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瑪麗之歌-歌:德國/舞:美國
2023/11/13 16:55:38瀏覽718|回應0|推薦3

瑪麗之歌
(
:德國/:美國)

 

歌名:Lili Marleen(英譯:Lili Marlen,Lilli Marlene,Lily Marlene等等多種寫法)
作詞:Hans Leip,寫於西元1915,於西元1937年出版
作曲:Norbert Schultze,西元1938
舞名:Lili MarleneSusan’s Gavotte
編舞:Susan Gentry,西元1949
中文舞名:瑪麗之歌(或蘇珊之歌)
土風舞音樂:惠美唱片F.D.C.0010
預備舞姿:雙人舞,雙圈,舞伴男左女右牽內手,面向方向線

這首非常具有時代感的歌曲,還有年代感的舞蹈,讓呂鴻賓老師一直念念不忘,問了我好多次,好多年.我知道呂老師是故意要考我知道不知道這首舞的來歷(因為呂老師的擅長的是歐洲舞蹈,尤其是德語系國家).這有什麼難的,青蛙老師當然知道呀,一首家喻戶曉的歌曲和小小簡單的一首舞蹈怎麼可能考得倒青蛙老師我呢,太小看青蛙老師了吧.只是我手上要介紹的舞蹈實在太多了,而這一首在台灣算是非常冷門的舞(雖然歌曲在歐美曾經相當的流行,而且相當有故事性與戲劇性),青蛙老師估計現在全台灣,含青蛙老師在內,應該不超過10個人,,可能不超過5個人,也就是說,扣掉青蛙老師之外,應該不出4個人還記得這首舞怎麼跳,實在太小眾了,因此不想那麼早寫這首舞的介紹.前幾天呂鴻賓老師又在臉書上問起我這一首舞,想想,欠他那麼久也不好意思,那我就先放下其他舞蹈,先介紹這一首具有歷史歲月痕跡的老舞,免得呂老師一直來跟我碎碎唸.呵呵!

多才多藝的呂鴻賓老師:


這首舞是青蛙老師在小學六年級時學的舞.那時是我學土風舞的第二年或第三年吧,教我的是我的土風舞啟蒙老師,新竹市龍山國小的陳明進老師與師母葉怡秀老師.後來民國六十幾年,我高二擔任竹中土風舞社社長時,把這首舞教給我的社員.我當竹中社長時,社員有72,這對以升學為目標的明星高中而言,而且是純男生的和尚學校來說,這是一個非常難得見到的大社團.不只學生哦,連訓導主任,教官,老師都被我吸引來社團學跳舞呢,教舞當然是由社長我親自來教啦.

當年的竹中土風舞社社團活動照片:







拉回主題,讓我們來認識一下這一首非常有歷史感的舞蹈吧.

首先先介紹這一首歌,它原本是一首德國歌曲.歌詞比歌曲早出來23,歌詞寫於第一次世界大戰,紅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場上.是的,青蛙老師沒有說錯,這是一首紅在戰場上的歌曲,而且橫跨第一次世界大戰與第二次世界大戰,兩次世界大戰和交戰的各國之間,有意思吧.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事情是怎麼發生的呢?且讓青蛙老師細說從頭.


故事要從西元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開始講起.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時,當時住在德國漢堡的漢斯·萊普(Hans Leip)是一位學校老師,在漢堡郊區羅滕博格特的一所學校裏任教.第二年,西元1915,漢斯·萊普被徵召入伍當兵,他的部隊即將開往東戰區俄羅斯作戰.在還沒有開拔之前,漢斯·萊普天天都在軍營門口站衛兵.大家都知道站衛兵是一件非常無聊的事情,沒事情可以做,又不能亂跑,實在蠻痛苦的.當兵前的漢斯·萊普不但是位老師,同時也是一位小說家,詩人兼編劇,專長就是寫東西,既然站衛兵那麼無聊,那麼不如趁這時候來寫一點東西吧.

穿軍裝的漢斯·萊普:




寫什麼好呢?當過兵的舞友們應該都知道,阿兵哥在軍營裡面最想念的不是家人,而是...女朋友!有了這個方向,漢斯·萊普就好下筆了吧?偏偏漢斯·萊普有兩個女朋友,一位是廚師莉莉(Lili),一位是護士瑪蓮(Malene),到底寫哪一個好呢?乾脆兩個一起寫吧,於是漢斯·萊普振筆疾書寫了三小段,是的,只有三小段而已,就三小段的短詩.詩裡面的女主角名字該怎麼取呢?為了公平起見,兩個女朋友的名字都寫上去吧,於是詩裡女主角的名字就叫做莉莉·瑪蓮,一個新的女主角名字產生了.漢斯·萊普給這首詩取個名字,德文叫做:”Das Mädchen unter der Laterne”,中文意思是:街燈下的女孩.

位於德國朗格奧格鎮的街燈下的女孩紀念碑:


以上是這一首詩在第一次世界大戰誕生的經過.這首詩在當時還算沒沒無聞,更別說歌曲了,連個第一個音符都還不知道在哪裡呢.

這首詩跟歌相對的轉折點在西元1937年與1938其實就算在西元1937/1938年轉折點的當下,這首詩跟歌曲的誕生也是跌跌撞撞,非常的不順利,要一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開打之後,才漸漸的嶄露出這首歌的生命力.請各位舞友們將小板凳搬好坐好,且讓青蛙老師繼續接著講下去.


這首詩的第一個轉折點在西元1937,漢斯·萊普將自己的詩收集起來,出版成為一本名爲”Die kleine Hafenorgel”的詩集(Die kleine Hafenorgel意思是小小的港灣風琴”,漢斯·萊普就是在漢堡這個港口城市出生與長大的),同時也將這首詩收錄了進去.不僅如此,漢斯·萊普將原先三段的短詩加了兩段,變成我們現在看到的五段完整詩句,同時也把詩的名字改成"Das Lied eines jungen Soldaten auf der Wacht"(中文意思:一個年輕衛兵(或者翻譯成哨兵)的歌曲,比原先街燈下的女孩少了好多味道,還是原詩名比較好聽,而且切題意).

接下來就請舞友們欣賞這首詩的德文原文與中文翻譯吧:

”Das Mädchen unter der Laterne”
改名成"Das Lied eines jungen Soldaten auf der Wacht"之後,西元1937年德文完整五段原詩:

1.
Vor der Kaserne
Vor dem grossen Tor
Stand eine Laterne
Und steht sie noch davor
So wolln wir uns da wieder sehn
Bei der Laterne wollen wir stehn
Wie einst Lili Marleen.
 
2.
Unsere beide Schatten
Sahn wie einer aus
Dass wir so lieb uns hatten
Das sah man gleich daraus
Und alle Leute solln es sehn
Wenn wir bei der Laterne stehn
Wie einst Lili Marleen.
 
3.
Schon rief der Posten,
Sie blasen Zapfenstreich
Das kann drei Tage kosten
Kamrad, ich komm sogleich
Da sagten wir auf Wiedersehen
Wie gerne wollt ich mit dir gehn
Mit dir Lili Marleen.
 
4.
Deine Schritte kennt sie,
Deinen zieren Gang
Alle Abend brennt sie,
Doch mich vergass sie lang
Und sollte mir ein Leids geschehn
Wer wird bei der Laterne stehen
Mit dir Lili Marleen.
 
5.
Aus dem stillen Raume,
Aus der Erde Grund
Hebt mich wie im Traume
Dein verliebter Mund
Wenn sich die späten Nebel drehn
Werd ich bei der Laterne stehn
Wie einst Lili Marleen.

街燈下的女孩改名為一個年輕衛兵的歌曲”,西元1937年完整五段詩文中文翻譯:
1.
在兵營雄偉的大門前,
那裡有一座路燈。
如果它依然矗立,
我們就在燈下再次相會。
就像從前啊,莉莉瑪蓮,
就像從前啊,莉莉瑪蓮。

2.
我們的身影交織如一體,
讓每個人見證我們愛的永恆。
所有的人都將看見,
我們相會在那路燈下。
就像從前啊,莉莉瑪蓮,
就像從前啊,莉莉瑪蓮。

3.
衛兵對我說,
歸營號已吹響,
快說再見吧,兄弟,
否則三天都走不了。
分別時你對我說再待一會吧。
想和你一起,我躊躇不前。
想和你一起啊,莉莉瑪蓮,
想和你一起啊,莉莉瑪蓮。

4.
你熟悉我堅定的腳步聲,
每夜癡癡地等候,
我來得再晚也從不怨懟。
不管我發生什麼事
依然等候在那路燈下
想和你一起啊,莉莉瑪蓮,
想和你一起啊,莉莉瑪蓮。

5.
天地間仿佛只剩下你我

你火熱的雙唇令我猶墜夢中

當夜霧瀰漫

我將回到路燈下

就像從前啊,莉莉瑪蓮,

就像從前啊,莉莉瑪蓮。
(
歌詞翻譯:中文版維基百科)

第二個轉折點是在西元1938,有一天,德國作曲家諾伯特·舒爾茨(Norbert Schultze)跟幾位朋友到小酒館聚會.小酒館的座位旁邊就放有漢斯·萊普的這本Die kleine Hafenorgel詩集.諾伯特·舒爾茨無聊,隨手就拿起來看這些詩集.

德國作曲家諾伯特·舒爾茨:




當諾伯特·舒爾茨讀到一個年輕衛兵的歌曲這首詩時特別有感覺,不自覺的讀了又讀,讀了又讀,讀了好幾遍.此時他的腦海裡突然冒出了一堆音符縈繞著,此時他趕忙衝向小酒館中間的鋼琴,馬上把腦海裏面的這些音符化為旋律,用鋼琴彈出來,從頭到尾一氣呵成,於是乎這首多年以後才受到世人歡迎的名曲誕生了.

在小酒館裡的諾伯特·舒爾茨趕忙衝向小酒館中間的鋼琴,馬上把腦海裏面的這些音符化為旋律:


歌曲完成了,那就要找人來唱,灌錄唱片啦.一開始,諾伯特·舒爾茨覺得這首歌適合給當時流行的男高音來演唱,於是他就找到一位當時德國出名的男高音拜恩,他將這一首歌送給拜恩,希望他能來唱這一首歌.沒想到男高音歌唱家拜恩覺得這首歌太簡單了,他拒絕唱.這下子尷尬啦!好吧,既然趕不上流行男高音的潮流,諾伯特·舒爾茨退而求其次,他找了一位在夜總會唱歌的女歌手拉莉·安德森(Lale Andersen)來唱這一首歌.一開始,拉莉·安德森也是不看好這一首歌,拒絕演唱,後來實在經不起諾伯特·舒爾茨的盧功,勉為其難的接下這份工作,在西元1939年8月2日做這一首歌的首錄並出版唱片.據說這張唱片首次出版時,共製作了七千多張,結果銷售成績只有700張左右,可說是大敗而歸.

勉為其難接下演唱工作的夜總會女歌手拉莉·安德森:


(
青蛙老師小八卦一下,西元1990,諾伯特·舒爾茨在接受BBC研究員Karen Liebreich採訪時說,上面這首歌誕生的故事不是真的,其實這一首曲子原先是為了一支牙膏的廣告所寫的,並不是為了這首詩專門寫的啦.)
諾伯特·舒爾茨說,這首歌原來是為了一支牙膏廣告寫的:


西元1939Lale Andersen的首版莉莉瑪蓮演唱版本,Bruno Seidler-Winkler 樂隊伴奏與伴唱.

西元1939年莉莉瑪蓮_原版唱片封面:


西元1939年莉莉瑪蓮_原版唱片封底:


西元1939年莉莉瑪蓮_原版唱片A:


西元1939年莉莉瑪蓮_原版唱片B:


現在就請舞友們來欣賞這首歌的原主唱版本:



聽過第一版的莉莉瑪蓮版本之後,或許大家心裡都明白了,這張唱片為什麼銷售成績不好了吧.然而,令大家意外的驚人發展現在才正在悄悄地醞釀,請舞友們靜靜地看下去.

唱作俱佳的青蛙老師繼續往下講:


西元193991,德國入侵波蘭,展開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序幕.從西元1939年到西元1941,德軍勢如破竹,摧枯拉朽,佔領了歐洲大部份的地區.西元19414,當德國攻陷南斯拉夫首都貝爾格勒後,就在貝爾格勒當地建立一個廣播電台,專門對戰區的德軍做廣播.廣播涵蓋的範圍包括了整個巴爾幹半島,北非地區以及部份其他歐洲地區都可以收聽到,

貝爾格勒廣播電台電波涵蓋地區:

(
圖片來源:Wikimedia Commons)

貝爾格勒廣播電台:

(
圖片來源:Bridgeman Images網站:Soldatensender Belgrad(Soldiers Radio Belgrade ),members of the dance band of the station,1942)

西元1941818,貝爾格勒電台在一堆廢棄的唱片中翻出了這張莉莉瑪蓮的唱片,由於戰時資源匱乏,多一張唱片就多一首歌可以放送,白用白不用,不但播放,而且常放.

莉莉瑪蓮唱片_1939:


電波無國界,只要你有一台收音機就能收聽到廣播歌曲.由於廣播電台經常播放這首歌曲,因此不只巴爾幹半島,北非等戰區,就連德國本土,當時的軸心國佔領區,同盟國,中立國等歐洲國家漸漸流行起來,甚至可以用風靡這個詞來形容這首莉莉瑪蓮在當時受到歡迎的程度.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的收音機:


然而這首歌愈紅,反而愈受到當時掌管納粹軍隊政治與心戰的宣傳部部長約瑟夫·戈培爾(Joseph Goebbels)的反對.約瑟夫·戈培爾認為這首歌是靡靡之音,歌詞內容講的是與女朋友之間纏綿悱惻的愛情,會影響士兵們的心情,更可能會瓦解士兵們的鬥志,因此下令禁止電台播放這首歌曲.

納粹宣傳部長約瑟夫·戈培爾下令禁止電台播放莉莉瑪蓮這首歌曲:


這首歌的禁歌令下達之後,遭到前線士兵們的反彈,紛紛寫信到電台要求恢復這首歌的播放.面對每天超過一萬二千多封前線士兵們的來信,電台的壓力非常大,然而成千上萬士兵們的請願還不算什麼,最厲害的是歌迷裡面有一位超級大咖的粉絲,他是德軍戰神,沙漠之狐之稱的德國陸軍元帥隆美爾.

德國陸軍元帥,”沙漠之狐隆美爾:


隆美爾元帥不僅僅要求貝爾格勒電台恢復播放這首歌曲,而且還要常規固定節目播放.在元帥與士兵們的壓力下,電台不僅恢復播放這首歌曲,另外還在每天晚上957分準備結束播音工作前,準時播放由拉莉·安德森演唱的這首歌.

由於戰爭時期缺乏娛樂,聽廣播歌曲是大眾最容易收到的娛樂節目,藉由廣播電台的傳播,莉莉瑪蓮這一首歌逐漸在歐洲,在地中海沿岸,不論是德軍或是盟軍大家都能聽到這一首歌,不管歌詞聽得懂或是聽不懂,大家都沉浸在那優美迷人的嗓音中.當時的情況誇張到什麼程度呢,誇張到即使敵我雙方正在作戰,只要這首歌播放時間到了,戰壕裡面的戰士們都會自動收起槍枝,雙方停止交火,一直等到這一首歌唱完.在這短短三分鐘的時間裡,世界是和平的,沒有戰爭的.

每當到了莉莉瑪蓮這首歌曲放送時間,全世界的槍聲沒有了,大家都在聽歌.


前面說了,北非戰場的戰將,沙漠之狐隆美爾元帥是這首歌的忠誠粉絲,這還不夠,連北非戰場上隆美爾元帥的敵人,同盟國盟軍有沙漠之鼠之稱的英國第八集團軍,全軍上下都瘋迷這首歌曲,他們自稱這首莉莉瑪蓮是他們沙漠之鼠,第八集團軍的軍歌.

盟軍英國第八集團軍,”沙漠之鼠”:


西元1941,法國的女歌唱家蘇茜·索利多爾將這首歌翻唱成法語版,也是第一個非德語版的莉莉瑪蓮,從此開始,各國歌手紛紛將這首歌翻唱成他們國家的語言,經過統計,莉莉瑪蓮營固被翻譯成48種不同語言的版本演唱.後來經過統計,一開始賣不到700張唱片的拉莉·安德森(Lale Andersen)演唱的德文版,在戰爭期間總共銷售超過100萬張!

接下來說說舞蹈的部份,根據美國加州土風舞基金會研究委員會的資料顯示,本舞是由美國奧克拉荷馬市的Susan Gentry所編,因此舞名為”Susan’s Gavotte”;

美國加州土風舞基金會研究委員會的本舞舞序:


西元1949年出版的本舞78轉小唱片:

圖片來源:網路檔室Internet Archive:https://archive.org/

但是青蛙老師在網路唱片網站45World中找到另外一張西元1951Western Jubilee唱片公司出版的78轉唱片裡面所附的舞法說明中的資料,本舞為Joe Beykin所編:

Western Jubilee出版的唱片:


Western Jubilee出版的唱片中所附的舞序,其中寫道”Instructions by Joe Beykin”.雖然解析度過低,不能完全清楚,青蛙老師辨識出來舞法跟美國加州土風舞基金會研究委員會的舞序幾乎一樣,但是英文是寫”Instructions by”,不是”Choreographed”Composed”,因此認定本舞不是Joe Beykin所編,他只是推廣的教舞者之一罷了:


另外,西元1949年還有另外一個版本,音樂一樣,舞法也差不多,差別在第三小節,勾右手互繞,勾左手互繞,然後向圓心快走4(chasse).可見一舞多跳的情形很早就有了.


老闆招待本舞中文舞序:

青蛙老師註:中文舞序最後閉式舞姿4疊步轉這個動作跟原文舞序不同,青蛙老師不知道這從何而來.

老闆招待土風舞版音樂,土風舞版用的是演奏版:



最後老闆招待本舞參考示範影帶,由以色列友社Noa-am土風舞社所示範.
(
青蛙老師註:本示範帶第二段第二小節跳的跟原文舞序和中文舞序不同,中英文舞序都是寫向方向線反方向線各一次走三步轉,Noa-am跳成側後側併,依據為何?真的不知,建議舞友們還是依照中文跟原文舞序跳;:最後84交換步外轉回原位,Noa-am跳成男向後女向前換舞伴,變成Mixer,混合舞,其實青蛙老師學的也是這樣換舞伴的混合舞.但我找不到是從哪一版的舞法變成這樣.青蛙老師建議,在初學者,或者露營野營營火晚會大家都不是很熟識的情況下,用換舞伴Mixer混合舞的形式較佳.)




青蛙老師補充一下什麼是Gavotte.喜歡古典音樂的舞友們應該很熟悉起源於西元16世紀的嘉禾舞曲”,是的,就是它.而我們土風舞界則翻譯為加瓦特”,國內以楊昌雄老師譯介為大宗.根據網路教育百科引用我的現代舞老師李小華老師所著舞蹈辭典中的說明,嘉禾舞曲為起源於16世紀前的法國東南部的民間舞蹈.Gavotte為當地方言Gavaud演變而來,意思是曲腿的意思,因為此舞中有很多曲腿的動作.到了16世紀末,逐漸由民間引進到宮廷,慢慢形成有巴洛克風格的宮廷舞,失去了原有的純樸之風.

西元1878,法國布列特尼的Gavotte:











參考資料:
1.
德文版維基百科
2.
英文版維基百科
3.
法文版維基百科:https://fr.metapedia.org/wiki/Lili_Marleen
4.
中文版維基百科
5.
人人焦點網站:https://ppfocus.com/
6.
百度百科
7.
中文百科知識網站:https://www.jendow.com.tw/wiki/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frankflin01&aid=1800658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