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01/06 13:51:11瀏覽394|回應0|推薦1 | |
郎兄: 感謝您精闢的回答。 上次看金郎兄的文章講到了腦放電,我翻了一下李嗣涔教授的著作中,記得有一段就是講到清楚意識下的氣機啟動模式。主要的概念是以「聲光刺激」為主。 原本的實驗方式是用音波,製作高頻音樂,後來李教授想了一個方式,就是用思考,在腦中快速數數﹝等於腦規律持續放電﹞竟然也可得到相同效果。 我曾如書中如法泡製試過,但是並沒有特別的感覺,或是已經走火了也不自知。所以我頂多只有到公園跑步,練習呼吸。 我很喜歡李嗣涔教授說「為什麼我要會覺得眼睛看到東西是理所當然,而眼睛看到東西不是一種超能力?」 這句話打開了我好多卡住的地方。 李教授的實驗被現在的科學界中許多人罵到臭頭,但我還是相信,我們只是只看到山下,沒看到山頂,所以嘲笑那些要爬上山頂的人。 ~~~~~~~~~ 不一樣: 用科學與生物學研究或解釋生命,最早的一本書是諾貝爾物理獎得主Erwin Schrodinger(薛丁格)所著的"What is Life & Mind and Matter"(中譯「生命是什麼」,貓頭鷹出版社)。 而第一本用醫學解釋禪現象的著作是日本精神科醫生平井富雄所著的「禪與精神醫學」(中譯本:東大圖書公司)。 其實,這些研究都只證明一件事情:就世俗的角度來看,人的皮囊真的是一副精緻的生化組織或機器。人類對這個精密組織還有許多未知,因而每每有驚奇的發現。 這個結果或許令許多唯心論者氣結,但我覺得這沒什麼,基於佛學理論,在欲界與色界的生物,本來就必須憑藉一個皮囊生活,但這個皮囊其實是個限制,因為他無法捨棄對物質、身體與慾望的貪戀,所以只好繼續用皮囊存在。 相反的,等他領悟這個物質色相世界是假,而願意摒棄對物質、身體與慾望的貪戀,而不用皮囊存在,他才可以感受,原來這是更大的自由,可以感應更多的資訊。 但或許有一天,他更會發現,原來連這個「我」的意識都是可以拋棄的,那達到「無我」的境界,人就「明心見性」,就解脫了。 解脫了是什麼境界?佛也說不清楚,因為我們都還在用皮囊的大腦思考與想像這個問題。 |
|
( 心情隨筆|心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