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克之花
(捷克)
歌名:Čardáš
作詞:演奏版無歌詞
作曲:捷克傳統民謠
舞名:同歌名
編舞:捷克傳統舞蹈
中文舞名:捷克之花
土風舞音樂:第一屆亞洲土風舞營
預備舞姿:雙人舞,男內女外雙圈,面相對,牽手下垂
今天介紹這一首非常傳統的舞蹈,是青蛙老師非常喜歡的一首舞.本舞雖不算大舞,但是非常具有地方色彩.舞型與分類在歐洲東南部接近中歐的地區流傳甚廣,影響所及,甚至連古典大師李斯特、布拉姆斯、約翰·史特勞斯、柴可夫斯基…常將這種風格融入到他們的音樂作品中.
在開始介紹本舞的音樂與舞蹈之前,青蛙老師先請各位舞友們欣賞一首世界名曲:
各位舞友們聽出來了嗎,這一首世界名曲曲名為Csárdás,發音為”tʃɑːdɑʃ”,中文音接近”恰達許”,一般翻譯成恰達斯或查達斯或查爾達斯等等.我們土風舞則翻譯為夏德西.Csárdás跟Čardáš字很像,就差一個s,那這兩個字到底有沒有關連呢?跟本舞又有什麼關係呢?這首音樂跟舞蹈在人文薈萃的東南歐影響力有多大呢?它的起源又為何呢?老規矩,請舞友們搬好小板凳坐好,青蛙老師要開講了.
民國70年2月在第一屆亞洲土風舞營中,陳芳枝老師介紹了這一首捷克之花,非常具有捷克風土色彩的傳統舞蹈,青蛙老師立刻就愛上了它.但是其中有幾個問題,青蛙老師當場學的時候沒有發覺到,等到回去複習之後才想到:一開始的夏德西舞姿不是匈牙利的傳統雙人舞舞姿嗎?還有,Čardáš跟Csárdás雖然只差一個字母,可是發音一樣,舞型結構一樣,音樂結構也一樣,然而Csárdás是匈牙利的國舞,怎麼這個時候變成捷克的舞蹈了呢?一連串的問號,讓青蛙老師展開研究這個課題,更進一步瞭解整個脈絡.
捷克Čardáš舞蹈:
首先,我們先從釐清Čardáš跟Csárdás之間的關係.Čardáš是捷克文,它指的就是匈牙利文的Csárdás(它的字根是csárda意思為客棧的意思),所以這兩個字是一樣的,只是一個是捷克文,一個是匈牙利文.既然兩個字都是匈牙利文Csárdás的意思,以下我們就把焦點放在Csárdás的介紹上.
Csárdás是匈牙利傳統的”國舞”,源自於西元18世紀馬札爾人與吉普賽人的verbunkos舞.而verbunkos這個字來源又有一點複雜,它是源自德文的Werbung(名詞),然後Werbung又是從它的動詞形態werben演變過來的.werben的意思是”徵兵”的意思,這下子就有意思了,青蛙老師直接連想到以前學過的匈牙利男子舞”征兵”(這個”征”是簡寫,很容易讓人誤解,以為是出征的征,這是錯的,應該是徵兵的”徵”才對),verbunkos起初是為匈牙利陸軍徵兵時所使用的舞蹈音樂,這真的是很有文化的年代,連徵兵都有它特殊的音樂.
Verbunkos音樂與舞蹈:
Csárdás的特色是節奏的變化,它包含慢與快兩部份.以慢節奏(lassú)開始,後面結束於快節奏(friss).另外也有比較複雜的節奏變化,例如ritka csárdás、sürü csárdás、szökös csárdás等等,節奏則包含2/4拍或4/4拍.雖然上面說Csárdás起初是為匈牙利陸軍徵兵時所使用的舞蹈音樂,但是舞型卻是雙人舞型,女舞者著傳統寬裙,通常是紅色的裙子,當女舞者旋轉時,裙子旋轉起來形成別具特色的形狀.
Csárdás Dance:
大約在民國67年左右,張慶三老師在弦歌新舞發表會中介紹了Csárdás(夏德西),音樂用的是弦歌唱片第1041集中的音樂,舞法則是雙人舞.後來大約在民國70年下半年(或是民國71年?待考),弦歌用相同的音樂發表了團體舞跳法,也就是”幽谷少女”.幽谷少女的原文舞名叫做Horehronsky Čardáš.名字裏面有夏德西的捷克文啦.結果真的愈看愈覺得霧煞煞,又是匈牙利,又是捷克,怎麼身份一直換來換去?!
其實這跟東南歐國家體制與領土變來變去有關.記不記得青蛙老師以前在介紹巴爾幹地區的舞蹈時曾經開過玩笑說,這個地區的百姓晚上睡覺是這個國家的國民,等到早上醒來時,已經變成另外一個國家的國民.而Csárdás基本上也有這種特性.匈牙利位於巴爾幹半島的北方,上面還有從捷克分裂出來的斯洛伐克,斯洛伐克上面又是捷克.這個地區歷史以來,有奧匈帝國,捷克王國,匈牙利公國….分分合合,實在不是我們外人能夠窺探清楚的.
巴爾幹半島疆域演變圖:
還好有舞蹈史家幫我們做研究,根據研究指出,Csárdás乃源自於斯洛伐克(Slovakia)的舞蹈.斯洛伐克在那裡?它在匈牙利的北邊,捷克的南邊,剛好夾在這兩國之間.
斯洛伐克位置圖:(位於捷克Czech與匈牙利Hungary之間)
有了舞蹈史學家告訴我們這個答案,接下來就好處理了.我們以斯洛伐克為主體來看這三個國家歷史淵源,進而瞭解到這三個國家民俗音樂舞蹈文化不可分的原由.
早在西元第六世紀斯洛伐克的祖先就已經定居在這個地方.西元第9世紀,斯洛伐克人建立尼特拉公國,後來被摩拉維亞公國征服,成為大摩拉維亞王國的一部分.到了西元10世紀,大摩拉維亞王國解體,斯洛伐克併入匈牙利公國,成為匈牙利的領土.在蒙古第二次西征的晚期,大約在西元1241~1242年間,這個地方被蒙古兵燒殺殆盡,後來在匈牙利國王貝拉四世的領導下才逐漸恢復(青蛙老師註:當時的匈牙利王國現在已經屬於斯洛伐克)
中世紀匈牙利公國地圖:
時間快轉到西元19世紀,此時的歐洲已經整併成幾個帝國,捷克,匈牙利…一帶屬於奧地利帝國的領土.西元1804年至西元1867年的奧地利帝國領土擴及奧地利,捷克,匈牙利,斯洛維尼亞,斯洛伐克,克羅埃西亞,北義大利,羅馬尼亞的特蘭西瓦尼亞和波蘭的加利西亞等廣大中歐地區.此時的匈牙利,捷克與斯洛伐克是屬於同一個國家.
奧地利地國領土如下圖,請注意編號第16號黃色最大塊的區域就是匈牙利,後來”匈牙利革命”就是從這裡發起的:
到了西元1867年,奧地利帝國日漸衰弱,匈牙利王國興起,使得奧地利帝國無法控制匈牙利地區,於是就在西元1867年的2月,奧地利帝國與匈牙利王國簽署了一個折衷方案,由奧地利帝國和匈牙利王國兩個主權國共同組成”奧匈帝國”,此時捷克,斯洛伐克和匈牙利仍是不可分.
西元1914年奧匈帝國的版圖:
後來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奧匈帝國加入了同盟國跟協約國作戰,最後輸了.輸掉戰爭的代價就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的西元1918年,奧匈帝國被解體了.西元1918年10月18日,因為捷克與斯洛伐克同屬於西斯拉夫,語言文化相近,因此兩國成立了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國.就在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國獨立後不久,匈牙利也宣布獨立,成為匈牙利(蘇維埃)民主共和國.可是就在這一年,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國和匈牙利共和國因為國土相鄰,為了領土之爭,又打了一架.
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國領土:
西元1938年至西元1945年,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國受到崛起的納粹德國統治.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德國戰敗,西元1948年到西元1989年,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國變成蘇聯統治.西元1989年11月16日至12月19日,捷克斯洛伐克發生了天鵝絨革命,非流血政變的民主化革命,從而結束了共產黨統治,但也從此埋下了4年後捷克與斯洛伐克和平分裂的種子.西元1992年7月17日,斯洛伐克正式宣佈斯洛伐克是個主權獨立的國家,同年12月31日,捷克國會投票正式通過,捷克斯洛伐克正式分裂為兩個國家,於是西元1993年,新的兩個國家成立了,就變成現在的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
上面花了那麼大的篇幅序述斯洛伐克,捷克與匈牙利的歷史糾葛,只是為了說明這三個國家在歷史文化上難捨難分的情境.因此,Csárdás起源於斯洛伐克,流傳於捷克,發光於匈牙利,這在戰亂紛扔,水乳交融的地區,似乎可以理解,並不意外.
接下來介紹本舞捷克之花.本舞原名Čardáš,就是捷克文的夏德西,來自斯洛伐克(PS:本舞發表時,仍為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國時代,所以斯洛伐克還是捷克的領土,故本舞當時列為捷克舞蹈).可能是為了與弦歌唱片第41集匈牙利的夏德西做區隔,因此中文舞名曲名為捷克之花.
本舞節奏為2/4拍子,舞序為典型的夏德西,也就是前面是緩板(lassú)的起始,後面變快板(friss)高潮結束.
老闆招待本舞中文舞序:
第一屆亞洲土風舞營手冊:
第一屆亞洲土風舞營目錄:
捷克之花中文舞序(青蛙老師懶得整併,各位舞友們將就點看唄)
眼尖的舞友應該看到了青蛙老師在學本舞時寫的筆記(在眉批上面),陳芳枝老師在教本舞的時候有特別交代:在跳捷克雙人舞時,當跳舞結束,男生要在女生的手背上輕輕的拍一下,表示讚美舞伴跳得很好的意思,所以舞友們以後在跳到捷克的雙人舞時,千萬別吝於讚美舞伴哦.(謎之音:千萬不要打太大力哦,如果把女伴手打成像麵龜那麼腫,恐怕保險賠不起哦.)
最後老闆招待本舞示範影帶:(青蛙老師註:示範影帶雖然中間有省略掉,但是不要怕,舞者示範的是全舞沒有錯,就慢板(lassú)跟快板(friss)二種舞序而已,只要配合音樂節奏變化,開始從慢板(lassú)起跳,等到音樂變快,再換成快板(friss)到結束,就這麼簡單!
青蛙老師特別說明,請舞友們特別注意:
1.夏德西舞姿:女生雙手搭在男生雙肩上;男生雙手放在女生背後肩胛骨下方.千萬不要做成肩腰舞姿了.(參考上面一些靜態圖片就能了解)
2.第一段B的第13~18拍的Čardáš slide turing step,陳芳枝老師教的是3個交叉步加一個併利達步(就是舞序上寫的key,”結”的動作.
3.影片最後結尾剪太快,所以沒有看到男伴輕拍女伴手背的動作.
後記:可惜這首好舞後來在台灣的土風舞界,包括各大學,還有青蛙老師的學院派東吳大學(溪城)土風舞社,竟然都沒有傳承下去?!希望有看到本篇簡介的舞友能將本舞繼續傳承出去,讓土風舞界多些傳統色彩濃厚的各國民俗舞蹈.
參考資料:
1.第一屆亞洲土風舞營手冊
2.英文維基百科
3.捷克文維基百科
4.匈牙利文維基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