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移植廢棄電線桿
2015/12/27 13:04:38瀏覽2246|回應1|推薦15

三哥田邊的一根木頭電線桿,孤零零杵在角落多年,電線桿上頭沒有任何台電的標示牌,更沒有電線,原來台電早已把木頭電線桿換成水泥製電線桿,並移除周邊除役的木電桿,唯獨漏了這根沒拆走。為了讓農機車輛進出迴轉方便些,決定把這根功成身不退的木頭電線桿移植到田的另一端,做為其它用途。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三哥和七哥從農具間裡拿出圓鍬、十字鎬這些幹粗活的工具,準備上工。


先挖空電線桿旁的泥土石頭,把空間騰出來,讓電線桿鬆動,2個人搖晃看能不能把電線桿拔出來。


沉重的實心木頭電線桿,非得2個大男人抱著電線桿才能稍稍拉出一些,要拉出來就得再加上一個人的力量,我只好放下相機,錯過拍攝電線桿出土的畫面。


拔出電線桿後,把土石回填,下次車輛運行就方便多了。


實心的木頭電線桿很重,3個壯丁勉強可以抬起來,但走不了幾步路。三哥靠著一部單輪手推車就要把又長又重的電線桿運到距離300公尺遠的另一端?行嗎?


推車走在水泥田埂上,像拿平衡木走平衡木一樣,三哥推車,七哥推電線桿,車輪不時會偏移,要趕緊拉正,不然隨時有翻落田裡的可能。一定要搞得這麼緊張嗎?看得我直冒冷汗。


田埂變小了,綁好繩子以免木頭移位重心跑掉,畢竟才走了三分之一路程。 


經過寬度不夠的地方,把電線桿打直才能通過。


 兄弟倆合作無間,好不容易電線桿運到田的另一端,完成在我看來是不可能的任務。


三哥說要挖洞,把電線桿"種"下去。以前有聽過"種"電線桿,覺得很奇怪為什麼叫"種"呢?現在我知道為什麼了,這和種菜根本沒差別嘛!

一鏟一鏟的挖,一杓一杓把土石掏出來,我也加入這不算太粗重的工作。人工作業不但費工耗時,弄得我們滿頭大汗。


田裡稍微深一點的土,開始出現大大小小的石頭,石頭擋道,怎麼辦呢?


還好有一些工具可派上用場,運用鐵杵來敲擊石頭間的縫隙把石頭震鬆,再用槓桿原理把石頭撬起來,取出石頭後,再繼續往下挖。


愈挖愈深囉!第一次感到挖洞有成就感。不過要一勞永逸,通過大自然的考驗,挖深一點絕對是必要的,已經接近80公分深度,可以了。


大家正累得沒力氣把電線桿扶起來放進洞裡,正好來菜園巡視的鄰居遠遠看到我們在埋頭苦幹,過來看我們在"玩"什麼,順便助我們一臂之力,把廢棄的電線桿豎立得筆直,太棒了。


開始把石頭回填洞內。


石頭得一個挨一個,再用工具把石頭敲得緊密紮實,牢牢固定電線桿。


再把泥土回填,終於大功告成。

從挖出電線桿、運送電線桿、種下電線桿,一般人大概只想到要找專人處理,要動用吊車與貨車,免不了要花一些錢,卻忽略了雙手萬能、團結就是力量。我問三哥怎麼連挖電線桿這種事都會?三哥說從小住在北埔大湖山上,在資源匱乏的年代,東西壞了要等人來修,曠日廢時,還不如自己動手完成,久而久之養成自己動手做做看的習慣。

佩服三哥與七哥的幹勁,還有兄弟倆團結合作的精神,也讓我相信務實的雙手的確能成就一些大小事,今天免費上了寶貴的一堂課,只不過...全身肌肉痠痛,看來又得好好休養幾天了。

( 在地生活桃竹苗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frank2001fv&aid=40536572

 回應文章

寧靜姐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5/12/28 13:47
團結就是力量,兄弟一心團結令人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