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2/07/15 21:04:28瀏覽661|回應0|推薦9 | |
「大肚如畫天水連,恬靜詩思入悠閑」--林豪〈大肚溪〉 逶迤嶺複與川連,古樹斜陽畫意傳。 ◎題解: 本詩為七言律詩,收入《全臺詩》第玖冊。大肚溪,位於臺中市與彰化縣交界處,因終年混濁,中游一帶又稱為「烏溪」。肚溪發源自中央山脈的合歡山西麓,流經霧社、埔里、彰化、大肚等十一個鄉鎮市,最後在今臺中火力發電廠南邊流入臺灣海峽,全長116.8公里,是中部最大河流,也是臺灣第六大河川。早期曾為拍瀑拉平埔族大肚社活動區域,溪北為大肚臺地,山水相依,「肚山樵唱」亦曾為彰化特景之一。詩人在面對溪流時,沒有怖懼驚悚的渡溪經驗,只是一片美景入目,山嶺連綿,水天相連,映目成畫;移舟飛鳥,老榕石榻,有動有靜,讓人忘怯旅途勞頓,恬靜自足,只有詩思入行。 ◎作者簡介: 林豪(1831-1918),字嘉卓,一字卓人,號次逋,福建金門人。同治元年(1862)應淡水族人林向榮之邀,東渡來臺謀求發展,時逢戴潮春事件,因而寫成《東瀛紀事》二卷。同治7年(1868)、光緒4年(1878)分別受聘擔任澎湖文石書院山長,並於光緒4年(1878)開始負責纂修廳志,數度未成,直到光緒18年(1892)臺灣建省,澎湖通判潘文鳳為求迅速完成志書,再度延聘林豪接續編纂工作才終告刊成,直至20年(1894)甲午戰爭爆發後始離開。林豪返鄉後熱衷於地方社會事業,倡建節孝祠、重興育嬰堂,並致力於鋪橋造路等公共事務。民國7年(1918)病逝於金門。著述豐富,有《東瀛紀事》2卷、《淡水廳志》、《淡水廳志訂謬》、續補《金門志》、《澎湖廳志》、《誦清堂詩集》、《誦清堂文集》、《潛園詩選》等。 ◎翻譯: 山嶺重疊一路綿延,彷彿和河岸相連在一起,河邊古老的樹木伴著黃昏,就像一幅畫作。河面上處處是小船,有人在河邊喚著小船要搭舟過河,河邊中的桄榔樹葉子叢密,鳥兒從天空啼叫而過。正中午車夫在榕樹下休息,老人在涼蔭下倚著石頭睡覺。一直奔走於旅途也不知道村子到了沒,這時候突然想寫詩的意念傳達給了竹轎中的我。
同樣寫大肚溪,和吳德功〈大肚溪晚渡〉面對大肚溪過河時的慌亂心急不同,林豪筆下的大肚溪完全是一幅寧靜安詳的畫作。作者從遠觀一直寫到近景的順序,先是河岸兩旁遠遠望去盡是連綿的山丘,上有斜陽、下有老樹,接著視覺拉近,河面上有小船,上方有鳥兒飛過,接著再把視覺拉更近,看到河邊有人等著渡船,河岸邊有人正在休息睡覺,最後把焦點回到自己身上,眼前的這一幅田園風景畫,讓人忘卻了煩惱,於是連寫詩的靈感也來敲門,告訴我渡河是一件何等愜意之事。 詩作動靜交錯,勾織出大肚溪的美好風景,讀來足以讓人彷彿忘卻旅途的勞頓,只留下平靜安詳的回憶與意象。就像我坐火車經過這裡時,車廂內只有窗箱晃動的聲音,偶有人交談的聲音,每每隔著車窗往外看出,溪面廣闊,河岸盡是連綿的綠色小山丘,眼看就要與藍色的天空連成一片,眼前與心中一片開闊的意象,此時列車不再是急駛的狀態,就像暫停了下來而浮在河面上,自己也頓入了想像的國度之中,等聽到列車長提示報告的聲音,才把我從夢境中急速拉回,告訴著我這段渡河的旅程即將結束,而且也告訴著我,家就快到了,快到了。
|
|
( 創作|文學賞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