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沙漠之歌 - 朱富榮老師
2017/02/14 09:38:54瀏覽1987|回應0|推薦0
沙漠之歌 - 朱富榮老師


 
歌名: Solfeggio
作詞: (詳內文)
作曲: Robert Maxwell,1953年,美國
舞名: 沙漠之歌
編舞: 朱富榮老師
土風舞音樂: 女王唱片Q.N.L.第0916集
 

或許有舞友心中有疑問:這麼簡單的舞,我在幼稚園,小學就會了,需要那麼大陣仗的來介紹嗎?青蛙老師回答:實在是因為網路上錯誤資訊滿天飛,尤其是那位貼出大量錯誤影片,散播大量錯誤訊息的仁兄,還有人推波助瀾,幫這位胡說八道大王,主動幫他散佈錯誤訊息,讓我在後面一直寫一直寫,一直更正一直更正,一直呼籲一直呼籲,怎麼追都來不及.(前輩呂鴻賓老師關心的問我說,有沒有後生晚輩可以接手上來幫忙寫啊?只要有一個就夠了.)
   

不管這些了,請各位舞友們將以前錯誤的資訊全部清除,搬小板凳來坐好,聽青蛙老師為各位舞友們解說這首音樂與舞蹈的來龍去脈吧.
  
先正本清源,本首舞的配曲原始來源曲名為Solfeggio.這是一個義大利文.
等於英文跟法文的Solfège(別懷疑,這裡的英文跟法文是同一個字,第一個"è"上面有小尾巴,呵呵~.)學音樂的舞友們對這個字應該不陌生,它就是音階唱名的意思.咦?蝦米是音階唱名?青蛙老師不賣關子,直接講啦,就是"Do,Re,Mi,Fa,Sol,La,Ti(或Si)"啦.不管義大利文或是法文,它的字根都是源自於Sol跟Fa這兩個音而來的.
     
這首音樂是由美國的Robert Maxwell所作,於1953年由他自己的Maxwell樂團和The Ray Charles Singers灌錄,米高梅唱片發行.剛開始沒有得到太多的關注,直到第二年,也就是1954
年,一位DuMont Television Network公司的高層主管Barry Shear拿這首音樂給他的屬下,一位傑出的喜劇演員Ernie Kovacs聽.
  

找不到1953年的唱片,這張是後來翻製的唱片(因為歌名已經改了) :

對演藝
工作那麼敏感的Ernie Kovacs一聽之下,腦海裡面就浮現三個人偶的喜劇畫面.他很快的把他的概念抓下來,寫出一個節目的大綱,創造出來3隻由人假扮需要上發條的大猩猩音樂盒,用輕鬆詼諧的方式將時事經由故事或創作的喜劇來呈現的現場直播節目,每週三晚上10:30到11:00在美國ABC電視台現場播出.這三隻大猩猩還有一個響亮的出道藝名哦,就叫做:The Nairobi Trio:奈洛比三重唱.而這首Solfeggio就是這三隻大猩猩的招牌曲.

  
The Nairobi Trio Show:
[青蛙老師註:這三隻大猩猩布偶都是由人扮演的,中間坐著的那一隻,通常由Ernie Kovacs自己扮演,手上會拿著一根指揮棒或者一根香蕉來指揮牠的樂團;右邊彈鋼琴猩猩的通常是女明星或者由Ernie Kovacs的老婆來扮演;左邊的猩猩大部份都是由Ernie Kovacs請來的大明星好朋友們來輪流扮演,例如:法蘭克辛那屈,傑克李蒙...等等舞友們耳熟能詳的大明星們.]

   
隨著這個節目受到大小朋友的歡迎,主題歌當然也就跟著紅了起來啦.在1961年Robert Maxwell又重新錄製這首歌,這次他換到Kapp唱片公司出版,由Fortune Tellers演奏,歌名就直
接改為"Song of The Nairobi Trio"啦.
   
1961年換到KAPP唱片公司出版的"Song of The Nairobi Trio":
   
唱片封面:
   
唱片封底:
   
唱片: A面第1首:
   
接下來請各位舞友們欣賞當年當紅的電視節目"The Nairobi Trio Show":
   
看過原電視節目之後,不知道各位舞友們心中有沒有冒出一個大問號:這個歌詞是什麼語文?好像聽得懂,又好像聽不懂.是英文?是法文?還是我們最前面說的義大利文?
   
呵呵,答案都不是,讓我們看看Ernie Kovacs的部落格中對讀友們有關歌詞問題的回答如下:
   
Someone wrote me over at my erniekovacs.info website, looking to find the lyrics to "Solfeggio" (a/k/a "Song of the Nairobi Trio"). In case anyone else has 
been wondering, here's what I wrote back:
They're not too complicated, especially if you know "Doe, a Deer" from the Sound of Music. "Solfeggio" is a musical notation system where each of the eight 
pitches on the major scale is given a name: do re me fa sol la ti do.
The "lyrics" to the song are nothing more than the names of the notes of the melody:
"Solfeggio" lyrics:
Mi sol la
Re fa-re sol
Do me-do fa re
Sol sol (bongo roll...)
Mi sol la
Re fa-re sol
Do me-do fa re
Sol sol do (wham!)
Do mi fa
Si re-se mi
La do-la fa re
Sol sol (bongo roll...)
Do mi-do fa
Si re-se mi
La do-la fa re
Sol sol do (wham!)
哈哈!意思就是說,各位聽到的歌詞全部都是Do,Re,Me等等的唱名啦,哈哈!有沒有覺得被呼愣的感覺呢?
[青蛙老師註:以上歌詞引用Ernie Kovacs部落格: http://erniekovacs.blogspot.tw/2010 /02/solfeggio-lyrics.html,因Ernie Kovacs早在1962年1月13日因車禍瘁逝,此部落格乃後人maintain的.]
   
   
接下來請各位舞友們欣賞1953年Solfeggio的原始版(畫面出現的是1961年版的唱片封面,不是1953年的,請舞友們不要誤會.)
   
   
音樂的部份交代完畢,接下來介紹舞的部份.
本舞跟詩情畫意是同一時期,由朱富榮老師所編的舞作,音樂與舞法跟詩情畫意同時收錄在女王唱片Q.N.L.第0916集中.如果舞友們看過青蛙老師的詩情畫意簡介的話,應該知道這首舞是在朱老師歷經海誓山盟的堅貞愛情,最後敵不過現實種種原因而被迫分手後的作品.詩情畫意描寫的是腦海中對伊人的不捨;同時期的作品,沙漠之歌的第二段,連續4次迴旋的滑輪步,又何嘗不是對這份感情的眷戀呢?
   
   
朱富榮老師從未對外透露這一段內藏心中多年的秘密,直到民國65年6月一個週末的下午,經由呂鴻賓老師的造訪與訪談,這兩首舞所內含的秘密終於揭開了.
   
   
在取得呂鴻賓老師的同意下,我將呂老師在互動百科中撰述當年訪談的經過,沙漠之歌與詩情畫意內涵的故事與呂鴻賓老師追尋舞曲棄而不捨的歷程,完整的摘錄於後,在此特別感謝
呂鴻賓老師的垂允,讓我們後輩舞友得以了解完整內容.
   
   
多才多藝的呂鴻賓老師:
   
   
走過萬里路的呂鴻賓老師:
   
   
青蛙老師說明:呂鴻賓老師這幾篇文章是發表於大陸的互動百科,所以原文是簡體字,我想舞友們應該沒有閱讀障礙吧.^_^.
   
沙漠之歌: <互動百科>
   
  「沙漠之歌」和「诗情画意」是一对峦生姐妹,因为它们都是朱富荣在同一个时期的杰作,之所以说它们是杰作,乃由于它们曾经引起大大的轰动,和长达五十年历久不衰的奇迹
。 
  更有意思的是,「诗情画意」的本身是一首Blues型的舞曲音乐,而「沙漠之歌」的本身其实是一首Cha Cha Cha型的舞曲音乐,在当时的台湾社交舞不能公开发表和介绍的情况下
,只不过换了一个名字,用政府支持的土风舞的名义,就可以冠冕堂皇的公开活动,谁比较聪明,谁比较愚蠢,就不用明讲了,这不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最佳写照吗? 
  「诗情画意」的音乐特性是缓慢的,抒情的,隐含着爆发的激情,这份激情在「沙漠之歌」中被充分的发挥出来。编舞者采用滑轮步描述隐藏在他内心中的激情,和对那一段没有
结果的爱情的敬意。 
  朱富荣从未向别人透露过这段往事,一般人总以为他运气好,编出二支代表性的名舞,但他的秘密被我看出来了。1976年6月的一个周末下午,我前往他任教的学校办公室,和
他谈起我对这二支名舞的思考,他终于告诉我这是他的终生秘密,秘密终于揭开了,他也释怀了,解脱了。 
  写于2009/04/07 
  续写于2009/04/22 
   三十年大海捞针的岁月 
  1976年到2006年,三十个年头一溜烟般的从眼前滑过,从1975年在台北内湖工兵学校当兵时,第一个找到的答案「月下花影」开始,我最精华的人生就在一次又一次的捞针中,
走过了大半辈子,然而我依然未能找到「沙漠之歌」的本名,朱老师当年告诉我「沙漠之歌」是从一首恰恰舞曲改编成舞蹈的,但是他老早忘了「沙漠之歌」的本名到底是什么,在台湾
像我这么认真寻找答案,又有能力和毅力的人,大概也找不到第二个了,我找不出来的答案,别人也休想找到。最终的结果就是剩下我自己还没有放弃,还没有投降。 
   2009 年4 月 , 答案在中国 
  2009年4月,又过了三年,这时我人在中国大陆无锡工作,由于距离上海很近,我经常搭乘火车前往上海黄埔区,在有「上海书店街」之称的福州路寻宝,挖出了不少宝贝珍品,
其中在知名的「上海音乐书店」就挖出不少东西。此外,在徐汇区知名的「港汇大厦」和历史悠久的「上海音乐学院」周边,也陆续发现了不少好东西,每次去这几个地方总不会空手而
返,这事实恐怕连待在上海多年的其他台湾人都想不到吧 
  四月的第一个礼拜天下午,我一如往常走进福州路上的「上海音乐书店」,发现唱片柜上多出不少舞曲CD,和各种舞曲的教学DVD,其中一套三张叫「极品拉丁舞曲」的CD引起了我
的注意,因为这套CD收录的舞曲许多是我从未听过的,我毫不迟疑的付钱买下它,带回无锡的宿舍。 
  当晚听过Vol. 1和Vol. 2后并没有什么新发现,我便将Vol. 3放进CD播放机中, 
  让它自行播放,然后进入浴室洗澡。一张CD收录了15首舞曲,直到第12首都没有出现什么让人惊奇的事,我从浴室出来时,第13首舞曲正要开始播放,短暂的前奏后,让我汗
毛直竖的旋律终于冒出来了,天啊,那不就是让我窍首引盼,盼了三十多个年头的「沙漠之歌」吗? 
  它的英文名字叫「阿拉伯恰恰」(Arabian Cha Cha),如同朱老师当年说的,它确实是一首在沙漠中跳跃的舞曲。 
  这时,第一时间在脑海中想到的话就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太过份了吧,什么叫「得来全不费功夫」?你给我说个让人口服心服的道理 
 
 * 附录 CD唱片封面照片
   
感謝呂鴻賓老師特別提供原始CD照片如下:
   
    
CD封面:
   
CD封底:
   
Arabian Cha Cha曲目:
   
   
看完呂鴻賓老師跟朱富榮老師的訪談記錄之後,可以知道編舞者朱老師在編本舞的當下並不知道"The Nairobi Trio"這首歌,更不用說原曲"Solfeggio"了.而是由翻製的恰恰恰音樂"Arabian Cha Cha"配曲.感謝鑽研土風舞音樂數十年的呂鴻賓老師留給我們那麼重要的音樂CD資訊.在這裡青蛙老師就不公佈原始版的土風舞音樂版本,就留給各位舞友當做是回家作業吧.舞友們如果找到原曲時,請不要忘了跟其他舞友們一起分享嘿!.^_^.
  
  
附註: 對照詩情畫意舞蹈簡介位址: http://blog.udn.com/frankflin01/11062276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frankflin01&aid=91986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