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美國生活體驗
2008/01/30 23:48:57瀏覽765|回應0|推薦5
 

  記得去年在台灣曾經參過一場美國商會舉辦的演講,主題是關於台灣經濟的未來展望,由經建會主委何美玥對在台美商說明經發會對台灣未來發展的幾點共識,我對其中的幾點建議感到印象深刻但啼笑皆非,像是主委認為未來要提昇台灣的競爭力和經濟成長率,要鼓勵大家延後退休年齡,何主委說“六十歲不算老”;另外一項建議是要家庭主婦投入就業市場,以增加台灣的平均每人的產值。言下之意是要大家多做一點事,晚一點退休,犠牲個人或家庭的生活品質來創造整體社會的競爭力。其實這一點也不令人訝異,因為台灣人一向很習慣用超時工作來表現自己的忠誠,許多主管也常用員工幾點下班來考核員工的工作量和付出的心力,在這種惡性循環下,加班變成了上班族生活中不可少的一部份。在台灣,平均每人每天的工時超過十小時,工作還常帶回家做到半夜,假日也時常要到公司加班,有個朋友在桃園火車站附近的一家高科技上市公司上班,據他表示,到了晚上十一點幾乎辦公室每個人都還在,他要回家前還要讓辦公桌看起來像是這個人隨時會回來的樣子,真的是賺所謂的“血汗錢” 。儘管很早以前就有人在鼓吹要work smart而不是work hard,但這似乎起不了太多作用,因為許多公司主管除了看重你交出來的績效之外,更重視他下班的時候你是否還在辦公室,員工比老闆早下班通常會有幾種結果:如果你的業績不錯,那老闆可能會認為你的工作份量太輕,是加重你工作量的時候了;如果業績不好,準時下班很快就變成工作不努力的證明,員工如果不能用加班來證明他已經盡力了,那可能就要準備捲鋪蓋走路。畢竟在台灣傳統的價值觀當中,大部份的諺語都是鼓勵人賣力工作的,像是愛拼才會贏吃苦當做吃補等。

  在美國住了一陣子之後,最大的感受是生活品質的差異。好多次在開車的時候心裡浮現出這樣的想法:這才叫生活嘛!生活環境的整齊乾淨是美國的一大特色,今年我在麻州的波士頓渡過了冬天和春天,在賓州艾倫城和伯利恆渡過了夏天和秋天,每個城市在各個季節中都呈現截然不同的風貌,除了到處都是台灣所謂的綠色隧道之外,每一個獨立住家和社區也都用草地和樹木花卉佈置地美輪美奐,到了萬聖節,許多人家在窗台上點起了南瓜燈,草地上也擺了各式各樣的南瓜和應景的充氣裝飾;到了感恩節和聖誕節,庭院前的聖誕樹和燈飾更是隨處可見,似乎維持水準以上的生活品質已經是這個社會的普遍共識。在美國遇到一位曾經在基隆教書的美籍英語老師,她對台灣人和台灣的生活環境有一些看法,她認為台灣人似乎不太重視社區的整體形象,只把大部份的錢投注在自己家裡的裝潢,把自己家裡裝璜得美侖美奐,但對於家的外觀甚至自家門口街道的清潔卻不在意。還有另外一個朋友有個很有趣的觀察,他發現許多台灣人的收入並不低,但是並不將賺來的錢用來提昇自己的生活品質,像是住更好的房子和地區或是買更好的車子,而是選擇把錢存下來留給子孫,或是投資在自己不使用的不動產上,但是自己仍舊住在三十多年的老房子裡過簡單的生活。

  這種對生活品質的要求也反應在工作上,除了矽谷和華爾街之外,大部份美國人的工時都不超過八小時,許多公司更是鼓勵你早點上班且工作滿八小時就下班,所以許多人在早上六七點就出門上班,下午四點多各處就湧現下班的車潮,為的是要把握小孩放學後的家庭共處時間,有個馬來西亞籍的華裔鄰居和我提過,他的丈夫剛到一家公司上班,原本想說剛到新公司要花多一點時間熟悉公司的作業,所以在下班時間後一小時仍留在公司,隔天就收到主管的電子郵件要求他準時下班回家陪家人,這種情形在台灣恐怕想都不敢想。

  或許有人會認為美國得天獨厚,地大物博人民所得高,在生活條件各方面自然比起地小人稠的台灣來的好,但在我看來,文化和思考的格局是造成這些現象的主因。美國屬於個人主義社會,每個人都注重並維護個人的權益,因此像是超時工作這一類的事很容易就被視為是違反人權的要求,居住環境的髒亂也被視為侵害到鄰居的生活權益;同時,美國人也很注意自己的形象,因此他們很在意自己的車子房子院子是否有乾淨的外觀,因為那也代表這一個人的水準。相反地,台灣受到儒家思想的影響屬於集體主義社會,台灣人很習慣地被要求要犠牲小我完成大我(包括國家組織公司家庭),所以加班和放棄部份的家庭生活被視為理所當然,但是也正因為在集體主義社會,每個人可以躲在集體的大傘下,當個人不需要為整體的結果負責時,就產生許多自掃門前雪的行為,最後不但整體的生活品質下降,個人的生活品質也受到影響。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fisherke&aid=1582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