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西嶼鐙塔 (作者:林樹梅)
2011/08/30 23:03:34瀏覽140|回應0|推薦6

西嶼鐙塔 (作者:林樹梅)

 

澎湖當臺厦之交,西嶼為之障。自厦而東者,從西嶼左轉抵臺;自臺而西者,由西嶼右轉抵厦。往來群泊西嶼,然無高山可遠矚,故多犯淺壞舟,海行病焉。乾隆己亥(1779),通判謝君維祺建石塔於西嶼之巔,道光癸未(1823蔣懌葊先生重修,積貲置長明鐙燃塔頂,風雨晦冥,引舟收泊,遂免失道之虞,厥功偉矣!樹梅兩經其下,敬志以詩。 浮圖孤聳碧琉瓈,一髮澎山勢轉低。指引檣帆都得路,任他風雨亦開迷。仁山原現光明藏,福海何煩德政題。從此乾坤長不夜,洪波無處匿鯨鯢。

 

 

西嶼位於澎湖本島的西邊,附近海域就是著名的危險地帶,描寫澎湖航海驚險處的「一嶢、二吼、三西流」,其中的二吼就是指吼門水道,三西流則是漁翁外海附近。由於從中國大陸到澎湖本島,必須經過西嶼,因此,西嶼為歷朝歷代要到澎湖本島的必經之處,也形成了澎湖的天然屏障。而這正是詩中開頭『澎湖當臺厦之交,西嶼為之障。自厦而東者,從西嶼左轉抵臺;自臺而西者,由西嶼右轉抵厦。』的緣故。

西嶼鐙塔就位於西嶼鄉西邊海濱,一般說的西嶼鐙塔已經是歷史名詞了,現在它的正式名稱為漁翁島燈塔,為二級古蹟,不過大家還是習慣稱它為西嶼鐙塔,創建於1778年,經過多次整修,在1824年才有今日的白色圓柱的西洋式外型,是台澎地區最早建造的現代化燈塔,現為二級古蹟,西嶼燈塔高38尺,白潔圓柱型的外觀,映襯前方的碧草綠意,以及遠方的湛藍海色,顯得格外優美,內部並設有展覽室介紹各地燈塔。散步西嶼燈塔園區,西式洋樓、雪白的咾咕石圍牆都足以感受到一股強烈的希臘風或者說是普羅旺斯的味道。站在崖邊面對大海,更能感受到大自然的浩瀚。而二崁位於西嶼中部臨海的小村落,村內古厝眾多,古色古香,更是個值得造訪的好地方。

造訪當日,我才明白這邊的居民雖然生性樂觀,但經濟卻普遍不理想。原來,西嶼位於黑潮流經的地方,原本漁產豐富,而且靠岸休息的漁船很多,但近年來由於外來漁船的濫捕,甚至毒魚、炸魚,現在連在近海要看到一條魚都很難,島上十室九空,令人看了有些心酸!

描摩是寫詩的基本功,觀察是描摩的基礎,細節是觀察的神髓!全詩文字示範了一個寫作功力深厚的作者,於細節與質地不露鑿痕的掌握能力,講究用字的精鍊與朗讀的音律節奏,我想作者也是個社會觀察家,全詩透過作者的描繪,讓我們輕易發現西嶼鐙塔的細緻與遼闊。末段突收畫龍點睛之美,西嶼鐙塔的深層美被挖掘出來,由客觀的歷史背景到主觀的美感提升,再到正義的申張,使得『從此乾坤長不夜,洪波無處匿鯨鯢』,邪惡勢力無從匿藏。

( 創作文學賞析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fffddd2002000&aid=5597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