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幽谷少女-斯洛伐克
2024/02/27 16:43:55瀏覽842|回應0|推薦1

幽谷少女
(
斯洛伐克)

 

歌名:To Ta Helpa
作詞:Jaromír Nečas
作曲:Jaromír Nečas
演唱:土風舞版演唱:Dívčí sbor BROLN(BROLN女子合唱團)
伴奏:Brněnský rozhlasový orchestr lidových(Brněnský電台民俗樂團)
舞名:Horehronsky Čardáš
編舞:斯洛伐克Upper Hron Valley地方舞蹈
採集與推廣:Anatol Joukowsky,西元1967
中文舞名:幽谷少女
土風舞音樂:第六屆亞洲土風舞營
預備舞姿:團體舞,單圈,面向圓心,與臨伴牽手自然下垂(V舞姿)

以前青蛙老師小時候當學生的年代,背巴爾幹國家名字就是羅馬尼亞,南斯拉夫,保加利亞,阿爾巴尼亞,頂多再加一個希臘,5個國家而已;背東歐國家名字就更簡單了,波蘭,捷克斯拉夫,匈牙利,頂多再加一個歐俄,只有4.不像現在,如果你住在巴爾幹半島,今天晚上睡覺時是這個國家的百姓,明天起床後,你的國家又變了,變成另外一個國家的百姓(應該不用繳稅吧,因為不知道要交給哪一個國家,呵呵~).東歐的下半部靠近巴爾幹的國家也差不多有類似的情況.例如這篇要介紹的民俗舞蹈,當我學這一首舞的時候,它是捷克斯拉夫舞蹈,當我在教這一首舞的時候,它是捷克的舞蹈(捷克就是捷克斯拉夫的簡稱啦,呵呵~);現在我要寫這首舞蹈簡介的時候,它又變成斯洛伐克的舞蹈.發源地沒變,村莊沒變,舞蹈沒變,歌曲沒變,但是舞蹈的國籍變了,有意思吧.

西元1950年代的歐洲地圖:


青蛙老師註:西元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奧匈帝國瓦解,捷克與斯洛伐克於西元19181028日合併為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國(Czechoslovakia,其實就是CzechoSlovakia這兩個國家名字合併起來).後來在西元199311,捷克發生天鵝絨革命,捷克與斯洛伐克又分裂成為兩個國家.(完全符合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一回開宗明義第一句話: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捷克-斯洛伐克地圖:(左邊紫色是捷克;右邊淺紫色是斯洛伐克)


後來怎麼又把匈牙利給扯進來了呢?這完全是這首舞的舞名的關係,因為這首舞的舞名叫做Horehronsky Čardáš.大家都知道Čardáš是標準傳統的匈牙利舞曲,當然是匈牙利的東西嘍,那怎麼又變成是捷克的舞,最後又說是斯洛伐克的舞呢?這又要讓青蛙老師來費唇舌說明一番了.

本舞是在第六屆亞洲土風舞營介紹出來的,也就是大約在民國72年的暑假,然而早在民國68年左右,青蛙老師在弦歌新舞發表會中學了一首匈牙利雙人舞Čardáš,中文舞名叫做夏得西,音樂出自弦歌唱片第1041A面第6,歌名夏得西”,這首音樂恰巧就是後來幽谷少女採用的是同一首歌曲.

弦歌唱片第1041_唱片:(PS:”雅竹是青蛙老師高中時的筆名(從高一開始用的))


夏得西原文舞序:

(
目前本舞在台灣已經失傳,沒有人跳了有語病,至少青蛙老師還在,還沒有失傳,只是沒有教出來而已,呵呵~,網路上其他國家也都沒有看到參考影帶影片,只有世界土風舞營有留文字舞序;還有,青蛙老師的中文舞序在當兵的時候借出去,當完兵回來,一本都收不回來,可惜了這些珍貴的資料.)

相信舞友們看到這裡一定都舞沙沙,一下是捷克,一下是斯洛伐克,一下是捷克斯洛伐克,一下子又是匈牙利,被青蛙老師搞得頭腦好亂呀

放錯梗圖了,應該是周星馳功夫這一張:


其實青蛙老師是故意說得很複雜,這樣才能看出青蛙老師是花了多少精神與力氣才能幫舞友們弄清楚這些來龍去脈(事實上,它也真的是這麼複雜).好啦,老規矩,請舞友們把小板凳搬來坐好,青蛙老師要開始說故事啦!


首先,要釐清這首舞的來源,我們要先從地理與歷史著手.我們先看舞名與地理的關係.第一個,不論是團體舞的幽谷少女(Horehronsky Čardáš)或是雙人舞的夏得西(Čardáš),這個舞名毫無疑問的是屬於匈牙利的傳統民俗舞蹈.接下來我們來看看捷克斯洛伐克與匈牙利的地形圖:

捷克_斯洛伐克_匈牙利_地形圖,西北邊的Česko就是捷克;中間的Slovensko是斯洛伐克;南邊的Magyarország就是匈牙利.


根據Anatol Joukowsky老師採集這首舞蹈的地點,(青蛙老師插話,Anatol Joukowsky老師是一位非常偉大的民俗舞蹈專家,在本篇文章後面會有專文介紹Anatol Joukowsky老師),這首舞是來自Upper Hron Valley(也叫做Horehronie,Upper Hron River地區,Horné Pohronie,Felső-Garammente),位於斯洛伐克中部Banská BystricaBrezno地區之間,被喀爾巴阡山脈最西邊的Low Tatra山所圍繞.

下面Banská BystricaBrezno的地圖,套到上面地形圖可以發現,upper Hron River valley往南邊到匈牙利幾乎都是綠色的平原地帶,毫無險阻.往來便利,因此從地理的角度來看,本舞原文簡介中寫說本舞是受到匈牙利舞風影響,這點應無疑義.

Banská Bystrica/Brezno地圖和Upper Hron River地區地圖:




再來,從歷史的角度來看,西元第十世紀,斯洛伐克從所屬的大摩拉維亞王國解體後,併入匈牙利公國,成為匈牙利的一部份.經西元1241年到西元1242年的蒙古西征,被戰火焚毀殆盡,但隨後在匈牙利國王貝拉四世的領導下逐漸恢復元氣.一直到前面說的西元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戰後,奧匈帝國解體,在政治上才脫離匈牙利,實則屬於匈牙利超過九百多年的歷史,文化上早已融合,因此說舞風受到匈牙利影響也是在理.

以下是歐洲版圖變遷史,從西元前二千六百年到西元2020.請特別注意斯洛伐克這塊地方從西元1000年到西元1996年其中絕大部分的時間都是在匈牙利的版圖內唷.


以上從地理面與歷史面闡述了斯洛伐克民俗舞蹈受到匈牙利影響的可能原因,接下來我們就到Anatol Joukowsky老師採集本舞的地方,同時也是斯洛伐克觀光勝地之一的Upper Hron River地區,也叫做Horehronie來看一看當地風光.

Horehronie山谷裡的一個村莊:

照片來源:斯洛伐克文版維基百科


照片來源:Planet Slovakia網站


照片來源:pohronie, https://www.hladamchatu.sk/

西元1934Horehronie的村莊照片:

照片來源:https://www.lifebeyondtourism.org/

Horehronie地區的傳統建築樣式:

照片來源:https://kamnahorehroni.sk/

這是一首以Horehronie為名的歌曲,藉由MV中的影片讓舞友們對這個地區有個初步的概念:


青蛙老師最後以一部推動Horehronie觀光的影片作為這一小節的結尾,讓舞友們對這個地區的概念再更完整一點:



介紹Horehronie地區之後,我們將焦點再往下聚焦,找到Anatol Joukowsky老師使用的配曲. Anatol Joukowsky老師採用的歌謠歌名是”To ta Heľpa”,中文直譯意思是這是Hel’pa村鎮這是Hel’pa”,青蛙老師覺得翻譯為村莊最為貼切.

Hel’pa在哪裡呢?如果大家的記憶力好的話,上面青蛙老師在介紹Horehronie時是不是有提到Brezno這個地方?還有提到喀爾巴阡山脈最西邊的Low Tatra?是的,Hel’pa村莊就位於這裡.行政區隸屬:Banskobystrický區的Brezno地區的Horní Pohroní.關於Hel’pa村的建村紀錄,最早的記載可以追溯到西元1549,近代的建村則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西元194491.這跟前蘇聯的軍事擴張有關,在此我們不討論政治相關議題,舞友們只要記得建村的歷史時間點就好.

Hel’pa村莊幾乎位於斯洛伐克的正中心的位置:

照片來源:捷克文版維基百科

Hel’pa村莊位於喀爾巴阡山脈的Low Tatra山的山谷中:

圖片來源:英文維基百科

Hel’pa村莊鳥瞰:

圖片來源:Go Slovakia網站https://goslovakia.sk/

Hel’pa村莊的露天表演場(露天劇場):

圖片來源
:UNESCO官方網站: https://ich.unesco.org/

觀賞Hel’pa村民表演的觀光客多到滿坑滿谷:

圖片來源:斯洛伐克Bystrica Dnes24報導,日期:19. jún 2023 by KULTÚRA

小朋友在表演場嘉年華會唱自己村莊的歌:


To ta Heľpa歌曲,歷史上的Hel’pa:



To ta Heľpa歌曲, Hel’pa村莊風光



既然上面已經放了本舞的歌曲To ta Heľpa,那現在就來看看歌詞裡面到底在唱些什麼嘍:

斯洛伐克原文歌詞與五線譜:

(
圖片來源:美國土風舞筆記網站:Folk Dance Footnotes)

斯洛伐克原文歌詞與英文翻譯:

(
圖片來源:美國土風舞筆記網站:Folk Dance Footnotes)

斯洛伐克原文歌詞:
1.
To ta Heľpa, to ta Heľpa, to je pekné mesto.
A v tej Heľpe, a v tej Heľpe, švárnych chlapcov je sto.

1
.
Koho je sto, toho je sto nie po mojej vôli.
Len za jedným, len za jedným srdiečko ma bolí.
(2S)

2.
Za Janíčkom, za Pavlíčkom, krok by nespravila.
Za Ďuríčkom, za Ringíčkom, Dunaj preskočila.

2
.
Dunaj, Dunaj, Dunaj, Dunaj, aj to širé pole,
Len za jedným, len za jedným, počešenie moje.
(2S)

間奏

結尾:
Dunaj, Dunaj, Dunaj, Dunaj, aj to širé pole,
Len za jedným, len za jedným, počešenie moje.

歌詞英譯:

This is Helpa, this is a nice town,
And in that town Helpa, handsome boys are a hundred.

Who is a hundred, it is a hundred no to my liking.
Only for one my heart is aching.

For John, for Paul,a step I would not have taken.
For Dick,for Mike,the Danube I would have jumped.

The danube, and (also) a wide field,
Only for one,my sweetie.



歌詞中譯:(不用期待啦,還是我來翻譯吧)
1.
這是黑爾帕,一個美麗的村莊
在黑爾帕,帥哥有上百個

1
.
但在這些上百個帥哥中,沒有一個是我的菜
只要一個,只要一個就好
這真的令我心痛(青蛙老師註:因為一個都沒有)

2.
約翰,保羅,我一點都沒有念頭
至於狄克或麥可乾脆叫我跳多瑙河比較快

2
.
多瑙河呀多瑙河,在這麼廣大的土地上
我只要一個,那個人就是我的甜心

由於這首民謠傳唱者眾,青蛙老師就不去尋找最早的版本了,直接介紹我們土風舞版的音樂出處.土風舞版配曲是出自西元1953,那時還叫做捷克斯拉夫年代的斯洛伐克BROLN女子合唱團所演唱的78轉小唱片.由於年代久遠,沒有太好的資料留下來,只有一張模糊的唱片照片,看不清楚裡面的資料.



現在請舞友們來欣賞這首西元1953年的原曲:



中生代的舞友應該有聽過這首童軍歌曲吧,團康與土風舞不分家,它就是改編自本曲:


接下來就要介紹本舞的採集者,重量級的舞蹈大師Anatol Joukowsky.生於西元1908年還是沙皇時代的Anatol Joukowsky老師,一生事蹟難於細數,青蛙老師節錄他的學生Latrelle Hastings發表於西元19611月號以及2月號的Let’s Dance!舞蹈月刊中對Joukowsky老師的介紹文章跟舞友們分享:

Anatol Joukowsky老師,攝於西元1961:

資料來源:美國加州土風舞基金會(Folk Dance Federation of California)

西元1908818,Anatol Joukowsky老師出生於烏克蘭波爾塔瓦市,當時是沙皇尼可拉二世的俄羅斯帝國時代.他的父親是帝國騎兵隊的將軍,Joukowsky幼年的時候,忙著對當時起義的蘇維埃紅軍的作戰.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Joukowsky全家遷到希臘的Salonika.即使遠離他鄉Joukowsky的父母仍希望他能受到完整的斯拉夫教育,於是將他送到南斯拉夫的首都貝爾格勒的學校讀書.在他12歲的時候進入了國立貝爾格勒劇院學校學習舞蹈.也就是在貝爾格勒讀書的階段,Joukowsky被學校的舞蹈老師發掘出Joukowsky在舞蹈方面的天份,因此建議他要學習舞蹈方面的課程.就在他15歲的時候進入貝爾格勒Mme. Poliakoffs舞蹈學校繼續學習舞蹈.在這個期間,俄羅斯芭蕾舞超級名伶安娜·帕芙洛娃(Anna Pavlova)到他們學校演出.安娜·帕芙洛娃在彩排睡美人的時候,特別挑選Joukowsky幫她一起彩排.彩排後,安娜·帕芙洛娃特別單獨的讚揚Joukowsky,跳得非常好,讚譽有加.受到世界級舞蹈大師的鼓勵,更堅定Joukowsky往後人生的目標,以舞蹈為志業.

Anatol Joukowsky老師:

(
照片來源:The Society of Folk Dance Historians (SFDH))

雖然如此,他的大學主修卻是貝爾格勒大學的建築工程系,沒錯,他大學主修畢業於工學院,國家劇院學校是他在大學時期同時進修的. (青蛙老師註:這一段在美國土風舞歷史風雲人物協會(“The Society of Folk Dance Historians”沒提到這一點,這點待考.).

Let’s Dance!月刊,西元19611月號:



(
青蛙老師註:Mr.”J”是學生們對Joukowsky老師的暱稱)





我們跳過貝爾格勒大學建築工程學系直接切到貝爾格勒國家劇院學校(State Theater School),這樣比較銜接得上Joukowsky學習舞蹈生涯的歷程.在國家劇院學校裡主修舞蹈的學生要學的不只舞蹈技巧本身而已,需要學的東西可多了,數一數,需要學的專業領域竟然有11個之多.包括:舞蹈史,舞蹈服裝史,舞蹈技巧(包含芭蕾,民族舞蹈,雙人舞技巧,現代舞),三年級開始要學習編舞,架設舞台,舞台設計,燈光設計,空間設計以及舞台史.(青蛙老師註:青蛙老師在中華土風舞創意發展促進會辦過的丙級教練檢定營以及乙級教練檢定營中有講過土風舞史以及舞台設計等課程,這些資料舞友們可以在青蛙的窩部落格的總論裡面找得到).此外,學生們最希望的是有機會能夠在國家劇院有大型演出的時候,擔任裡面的跑場龍套,甚至在擔任舞台背景也願意.這些舞蹈科系學生畢業之後大都會進入國家國家劇院工作,大概都是跳舞台上最後兩排的舞者,至少要兩年.但是我們的Joukowsky老師一畢業就擔任獨舞的舞者.到了西元1935, Joukowsky老師更進階成為國家劇院的芭蕾老師以及編舞者.

(
在這裡青蛙老師也找到了SFDH也有提到Joukowsky老師的確在國家劇院學校裡學習舞蹈的同時,也在貝爾格勒大學修建築工程)



以上簡單的帶過Joukowsky在正規舞蹈學校中學習舞蹈專業的歷程,然而我們學土風舞的人光只學這些專業舞蹈技巧還不夠,我們需要學的還要更實際,更貼近風土民情的文化內涵才行.這方面就看出Joukowsky老師特別的地方了.Joukowsky老師還是童子軍學習自然科學的時候,他到了一個鄉下地方,當他在釣魚的時候,看到村莊裡面的村民在跳著鄉土舞蹈,那個畫面深深吸引著他,這也是開啟Joukowsky老師舞蹈細胞的濫觴.Joukowsky老師在貝爾格勒舞蹈學校讀書的時候,不論是暑假,節日,假日,Joukowsky老師喜歡到南斯拉夫的鄉下去看各種民俗舞蹈活動.從西元1923年起,Joukowsky老師在每年的暑假都會召集了一些他的童子軍和舞蹈哥兒們,組成一個團體做自然科學探索之旅”,實際上就是下鄉採集土風舞之旅.這些夥伴們都各有專長,並且各司其職,有的專門紀錄歌謠與樂譜,有的專門紀錄舞蹈動作,有的專門錄音,有的製作唱片這個團體持續了好多年的民俗採集,一直到西元1941年為止,將近20年的時間,他們收集大量的民俗舞蹈文化資料,他們的足跡遍佈了保加利亞,希臘,馬其頓,塞爾維亞,匈牙利,北非,波蘭,法國,俄羅斯,羅馬尼亞,烏克蘭,西班牙,敘利亞和土耳其.這些珍貴的資料對後續民俗舞蹈界的影響非常巨大.

在這期間,西元1932年的時候,Joukowsky老師結婚了,他的夫人也是芭蕾舞的名舞者,來自波蘭華沙的Yania Wassilieva.西元1936Joukowsky老師成立了一個民俗舞蹈團,專門跳他收集回來的各國民俗舞蹈,並在第二年,西元1937年舞團在貝爾格勒大學禮堂展開第一次正式演出.西元1938,Joukowsky老師的舞團受邀到捷克布拉格參加Sokol音樂節,並在比賽中奪得冠軍,因此聲名大噪.同年,Joukowsky老師獲得保加利亞國王鮑里斯三世頒贈騎士十字勳章;同樣西元1938,Joukowsky老師的舞團受到捷克斯拉夫總統班尼士欽點表演節目,西元1941,南斯拉夫王子保羅欽點表演節目….西元1941年更登上貝爾格勒國家劇院的舞台做表演,這是一般民俗舞蹈團很難得到的殊榮.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Joukowsky老師夫婦被德軍抓了起來並關進了柏林的戰俘營,所幸後來逃了出來,逃到了法國,直到戰爭結束.西元19511Joukowsky老師夫婦移居美國,在美國展開後半生的教舞生涯.

Joukowsky老師在美國找到的第一份工作不是舞者,更不是舞蹈教師,而是在舊金山擔任技工!然而像Joukowsky老師這樣的大師是不會被埋沒的.這一年,在一個機緣之下,Joukowsky老師夫婦在舊金山現代藝術博物館的Legion of Honor Hall舉辦了一個小型的雙人舞表演會.這個表演會在舊金山的民俗舞蹈界造成了大轟動,大家才意識到,原來國際民俗舞蹈大師Joukowsky老師已經到了美國來了.然後Joukowsky老師受聘到舊金山舞蹈學校任教,長達14年之久.同時舊金山音樂學院也聘請他去任教,最後舊金山州立大學也給Joukowsky老師聘書,聘請他去任教,擔任全職教授.

西元1953,Joukowsky老師認為時機成熟了,他的表演不能只局限於小型的表演,於是他集合了他不同班別的學生,組成了一個大型完整的舞團,他們的表演節目已經成為舊金山舞蹈演出的標竿.

西元1963Joukowsky老師開始在史丹佛大學教授俄羅斯民俗舞蹈,也開始帶不少演出團體.同時,他在加州土風舞基金會的各項活動中也非常活躍.他參與各項舞蹈研習營,研討會,包括世界舞蹈營(Stockton Folk Dance Camp,我跟張慶三老師閒聊時,張老師的習慣上都稱此研習營為世界舞蹈營,因此青蛙老師也接續,順著張慶三老師的習慣這麼稱呼),聖塔芭芭拉土風舞論壇(Santa Barbara Folk Dance Conference),在西元1960年代末期,他也在舊金山大學國際民族舞蹈.大師的研究與風範離開了歐洲,在美洲依舊大放異彩,世界各國的民族舞蹈在美國得到了延續.

以下Joukowsky老師在美國教過的世界各國土風舞,看舞友們學過幾首呢?(這只是他畢生研究的各國民俗舞蹈的中的一小部份,並不是全部哦.)
A Ja Zo Šariša (A Ja Tzo Saritsa)
Ajde Jano
Bandura Kozachok
Barynya
Bavno Oro (Makedonsko Oro)
Bella Franca (Sardana)
Birds Choir Hora
Bolen Leži Mlad Stojane
Branle a Six
Brîul from Gorj
Bunjevačko Momačko Kolo
Caluş Dance from Gorj (Caluşarii)
Čamče (Čamčeto)
Čardáš z Košických Hámrov
Čarlama Užicka (Užicka Čarlama)
Daičevoto
Dajčovo Horo (Zizaj Nane)
Dačovo Horo III
Dakota (Sioux) Social Dance
Detva Čardáš
Dilindaro (Pravo Horo)
Djebel Aissa
Dodecanesian Ballos
Doiransko Oro
Dunda Kolo
Ergensko Oro
Fatiše Kolo (Kolo from Vranje)
Ferhat
Furiant
Gankino Horo
Gerakina
Horă din Banat
Horă din Maramureş
Horehronsky Čardáš(
就是這篇舞蹈簡介的本舞啦)
Hultzulka
I Kto Evo Znaiet? (Who Knows?)
Jablochko (Little Apple)
Jambolska Lesa
Jokul Moldovanesc
Kabardinka
Kak u Kluchika (By a Spring)
Krad Csárdás
Karagouna
Karanfile
Katanka
Katia (Nashey Kate, Our Katia)
Kedves Csárdás
Kolo from Šumadija
Kolo iz Vranje
Komitsko Oro
Krakowiaczek
Krakowiak
Krakowiak Po Truikam
Krakowiak Polessky
Kukułeczka
Kutzovlaško
Lesnoto
Lesnoto Oro
Makedonsko Oro
Marfuta
Medgidia Sârba
Metelikum
Momačko Kolo
Nitrianski Tanz
Oberek Opoczynski
Oberek Zvičainy
Oj Ti Mome
Orlovskaya (Dance from Orel)
Osetenian Lezginka
Pravo Horo (Dilindaro)
Pima Harvest Dance (Indian Harvest Dance)
Pod Borem (Krakowiak)
Politiko Hasapiko
Polonez
Polonez od Beskids
Polonez Warszawski
Prekid Kolo
Rŭčenica
Rudnički Čačak
Russian Quadrille (Quadrille Polka)
Sârba
Seljančica
Senjačko Kolo
Serbian Medley
Serbian Medley III
Šestorka (Kola iz Šumadija)
Slavonski Drmeš
Stara Dunda
Staro Ratarsko
Staro Svadbarsko
Što Mi e Milo
Timonia
Tingi Lingi
Trepák
Turopolski Drmeš
Un Pied Dans lEau
Unverdos
V Lesu Prifrontovom (In the Forest)
Vranjanka
Vranjsko Kolo
Vrtielka Čardáš
Yablochko
Za Pojas
Žabarka
Zaspala Jana Janinka
Zarajče Mi

西元1998105,Joukowsky老師因心臟病病逝於美國加州,享年91.雖然Joukowsky老師眾多世界各國民俗舞蹈中傳來台灣並不多,僅以台灣舞友們相當喜歡的這首斯洛伐克團體舞獻給Joukowsky老師,感恩Joukowsky老師帶給全世界的土風舞同好們那麼繽紛的土風舞世界.

本舞Joukowsky老師於西元1967年第20屆世界舞蹈營中親自教授.
西元1967年第20屆世界舞蹈營手冊_封面:


西元1967年第20屆世界舞蹈營手冊_目錄:


老闆招待本舞原文舞序:

(
資料來源:西元1967年第20屆世界舞蹈營手冊)

老闆招待本舞中文舞序:


最後老闆招待本舞參考示範影帶:由美國Fayetteville土風舞社BillKaren Faust老師示範;美國Tucson土風舞社上傳.



青蛙老師特別補充說明:
原文舞序第四段(Fig.IV)跟中文舞序第四段,第一小節都提到Open Rida Steps,利達步.這裡青蛙老師要特別從樂理跟舞蹈兩方面分開與合併做說明,希望能提升舞友們音樂與舞蹈方面的知識,對舞友們以後的學舞有正面的幫助.

首先先說什麼是利達步.利達步(Rida Step)為匈牙利舞常用的基本舞步,青蛙老師在民國68年學匈牙利夏得西(Čardáš,前文有說到這首舞,雙人舞,弦歌唱片C.C.S.1041),就學過這個舞步,在團體舞版的本舞,也就是幽谷少女(Horehronsky Čardáš),同樣的也用到這個匈牙利的傳統舞步.

利達步基本結構是一個側踏步加一個交叉步,因應不同的舞曲音樂型式與舞蹈行進方向,衍生出來幾種不同變化的利達步.

樂理:
1.Upbeat Rida Step(Open Rida Step):這是最常用的利達步.Upbeat樂理上稱為弱起拍子或前起拍子.指的是前一小節的最後一拍.強弱拍的順序為:,,,.我們口令可以下and,one,and,two(國語口語化就講和,1,,2)
2.Downbeat Rida Step(
Closed Rida Step):相對Upbeat Rida Step而來,樂理上稱謂強起拍子,從每一小節的第一拍開始起算.動作要領與Upbeat Rida Step一樣,只是剛好差一拍.強弱拍的順序跟upbeat剛好顛倒:,,,.我們口令可以下one,and,two,and(國語口語化就講1,,2,.)

舞蹈:
1.Upbeat Rida Step動作:右足起,右腳前腳掌(ball,也就是蹠骨)向右側踏,左腳前交叉於右腳前,同時置重心.此為一個完整的利達步.由左足往左邊起也可以做利達步:左腳前腳掌向左側踏,右腳前交叉於左腳前,同時置重心.這也是幽谷少女最後一段的動作,左腳起步的利達步.我們口令可以下and,one,and,two(國語口語化就講和,1,,2)

2.Downbeat Rida Step
同樣由右腳起,但是是往左邊行進:右腳往左,於左腳前交叉,並置重心,左腳前掌(ball)向左側踏.相同的,左腳向右交叉開始,往右邊移動的利達步,是左足往右行進的利達步.我們口令可以下one,and,two,and(國語口語化就講1,,2,.)

因此利達步分弱起拍子與強起拍子,左足,右足不同的組合,就有四種不同的利達步的變化步.

西元1967年第20屆世界土風舞營手冊中對匈牙利利達步的說明:


利達步參考影帶:前奏4小節之後,第一段一開始舞伴用的就是匈牙利肩腰舞姿左足起向左邊的Upbear利達步,也就是我們幽谷少女用的舞步.(青蛙老師註:在聯歡會上青蛙老師有看到太多人跳錯了,跳成右腳前交叉先,這是錯的,那就變成Downbeat利達步,而不是原始舞序中的Upbeat Open 利達步了.)



既然講到弱起拍子,強起拍子,弱與強的關係,我們要如何將音樂的強度變化轉化到我們的舞蹈中,換句話說,也就是如何用我們的肢體動作來表達強或弱的感覺,如何將心中情緒釋放出來(強調),或要將感情收回去(隱藏)?以下是青蛙老師在新竹高中時(那時青蛙老師才17歲吧),自我練舞時反覆思索研究後,參悟到的心得,不藏私,將我個人的舞功秘笈提供給舞友們參考:

不論這首民謠是來自哪個民族,這首舞蹈來自哪個國家,當我們聽過,學過與了解這首舞的背景文化故事,內化之後一定會有自己的感覺,想要把這一股內心的感受用自己的方式詮釋出來.第一個能夠使用,而且最簡單表達的技巧就是:強與弱.例如上面那段問字說的情緒的放與收等等情境.那我們如何在舞蹈動作中表現這種強弱的關係與對比呢?青蛙老師在竹中土風舞社中悟到有4種方式:

1.
力度:力度的大小當然是最直接強調強弱的關係.例如說華爾滋,三拍子,,,.舞步蹦,,.第一步踩出去,踏重一點,後面兩步力量小一點,就很明顯的表現出華爾滋蹦,,,的特色.尤其在跳德國華士步時(我們資深的舞友們如果有研究的話,德國華士步也叫做加重華士步,第一步是出去,而且是用力的踩,跟我們一般的華士步,甚至維也納華士步用滑出去的差別很大)

2.
速度:,,驟停.藉由速度的變化可以表達力度強弱.例如西班牙鬥牛士之歌的第一小節第一拍的前半拍,西班牙舞姿雙足併微蹲,第一拍後半拍無動作,這個快速的強拍馬上就把鬥牛士的剛毅狠勁表達出來;再例如鬥牛英雄前奏4,1,2拍停,3拍拍手,4拍鬥牛舞姿驟停,此時的驟停立馬將鬥牛士的氣度與英姿顯現出來.

3.
空間移動:同樣節拍長度,空間移動愈大,強度愈強,相反的,移動的距離愈小,則感覺的力度愈弱.我們舉華士步為例,華士步強弱拍為強,,.我們化為舞步,腳步大小為:,,中或大,,.即使我們用的力量一樣,但是因為空間移動的距離不同,我們單純的三步動作就將強,,弱的拍強給區別出來了.
4.
重心:重心高顯得輕;重心低顯得重.我們再舉華士步為例,即使我們的步伐一樣,力道一樣,只要我們把重心改成:,,;,,,是不是那種強,,;,,,的感覺就出來了.再例如烏克蘭華貝克的屈膝蹲身步,屁股都快蹲到地上了,那種強度更明顯;再舉一個大家熟悉的世外桃源第四段蹲踢步,一蹲步,然後起身踢步,這個重心的轉換不謂不大,所以強弱拍對比也立現.

跳舞就是用肢體寫文章,用身體說故事,我們先學會用肢體寫字基本的永字八法後,以後詮釋各國舞蹈當能更得心應手,更能表達出自己內心的意境.好啦,今天藉這個機會,就先說強弱的表達方法,以後有機會或有適當的時機,青蛙老師再跟各位舞友們分享其他的研究心得與舞功秘笈嘍.






參考資料:
1.
英文版維基百科
2.
匈牙利文版維基百科
3.
捷克文版維基百科
4.Bandcamp-
natalien.com音樂網站
5.
美國土風舞筆記網站
6.
Podujatia na voľný čas:Folklorfest.sk
7.Life Beyond Tourism
8.
網路文件網站:https://prezi.com/
9.
蓮族童軍官網: https://seelandscout.wordpress.com/
10.Let’s Dance!
雜誌,西元19611月號及2月號(Let’s Dance!jan.1961 and feb.1961
11.The Society of Folk Dance Historians (SFDH)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frankflin01&aid=180349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