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割稻曬穀趣
2014/12/08 23:08:06瀏覽1745|回應0|推薦1

      四哥見我樂為農業志工,通知週日稻子要收割,邀請我前來體驗。今年四月水稻第一期插秧我有參與,第一期收割卻錯過了,第二期插秧時忘了通知我,參與第二期收割也算是有頭有尾。

      林屋家族有七兄弟,老家在北埔鄉大湖村,世代務農,他們的田位於竹東鎮的軟橋,軟橋是台灣最早的有機農業園區,此地生產的有機米名聲遠播。


 

      這裡的竹東大圳除供應附近農家的灌溉用水,更引水進入寶山水庫,供給新竹科學園區工業用水。當地農民環保意識濃厚,從灌溉溝渠豐富的生態可看出水質未受汙染,水剪刀、小魚兒自在樂活。


      林屋家族的稻田占地一甲,平常由三哥、四哥作田間管理,其餘兄弟家族成員在農忙時會來幫忙。

      我問今天是不是會來很多人幫忙,四哥說今天四個人就夠了,我看了一下不就只有我和內人、三哥、四哥,這樣人就夠了?割稻不是需要很多人手嗎?望著一甲大的田覺得有點茫然,不,還有點害怕,該不會把我們操到天黑、操到趴吧!四哥解釋,割稻機、鐵牛車外包給他表弟,我們只要在曬穀場留下家族夠吃到明年六月的稻穀,其餘的鐵牛車會載給農會收購,今天工作不多,預計做一小時,其餘兩小時可以休息、吃點心,總共三小時就可以收工。

      真的嗎?不會這麼輕鬆吧!


 

四哥到未收割的稻田撒東西,我好奇跟在後面看。咦!他在做什麼?


盆子裡面有白色顆粒及褐色顆粒。


      答案揭曉,白色的是肥料,褐色顆粒是蘿蔔種子。趁著收割前先將種子及肥料混撒在田間,待收割完種子接著發芽,運氣好的話過年前就有蘿蔔採收,我問如果運氣不好的話呢?四哥說:運氣不好就是下了大雨把種子淹死,就沒得收成,把蘿蔔種稻田裡,有點像靠天吃飯。


稻田旁菜園有一對夫婦在整理菜園,準備種下菜苗,仔細一看是春天插秧時認識的農夫。


       這一叢叢"雜草"是什麼呢?是筊白筍來的,因為收成完了所以葉子已經枯黃。農夫還記得今年4月插秧時,我跟他要了一小棵筊白筍苗回家種,問我有結茭白筍嗎?我說家裡用大臉盆裝泥巴再裝水種的茭白筍,和這邊一樣長得一大叢,因為沒去照顧也忘了要採收,但是臉盆裡多了青蛙和蝌蚪,現在菜園滿地小青蛙亂跳。種筊白筍得青蛙,農夫納悶:這是什麼情形???!!!


      我好奇問園裡還種有什麼作物,農夫撥開不知名爬藤葉片,露出黑褐色根莖作物,又是一題農業大考驗,答案是:山藥。跟一般看到長條形的山藥不同,這是來自南投的圓形山藥,他說這種山藥久煮不化,但入口鬆軟,是他吃過最好吃的山藥,所以只種這品種。通常挑嘴又有經驗的農夫推薦的產品,真的很好吃。


      割稻機來啦!比我想像的大多了。三哥跟他表弟寒暄後開始討論割稻注意事項。


      轟轟的引擎聲劃破平靜的稻田,割稻機前端滾輪把稻子捲進車內,把稻穀留在機器內,稻稈由車尾吐出,空氣中充滿濃濃的稻草香。


      機器割不到的邊邊角角,三哥用鐮刀三兩下割下,再整把插到還沒收割的稻穗裡,待會割稻機再一併收走。


      才一會兒工夫,已經割完曬穀場邊的稻田,我們今天的主要工作--曬穀,準備登場。割稻機的管子將去完稻稈的穀子卸到曬穀場。


 接著要用人力把稻穀鋪開曬乾。


割稻機駛往較大片稻田收割。


再回到曬穀場卸貨。


      這次稻穀較多,四哥拿出有些年紀的老工具,這工具需要兩個人牽引繩子,另一人將工具插入稻穀堆內,合力推移穀子,省時又省力。


      將稻穀攤平後,利用陽光及地面溫度讓稻穀加速乾燥。三十分鐘後再把稻穀耙往另一方向,一天內需來回幾次翻動。通常曬穀視天候而定,約四~七天可以完成乾燥,日落後需用防水布蓋起稻穀以隔絕水氣。


      咦!怎麼畫面變成挑菜?割稻曬穀不是很忙的嗎?非也,自從改為自動割稻機收割,已大幅精簡人力。七嫂帶了小孩來探班,在龍眼樹下邊挑菜邊話家常。


挑好的韭菜還讓我們帶回家。


三哥的母親快90歲,經常到菜園鬆土種菜,養生秘訣就是多多活動,與農為伍。


四哥說到甘蔗園砍甘蔗,接著削甘蔗,啃甘蔗,很久很久沒啃甘蔗了,別有一番滋味。


看到旁邊菜園又出現怪異景象,怎麼那麼多瓜埋在土裡?


這個是西洋瓜,瓜可以煮來吃,但是更多人吃其嫩芽。瓜在土裡等待發芽中。


 

喔!原來嫩芽是龍鬚菜。炒過後打個生雞蛋拌一拌,口感不錯。


四哥接著說我們去挖番薯!先割斷番薯藤。


用鋤頭翻土,露出土的番薯要先撿起來,以免下一鋤傷到番薯。


晾到地上將濕土曬乾,這樣可保存較久。這半麻袋的地瓜又讓我們帶回去。


這幅是最讓我感動的畫面,現代版寫實派的--拾穗。

      三哥說種田人寧願把米送人吃掉,也不要浪費在田裡,於是他一路看到掉在地上的稻穗就彎腰撿拾,我和內人也跟著撿拾,雖然現在已經自動化插秧、收割,不像之前那麼依靠人力,但勤儉、不暴殄天物的美德還繼續在農民身上流露。


就在稻田另一端,好像有什麼活動,看看去。


      今天有一場親子割稻的體驗行程,大人小孩把割下來的稻穗,放到脫穀機把稻稈跟稻穗分離。


拿著篩子把稻穗瀝到帆布上。


      這是一個食育活動,讓小孩及家長了解食物的生產過程,進而尊重食物也尊重農民。這個活動值得鼓勵。


今天的中餐--超大雞腿便當。工作沒流汗,吃便當吃到滿頭汗,真是不像話。


已經過了兩個半小時,真的快要割完一甲田,鐵牛車也已經快要裝滿。


      三哥吃完便當覺得奇怪,原本割稻機還要載回曬穀場的100斤穀怎麼沒回來?撥電話才曉得割稻機把稻穀通通卸到鐵牛車裡載到農會倉庫。三嫂一聽,這怎麼行,要三哥拿了米袋要到農會去挖回100斤穀子。旁邊有人說太麻煩了,不夠的米用買就好啦!三嫂說我們知道自己的米是怎麼種的我們很放心,買來的米不知道是怎麼種的,所以只吃自己種的米,再不方便也要去載回來。三哥說因為家族人多,我們種田的目的就是讓家族有好的米吃,我們不去認證有機,賺錢不是我們的目的。

      所幸鐵牛車在農會倉庫還沒卸貨,鐵牛車把稻穀載回曬穀場再卸下約100斤。三哥指著剛卸下來的穀堆,上面有許多瓢蟲、蚱蜢及多種不知名小蟲在爬動,三哥說你看我們的稻穀有很多蟲,如果有農藥蟲就不來了。看見他們對自己的米這麼有信心,要套套關係看能不能給我訂些米囉!


      今天的割稻體驗新奇有趣,讓我覺得運用科技輔助,務農也可以不那麼辛苦。農民本著真誠生產的安心作物,不但讓自己感到踏實,也能贏得消費者的尊敬。

      我鼓勵跟農民做朋友,藉著體驗幫助農民出一份力,還可享受務農簡單生活的樂趣喔!

( 在地生活桃竹苗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frank2001fv&aid=195299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