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讀詩心得07]臺灣古典詩_〈濁水溪〉_周長庚
2012/07/10 14:13:02瀏覽1143|回應0|推薦3

「誤以濁水蘊鐵脈,上書請奏保海臺」--周長庚〈濁水溪〉


◎原詩:

旦過濁水溪,夕返濁水溪。
今朝濁水枯天西,笋輿步步踏黑泥。
濁水之濁色如鐵,萬斛流沙雜鐵屑。
路人不解淘鐵沙,坐視濁水飛浪花。
羣仙西上生番界,夢向天魔借爐韛。
一鎚高鑿頑鐵源,俯瞰溪流走支派。
全臺寶藏沈海瀾,磺煤金鐵精光寒。
朱明弊政鑒礦使,遂使九稅訾桓寬。
眼底歐西盛礦務,椎剽地脈地不固。
海山眩寶不自收,蒟醬黎靬得毋誤。
夢語上訴天不譍,濁水亂漲淹秋塍。
有客杞憂抱溪水,手捧鐵沙糝天市。
上書安得逢裴休,務場監冶今再修。

◎題解:

本詩為雜言古詩,收入《全臺詩》第拾冊。濁水溪素來以水濁出名,濁水溪水之所以會濁,歷來民間有許多傳說,或云濁水溪有一隻巨大鱸鰻,攪動溪水致使混濁;或謂溪水源頭有金泥鰍鑽泥躲藏,以免被金鴨捕食,故而溪水變濁。此詩作者認為濁水色濁如鐵,是因仙人向天魔借風箱鍛鑄巨槌,鑿破堅頑的鐵礦之故,致溪沙挾雜大量鐵砂。詩人以此為論點,話題一轉,認為臺灣蘊藏許多礦產,西方列強早已虎視耽耽,因此建議朝廷應以明萬曆間的礦監稅使為鑑,重新思考設立冶鐵機構,好好利用開發。濁水溪真含有鐵砂?連橫《臺灣詩乘》所引此詩下註即已指出濁水溪未聞含鐵的說法。事實上臺灣因季節性的降雨量變化大,且山高坡陡,水流急促,侵蝕作用本來就很劇烈,加上水流湍急,使得混在水中的砂石無法沉澱,以致溪水混濁不清。濁水溪到了二水以下,河面寬闊,沿岸又是易崩塌的頁岩,水中含沙量急劇上升,所以河水更加混濁,這是今人從自然地理學的角度解釋。

◎作者簡介:

周長庚(1847-1892),字辛仲,亦作莘仲,又字味禪,福建侯官人。少熟《五經》及《呂東萊博議》,受業祖父摯友謝章鋌(枚如)之門。同治元年(1862)舉人,選建甌教諭。光緒10年(1884)調署彰化縣學,13年(1887)以臺灣已建省(事在11年),乃得實授。長庚喜賓接士大夫,講經濟詞章之學,人稱「周老師」,頗有聲望。光緒14年(1888)彰民施九緞等因清丈不公,以索焚丈單為由進行豎旗,率眾圍彰化城,稱「公道大王」,提督朱煥明因戰陣亡。長庚與邑諸生吳景韓縋城出詣黨眾,曉諭利害,適林朝棟援兵至,才解圍城之困。而邑令李嘉棠欲誅脅從者二十四莊,長庚極力調護,幸得保全。其後因蜚語所中,禍且不測,乃棄官內渡,變姓入都,兩度參與會試不中,貧困以終。長庚因施案為民請命,得罪當道,棄官潛逃,落拓終身,彰化人士為此頌德不衰,念念不忘,數度鳩金助其會試,長庚死後還助其子娶婦,創下臺灣史上罕有的特例,事蹟詳載吳德功《施案紀略》附錄〈周莘仲廣文遭難記〉。林紓評論其詩:「麗句深采,不傷刻鏤,所謂獨造之匠耳。集中作在臺灣時紀行攬勝為多,皆足補志乘之缺。」唐景崧也稱譽他善於詩鐘,為「閩中作手」。著有《周莘仲廣文遺詩》一卷,多在臺之作。

◎翻譯:

早上經過濁水溪,晚上又回到濁水溪。今天早上西邊的溪水乾涸,竹轎渡河底下盡是黑色的泥巴。濁水溪的溪水顏色像鐵一般,抓起的沙子夾雜著鐵屑。一般人不知道如何淘出鐵砂,只能看著滾滾的濁水揚起浪花。應是仙人往西方到了番界,去向天上的魔怪借風箱。群仙向天魔借風箱鍛鑄巨槌,鑿破堅頑的鐵礦,鐵砂隨著溪流而下。全臺的寶藏因此沉落海潮之中,不知濁水溪蘊藏豐富的礦產,如硫磺、煤、金、鐵礦等。明萬曆年間奉命監督開礦和徵收商稅的欽差專使,倚仗權勢,追逐財利,干預政治,驅迫百姓,往往見到富戶即誣為盜礦,見到良田美宅即妄指地下有礦脈,見到貨物即強行徵稅,由於稅收繁苛,導致大家都批評國家的礦業政策。如今西方歐洲列強盛行礦務,英美各國早就覬覦臺灣豐富的礦產,想盡各種方式要據為己有。臺灣這裡珍藏如此礦產卻不懂得自行開採利用,豐富的鐵礦千萬不要淪為夷人的覬覦的物產。我夢到向老天祈求卻不回應,溪水淹沒了秋天的田埂。擔憂有人取走濁水溪的溪水,手捧著混合著水的鐵砂要出售。上書給朝廷希望能夠重視,在此設立管理鐵的冶鑄事業的機構。

◎心得:

作者誤以為濁水溪裡蘊含鐵礦,竟設想神話典故,提到仙人製作巨槌鑿開了源頭,鐵砂汩汩而下,致使濁水溪溪水顏色如鐵,更希望朝廷當局能重視這條重要的礦脈,別被英美國家列強據為己有,而應趕緊設立鐵礦冶鑄事業機構來管理。作者急急切切的呼告,如今看來不合事實,其實是臺灣地形大多山高坡陡,水流湍急,加上季節性的水量變化大,加強了侵蝕作用,使得混在水中的砂石無法沉澱,而導致溪水混濁不清。濁水溪到了二水以下,河面寬闊,沿岸又是易崩塌的頁岩,水中含沙量急劇上升,所以這裡的溪水更加混濁,因此作者的殷殷勸告可說完全是一場美麗又神聖的誤會。

濁水溪位於台灣中部,全長約186.6公里,是臺灣最長的河川,因其溪水夾帶大量泥沙,長年混濁,因而得名。上游之山地集水區年降水量達2000~3000毫米,且所經地層多屬易受侵蝕的頁岩、砂岩,故含沙量高,尤以萬大溪、丹大溪為最高。濁水溪主流上游名為霧社溪,發源於合歡主峰與合歡山東峰間的佐久間鞍部南側,源頭標高2880公尺,作者想像源頭是魔怪住的番界,充滿神話色彩,還提到是仙人要鑄鐵鎚而借風箱,設想臺山高山如仙境般的迷幻色彩。

濁水溪歷來也是臺灣在人文與地理上的分界線,如自東而西,將臺灣西部分為南北兩半、以北是亞熱帶氣候,種植稻米,以南是熱帶氣候,種植甘蔗、甚至政黨有藍綠之分。濁水溪流經彰化、雲林、南投、嘉義,也是彰化縣、雲林縣兩縣界河。過去渡河都需要竹筏,直到日治時期才有鐵路,但是負責運輸作物的功用,在光復之後透過美援的幫助,才興建完成西螺大橋,這也是我對濁水溪最初的印象,枯水期時望眼皆是沙地,而紅色鋼架的西螺大橋橫跨了1.98公里寬的河面,車子急駛過濁水溪時,這一頭是我的故鄉彰化,那一頭就是西瓜、醬油的盛產之地雲林,有許多當地農民在黑色的沙地上種植西瓜,西瓜瓜肉綿密多汁、色紅欲滴,到西螺買西瓜回家吃是夏天消暑的最佳良方。但不曉得西瓜香甜好吃,是不是來自沙地富含礦物所致。

再回頭觀察此詩的布局,作者先點出他眼前所見的「事實」,濁水溪色濁如鐵,溪水乾涸黑泥遍地,推論此地必定盛產鐵礦,況且眾人望河觀浪完全都不知曉此地的「秘密」,於是作者編造了「神話」,設想這富含的鐵砂就是來自高山的源頭,濁水溪簡直就是礦產的寶藏之地。但是過去礦務的管理不佳,再加上當今歐美國家的覬覦,這寶藏很容易就失去,我們怎麼可以白白浪費這握在手中的寶物?作者朝思暮想,因此連「夢中」也夢見這寶物被人掠奪走,因此,他要上書給當局,請朝廷務必重視這塊寶地。如今用現代觀點來看,這「事實」其實也不是「秘密」,而是誤會,「神話」已成「夢中」,到頭來一場空。可是再慢慢細讀,發現作者念茲在茲的在地關懷精神,其實是相當令人敬佩的,他的觀察也是因為深入鄉土、愛護臺灣所看到的結果,而詩作也間接紀錄下了濁水溪的特色及想像色彩,他的立足點是深耕在土地之下的。


◎參考資料:
一、濁水溪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zh.wikipedia.org/wiki/%E6%BF%81%E6%B0%B4%E6%BA%AA
二、西螺大橋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zh.wikipedia.org/wiki/%E8%A5%BF%E8%9E%BA%E5%A4%A7%E6%A9%8B



[2012大家來讀臺灣古典詩]
◎部落格文學獎作品編號324:「牧之詩樂園」
◎投票網址:http://ipoem.nmtl.gov.tw/files/904-1000-324-2012.php

[2012好詩大家寫]
◎新詩創作作品編號3174:「岸」
◎投票網址:http://ipoem.nmtl.gov.tw/files/902-1000-3174.php

◎投票方式:參加票選之網友需先加入愛詩網網站會員,並針對票選作品進行投票,每人每日限投三票(單一作品一日僅限投一票)。
http://ipoem.nmtl.gov.tw/bin/acctinfo.php

( 創作文學賞析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fishtofish&aid=6612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