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5/05/03 22:35:39瀏覽350|回應1|推薦8 | |
青春時期的家庭教養
朱嘉雯 古典說部浩如煙海,才子佳人的題材亦廣為傳唱。然而小說內容真正關注到青春時期少男、少女的家庭教育,以及教養文化的作品,其實鳳毛麟角。 《紅樓夢》第五十六回,作者曾寫道:江南甄府派了家眷來給賈府老太太送禮請安。這四位遣使一共帶來了上用的妝緞蟒緞十二匹,上用的雜色緞十二匹,上用的各色紗十二匹,上用的宮綢十二匹,以及官用的各色緞紗綢綾共二十四匹。 賈府當家的媳婦李紈也命人用上等的封兒賞予他們。而且賈府的夫人們也都知道世家往來的規矩:「這甄家又與別家的情份不同,男人來行過禮之後,只怕展眼間又要打發女人來請安的,因此賈母趕忙命人預備下布料尺頭,好封賞給她們。 一語未完,果然僕人來說道:「甄府有四個女人來請安。」賈母聽說,忙命人帶進來。 那四位僕婦都是四十往上的年紀,穿戴之物,皆與主子差不多。她們殷勤地請安問好,賈母隨即命人拿了四個腳踏來,讓她們坐下,那四人便謝了坐,只待寶釵、探春等人坐了之後,方才坐下。 賈母開口寒暄:「妳們多早晚進京的啊﹖」四人忙起身回答:「昨日進的京,今日太太帶了姑娘進宮請安去了,令我們女人們來請安,問候貴府的姑娘們。」賈母笑著又問道:「這些年沒進京,再想不到妳們今年會來。」那四人也都笑著回道:「正是,今年是奉旨進京的。」賈母問道:「家眷都來了嗎﹖」四人回說:「諸位太太都沒來,就只有我們太太帶著三姑娘來了。」 賈母又問:「三姑娘有人家了沒有﹖」四人回道:「還沒有呢。」賈母笑著說:「你們大姑娘和二姑娘這兩家,都和我們家都甚好。」四人客氣地說道:「正是。每年姑娘們都寫信回家說,全虧您府上照看著。」賈母不好意思地笑道:「什麼照看,原是世交,又是老親,應當的。你們二姑娘人更好,從不自尊自大,所以我們才走得親密。」四人笑著說:「這是老太太過謙了。」 接著賈母又問:「你們哥兒也跟著你們老太太嗎﹖」四人回說:「是啊!都是跟著老太太。」賈母道:「幾歲了﹖」又問:「上學了不曾﹖」四人笑著說:「今年十三歲了。因為長得齊整好看,老太太很疼,寵得自幼淘氣異常,天天逃學,老爺、太太也不便十分管教。」 賈母聽說甄家的少爺也是被老太太寵得緊,不由得笑了出來:「那不是和我們家一樣了!你們哥兒叫什麼名字?」四人回道:「因老太太當作寶貝,他又生得白皙,老太太便叫他寶玉。」賈母一聽,樂得笑向李紈等說道:「偏也叫作寶玉!」 李紈忙欠身笑道:「從古至今,同時隔代,同名的人很多呢!」那四位娘子立刻領悟道:「可不是嗎!自從起了這小名兒之後,我們上下都疑惑起來,不知哪家的親友也有一個叫作寶玉的。只是這十來年沒進京,就記不得真了。」 賈母笑道:「豈敢,就是我的孫子。人來!」眾媳婦、丫頭答應了一聲,走近幾步。賈母笑道:「去大觀園裡把咱們的寶玉叫來,給這四位管家娘子瞧瞧,比他們的寶玉如何啊?」眾媳婦聽了,忙去了;半刻,眾人圍著寶玉進來。四人一見,忙起身笑道:「嚇我們一跳!若不是我們進了府裡來,倘或是在別處遇見,還只當我們的寶玉也趕著進京了呢!」 那四位甄家娘子一面說,一面都上來拉賈寶玉的手,問長問短。寶玉也忙笑著問好。賈母問道:「我們家的寶玉比你們家的如何?」李紈代替她們回答道:「這四位媽媽剛才已說了,可知是模樣相仿了。」賈母笑道:「哪有這樣的巧事?!大家子孩子們再養得嬌嫩些,除了臉上有殘疾,十分黑醜的之外,大概看上去都是一樣地齊整吧。這也沒有什麼怪處。」 那四位娘子仍是一副不可置信的表情,笑道:「可如今看來,卻是一模一樣呢!據老太太說,淘氣也一樣。不過在我們眼中,妳們這位哥兒的性情,比我們的那位好些。」賈母忙問:「怎見得?」那四人解釋道:「方才我們拉著哥兒的手說話便知。我們那一個,只說討厭婆子,慢說拉手,他的東西,我們略動一動也不依。所有使喚的人都是年輕的女孩子們……。」四人未說完,李紈姊妹等人禁不住都失聲笑了出來。 賈母也笑道:「我們這會子若打發人去見你們的寶玉,也拉他的手試試看,想必妳們家的寶玉自然也會勉強忍耐一下。因為像你我這樣人家的孩子們,憑他們有什麼刁鑽古怪的毛病兒,見了外人,必是要拿出正經禮數來的。否則也斷不容他刁鑽去了。就是大人溺愛,也是因為他一則長得得人意,二則見了外人,那禮數也和大人一般,使人見了可愛可憐,因此我們背地裡才縱容他一點子。若一味只管沒裡沒外,沒大沒小的,不與大人爭光,憑他長得怎樣,也是該打死的。」這四位娘子聽了,都笑道:「老太太這話正是。」 曹雪芹在這一回書裡,告訴我們從前世家大族對男孩子的教養,是希望他們至晚在十二、三歲之間已經養成了大家庭的規矩禮數,甚至有許多細節要比大人做得更為周到。這樣即使私底下個性淘氣古怪一些,也還是人見人愛的。 生長在貴冑之家的孩子因過於寵愛,本來就比較任性,即使胡亂花費,也還是公子哥兒的常情。至於怕上學,也都是小孩子常見的習性,大人其實都能理解。一九四O年代初期,旅外作家林語堂在他著名的長篇小說《京華煙雲》裡寫道:「在中國小孩子發育的過程裡,有時候他們會突然舉止行動像個大人,其實內心還照舊保存著孩童的稚氣。女孩子這個時期大概是九歲或十歲。男孩子,若不是嬌生慣養,是十二歲或是十三歲。他們願意裝作像大人一樣,並且向大人模仿。他們以知道怎樣做人做事,知道生活的規矩禮貌為榮耀。若是不懂事,若是幼稚無知,則以為是丟臉,是不光彩。知道守規矩的孩子,大人就把他們當作大人看待。」 林語堂的這一段話是針對北京富戶姚思安的大女兒姚木蘭而說的。木蘭當年僅十歲,行事已見得出大人模樣。在八國聯軍烽火連天的亂世裡,她提出:在逃難的路上,若要尋求官方庇護,不如找來端王手下的拳匪,才是一張真正的護身符:「為什麼不找義和團保護我們呢?因為牠們現在正得勢呀!」 一個十歲的孩子,一語驚醒夢中人!眾人面面相覷,只有姚老爺看著自己的寶貝女兒,得意地微笑道:「她倒有主意。」至於姚太太,身為母親,雖然心裡高興,也不會喜形於色,只是淡淡地說道:「孩子就是想到什麼說什麼。她懂什麼呀?」林語堂這時總結一句話:「做母親的這樣不放縱自己的孩子,是對的。」亦可見作家當年以英語寫作一部仿效《紅樓夢》的著作,在此情節上特別著意向西方人說明中國青少年家庭教育的思想和準則。 從《紅樓夢》到《京華煙雲》,小說家為我們展現出中國孩子在青春成長的過程裡,總有一段時期的表現時而大人,時而孩子氣,有時心智年齡看似幼稚,偶爾卻也會有超出大人意料的神來之筆。然而無論如何,這段時期的孩子,行為處事已逐漸被要求克己復禮,如果能夠對外表現出讓家長欣慰的禮數,即使平時依舊撒嬌耍賴,也還是能夠得人意,而且受到十分的寵愛。在這方面,賈寶玉和姚木蘭就是文學作品裡,很經典的實例。 |
|
( 創作|文學賞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