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擔子麵 (作者:謝國文)
2011/08/27 12:17:51瀏覽241|回應0|推薦3

擔子麵 (作者:謝國文)

麥黃米白粉條新,竹擔燈籠喚賣人。沽客夜長眠不得,酸鹹妙味說津津。

台南是個迷人的城市。

        府城素來以古蹟、小吃聞名,從儒家的孔廟、武廟到延平郡王祠,象徵台灣歷史演變的億載金城和安平古堡,造就了一個迷人的城市景觀。當然,探訪古城之餘,絕對不能錯過美味可口的小吃,台南小吃特產之多,聞名全台,度小月擔子麵、肉粽肉羹、棺材板……等等,不但種類繁多,而且都是歷史悠久的老店,也唯有實際品嚐,才能體會台南小吃的美味口感,也讓人對於府城的飲食文化發展,有更深一層的認識。

        不過,台南小吃的存在與興旺不是因為外來的觀光客,而是因為台南小吃對在地人生活中佔很重要的地位,從種類到店家,從口味到習慣,台南人無不挑剔!台南小吃世代相傳,百年老店不少,3050年老店更是比比皆是。台南人用他們的味覺忠貞的傳承古早味老字號,也把口味的偏好,傳承給下一代的子孫。 

        作者諦看擔子麵,細膩而多情,散發生命活力,表達的不止是靈動的想像、多情的心,也是漁家面對生活積極、不認輸的態度。

台南擔子麵的由來,是最早的時候,漁民為了度過無法出海捕魚的冬季,而發展出來的特色小吃,所以也可稱為『度小月』。採用百年老鍋熬的肉燥特別香濃,麵條再加上豆芽菜、香菜、黑醋、蝦仁及獨家配料,十分爽口夠味。單純而美好的事物,永遠能在生命中帶來意想不到的力量,在夜深時分能夠吃上一碗解嘴饞,吃完後會口齒留香,自是一份難忘的記憶,令人回味再三。

        擔子麵,台南傳統的古早好味道,它彷彿是在記憶的底層,即便刻意遺忘,在特殊的時刻,它仍會穿過記憶的隙縫向人湧來,傳遞來一份單純而簡單的幸福!

在維基百科上也有對於『擔子麵』的說明:

 擔仔麵是一種發源於臺灣臺南的小吃。「擔仔」即臺灣話閩南語)「挑肩擔」之意。擔仔麵發源時間相傳為清末光緒年間,創始者為臺南的洪芋頭。臺南清明時節與夏季七至九月份時常有颱風侵擾,風雨交加導致不易出海捕魚,故漁家生計頓時艱困,因此稱颱風來襲頻繁、生計維持不易的月份為「小月」。

 以捕魚為業的洪芋頭在無法出海捕魚時候,常於臺南市水仙宮廟前叫賣麵食以維持生計、度過小月,並自名「度小月擔仔麵」,書寫在攤前所吊的燈籠上。度小月擔仔麵開設於1895,現今在臺南地區有許多店家,正宗百年老店位於臺南市中正路上,這道麵食的主要成份為:麵條米粉豆芽菜香菜蝦仁、少許湯汁以及獨門肉燥。擔仔麵通常略貴、量少、製造過程繁雜,是所謂「食巧不食飽」(臺灣俗諺:吃得精緻而不吃飽)的點心而非正餐。

 

 

 

 

 

( 創作文學賞析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fffddd2002000&aid=5585240