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連續擊敗美股大盤的真相─虛構的「神射手效應」:《隨機法則─醉漢走路》(34)「特定一人」和「當中有人」的分別
2014/01/16 13:17:13瀏覽338|回應0|推薦0

******************

P.219,那麼比爾‧米勒的連續擊敗準普爾指數,又怎麼說呢?……

舉例來說,2004年米勒的基金獲利略低於12%,……可是事實上米勒還是把那一年算成他的「贏」年,……就某種意義上,連贏的計算一開始就是人為的,以有利於米勒的方式來定義。可是,我們揭露的這些事實,又要如何抗衡前面提到的微小勝算372529分之一呢?……

P.220,……實際獲得這種成績的機會有多大呢?大約四分之三、即75%。這種差距未免太大了,我最好解釋一下。

引述這些極低機率的那些人,就某種意義而言是對的:如果你「特地選出」比爾‧米勒,而且「特別指定」由1991年開始,然後問「如果只靠運氣,這個人剛好在未來十五年打敗大盤的機率有多少」,那麼機會確實很渺小;這和你每年丟一次銅板、連續丟十五年、而且每年都得到正面的機會是同樣的渺小。

但是就如同我們在第一章對羅傑‧馬里斯的全壘打紀錄的分析,那些渺小的機率數字不具意義,因為基金經理人有好幾千人〈目前超過六千人〉,也不乏這種連續十五年的佳績。因此,真正具有意義的問題是假如上千人每年丟一次銅板、而且這麼做了幾十年,其中有一人在某個連續十五年或更久的期間內都丟出正面,這個機會有多大?它當然遠遠高於只是連續擲出十五次正面的機率了。

 

更具體一點講,假設有一千位基金經理人〈當然是低估了〉、從1991年起〈米勒連贏紀錄開始的那年〉每年都擲一次銅板,……十五年後,其中特定一人全都擲出正面的機會是32768分之一〈三條魚插註:32768=215次方〉;但是,這一千人當中有人全都擲出正面的機率就高得多了,大約是3%

P.221,……由於《融通觀察者》討論時採用四十年的時段,我就計算了有某一位經理人在過去四十年間、靠運氣在某段為期十五年以上的時光、每一年都打敗市場的機會。這麼一來機會又增加了,到達我剛剛所說的幾乎是四分之三。

所以,與其對米勒的連創佳績大感不可思議,我要說如果沒有任何一個人達到米勒的連贏表現,你還真有正當的理由投訴抱怨這些領高薪的基金經理人,表現得比閉著眼睛亂矇還要差。

 

P.224,……這個問題在二次大戰末期特別引人注意,那時候正值德國V2火箭開始襲擊倫敦,這種火箭十分可怕,飛行速率是音速的五倍,這表示在火箭擊中之後,你才聽到火箭接近的聲音。

報紙很快就畫出遭到攻擊的地點分布圖,它們顯示的圖像似乎不是隨機的,而是有特殊意義的聚落。……同樣的爭論,也經常出現在癌症患者聚落的報告中。假設你將任何一個市鎮分成小區,然後用癌症病例隨機分布在這些小區上,有的區域分到的會比平均多一些、有的會少一些,根據加州公共衛生部環境職業疾病防制組主任紐特拉Raymond Neutra的看法,任何一個典型的癌症登記資料庫中〈十幾種常見癌症的區域發病資料〉,加州每5000個人口普查分區當中,可能就有2750個分區的某種癌症的的發生率會出現統計顯著性、但卻是隨機性的高比例;如果你觀察的小區的數量夠多,就會發現某些區域的癌症發生率是正常的好幾倍。

 

P.225,如果你是在癌症分布之後才訂出小區邊界,情況就更糟糕了,這就是所謂的「神射手效應」:名不見經傳的射手之所以取得不同凡響的成績,是因為他先對著白紙射擊,然後才畫出靶心。不幸的是這往往就是實際的情形:先是某些人發現鄰居有人得了癌症,然後他們才定義出癥結區域的範圍。

……根據紐特拉的看法,易造成這種需要流行病學家來調查的癌症群聚,這些人必須曝露在極高濃度的致癌物質中,這種情形通常只會發生在化療過程或某些工作環境裡──遠高於他們在受汙染的社區或學校所能接觸到的。

儘管如此,民眾依然很難接受這種「聚落是出於隨機波動」的觀念,……

 

P.227,……為什麼人類對控制權的需求與隨機模式的討論有關?

這是因為如果事件是隨機的,我們就無法控制;如果控制得了,就不是隨機的。因此,我們對於控制感的需求與認知隨機的能力之間,存在著基本的衝突,這個衝突就是令我們誤解隨機性的一個主要原因。

P.229,……當一個組織將歷一段改革或失敗的時期,這種錯覺就會浮現:他們並不會歸咎於造成組織現況的許多環境因素、或是歸咎到運氣,而是推給高層的領導人。這在運動界特別明顯,就如我在序言中所說的,如果球員的表現有一兩年特別糟,教練就會遭到無情的替換。

在大企業裡,公司運作龐大而複雜,不確定的市場因素又扮演重要的角色,管理高層的才幹和公司的表現中間的微弱關聯就更不直接了。只因一時的績效不佳就解雇這些高層幹部,效果不會比球隊撤換總教練更顯著。

舉例來說,哥倫比亞大學與哈佛大學的研究人員,最近研究了相當數量的大公司,這些公司的章程規定他們必須敏銳反映股東的要求,在公司困難時期更換管理階層。他們發現,平均而言,換人之後三年的公司運作表現並無改善〈獲利情況〉

******************

( 創作另類創作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fishfishfish1967&aid=10598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