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4/01/09 13:12:28瀏覽481|回應0|推薦0 | |
****************** P.205,在第十章我將檢視「隨機性」在人生路途中的影響。不過,我們即將看到隨機的變化當中雖然存在有秩序的模式,但這些模式不一定有意義: 一旦有意義時,能夠認識到這個意義時十分重要的; 然而分明沒有意義的時候,能夠不刻意擠出意義,也是同樣重要的。 P.206,1848年,福克斯家的兩姊妹瑪格麗特和凱特,聽到了無法解釋的聲音,像是敲打,又像是移動傢俱,傳聞她們住的房子鬧鬼。 故事繼續說道,凱特以彈手指的劈啪聲響,向聲音的來源挑戰,並大聲說出她的年齡……她們的結論是敲擊聲是一位小販的鬼魂發出的,他好些年前在這棟房子給謀殺了。現代通靈術,就此誕生。 1850年代初,美國及歐洲十分流行一種與鬼魂接觸的特別形式,稱為table rapping〈桌子敲擊〉、有時也叫做table moving〈桌子移動〉或table turning〈桌子旋轉〉。進行的方式是由一群人圍坐一張桌子,手放在桌面,如果是table rapping,過一會兒就會聽到敲擊聲。……我們可以想像穿著正式、一臉正經八百的紳士與華衣美飾、滿臉熱切的貴婦,在他們的手隨著桌子動來動去時,驚訝地瞪大了眼睛。 P.207,桌子移動的現象在1853年的夏天實在太流行了,引發科學家想一探究竟的好奇心。有一群醫生注意到,在大家靜坐的時刻,似乎對桌子往哪個方向移動達成了某種不自覺的協議;這群醫生同時發現當他們轉移靜坐者的注意力,致使共同的期望無法形成時,桌子就不會移動。……他們的結論是「移動是來自肌肉的動作,大多數時候是無意識的。」 決定性的研究來自物理學家法拉第,他是電磁理論的創始人之一、電動馬達的發明者,更是史上最偉大的實驗科學家之一。法拉第先是發現即使只有一位受試者也會發生這個現象,他選擇「可尊敬」而又有經驗的桌子移動者,然後進行了一連串精巧而複雜的實驗,證明受試者的手比桌子先動。 法拉第更進一步設計一個指示器,能在手一動時,馬上警示受試者。他發現「只要指示器放在面前,最熱切的受試者……的〈幻覺〉力量就消失了;原因只是這讓當事者意識到他們在做什麼。」 法拉第得到的結論和那群醫師一樣:靜坐桌旁的人無意識的推拉桌子。 一開始,桌子的移動或許只是靜坐者隨機的坐立不安;慢慢的,靜坐者在隨機中察覺出某種模式。當受試者的手隨著“想像中的桌子”引導而移動時,模式就激發出一種自我實現的預期。 至於指示器的作用,法拉第說,在於「它對桌子移動者的心智具有矯正的力量」。法拉第覺察到人的知覺並不是現實的直接結果,而是想像力的作為。 P.208,知覺需要想像力,因為我們在生活中碰到的數據總是不完備、而又模稜兩可的。……首先,視網膜有一個盲點,位在視神經匯集到視網膜之處;此外,視野中只有很小一部份的解析度很好,大約只在視網膜中心視角一度左右的狹窄區域,寬度大約相當於我們伸直手臂時,再把拇指豎起的高度那麼寬。離開那個狹窄區域,解析度就迅速下降。 為了補償這種缺點,我們要不停移動眼睛,使景物的各個部分都能進入高解析度的區域,所以,傳送到腦部的原始影像的數據模式很不穩定:畫素很低,中間還有一個洞。 P.209,科學家為了避免自己辨認出錯誤的模式,發展出統計分析的方法來判定一組觀測數據究竟是支持某個假設呢,或是恰恰相反──看起來支持,但說不定只是碰巧而已。比方說,物理學家要判定某台「超級對撞機」產生的數據是否有顯著的意義,他們不是盯住圖形、找尋突出於雜訊之上的峰值,而是運用數學技巧。其中一種叫做顯著性檢定〈significance test〉,是二十世紀最偉大的統計學家之一的費雪〈R. A. Fisher〉在1920年代發展出來的。…… 為了描述費雪的想法,我們假設一項超感官的知覺研究中,有一位受試學生必須預測猜銅板的次數。如果觀察到她幾乎次次都預測對了,我們或許就會假設「她具有超能力」;另一方面,如果她猜對的次數大約有一半,我們或許就會假設「她只是亂猜」。 但是,如果觀測數據介於兩者之間,又或者數據的數量不多,怎麼辦?接受或拒絕某一個假設的分界線在哪裡? 這就是「顯著性檢定」的功能:它是一個正式的程序,我們先假定要檢定的假設成立,然後計算我們觀察到的結果出現的機率。如果算出來的機率很低,就拒絕這個假設;如果很高,就接受它。 P.210,舉例來說,假如我們抱存懷疑,因而假設「這個學生無法正確預測丟銅板的結果」。如果在實驗中,有某幾次她猜對了,那麼我們可以運用第四章的方法,計算出如果是純憑運氣,她猜中這麼多次的機率應該有多少;如果她猜對的次數很多,而碰巧猜對這麼多次的機率只有3%,那麼我們就應該拒絕「她是亂猜」的假設。 〈三條魚插註:計算機率的方法,參見本系列文章(12)、(13)。〉 ****************** |
|
( 創作|另類創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