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01/06 14:35:41瀏覽352|回應0|推薦1 | |
「絕望看破」和「參透」絕對不同,看破的人心是痛苦的,甚至是死的,心死了比痛苦還遭,因為「哀莫大於心死」,而且看破的人不再對生命感到可貴;而參透的人心是喜樂的,是活的,而且會生起一股大悲心。所以當人聞法讀經之後,生起的是一股喜樂、慈悲,那表示該人正在參透中,相反的,如果該人深感悲愁,深覺人身苦痛,那表示他的「慧」還沒打開。如果人在聞法讀經之後,覺得應該把它的重點分階段、分條例做成筆記牢記起來,證明自己讀過經,那該人是在做學問,不是在參悟,就談不上心會有喜樂或悲苦。 但,「參透」為什麼會有喜樂和大悲心?不是說,參透之人十二因緣具滅,識也滅了,愛也滅了,而且實無眾生相、壽者相可得,怎會生起喜樂和大悲心? 沒錯,參透之人,識也滅了,愛也滅了,唯獨這顆明心見性的「心」還沒滅。為什麼?<心經>說:「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金剛經>說:「無所住,而生其心」,這話明明白白的說,如果讓意識歸於無物,是「斷滅空」,那人便與枯木礦石無異,修成一塊石頭,當然不是修行的目的。所以,萬物本質雖然為空,但緣起仍在,不執有,不執空,故謂「空即是色,空即是色」;而我們這顆心雖不該有任何的執著,卻不是讓它死去,故謂「無所住,而生其心」。 因此,修行修到厭離世間,厭離人身,實有走到「斷滅空」的危險,因此,大乘佛教才趕緊提出「中道」、「菩薩道」等入世救贖的法門,讓人了然修行在人間的真諦。 此外,參透的人會有喜樂和大悲心生起,也是一種自然反應。因為人受制於五陰、慾望、情愛,並且不斷造作生業,猶如身受千萬斤的枷鐐,還不斷在泥淖打滾、爭鬥,不但千痛萬苦,還傷痕累累,可是一開始因為無明的蔽障,習以為常,他不知如此是苦,還以爭鬥為樂,但當他知道原來是可以不用身受枷鐐泥淖爭鬥,他便知道原來是可以解脫的,並因而生起對解脫之樂的無限法喜,也對昔日無知造作的業障深感悔恨。 但,當他知道昨非今是,想要解脫,可是昔日被他傷害的同伴卻不肯放過他,執意要向他報復,於是他便急於要告訴還身受枷鐐泥淖爭鬥的同伴解脫之道,也急於要為昔日的造作救贖,以便能早日解脫,所以,他便會生起大悲心。 因此,參透的人會生起喜樂和大悲心,但並非生起喜樂和大悲心便遽可解脫,這只是一種徵兆,必須等他業消孽清,功德圓滿了,才能真正的解脫。但許多菩薩在救度諸多同伴之後,卻發現,去救度別人,原來比自己解脫更有法樂!因此,祂們便願意生生世世以救度眾生為喜,也不入涅槃,但這又是另一番境界了,不過這也可用來徵驗自己是否已具菩薩徵候了! |
|
( 心情隨筆|心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