感動(在虛無悲觀中,這反而是體悟存在的最大依據),成為優質通俗文學的最大利基,也成為與哲學和純文學抗衡的立基,事實證明,它們受到更多人的歡迎。

遺憾的是,為了將八本小說濃縮在一部電影裡,本片將史蒂芬金浩大想像的史詩架構、世界樣貌、多元風格、豐富故事全給簡化了(其實這樣的巨作,可以發展成系列電影),因而變得與一般奇幻電影並無差異,成為只是流行從眾電影裡的一部,而這也正告訴我們,一部作品不能沒有靈魂,否則就不是優質通俗,而是商業通俗,要紅,很難,打著大師招牌也一樣。

再以另一部電影《氣象戰》(Geostorm)為例,本片我不能說它難看(是影評人說它難看),但解析起來就是「劇情公式的組裝」:氣候變遷+城市災難+太空科幻+高階主管密謀的推理+父女離別之情+兄弟患難見真情+小蝦米推倒大鯨魚的正義+穿插美式幽默,我們沒有見到如《星際效應》(Interstellar)那樣的深度科幻、多重陰謀和層層情感的糾葛,So,就成了典型的商業通俗片,所以普遍評價不佳。
結論,要受到青睞,除了美貌,更需要靈魂,有深度、廣度、溫度的靈魂。

( 創作文學賞析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frankjin&aid=110496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