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電影筆記48]看見臺灣:看見臺灣的美麗與哀愁
2015/12/12 21:33:21瀏覽371|回應0|推薦15

 ↑↑我們能像巨人一樣光腳踩踏在自己的土地並守護我們的家園嗎?

   電影已下檔很久了,我是今年才從藍光版,把看見臺灣看得「仔仔細細」。一看卻不得了,我居然沒有辦法一口氣看完,還有,我究竟可以為臺灣作哪些事,引發該怎麼辦的莫名焦慮。

   這部電影讓我改變對臺灣紀錄片的印象:原來紀錄片可以挖掘這麼深的議題,而且能結合所謂的電影配樂,上次有印象的臺灣紀錄片還停留在種樹的男人。

   我當時都一直以為看見臺灣只是空拍臺灣的美景,那些我可能一輩子都無法踏上的地方,當然這是臺灣的美麗,這些在導演齊柏林的眼中,將空拍畫面透過俯瞰、環繞、穿梭的空拍技巧,一一將臺灣的美景與人文活動納入我們的眼中。我覺得看見臺灣真的體現所謂的「高度」,透過高度看見臺灣的自然與人文之美。

   不過電影另有深意,在這些美景被拍攝的同時,醜陋並現,那些塌陷的山稜、污染的海線、掩埋的垃圾,這些真相,透過有意識的議題帶入,自然而然的引發我們對於環境保護議題的認真對待。我們注視著這些臺灣美景,也正目睹這些美景的消失原因或瞥見真正破壞的元兇,對於這樣嚴肅議題的不忍逼視,讓我們看見臺灣的哀愁。

   另一點我覺得看見臺灣展現了所謂的「氣度」,電影氣度恢宏的配樂,除了營造優美欣賞的氛圍,或製造緊張鼓譟的情勢,讓這些「無聲」的景色,在配樂或人聲吟唱的烘托之下,成功的達到電影想要引發讓人重視環境議題的訴求。

   美麗與哀愁就這樣在影片中並置,而讓人不禁產生矛盾的撞擊,心中卻又亟欲想解決這樣衝突的情緒,最後好似又落入失落的困惑中。

   直到李鴻源教授到我們學校來演講,主要內容來自他在去年出版的書:「臺灣如何成為一流國家」,讓人警覺到臺灣在社會變遷與環境變遷之下,國土政策的制定實為解套的一個重要關卡。我也去找他介紹的「從搖籃到搖籃」,可以我們了解在「進步」與「環保」之間,有了如何面對與取捨的基本觀念認知。

   後來我看了許多看見臺灣的幕後花絮,知道空中攝影是怎麼進行的,也知道要成就這樣的一部紀錄片,背後需要多少專業的人員與金援。偶而,我會一再重看見電臺灣短短兩分多鐘的預告片,因為在吳念真的真情旁白之下,可以短短的聆聽到動人的電影配樂,也可以短短的欣賞了臺灣的山景海景,而短短的瞥見臺灣的醜陋就好。

 

( 休閒生活影視戲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fishtofish&aid=38562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