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08/08/28 21:13:54瀏覽982|回應3|推薦2 | |
五股國中三年級的時候,不知道怎樣被數學老師推選參加科學展覽, 印象裡面,自己參加的意願不大, 畢竟那是生平第一次參加,況且又是三年級, 只是應該推不掉,只好硬著頭皮東翻西找, 後來找到老姊高三的數學課本,好像是選修的部分, 附有三次方程式和四次方程式的公式解法, 三條魚看了好一陣子,看懂了,重新編排修改一番, 也忘了怎麼寫的,反正趕鴨子上架、終於交差了事。 那個時代的國中數學老師,可不是省油的燈,三條魚馬上就被逮住了, 要知道,當時台北縣市的公立高中聯招,只有七所學校而已。 回想起來,老師會懷疑的真正原因, 應該是那個研究主題太過聳動, 當時的三條魚完全不了解,高次方程式的解法是數學史的超級大發現。 我只記得某一天下課,老龜把我叫到教室外面的走廊, 大致是說我的數學科展的作品,很類似某個數學家的解法, 三條魚當然發揮裝傻的本領,不過,學聰明了, 就是一句話都不說,裝做聽不懂他在說什麼。 最後,學校頒給三條魚一張第五名的獎狀,這應該是“恰如其分”吧! 倒是很奇怪,我原本以為這是國中二年級的事, 翻出那張獎狀,才發現是國中三年級。 三條魚升國中三年級的暑假,學業成績突然又大幅進步, 很難解釋那種狀況,先前的成績雖然好,但是後來好得更誇張。 印象最深刻是暑假某次模擬考的社會科(歷史、地理), 考完以後,大家都覺得很難,我也覺得很難, 考卷改出來的結果,卻意外發現怎麼幾乎都對。 國中畢業、高中聯考的成績,太神奇, 自然科滿分140分,我得了139分。 社會科滿分140分,我得了136分。 最跌破眼鏡的是數學科,滿分120分,我只得了99分。 三條魚很想知道,老龜看到我的數學成績的當下,到底是什麼想法? 數學爲什麼沒考好呢?當時的三條魚根本沒想那麼多, 反正,聯考總成績632分,當年建國中學的錄取分數好像不到610分。 二十多年後的某一天,我忽然懂了 三條魚擔任家教老師的學生,大學聯考重考了一年, 他重考後的暑假,我和他碰了一次面, 我總覺得他第一年參加大學聯考的數學成績,比我預期低很多, 因為在我給他的家教課程中,那些考題應該都不陌生。 那一天,我和他聊起這件事,他告訴我: 「很多問題他都會做,」 「擔心計算過程發生錯誤,會重複檢查計算過程,」 「甚至用不同的方法去驗算,浪費了很多時間。」 我聽了,微微的嚇了一跳,笑笑的告訴他: 「我唸書的時候也有同樣的狀況。」 必須強調,在那段對話以前,我從來沒對他談過我小時候的事。 高中和大學的三條魚,學校課程的部分幾乎都是以數學為重心, 已經在《台大數學的“八年抗戰”》談過了。 http://blog.udn.com/fishfishfish1967/article?f_ART_CATE=193854 關於那段時期,唯一必須重提的,是三條魚開始發現“不適合數學”: 「在高中參加數學競試的成績確實很不理想, 我非常清楚感受到:那些問題和我分在兩個不同的世界。 可是,這就代表我不適合數學的領域嗎? 有一陣子我也非常困惑,這可能就是我無法專心在那個領域的重要原因。」 ﹝參見《台大數學的“八年抗戰”》之七:什麼是數學的“大聯盟”。﹞ http://blog.udn.com/fishfishfish1967/1815523 經過很久的時間,三條魚才了解自己在那個世界的定位: ──清楚掌握整個數學系統的結構,再提出有意義的問題。 倒回去重新思考國中那個荒謬的科學展覽, 倉卒抓來的主題,卻沒想到那是數學史的大問題, 很明顯就表現三條魚的數學能力的特質, 只不過,沒人注意那件事“正面”反映的真正意義。 到底什麼時候了解的?我也搞不清楚。 當然不是在台大數學系,事實上,那時一直處在困惑的狀態, 很多同學常常看到三條魚到處閒蕩, 那是口袋沒錢的狀況下,排解鬱悶的唯一方法, 簡單的講,我一直認為自己不該在那個位置,卻又不知應該去哪裡。 |
|
( 創作|另類創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