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父性與母性?挑戰你的現代主義指數~母親
2018/01/29 13:05:31瀏覽570|回應0|推薦5

《母親》(Mother)上映後,呈現正反兩極評價,這部角逐金獅獎的片子,獲得影評人的高度評價,卻獲得觀眾「F」的最低成績,這也不訝異,習慣接受商業電影的觀眾,對這部完全現代主義的作品,會有反彈是必然的。


有些觀眾的評語是:劇情不合邏輯、看不懂、褻瀆宗教等,賓果,這就是很多人對現代主義的看法,這肇因於他們還是用「寫實」的角度來理解現代主義的手法。現代主義擺脫寫實,在表現上會大量或全然的使用印象(將感官經驗以自己的方式表現出來,而非如實表現出來)、象徵、隱喻,乃至經常呈現非事實的況境,如夢境、幻想、精神病、宗教境界等,或直接設定於超現實的時空背景與論述邏輯,因而充滿荒謬,這時觀眾對導演象徵的意義,只能各憑本事去揣度。


現代主義在敘事上也使會用非線性的方式,如蒙太奇(剪接)、跳躍、倒接等,甚至劇情是破碎、凌亂的,觀眾因而必須自己去拼湊出心目中故事的完型。

因為現代主義作品,充滿這樣觀眾必須自己去揣度與拼湊的意義與情境,所以嗜此味者視為珍饈,不好此味者斥為莫名其妙。(看此類電影,見觀眾一邊罵三字經,一邊走出去的情況倒是不少。)


回歸個人對本片的「揣度」。男主角象徵的是一種父性,他處於想要功成名就的心理狀態,所以情緒有低潮、有高潮,個性對世界有較大的開放性,處於有私利(想功成名就),也有包容(為了獲得愛戴,他必須包容追隨者)的性質。


女主角象徵的則是一種母性,她為了建構一個屬於自己的家──有自己的愛人、小孩、房子,因而任勞任怨,但也因而對別人侵入她的世界會有較大的排斥性。


原本,我們的世界,就是由這兩股力量不斷相互推擠、包容,不斷磨合著而前進(這好像漢族的陰陽理論),但導演或許想表現:我們人類的父性是否太過頭了?為了成功,無節制的對外開放,因而引狼入室,漸漸的這些紛擾從打擾變成侵犯,最後變成失序暴動、集體毀滅,而我們現在世界的種種問題,譬如戰爭、生態破壞等,也都是因此而起。


而象徵繁衍子孫的母性(這也是本片取名《母親》的緣故),一開始是採取容忍、勸告的態度(這是母性的本質),但隨著家園被入侵,她的反彈情緒也隨之大增,可是父性不知回頭的變本加厲,終於使房子被信徒毀壞,甚至連剛出生的孩子都被父親拿出去當成交換信任的工具,最後卻被瘋狂的信徒殺害、分食,母性最後連當母親(繁衍)的希望都破滅了,終於也失去理智,一把火將眾人與殘破的房子燒了,象徵大地終究會展開反撲。而劇中那些追隨者、入侵者,象徵的便是人類貪婪、自私、不理性,乃至越來越多、失序,終於最後集體滅亡的人類欲望,信徒後來殺了孩子,猶如人類的慾望最後會毀了我們的後代。


當世界都毀滅了,只有男主角(父性)還活著,他取走了母性的心臟(變成一顆鑽石),世界又重新輪迴,這象徵著,是母性讓世界有了生命,但父性卻一再重複的讓世界毀滅。


反觀人類的歷史,也是不斷的在重生、毀滅中輪迴,但,這個輪迴真的會一直持續下去,沒有終結的一天嗎?人類會永遠沒有末日嗎?

( 創作文學賞析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frankjin&aid=110048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