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回頭看民主的過程~我只是個計程車司機
2017/12/31 23:10:28瀏覽495|回應0|推薦6

韓片《我只是個計程車司機(A Taxi Drive)》是最近少有的看到想哭的片子。
本片透過改編德國記者尤爾根·辛茲彼得(Jürgen Hinzpeter)冒死採訪韓國光州民主運動事件,還原歷史真相,重現當時韓國政府對抗爭人士的抹黑與殺害(台灣當時將此事件報導為光州大學生暴動),辛茲彼得於2003年榮獲韓國第二屆宋建鎬新聞獎,以表彰他對韓國民主化運動的貢獻。
本片故事聚焦在小人物於時代洪流中,面對抗爭所將遭致的殺害與下場而產生的難處、恐懼與矛盾,但最終在正義與熱血的支持下,他們終於放棄生命、家庭,進而團結的參與了歷史的一役。
片中劇情,以生活困難的計程車司機,為了貪圖酬勞,因而誤打誤撞的載著德國記者前往戒嚴地光州冒死採訪的經過展開故事,也透過這個小人物的面貌與感受,來呈現當時小老百姓對這段歷史的看法,因而更能扣人心弦。而單親的計程車司機,在面對歷史與虧待她的小女兒時,毅然選擇回頭協助德國記者,要將血腥鎮壓的消息傳播出去,尋求國際支援,也同樣震撼觀眾的心──這是一種糾葛和抉擇,有人因而選擇站在當權者這邊(這種人大部份也是既得利益者或重度被洗腦者),有人選擇因而隱匿,但也有人受不了良心的差遣,因而選擇走出來。
而歷史,往往是良心者寫的,不是隱匿者,更不是站在當權者那一邊的人。故事最後,計程車司機消失了,片中猜臆式的交代他是因為怕秋後算帳所以故意藏起來,但誰知道,他是不是真的已經被消失了?但抗爭史不都是這樣嗎?站在當權者那一邊的人,當時選擇違背正義和洪流,事後享受自由的成果,乃至升官進爵,之後又繼續反對民主運動,而當時投身起義的人,大部分成為鋪墊時代進步的枯骨。
反觀台灣的民主運動,又何嘗不是如此?這部片子,讓我們當成鏡子反照。

註:本片獲第26屆釜日電影獎、第54屆大鐘獎、第37屆韓國電影評論家協會獎、第38屆青龍電影獎等之最佳電影,並成為韓國史上十大賣座電影之一,文在寅總統特別表彰該片。顯現韓國朝野已共同揮別威權時代的過去。

( 創作文學賞析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frankjin&aid=109767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