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讀詩心得03]臺灣古典詩_〈遊八堡圳水源感作〉_賴紹堯
2012/07/07 07:57:13瀏覽1215|回應0|推薦3

「造訪水圳親鄉土,川流不息利萬田」--賴紹堯〈遊八堡圳水源感作〉


◎原詩:

朝溯濁水頭,暮沿濁水流。
濁水洶湧無今古,導源乃自觸口之山湫。
就中引水築隄閘,下溉萬頃良田疇。
百年樂和生玩愒,農病乃始為官憂。
磺溪有司古遺愛,關心民瘼西門儔。
昨日發書徵父老,欲以輿論參民謀。
愧予南畝一襏襫,時從父老講鋤
耰。
曾聞晚禾重節候,耕種不得逾清秋。
願藉隄防出眾力,速興水利袪民愁。
穰穰禾黍慰私祝,高歌同詠滿車篝。

◎題解:

本詩為雜言古詩,收於賴紹堯《悔之詩鈔》(臺北:龍文出版社,2001)。作者參觀了八堡圳的引水口之後,想到當時的農民正在擔憂第二期稻作能否有水灌溉,心中也默默祝禱這個問題能夠早日解決。「八堡圳」又寫為「八保圳」,《彰化縣志‧卷二 規制志‧水利》記載:「其由南而北者曰濁水圳,(原註:即「八保圳」,言灌八保之田也,亦曰「施厝圳」,言施家所開也),引濁水溪水而導之」,開鑿於1709年(康熙48年),灌溉的區域包括了:東螺東堡、東螺西堡、武東堡、武西堡、燕霧上堡、燕霧下堡、馬芝堡、線東堡,總共八個堡,是清代全臺最大規模的水利工程,其於彰化二水境內的引水口在日治時期也已成為重要的觀光景點,現今亦然。

◎作者簡介:

賴紹堯(1871-1917),字悔之,彰化縣燕霧下堡大庄(今彰化大村)人,光緒年間曾考取生員。日治之後,明治39年(1906)任員林辦務署大庄區庄長,41年(1908)向當局申請通過在當地設立公學校分校,培育人才,提升文化,44年(1911)獲頒紳章。他與阿罩霧(今臺中霧峰)林家結為姻親,其妻即林家下厝林文鳳之女。在公餘之暇,雅好詩文,時常與林癡仙與林幼春叔姪相唱和,明治35年(1902)倡組「櫟社」,45年(1912)被推舉為櫟社社長,擔任至大正6年(1917)病逝後才由傅錫祺接任。生前詩作未能集結,在明治33年(1900)出版的《南菜園唱和集》曾收錄其詩作〈衣洲詞伯即用南菜園晚眺韵〉,明治39-40年間(1906-1909)於《漢文臺灣日日新報》曾發表詩作〈恭迎閑院宮殿下〉、〈祝鐵道全通式〉等。後由連橫蒐集其遺詩約60首,題為《悔之詩抄》。

◎翻譯:

早上往濁水溪的上游探訪,傍晚沿著濁水溪往下游回來。無論是現在或古代,濁水溪都一樣洶湧,源頭來自觸口山(今雲林縣林內鄉境內)中的水潭。從堤防與水閘中引水出來,灌溉了萬頃的田地。百年來安和樂利的生活,反倒讓人民產生偷安苟且之心。等到農業方面產生問題,政府官員才開始擔憂。彰化的地方官員簡直就像古代的賢官一般,關懷民間疾苦,如同西門豹(戰國時代)一般。昨天發出信函,徵求地方父老的意見,想要參考大眾輿論作為施政的參考。由於愧對南畝的農民,所以常常和地方父老共同談論了解農事。曾經聽說一年之中第二次種植的稻子特別要注意節氣,而且開始種植晚稻的時間不能晚於秋天。希望透過堤防的建設出一份心力,早日建立水利設施除去人民的憂愁。生長得非常茂盛的農作物,好像也正告慰著我,說我心中的祝禱將會實現,齊聲高歌的聲音,從水車邊不斷的傳了出來。

◎閱讀心得:

這首詩看似探查水圳,其實作者還寫出了水圳本身的問題面以及對於水利建設的期許,是一首關懷面十足的古典詩。作者從八堡圳的源頭寫起,水源自濁水溪上游汩汩而來,灌溉了廣大的彰化平原,肥沃了萬頃的稻田綠意。作者也點出了季節的影響層面,稻米過了晚秋後常常無法再耕種,必須要仰賴重要的水源來支援,於是興蓋水堤是最佳的方法。從作者的詩句中來想像,蜿蜒的水圳宛如溝渠,也宛如河流,眺望著廣大的彰化平原,水源從四處引入稻田,也四處流入農民的夢想中。尤其詩末兩句,放眼望去皆是飽滿的稻穗,流動的河水伴著車渠也彷彿歌聲,一同感謝這帶來繁榮與希望的八堡圳。

所謂「堡」,清領時期原稱之為「保」,乃當時的行政區域名稱,寓意於保甲制度。一個保相當於鄉鎮,下轄許多村莊。當時彰化縣下轄有十三個半的保區,本圳灌溉其中八個而名「八保圳」。日本人則稱為「堡」,故八保圳遂改稱改稱「八堡圳」以迄於今。八堡圳的灌溉區域涵蓋以下八個「堡」:東螺東堡、東螺西堡、武東堡、武西堡、燕霧上堡、燕霧下堡、線東堡、馬芝上堡,大致為現今的二水鄉、埤頭鄉、溪州鄉、田尾鄉、北斗鎮、田中鎮、溪湖鎮、社頭鄉、埔心鄉、員林鎮、花壇鄉、永靖鄉、大村鄉、福興鄉、埔鹽鄉、彰化市、和美鎮、秀水鄉、鹿港鎮,幾乎流經彰化右大半部的鄉鎮市區,八堡圳可說是彰化的母親之河。

當年施世榜見到台灣中部有高山,其水流落差大,水源充沛到氾濫成災,但是到了乾季卻又沒水,所以於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開始建造水圳,來解決灌溉問題。自鼻仔頭(今彰化縣二水鄉)設圳頭,挖掘渠道,引用濁水溪的水來灌溉農田。可是水圳的建設十分艱難,所幸有位自稱林先生的水利專家前來,教導利用藤竹做成壩籠,安置在河中將溪水引入大圳。在滿水期時,壩籠可以避免水勢直衝圳道,破壞水圳;乾旱期可以匯聚水源導入圳道。一來稻米有充足的水源灌溉,二來雖稱水圳,但枯水期仍見其中汩汩水流,堪稱川流不息。足見當時建造水圳之不易,後來源源不絕的水源帶來生生不息的繁榮與富裕,造福庇佑了廣大的彰化地區。

賴紹堯曾擔任過日治時期成立的古典詩社「櫟社」的社長,明治33年(1900)出版的《南菜園唱和集》曾收錄其詩作,生前詩作未能集結,後由連橫蒐集其遺詩約60首,題為《悔之詩抄》。〈遊八堡圳水源感作〉這首詩作就頗有歌謠的味道,可見作者平日深入民間,融入在地生活的養分,就此詩的創作技巧而言,偶數句皆押韻,韻腳為「流、湫、疇、憂、儔、謀、耰、秋、愁、篝」,道出百姓為秋天的田耕出現了像水流般的憂愁,而作者正為人民發聲,想辦法策劃籌謀,來為田疇建立水篝。詩中句句表達關懷、參差對照,皆可以見出作者在寫作上的細膩與用心。

◎參考資料:
一、八堡圳(施厝圳)
http://www.taiwanus.net/history/3/43.htm
二、櫟社 - 台灣大百科全書
http://taiwanpedia.culture.tw/web/content?ID=4539
三、林先生廟 - 台灣大百科全書
http://taiwanpedia.culture.tw/web/content?ID=23262



[2012大家來讀臺灣古典詩]
◎部落格文學獎作品編號324:「牧之詩樂園」
◎投票網址:http://ipoem.nmtl.gov.tw/files/904-1000-324-2012.php

[2012好詩大家寫]
◎新詩創作作品編號3174:「岸」
◎投票網址:http://ipoem.nmtl.gov.tw/files/902-1000-3174.php

◎投票方式:參加票選之網友需先加入愛詩網網站會員,並針對票選作品進行投票,每人每日限投三票(單一作品一日僅限投一票)。
http://ipoem.nmtl.gov.tw/bin/acctinfo.php

( 創作文學賞析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fishtofish&aid=6588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