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為什麼要上大學?
2013/03/31 10:09:35瀏覽4321|回應3|推薦13

  近年來台灣的大學教育成為矚目的焦點。首先,是大學畢業生起薪很低,俗稱22k(月薪二萬二千元),這樣的超低薪資不僅讓年輕人在高房價和高物價的台灣生活困難,更是看不到未來。之後,一位博士生因為擔心未來找不到工作,因而放棄博士班的學業去賣香雞排,被鴻海董事長郭台銘痛斥為浪費國家資源,認為應該課他人才培育浪費稅。最近,得到世界烘焙大賽冠軍的吳寶春師傅想要進修EMBA(高階管理碩士班),但是因為他只有國中畢業的學歷因此不得其門而入。大學畢業生找不到工作而且薪水低,而社會成功人士卻想回頭來完成大學課程,究竟人為什麼要上大學呢?人們在大學裡到底應該要學到什麼呢?

  我認為上大學要重要的目的是學會如何思考,包括多元思考、獨立思考和主動發掘知識的能力。首先,大學生要有多元思考的能力。台灣的教育在國小國中高中大致上是一言堂的教育,老師教授相似的內容,學生有相似的課本版本,考試有相同的標準答案,學生也容易誤認為學校教的內容就是世界上唯一的真理。對於課外讀物,學校的態度是學生應該以學校的課業為重,讀完課本準備完考試還有空閒時間再去看課外讀物,因此學生也少有機會接觸教科書之外不同的聲音。在這樣的教育體制下,每一個人的思考方式就像是沙丁魚罐頭工廠所出產的罐頭一樣具有高度的相似性,也沒有機會思考一個問題其實可以有不同的答案。在大學校園裡,每一位老師都有權力選擇不同的教材,對同一件事也可能有不同的見解,甚至教授同一門課的教授彼此不同意對方的看法,這很有可能是許多人有生以來第一次經驗到知識的多元性,驚訝地發現原來一件事可以有這麼多不同的看法,未來也比較可以從每一個人不同的立場和角度來看待一件事,這是一言堂教育很難訓練出來的能力。就我個人而言,大學四年對我的人生影響最大的一堂課並不是企業管理的專業科目,而是大一必修科目:中國現代史,教授這門課的楊維真老師對於國共兩黨的歷史有深入的研究,精彩剖析民初國民黨派系之間的明爭暗鬥,許多未曾被高中歷史教科書提及的史實和觀點都令我大開眼界,也學習到要參考台灣和大陸不同的史料和觀點來看同一個歷史事件,才能得到比較完整和客觀的輪廓。

  其次,大學生要有獨立思考的能力。現今的高中以下教育體制強調的並不是思考的能力,而是強調大量記憶和知識運用的熟練程度,在學校裡學習知識就像是背九九乘法表一樣,不管這些知識是怎麼來的,也不思考這些數字是否隱藏著有趣的規律,只要把答案記在腦子裡,每天勤加練習,考試時就可以很快速地反應寫出答案。然而,這樣的學習過程卻抑制了學習獨立思考和激發更多創意的可能性,因為教科書上的知識都是事先規範好的,學生直接跳過理論發明人的思考過程而直接取其結論,表面上看起來是學到了別人的心血結晶,其實只複製了別人的研究成果,無助於產生更多新的知識。另外,在高中以下的教育體系裡,老師是唯一的知識來源,上課的方式多為上對下的單向教導,老師被塑造成權威的形象,不容許學生有超出老師理解和認同的答案,更別說是挑戰老師權威的論點。在大學中除了傳統的課堂講課之外,還有上課師生之間的討論、小組討論和個人的研究專題,學生有比較多的機會可以提出自己的觀點並且和小組成員進行討論,也可以聆聽除了老師之外不同的聲音。另外,大學的教授受過研究的訓練,接觸過比較多不同的研究觀點,或許比較能夠處理學生不同的見解。

  最後,大學生要有主動發掘知識的能力。在高中以下的教育中,學生就像一隻被關在籠子裡飼養的鴨子,每天被動等著老師來餵食叫做知識的飼料。在大學裡,大部份的學生都必須要練習主動取得知識,例如針對某個題目進行深入的研究,學生必須到圖書館檢索期刊和碩博士論文,閱讀目前針對這個課題專家的見解和已經做過的研究,經過歸納整理與分析之後得到知識,這樣的練習機會在現行的高中以下教育體制中並不多見。當一個人可以獨立思考並具備主動尋找答案的能力,他就比較有能力拒絕人云亦云和對權威的盲從,用理性的分析以證據和文獻來駁斥謊言和偏頗的言論,也可以在離開學校之後持續補充新的知識。我在前文提及的大一中國現代史的課程中選擇以二二八事件作為我的學期報告專題,在當時(1992)這個議題在高中歷史課本中僅有二行語焉不詳的描述,於是我到政大的社資中心調閱1947年事件發生當時的台灣新生報,仔細閱讀對事件所有的報導,並大量閱讀關於二二八事件的學術和民間研究,才對整個事件的始末有比較完整的了解,也了解到教科書一向是政府用來統治人民和控制思想的工具,知識分子應該有獨立思考的能力,拒絕政府和媒體的洗腦並勇於發掘真相。

  大學不應該只被定位在職業訓練所,能不能找到工作和薪水的高低不應該是評量大學教育是否成功的指標,如果一個學生可以獨立思考他的未來並為自己的選擇負責,博士生賣香雞排並不一定要解釋為教育資源的浪費,只要他自己知道自己在做什麼,反而可以成為多元社會的典範。當然,這並不代表每一個大學畢業生都具有這樣的能力,大學教育只是提供讓大學生具有多元思考、獨立思考和主動發掘知識的可能性,至於入寶山是否空手而回,大學生自己必須負大部份的責任。

( 知識學習考試升學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fisherke&aid=7448615

 回應文章

時季常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職業訓練所?
2013/04/02 22:43

大學不應該只是職業訓練所,很好的一句話.但是,我看到的是,連職業訓練所都沒做到。

這就像一間學校在說,我們學校不是只重視成績好而已,而事實上是,學生成績嚴重低落。

俗語云,生吃都不夠了,還能曬乾嗎?


老黃
等級:6
留言加入好友
一點也沒錯 可惜在現在的教育政策 環境下 還有多少大學生如此自我期許?
2013/04/02 09:02

為什麼要上大學?作者所言甚是!完全同意!

但有些能力的養成,為什麼要拖到大學階段?

脫序且掩耳盜鈴的教育政策,其實是主因.12年國教,喊得煞有其事,但是改革了什麼?

多元能力,有嗎?怎麼產生?思考能力?是說如何解數學題嗎?

教學現場,仍然是老師教,學生聽(或不聽),沒有討論.只有灌輸.

甚至到了大學階段,仍然如此.

我其實是非常痛心地,或嘻笑怒罵或怒不可支寫下一篇篇老黃之言者諄諄

很遺憾,除了見證台灣教育的大崩壞,面對唯唯諾諾的教育官僚,

真不知能做什麼!

 


林欣儀
吳寶春是假世界麵包冠軍
2013/04/01 23:12
文中提到吳寶春有成就後,要回來念大學。吳寶春拿的法國酵母公司辦的假世界麵包冠軍,
只是營利單位用以進入台灣市場的一個棋子。
也許你可以到這裡來看看
http://tinyurl.com/d2hj85n

我想您應該不會再覺得他有成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