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2015愛詩網]臺灣古典詩--肆、斷髮求生記(風土類)
2015/07/27 11:48:32瀏覽3822|回應0|推薦5

肆、斷髮求生記(風土類)

一、主題詩選:

(一)洪繻〈厲行斷髮散足事感詠〉(七言律詩)

      是何世界任戕殘,警吏施威六月寒。
      削足妄思求適屨,髡頭謬說慶彈冠。
      時無美鬒人人鬝,家有金蓮步步難。
      癸女丁男顛倒甚,此間奚事不心酸。

翻譯:這個世界任人施暴殘害,警察大人的苛政宛如六月雪。日本人要臺灣女性放足,穿上新式的鞋子,並宣揚剪髮這才是文明和進步的表徵。因為剪髮令雷厲風行,一時之間大家紛紛剪髮,看不到烏黑的辮髮,女性放足後,也再看不到步態輕麗的小腳。剪髮放足後,混淆了身分地位,也難以辨識性別,引起紛擾。看到這種不合理的事怎麼不令人辛酸?

(二)洪繻〈再為厲行斷髮詠〉(七言律詩)

      長嘆無天可避秦,中華遠海總蒙塵。
      本為海島埋頭客,更變伊川被髮人。
      愧與伍間傖父輩,錯成廿載寓公身。
      江湖滿地供樗散,不數褌中蟣蝨臣。

翻譯:天下之大卻無法逃離這種暴政的迫害,中國皇帝失去自主權,將領土臺灣割讓給日本。原以為當個中國一介書生一輩子,沒想到竟遭此變局,變成倭人的殖民地,連華夏文化傳統都要被迫放棄。視日本為蠻邦,羞於與日本人為伍,經過了二十年,自認是前朝遺民,仍尚未認同日本殖民政權。覺得自己無用,和光同塵,避迹江湖,就是不想與趨炎附勢的人為伍。

(三)洪繻〈逃剪髮感詠〉(七言律詩)

      穆生久懼楚人箝,藏尾藏頭二紀淹。
      髮短忽驚城旦酷,令輕猶比路灰嚴。
      山中夏馥緘鬚去,稷下淳于努目瞻。
      匿跡時將形影問,余顱何術葆鬑鬑。

翻譯:我擔心招致殺身之禍,為了要逃避剪髮,已經躲躲藏藏二十四年了。剪髮簡直比叫我去服勞役忍受風吹雨打,還要殘酷。於是學習東漢夏馥為了不連累親友,躲避追捕,隱姓埋名,依然作自己,堅持做對的事,要像淳于越這樣,捨身取義,雖千萬人吾往矣。不過在躲避盤查之時,常被問到,為何有辦法堅持留髮到這個時候?

(四)王采甫〈予於舊曆端午後一日斷髮,以赴瀛桃二社聯合大會,草此,以博一笑,惟大方家諒之〉(八首錄四)(七言絕句) 

      歐風天鼓向東來,廿載曾吟頭髮哀。
      際此大同機已到,何須顧惜又遲迴。(其二)

      數年思欲附文明,未得父俞不敢行。
      何幸椿堂親下剪,毀傷差慰老人情。(其三)

      不留辮髮異諸朋,一樣光頭美共稱。
      好似無遮開大會,翩翩列坐盡詩僧。(其四)

      瀛社風流斷髮行,予為殿後久言明。
      諸公此日都無恙,祝○何妨為一賡。(其八)

翻譯:歐美風潮挾著巨大聲勢向亞洲國家襲來,日治時期臺灣社會當然也逐漸歐美化,二十年來也曾為剪髮這事吟誦哀弔過。不過隨著全球歐美化,世界大同的時機將要到來,對於剪髮又何必顧影自憐、徘徊猶豫呢?這幾年來我一直想趨附文明的腳步,但在沒有父親的允許之前是不敢嘗試的。這次由父親親自幫我剪髮,幸好是在父母的同意和見證下斷髮,才不至於違背孝道。沒留下辮髮跟朋友都不一樣,但和其他在座的光頭卻都一樣美。好像在開佛教法會一樣,在場坐的眾人都有如舉止灑脫、歡喜自得的詩僧一般。瀛社現在流行斷髮的風氣,此刻我為自己殿後那麼久來說個仔細。大家今天都安康無恙,就以作詩互相贈答來作為祝賀。

二、詩藝技巧:

      洪繻〈厲行斷髮散足事感詠〉使用總說→分說→分說→總說的方式,在在控訴日人要求臺人男性剪辮髮、女性穿新式鞋的政策,導致了性別顛倒的荒謬,心中無法服從而感到辛酸。接著〈再為厲行斷髮詠〉,詩人以對照手法,自比為中華子民、前朝遺民,視日本為蠻夷之幫、殖民政權,句句表明自己的不願服從的心意,並直指服從的人不過是趨炎附勢之人。最後在〈逃剪髮感詠〉中,詩人小心翼翼的使用典故,以詩留下了感慨的發聲。先是說明楚人箝、城旦酷的可怕,接著效法夏馥、淳于越這些歷史人物,來說明自己因不想斷髮後,是如何逃避這殺身之禍的,但一輩子躲躲藏藏,還是會在盤查時不小心漏了馬腳。到了王采甫的〈予於舊曆端午後一日斷髮,以赴瀛桃二社聯合大會,草此,以博一笑,惟大方家諒之〉,詩人以組詩的方式說明斷髮之風銳不可檔,且心中早就做好準備,等到父親親自為他剪髮,這一刻終於到來。而且詩人所在的詩社早就趕上此風潮,他樂比自己和大家都是像光頭的詩僧一樣,使用的技巧雖然平實但讓人倍感親切,態度開放讓人覺得不拘此節。

三、個人賞析:

(一) 詩慕昔(歷史資料)

      纏足和辮髮原是臺灣社會根深柢固的風俗習慣,在日治時期後日人將其與吸食鴉片同視為臺灣社會三大陋習。初期採漸禁政策,暫時聽任臺人自由放足斷髮,不施加干涉;透過學校教育或報章雜誌的宣導,鼓勵臺人放足斷髮。西元1911年,在中、韓斷髮風氣的激盪下,亦有組織性斷髮運動之出現,臺北有「斷髮不改裝會」之成立,訂定會規,定期實施集體斷髮。其後,為期一年有餘,各地街庄區長、臺人教師等公職人員及紳商名流紛紛響應,並倡組「斷髮會」,訂定會規,除鼓勵會員個別斷髮外,亦定期舉行集體斷髮大會,每次參加人數由百餘人至四百餘人。部分舊士紳或狃於舊習,或將辮髮當作民族認同的依據,或作為效忠舊朝的象徵,而抗拒斷髮,甚至組織「保髮會」、「守髮誼」等護辮團體以相對抗,但影響力十分有限。西元1915年4月,利用保甲制度全面推動放足斷髮運動,全臺各保甲如火如荼展開斷髮解纏活動,或舉辦集體斷髮放足大會、慶祝會或紀念會,以鼓動風潮和掀起高潮。

(二) 詩想起(古詩呼應)

      相較於洪繻的躲匿逃避,王采甫採大方面對的姿態,像同為瀛社詩人洪以南在西元1910年寫的〈簪菊〉其中一首:「人盡黃花插滿頭,笑余蓬髮不長留。一枝帽上酣秋興,杜牧風流憶舊遊。」詩中提到大家都能將摘下的黃菊插在頭上的髮辮而感到有趣,而唯獨自己的短髮蓬鬆,所以無法使菊花停留於髮上,但詩人倒也滿能夠適應,將一枝花插在帽子上,算是相當應景,甚至還想到過去杜牧也是如此風流倜儻。詩作中洪以南已經能夠以短髮的姿態輕鬆對待生活,並且在面對他人時而取笑時,也能夠自我調適得宜。

(三) 詩生活(生命連結)

      斷髮政策是作為統治者管理的一個手段,過往的詩人基於民族主義的堅持,不肯屈服於威權的脅迫,這也讓人想起自己以前學校的髮禁問題,例如頭髮要剪多短、檢查頭蝨等,髮禁除了有管理上的威權象徵,還有衛生上的考量。直到西元2005年,教育部才廢除了校園髮禁問題。

(四) 詩亦證(創作旁證)

      過往的詩人因民族主義的理念,在剪不剪髮之間掙扎逃亡,而自己曾為自己頭上的三千煩惱絲寫過一首〈悼髮〉:

      葉子都因枯黃而飄零
      開始奔往素淨的空中

      約好展開不告而別的旅程
      打聽流浪到不知名的風景

      一片片  成群結隊地
      都貼回去大地的臉上

      此時拋下暴躁的樹木在細數
      自己過去那關於繁花的記憶

筆者透過凋落的葉子來比掉落的頭髮,掉髮的危機可讓人恨不得可以蓄髮!短髮有短髮的好、長髮有長髮的酷,但掉髮就令人苦惱了呀!
 
四、總結:

      暑假造訪位於臺北市濟南路二段的齊東詩社,近日展出「詩手跡展」中的「臺灣古典詩之美」,恰巧就有前清時期彰化鹿港詩人洪棄生(即洪繻)寫的〈痛斷髮〉,洋洋灑灑寫下自己不願接受異族統治,卻被迫斷髮的無奈之心,後寫有〈蓄髮詩〉,提到自己乾脆剪個「不歐不亞亦不倭」的奇特髮型,以表達對統治者的不滿,有珍貴的手稿提供印證,然而隨著社會民主的改變,現今看來變「髮」圖強已不足為奇了,大眾對於頭髮已更有自主權,但頭髮作為對抗權威的一種工具,仍成為各個時代下的一個鮮明印記。

五、參考資料:

1. 吳盈盈〈日治時期社會領導階層:洪以南對現代文明之接受態度——以其「外顯」行為為觀察重心〉
http://www.lib.thu.edu.tw/newsletter/118-201107/page05.1.htm
2. 吳文星〈日治時期臺灣的社會變遷。講題:近代臺灣的社會變遷〉
https://www.google.com.tw/url?sa=t&rct=j&q=&esrc=s&source=web&cd=3&cad=rja&uact=8&ved=0CCgQFjACahUKEwi4vpyY2O7GAhXGFaYKHZyWCjU&url=http%3A%2F%2Fasp2005.fy.edu.tw%2FLiteracyClass%2Fupload%2Fplain1%2F%25E6%25AD%25B7%25E5%258F%25B2%2F%25E6%2597%25A5%25E6%25B2%25BB%25E6%2599%2582%25E6%259C%259F%25E8%2587%25BA%25E7%2581%25A3%25E7%259A%2584%25E7%25A4%25BE%25E6%259C%2583%25E8%25AE%258A%25E9%2581%25B7%25EF%25BC%2588%25E8%25AC%259B%25E7%25A8%25BF%25E4%25BE%259D%25E6%25A0%25BC.doc&ei=xoWvVbjDOsarmAWcraqoAw&usg=AFQjCNFNFJVDwwKQm-zZxJjqn5XrqcFXqw&bvm=bv.98197061,d.dGY
3. 臺灣文學館通訊第44期
file:///C:/Users/fishtofish/Downloads/%E5%8F%B0%E7%81%A3%E6%96%87%E5%AD%B8%E9%A4%A8%E9%80%9A%E8%A8%8A_%E7%AC%AC44%E6%9C%9F_%E7%AC%AC052%E9%A0%81.pdf

( 創作文學賞析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fishtofish&aid=266636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