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全家同行 跟隨耶穌
2018/11/24 00:04:11瀏覽789|回應0|推薦1

敬畏耶和華的大有倚靠,他的兒女也有避難所。(箴言14:26)

 

    我們在台灣結婚時都是剛信主的基督徒,很感謝主在初信之時,教會就教導我們關於建立家庭祭壇及基督化家庭的重要性,所以在我們有孩子之後,我們夫妻就有一樣的看見,要邀請耶穌基督成為我們家庭之主,將基督化家庭的教導落實在家庭生活裡。我們家的家庭祭壇形式隨著孩子不同的階段有不同的進行方式,當孩子很小的時候(約兩三歲左右),我們開始每晚睡前的聖經故事時間,當時我們使用一本365天的聖經故事書,固定每晚為孩子講述一則聖經故事,結束時帶著孩子一起禱告,過程中我們也會詢問孩子在主日學學到的故事,印象很深刻的是有一次孩子說主日學老師在教有關耶穌打怪獸的故事,我們聽了哈哈大笑,很好奇那天教的是哪一段經文讓她產生這樣的聯想。這段年幼時期的家庭祭壇時間是以輕鬆的方式進行,目的是讓孩子習慣及喜歡有家庭祭壇的時間,感謝主有很多夜晚,孩子是在沙發上等著我們開始家庭祭壇,然後才肯就寢入睡。

 

    漸漸地到孩子可以思考懂得發問的年紀,大約是學齡的時候,我們家庭祭壇的靈糧也有所調整,換成是適合她們年齡、性別及生活化的每日靈糧。每晚的家庭祭壇時間,也是親子交流時間,她們除了分享今天靈修的內容,也會分享心情、同學相處等話題,我們夫妻除了傾聽她們的分享外,也在當中就她們所提出生活或信仰的問題,適時提出意見,並帶出神的話語,讓信仰與生活結合在一起。有一次大女兒問道:如果上帝愛每一個人,為什麼非洲有那麼多孩子因為飢餓而死亡?難道神不愛他們嗎?這是 一個很好的問題,所以我們在那一次的家庭祭壇中談到了苦難的問題。另外,我們夫妻也會適時分享我們生活、工作、事奉上的點滴,也彼此分享感恩及代禱的事,最後一起禱告,也為週遭有需要代求。印象很深刻的一個禱告是前幾年有一次中福教會遭小偷入侵損失了音響設備,我們那晚全家就為這件事禱告,很奇妙的是隔天孩子主動跟我說她願意奉獻自己的一些錢給教會來添購設備。感謝主讓我們看到及經歷到禱告後聖靈在孩子身上所行的奇事。


    另外,我們的家庭祭壇進行方式除了靜態的分享外,偶爾也有些變化,例如全家一起看信仰見證、觀賞福音性電影,動態上為帶著孩子一起參與教會團契的服事,例如參與兒童照顧服事、幫忙教會打掃及參與短宣服事。五年前因為工作的緣故,神帶領我們全家到威斯康辛州一個六萬人的小鎮,後來我們家庭和另一個新來的中國人家庭因著聖靈的感動,在這個小鎮開始華人基督徒的聚會。第一次聚會的地點在我們家,在聚會結束之後,我們來到樓下詢問二個孩子她們聚會的狀況。不料,兩個孩子們很難過地投訴自己的房間被慕道友的小孩們搞得亂七八糟,大哭了半個小時,於是我們帶著孩子一起禱告,請上帝親自來安慰她們受傷的心。很奇妙的是,在第二天主日的時候,大女兒拿了一個小糖果送給其中一個昨天來我們家的小朋友,她說她心裡有個聲音告訴她要這麼做。兩個基督徒家庭的三個小朋友就這樣變成週六團契的重要同工,許多居民願意在週六參加福音聚會,就是因為他們的小孩想來這裡和三個小同工一起玩,我們也很開心地看到上帝這樣使用小信徒成為祂合用的器皿。

來到爾灣之後,我們加入了中福教會和1+1團契。有一天,教會宣佈10月初有一個1天到墨西哥短宣的機會,非常適合家庭一起參加。於是我們家與其他1+1團契共五個家庭11位的弟兄姐妹報名參加短宣。在去墨西哥的途中,Torrance 靈糧堂的Emily姐妹請全家一起參與短宣的成員舉手,她對孩子們說:「你們覺得你們父母為什麼要來墨西哥?」孩子們說:「來服事神!」她回答:「是的,你們要看著父母如何服事神,他們就是你們的榜樣,你們要跟著他們一起學習服事神。」我們深深地被這句話感動,基督徒的父母希望能夠建立基督化的家庭,除了在言語上讓孩子明白真理之外,在行為上成為孩子的典範豈不是有更大的影響力嗎?回到美國之後,我們在一個晚上的家庭祭壇時間請孩子分享她們的心得,她們看到墨西哥的孩子雖然物資缺乏,但是他們很容易滿足,一些簡單的遊戲和食物都可以讓他們一整天歡喜快樂,我們的兩個孩子都說她們會更珍惜她們現在所擁有的一切。大女兒提到她在去程的路上,對於接駁車過於破舊和難聞的氣味心裡有些埋怨,經過一天和當地孩童的相處,她覺得這一切都很有意義,回程時也不再抱怨,這一趟短宣之旅讓她們看到父母的榜樣,也變得更為知足與感恩。

 

    感謝主透過家庭祭壇,讓我們家人更加彼此相愛,更多的敞開及分享,彼此的心思意念,都再次合一在上帝的面前,這是神給我們家最大的祝福!我們期待更多弟兄姐妹也能透過家庭祭壇來得到這份祝福

( 心情隨筆雜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fisherke&aid=120398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