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吃在美國
2008/04/23 02:40:44瀏覽853|回應0|推薦10

  剛到美國的時候,最不習慣的部份就是食物,記得在理海大學的國際學生新生訓練的時候,中午的午餐是學校提供的美式的三明治,內容不外乎是冷藏的煮熟雞肉或牛肉加上冰冷的生菜沙拉,我看到一個中國女學生在冷冰冰的三明治入口時眼淚就流了下來,對於中國人而言,這是多麼糟糕的食物啊!想到未來幾年都要吃這種食物,不禁悲從中來如果覺得美式食物不合口味,也可以自己料理道地的台灣菜,但是事實上卻不是那麼簡單,這裡的食材和台灣有相當大的差異,就拿雞肉來說,美國的雞大多是站在雞籠裡固定不動每天用飼料灌食,聽說幾十天就可以讓小雞長到可以賣的程度,因此美國雞的脂肪都多到不像話,非有機養殖的雞體內的抗生素和成長激素也加了不少,此外,美國的雞都是電宰而且不放血,直接煮會有一種腥臭味,必須先川燙洗淨後再料理才稍微符合台灣食料的標準。沙拉和台灣的口味也有極大的差異,大部份的沙拉都是酸的,連我們常用來涼拌的美奶滋都是酸得難以入口,必須要加上幾匙糖才和台灣的口味接近。

在親身體驗過美國食物的難以下嚥之後,有一種民族優越感在心中油然而生:美國真是一個不懂得吃的民族,如果他們嘗過中國菜的美味之後,就知道什麼是真正的“食物”了!後來有幾次的經驗我才發覺,這不過是民族的自我中心在作祟罷了,大部份的美國人都嚐過中國菜,但真正喜歡的只是其中的少數,有好幾次聽到老師和同學對中國菜的評價都是”lousy”,有次和美國朋友提到我們喜歡吃的是圓潤有黏性的白米,他們告訴我這種”sticky rice”在美國歸類為次等米,最高等的米是我們吃起來像是沒煮熟的泰國米,因為煮熟的泰國米質地較硬且粒粒分明不會黏在一起。另外一次我約了一個智利籍的同學到家裡來吃飯,心裡想他在吃過美國難吃的食物之後,一定會愛上好吃的台灣菜,所以做了幾道炒青菜、青菜炒肉絲和玉米濃湯來歡迎他,一個小時下來,看到他眼中仍然是飢腸轆轆的樣子,似乎仍然在期待後面還有主菜上場,結果整個晚餐他吃得最津津有味的是他自己帶來送我們的冰淇淋,後來我們才知道南美洲的人喜歡的食物是一大片肉塊烹調出來的食物,難怪他會有這樣的反應了!

最近理海的台灣同學會在International Bazaar中賣具有台灣特色的珍珠奶茶和香腸,聽說有許多美國人到攤位來看到香腸,原本以為這是全場中唯一和美國食物-熱狗-最接近的食物,咬了一口之後發現竟然有甜味立即露出詭異的表情,看來台灣的食物還是比較適合台灣人吧!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fisherke&aid=18075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