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關於教育經費用於人事比例過高
2006/03/07 11:20:32瀏覽406|回應2|推薦5

剛剛看了一個人網誌裡提到商業週刊的報導,關於教育經費使用在人事上的比例高達90%左右,進而質疑老師的能力、效率、本益比…然後又很無力的抱怨:雖然教育是隱性的、長期的成果,然而看到這麼多關於教育負面的教師訊息,不得不去質疑,老師也該有篩選吧!

自己是個老師,大體上也算是認真的老師,但要說我從未有過偷懶的心態或作為,那是虛偽的話。但至少,不會影響到那麼明顯,讓學生、家長、學校上級覺得我是個混日子的人。有些時候,我也付出,不求回饋的。

說這些,不是邀功,也不是要同情,每個職場領域總是有賢、愚、勤、墮各樣的人,在一般的社會大眾標準認知,教育是應該做良心的、做奉獻的、不計犧牲的…但是,老師畢竟也是人幹的,要說幹老師的不是人,大概也沒人(想當老師的)願意被這麼說或這麼被對待吧!

真的在意整體老師形象的,自然是自我要求比較高的老師,也比較會在意外界的看法;至於比較自我中心的老師,可能就不在乎。那麼這些批評是否也是「效率不高」呢?

教育經費的高比例用於人事,其實還有隱藏另一個問題,教育經費是否總數過低?比喻來說:當水電不夠用時,會先停掉工業用水電、其次是營業用水電,最後是民生用水電,大家分區輪流用。有點像是莊子講的「相嚅以沫」,到了這個狀態,已經是很糟糕的(教育經費嚴重不足),結果有人卻在此時大算教育經費用於人事比例過高,當然啦!緊急時候,優先照顧的就是民生用水電了!怎會還給「平常」的比例到營業用水電、工業用水電?

我們目前的政府撥給教育的經費比例佔全國總預算偏低,而且是長期以來都如此,大家試想,要是輪流分區供水電的時間長達二三十年,大家是不得已的狀況下,接受這樣的生活,可是,為何我們要這樣過生活?是政府的問題,不是老師吃掉教育經費。

如果對於老師的人事經費還要再偏低,傷害的還是會回到孩子身上…吸引不到優秀的老師來教學生,對於以教育為志業的人,也是一種打擊。又怎麼期望每個從事教育的人都是聖賢?應該回到制度,改正改善才對。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finecyp&aid=197254

 回應文章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即使教育經費使用在人事上的比例高達90%左右,也未必全部都被拿來支付老師們的薪資。
2006/06/25 20:34

難不成,寫作那一篇登載於商業週刊的報導之作者心裡覺得:咱台灣的老師們竟然沒有被教育部的教改政策悉數摧殘殆盡!而感到非常地不痛快?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此論甚為偏激
2006/03/13 20:58
把教師形容成領高薪而不做事一樣。其實教師待遇固然令某些人羨慕,但社會上更令人羨慕的工作仍然不少,何必一定要指責教師?教師並不是最輕鬆、最好賺的。而,待遇優厚,才能吸引優秀人才投入此行業。故優厚待遇之於教師、於教育,仍是必要的。政府之教育投資,對於教育本身當然是正面的。但如決策錯誤,浪費、誤入貪腐之手,則多亦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