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2/07/25 09:51:27瀏覽3371|回應2|推薦20 | |
「霞霧杵歌桃花源,日月潭雲飛渡天」--李碩卿〈日月潭棹歌〉
珠潭水與天池通,涵虛搖綠吹天風。 ◎題解: 本詩為七言古詩,載於《詩報》第8期,1931年3月16日。日月潭,在南投縣魚池鄉,是臺灣第二大湖泊,湖面在海拔748公尺處,群山環繞景致深幽,歷來造訪者莫不被其神秘優美的山水美景吸引,清康熙年間編纂的《諸羅縣志》已被選為縣治形勝六景之一,文人雅士留下不少詩文題詠。據《彰化縣志》記載:「沙連,日月潭也。四周大山,山外溪流包絡,自山口入潭,廣八、九里,屈曲如環,水深多魚,中浮一嶼,曰珠仔山。番欲詣嶼,划蟒甲以渡。嶼員淨開爽,青嶂白波,雲水飛動,海外別一洞天也。」日月潭,舊有「沙連」、「珠潭」等異稱,是原住民邵族的聚居地,詩人泛舟潭中聽聞四周傳來原民杵歌聲,潭景氣象萬千陰晴變幻莫測,恍若進入桃源仙鄉,登臨潭中島探訪古蹟,升起今昔之感。 ◎作者簡介: 李碩卿(1882-1944),原名燦煌,字碩卿,一字石鯨,號秋鱗,晚號退嬰。原籍臺北,後遷居基隆,並開設私塾「保粹山房」。後應基隆顏家聘請為西席,並與顏雲年、張純甫等共組「小鳴社」,為基隆最早的詩社。昭和9年(1934)移居九份,任「奎山吟社」社長陳望遠家詩文教師,其間並促九份「奎山吟社」、基隆「大同吟社」、雙溪「貂山吟社」合併為「鼎社」。李碩卿長年於臺北課徒,門下弟子近千人,時以「保粹派」稱之,李建興、李登瀛等著名詩人皆出其門下。生平詩文多藏而不刊,後應弟子所請,刊行《東臺吟草》。於昭和14年(1939)印行,對宜蘭、花蓮、臺東開發之面貌,著墨甚多,是日治時期少數專門以東臺灣為主題的詩集。 ◎翻譯: 日月潭位於群山間,上通天池,四周群巒疊翠,風吹綠波搖蕩。不知道這裡已經海拔多少公尺了,這清澈的湖水彷彿是蓄積在天上的水潭。令人驚嘆彷彿懸浮在天際間,日月潭和凡間是不一樣的。自古以來水流停止不動,不跟其他泛泛之流爭你我。紅色的霞光穿過層層疊疊的山丘,彷彿太陽與月亮藏身其中。我彷彿從很遠的人間來,駕著一葉扁舟在天河划行。突然聽到周遭仙樂飄飄,演奏著鏗鏘優美的樂章。原來是當地的原住民們在敲著石杵唱起古調,洗去人間凡塵的俗事憂擾。原住民們悠揚的杵歌還未唱罷,一片山嵐霧氣飄降,挾著濛濛細雨。在雨中彷彿看見水中的蛟龍起舞,泉水發出淙淙的聲響。瞬間雨停了,陽光從雲間露出,我撥開了雜草,撫摩著殘存的石碑。傳說邵族的獵人是為了追逐白鹿才發現漁獵豐美的日月潭,並從此偕族人在此定居在這如海外的桃花源。時光悠悠,如今水鹿不見了,人間歷經多少滄桑世代。不過雲還在,水潭還在,我來山中作訪,不禁想到了朝代的興亡。你不是看見前方有獨木舟,彷彿有件古物位在水中央,而它忘記了時間的存在。這趟溯源之旅,令人感到時間的無窮,平凡的我想常常飛渡日月潭,就像騎著白龍遨遊在青天之上一樣自在輕快。 ◎心得: 日月潭隱身的群山之間,就像中國的天池一樣,而且它跟其他泛泛之流是不同的。這裡的靈氣,彷彿日與月藏身這裡,連原住民也要唱起杵歌來讚頌這美景。穿過山嵐霧氣、濛濛細雨,就像探訪桃花源一般,有著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驚喜,水面上的獨木舟足以見證時間的古老,這裡閒雲潭影真是令人流連忘返,作者於是想像自己能像白龍一樣,飛渡這美麗的潭水,欣賞眺望。清人曾作霖:「山中有水水中山,山自凌空水自閒。誰畫玻璃分色界,倒垂金碧盡煙環。」把日月潭的神韻:富有靈氣的山嶺與潭水、悠閒自在的情感、天與水連成一線的景致、煙霧迷濛與霞光並呈的美感,細膩且寫意的呈現出來,歷來的造訪者莫不被其神秘優美的山水美景給吸引。 詩作就結構而言,前八句寫出日月潭與世隔絕之美,彷彿天上的天境一般,接著十四句分別以視覺、聽覺、觸覺摹寫,帶出乘船尋訪日月潭珠嶼的過程,最後十二句以賭物思古寫出古今對比之感,這裡的氛圍令人完全忘記時間的存在。這趟旅程、此地美景讓作者用美麗的詩句來謳歌、來讚嘆,不過細讀之下,〈日月潭棹歌〉不僅止於歌詠日月潭外在之美,還更將日月潭形容如仙境一般的超凡之美。因此,與其說作者這一趟是尋訪桃花源的驚嘆與豁然開朗之旅,更可說這是一趟探訪人間仙境、化外之境的超然之旅。 李碩卿〈日月潭棹歌〉中運用大量的譬喻與心理描寫,並用虛無飄渺、輕盈柔美的景色來呈現一種安適悠閒、輕鬆自在的意象,如此著重意境的描寫,可謂「仙境書寫」。首句指出日月潭的地理位置是「水與天池通」,就已瞬間將讀者帶領至仙境之門前,這裡「涵虛搖綠」並且吹著「天風」,足見這裡不是凡間而是化外之境。至於有多遠多高,作者用「不知」多少海拔來回應,只說「瀦玄穹」,是懸浮在天際間般的高度,況且仙境這裡自古以來是與凡塵俗世隔絕的,「悠悠終古」「不與凡流同」且「不隨萬派爭朝東」。仙境這裡舉目皆見「紅霞」、「幽壑」等鮮明超然、引人入勝的景緻,「日月潛其中」更點出古老神話的就在此上演著。入耳皆聽到「仙樂」、「雅奏」、「古調」、「杵歌」,這樣如宗教般的情境,果真讓人「洗」去凡塵的俗事紛擾,而達到心靈上的淨化。接著作者尋聲而去,突然有「千峰霧壓雨濛濛」而來,讓人頓時置身雲霧飄渺、神秘淒美的氛圍之中,然而這是一場「仙舞」的開始,恍惚之間目睹了「潛蛟舞」、並且還有泉流「鳴淙淙」的伴奏,很快地,「雨收雲開霽」,那道光芒讓人豁然開悟、視線明朗,不禁對著眼前出現的古蹟,「起摩殘碑」而觸動了心裡的心弦,感嘆懷古了起來。仙境變化多端、神秘優美,觸目所見盡是寧靜安祥的夢幻場景、感受到的盡是寧靜安祥的宗教氛圍,讓人達到了心靈淨化的境界。作者最後提到仙境的「傳說」,是原住民追逐白鹿之故,從此被人發現,意外此地「海外桃源」「靈秘」的「幽蹤」。幸好經過「三百載」、「人世幾滄桑」,都沒有破壞這裡的「閒雲潭影」,我才得以能夠來此「山中訪古」「嗟興亡」,那「獨木舟」的古物見證了仙境這裡保留了「原始」之氣,完全忘記了時間的流逝與「無窮」,也感覺不到「地老天荒」,如此的虛無飄渺,如此的超凡入聖,此刻的我輕飄飄的,就像仙人可以輕易的「飛渡」潭水,穿梭山嵐霧氣,優遊自在的「向青天騎白龍」般,俯瞰著青山與綠潭。如此的用字、如此的情境,烘托出不凡的意境與氛圍,真可稱得上是仙境書寫。 〈日月潭棹歌〉讓人回想起過往造訪日月潭的回憶與所見美景,但它更勾勒出一幅令人讚嘆與難忘的夢幻仙境之圖,那超越了我們想像的疆界,也告訴了我們未知的發掘,要等著我們再去重頭發現與體驗探索,日月潭那未竟的美,那輕盈如舞步的夢。 ◎參考資料: 一、日月潭國家風景區 二、日月潭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三、【台灣日月潭】台灣天池,寶島明珠,清幽仙境
[2012大家來讀臺灣古典詩] |
|
( 創作|文學賞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