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01/06 13:49:41瀏覽218|回應0|推薦1 | |
※ 萬法空相 宇宙不是固定的,所以天地運行沒有一定的規則,以前的道德觀與價值觀到現在或許也都修正了,我不知「真理」是否存在?如果存在,那或許是在變動中不斷包容、乃大,真理不是一「個」,而是無限大的「集合」,而萬物全是「真理」的一部份。 真理或許並存在,但我們要永遠追求。 有時我們不得不依據某些原則做出決定,但這不表示下次這招還會管用,要不斷追求才能不斷成長,而非定於一尊。所以,應該遺忘所學的東西、原則、基本法......,那會變成你的束縛,讓你無法吸收新觀念與智慧。 但是該做抉擇時還是不能因而猶豫,如果在平常就能遺忘、包容、學習,抉擇的時刻就不會那麼為難,應該可以馬上做出合適當時的決定。當然,「合適」並非標準答案,日後應該還有讓它更好的空間。 ※遇劫降道 因為對「因果」與「業力」觀念的了解不夠透徹,許多人都相信,因為惡有惡報,善有善報,所以那些遇到衰事的人,一定是先前或上輩子做了什麼壞事,不但沒有給他公平的對待,甚至給他二次傷害。 其實,遇到不好的事,很可能是上天給他的歷練,正所謂「遇劫降道」,所以佛經裡有很多故事都在說明,許多菩薩、高僧都是在歷經劫難後,才悟道或修成正果。佛經也說,天上是快樂的地方,不過因為太安逸幸福了,所以天上無法修道成佛,佛都要到俗世紅塵來成佛,因為人間的苦難才能激發佛性,讓人體悟真義。 因此,當我們面臨挫敗或失志時,也不要因而灰心喪志,甚至認為好人反而沒好報,真是天理不彰!你應該反過來想,因為我的福份到了,德性夠了,所以老天才要給我更多的磨練,如果我能安然度過這個磨練,那德性就將更圓滿了。 這就是孟子說的,「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餓其肌膚,勞其筋骨」。 ※寧靜致遠 保持寧靜有助身心頻率穩定,所以行者都需要花很多時間打坐、誦經....,現代人生活忙碌,腳步紊亂、身心疲乏,身心頻率不穩定,所以更需要寧靜。 每天需要一個完全屬於自己的時空間,或許在上下班的車上、或許在睡前、或許提前起床,或許是忙碌偷閒....... 在那裡、那時,身體完全的放鬆,用丹田呼吸,不要想任何事,或者只享受清緩的音樂、甚至完全的寧靜。 但那時你卻會體會出特別的感受,或許很多情緒、思考的死結不由得打開了,有很多突出的靈感像泉水一樣湧現出來。 但那不是我們保持寧靜的目的,保持寧靜沒有任何目的,我們只是要保持寧靜! ※與神交易 很多人燒香化錢,乞求神明賜予福份,那不是在與神明交易嗎?如果這樣有效,燒越多紙錢不就越可為所欲為?(求神明賜我健康卻一直生活不正常,有用嗎?) 因果不爽,業力不滅,善惡終有報,不是燒紙錢就可以化解。燒香化紙是一種與神明溝通的儀式與管道,或在請安,或在自省,或在表達仰慕吾心願隨之意。平日為善者,拜神祈求賜給更多堅持的力量;平日多行不義,燒錢賄賂罪加一條。 同樣的,很多人以為行善可以積功德,就可以保佑家人或保佑來生,所以便多行善事,但如果是為了換得保佑,其心態亦與神交易無異! 燒香、為善是好事,但沒有目的,當我們拜神、為善純為流露自我的反省與慈悲,就可感覺冥冥中被庇佑的力量!那或許來自神明,或許來自自己的無欲無畏, 更或許來自眾人對你的支持、肯定、愛護的安心。 ※誰又瞭誰 莊子與惠施那段「子非魚,安知魚樂」,與「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樂」的辯論,到現在還引人津津樂道。不過現實世界中,我們確定了解別人嗎?恐怕不然,就好像我們也會一直認為別人不了解我們一樣。 既然我們彼此誰都不瞭解誰,那麼我們就需要更多互相體諒的互動方式,而不是用自己的主見去支使別人。首先,我們彼此都應該對對方存有愛護之心,這樣才能建立彼此的和諧關係;再來便是要傾聽,因為唯有傾聽,才能明白對方心裡到底在想些什麼?最後便是要諒解,因為我們彼此思想、生活、成長過程……等都不一樣,所以有許多差異必須相互去包容。 如果能做到「愛護、傾聽、諒解」,我們必然可以更瞭解對方,並建立更圓融的生活,倘使您做了「愛護、傾聽、諒解」而彼此關係還是不能改善怎麼辦?沒關係,你要想,是因為我這麼做情況才沒有變得更糟,所以你應該持續。 不放棄愛,愛絕對不會使事情更糟。 ※禪與無為 中國人很能接受禪,因為禪「空」的思想,與中國老子的「無為」思想有玄妙之處,但可惜,很多人都一直誤會「空」或「無為」,以為那就是什麼都不要作! 老子說:「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謀,其脆易泮,其微易散;為之於未有,治之於未亂。」就是說事前的積極防患,才能有後續的圓滿無為。 但有「為」難免就會有「執」,所以又說:「無為故無敗,無執故無失 。」就是要人順著「天道」而為,不要強為,以避掉我執。 所以,天地「無為」並非死寂,而是不要逾越天地法則-- 「道」,並能除去我執。 禪也一樣,「空」不是教人什麼都不要作,而是在有了一定程度的戒律、修行、知識後,就要將這些東西遺忘,回歸清明,回歸生活。一個人如果連基本的修養、修智、精進都沒有,整天吃喝拉撒睡,你說,是禪嗎? ※露金剛相 菩薩主張應該以慈悲的心去感化任何人,根性低的人不是不能感化,只是他的善根還沒有顯露出來,在不斷的感化之中,他的善根終有顯露的一天。 但也有人說,若干人你一直以慈悲心去原諒他,反而讓他有恃無恐,更加無所忌憚,所以在適當的時候還是應該露凶惡的金剛相,讓他心裡有所恐懼和慎戒,終究世上還是有因果和地獄,他還是必須去承擔這些業障。 露金剛相在佛教上並不排斥,不過露金剛相不等同於心存怨怒而去懲罰別人,也不是「以暴治暴」,因為暴力只會使對方的怨怒更深,將來只會更壞,不會更好。所以露金剛相是要讓他清楚知道為惡的悲慘後果,心生慎戒。而且如果我們不得不必須去懲戒他人時,也是基於教化的態度和手法,而不是報復式的酷刑,報復式的酷刑只會讓他產生將來要以更嚴厲手段來報復的怨怒,並不能淨化他。 同時金剛相和菩薩相也要相互運用,這樣才是悲智雙運,因為唯有剛柔並濟、恩威並用,才能促動並感化根性較低的人。 ※歡喜過活 禪不脫離生活,所以禪就是安心吃飯,安心睡覺,有人說,就這麼簡單嗎? 其實,絕大部分的人根本無法安心吃飯,安心睡覺,他們心裡總是還在惦念著孩子,惦念著事業,惦念著明天還沒發生的事,惦念著財務,惦念著……,總之,有太多的惦念。能真正做到安心吃飯,安心睡覺,「歡喜過活」的,終究有幾人,連吃飯、睡覺都不能安心,人生哪還有「歡喜」? 我們不是出家修行的人,紅塵許多繁雜的事務總是會不斷的困擾我們,但如果我們能讓心安定下來,卻是需要更高的修行。不過,在紅塵繁瑣中將心安下來,並非變得什麼都相應不理,變得什麼都不做,這樣便不是「歡喜過活」,而只是將什麼事都推給別人的活死人,要「歡喜過活」除了要能安心吃飯,安心睡覺外,還要能夠安心做事,安心待人,安心處世。 而要能行住坐臥無不安心、歡喜,最重要的還是必須降低我們的慾望,降低我們的比較心、差別心、勝負心、榮辱心、憎恨心,這樣我們就更能做到「歡喜過活」了。 |
|
( 心情隨筆|心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